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SONY的發家史怎樣

SONY的發家史怎樣

SONY的由來

SONY在英國設立歐洲總公司,是後來的事情。得到王立藝術學院榮譽金獎的盛田,在頒獎典禮上做了以下的致辭:“SONY壹直在創造新的東西。”出席者聽了之後,覺得這句話充滿玄機,說不定其中也有人暗笑著,認為SONY不過是利用歐洲人的發明而成功的典型例子罷了。盛田的眼光慢慢掃視聽眾後,繼續說了下去:“所謂新的樂西,就‘SONY’這個名稱,與‘WALKMAN’同樣是新出現的英語。”此言壹出,即使是在壹個嚴肅莊嚴,滿是英國紳士的會場中,也造成壹陣突如真來的笑聲。這樣的演講內容,會員紛紛提出應該頒發“高級英語會話的名譽證書”給盛田,可見英國人是個十分巨頭幽默感的民族。

SONY所制作的第壹項產品,是日本第壹次使用半導體開發而成的TR壹52型收音機,但公司名稱並不象盛田在英國演講所說的命名。在TR壹52外銷美國時,所使用的是TORT-SUKO(ト-ッ-コ日文的發音)這個名字,可能是覺得美國人會不喜歡嚴謹的發音,因此考慮要改品牌的名稱。這就象是TKK與東急地鐵使用的簡稱壹樣,NHK、CBS的簡稱則與電視臺雷同,容易在大眾的心目中留下印象。當時東通工出售自行研發錄放音機錄音帶的名字為SONI—TAPE。英語的SONICI(音)是語源的拉丁語的SONUS的復數形,這個SONI和當時的流行語“SONNY BOY”(可愛小男孩)合而為壹,則為SONNY,但為易於發音,所以將字母改為四個字,因此目前已聞名全世界的SONY就這樣誕生了。新的半導體收音機“TR-52”,也借著這個新名稱開始發光。當時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訂作大口袋的襯衫,以便放半導體收音機,壹時間風靡全國。壹九五八年正式將公司改名為“SONY株式會社”,同時股票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品牌的執著

盛田第壹次帶著刻上“SONY”名字的TR--52到美國去,以二十九點九五美元的價格跑遍各個零售店,但卻賣不出去。這個時候有壹家“BURORBA公司”訂了十萬個,但被盛田拒絕了。主要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條件,必須要SONY使用他們的商標在美國發售。當時的BURORBA公司是美國少數手表廠商,但盛田不願意成為衛星工廠。該公司員工向盛田表示,“本公司擁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並且是壹個有傳統的公司。”但盛田也不客氣回答說:“本公司在五十年後壹定不會輸給妳,壹定會成名。”然而不用經過五十年,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知道BURORBA公司的只有對手表有興趣的人。很諷刺的是,現在五十年代的BURORBA手表確實是十分有價值的,因為這樣的手表已經可以列入古董了。相形之下,SONY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對拒絕這樣的訂單,壹點也不覺得可惜,相反的對自己的品牌反而有信心。”在當時10萬訂單簡直就象壹個夢境,而盛田竟然拒絕了。因此很容易了解盛田在發現壹個巧克力廠商利用SONY名稱推出產品而提出控告的心情。“商標是企業的生命,即使是排除萬難也要保護,我在平常都是這樣想的。商標、公司名稱必須負起責任,保證產品品質。因此使用他人壹點壹滴努力所建立的商標,也算是壹種盜竊。我們絕對無法原諒這樣的小偷。”

幼年期的終結

SONY主張以“技術”為產品的象征,為了保護這個商標,盛田堅持壹定要自己來銷售,所以必須在美國設立銷售公司。因此美國SONY(SONAM)在壹九六零年誕生了,而在這同時,SONY也改組了瑞士日內瓦事務所,並設立歐洲現地銷售公司(SOSA)。壹九五五年TR—55和壹九五七年的TR--63出售後,SONY半導體收音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商吊。面對蜂湧而來的訂單,和無法等待的顧客,SONY根本就不需考慮成本,以空運直接送至全美國。就這樣,SONY在創業第十壹年結束了幼年期,也奠定“日本·奇跡式的復興”掌旗手的根基。

新指導者

進入壹九八零年後,錄相帶的BETA制式也進入被淘汰的階段,因而使SONY神話出現了陰影。接著是盛田收到巖間和夫社長猝死的惡訊。AV的不景氣,使SONY的存貨堆積如山,這也是創業以來,首度必須靠著節流方能平衡收支的難關。

這個時期就任社長的是大賀典夫。大賀社長當時受到特別的提拔,在壹九八二年就任,對剛過五十多而已。出生於壹九三零年壹月二十九日,靜岡縣沼津市的大賀典夫,家中是富裕的木材貿易商,而目是歌劇演員出身,擁有特殊經歷的人物。雖然BETA失敗原因無法—壹細數,但最大的原因是軟件政策失敗。(指主要以SONY的BETA與松下的VHS為對立雙方的錄相機制式之爭中,SONY以失敗告終。)在錄相帶快速增加的時期,BETA軟件幾乎沒有成長。所以開發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行參與制作電影、錄相帶等作品,而且在其旗下具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等,VICTOR產業具備了制作電影所需的各項能力;擁有這樣的力量,才能開展多樣化的可能性。

CBS能夠提供少數軟件。盛田會長在純粹是技術者的巖間社長過世後,提拔大賀社長,最主要還是因為大賀是最了解軟件的經營者,而對大賀就任社長具有相當大的期待。

SONY軟件部門的第壹次嘗試成立CBS SONY,就是大賀所提出的構想。在壹九六七年外資自由化的同時,美國最大的CBS唱片公司在日本找尋有能力開設子公司的夥伴。當時CBS向日本哥倫比亞提出這個構想時,尚未產生結論,最後則選擇在音響部門有實際成績,而目對軟件很有興趣的SONY公司對SONY來說這是壹件大好事。如果擁有唱片部門的話,可以直接提升公司音響實力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從壹九六七年十月開始交涉,很快地便在十二月簽署合並公司的相關和約。壹九六八年正式成立了CBS SONY公司,而以大賀為實質負責人。

外行人經商法的成功

有龐大企業為靠山,CBS SONY被唱片業界、負責監督的官方層層看守。根據日本行政指導法令,SONY不得以挖墻角的方式增加公司的人員,如唱片關系者、藝人等。大賀以不計學歷、年齡、性別,以前所未有的公開征求人才方式招兵買馬,總***有七千人報名,其中錄取的八十位人選中,並沒有所謂的“業界人員”。這個外行人組成的CBS SONY,以充滿合理性的作法,對古老的唱片界開啟了革命時代。

緊接著,獲得大明星支持,並設立SD部門的SONY,確立了獨特的招募系統,而誕生了不少藝人。將藝人從零來培養,對CBS SONY產生了高收益的體制。

SONY將唱針取消了

提供日本業界八成唱針的第壹位廠商“NAGAOKA”,相信對於唱片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才對。然而壹九九零年八月,NAGAOKA的解散,也是EP、LP唱片的終止符。SONY與荷蘭飛利浦合作開發CD,是SONY創建第八年的事,CD唱盤上市是壹八八二年十月的事。在這之前的五日,大賀帶著剛完成的CD喝盤飛往希臘,和全世界的唱片公司壹起開會。但是當時的唱片業界,包括美國的CBS唱片公司的反應都非常冷淡,對已經具有成熟市場的LP唱片公司來說,CD並不會引起大大的註意。業界的看法是,市面上不會出現壹家唱片店,會願意同時出售唱片和CD唱盤的。大家都知道,CD比起唱片來說,音質相當好,而且體積小操作性佳,聲音是以光學方式自CD上讀取,毋須接觸,所以使用期限可說是接近半永久性的。

雖然CD的優點良多,但是唱片業者為保護現有的唱片市場,並非相當願意配合,所以還是不引人註目。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必須靠著軟件來提供CD唱盤的導火線,此時發揮力量的就是CBS SONY。已經成長為廣受大眾喜愛的CBS,發揮了有力的效果。在硬件方面,八四年世界第壹臺CD機器“DISKMAND—50”隨之上市。SONY挾著強力軟件戰略進攻市場後,造成了CD的暢銷程度有如火山爆發。在日本開始點火後,CD受歡迎的程度,也慢慢的滲透到全世界。最後CD還是將傳統唱片驅逐於市場之外。大賀後來說,如果不是有CBS的話,CD可能根本無法普及及。所以SONY又再度體會到軟件的重要性。經歷了BETA系統的敗退及CD的勝利,SONY終於漸漸的看重軟件。

壹九八七年CBS SONY並購了母公司——美國CBS,總額為二十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約二千七百億日元)。當時雖然有人批評購買的價格太高,但CBS進入SONY集團後,第二年就創出買價以上的營業額,並有相當高的利益。並購企業成功的SONY,開始註意到影像方面的幣場,而要來美國SONY調查美國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