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蘇聯AKM步槍刺刀的演變

蘇聯AKM步槍刺刀的演變

蘇聯AKM步槍刺刀的演變

1.蘇聯AKM步槍是卡拉施尼科夫在AK-47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1958年在蘇軍開始裝備,而我國當時若是晚壹點等到1958年蘇軍裝備AKM之後再引進仿制56式沖鋒槍的話,國產槍械也許能更上壹層臺階,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蘇聯在AK47的基礎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進壹步提高可靠性,首先大量采用沖壓件來取代原來使用機床銑削的的機匣和機匣蓋,護木,槍托,握把使用玻璃纖維塑料取代了木質材料,在護木上增加手指槽方便士兵在連發射擊的時候握持,在槍口加裝壹個斜切口的槍口帽來降低連發射擊時的槍口跳動。這些改進不但增強了AK步槍使用的舒適度,而且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為AK的大量生產奠定了壹個良好基礎。

2.今天我們要說的其實不是AKM自動步槍本身,而是和它壹起下發到士兵手裏的多功能刺刀。圖片裏就是壹支折疊槍托的AKM槍口掛著壹把多功能刺刀。

刺刀也稱為槍刺,按照外形可以分為匕首型,劍型,楞刺型。壹戰時期多為劍型刺刀,長度較長,配合長度同樣比較長的老式步槍來進行近距離的白刃戰。二戰時期依然是劍型為主要形式,但是大部分國家都將刺刀長度縮短,只有日本依然采用了很長的三八式刺刀。二戰之後由於自動步槍的大量裝備,刺刀演變成為匕首型,但是我國陸軍裝備的五六式自動步槍以及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卻采用了固定安裝的折疊式三棱刺,雖然肉搏有壹定優勢,但是明顯是不符合歷史進步的潮流。

3.蘇聯在AKM正式服役之後就開始配發匕首型的第壹代刺刀,被稱為I型刺刀。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圓球型的刀柄尾部。刀鞘上有橡膠絕緣體,士兵可直接握持將刀身上的橢圓形定位孔與刀鞘背面的金屬定位銷壓合之後就可以直接剪切電線和鐵絲網。I型刺刀生產年份大概在1959年到1968年期間。蘇聯的AKM刺刀主要是由圖拉兵工廠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生產,圖拉廠生產的刺刀刀鞘上有五角星標記,做工較為精致,而伊熱夫斯克廠的標記是壹個三角形中間有壹支箭,做工略粗糙。

4.在1969年左右,蘇軍開始裝備還進後的新式刺刀,被稱為II型刺刀,這是蘇聯的第二代刺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I型刺刀刀柄尾部的圓球形尾端改為方形金屬尾端,使得刺刀固定在AKM的刺刀卡筍上更為牢固,同時刀背的鋸齒和刀刃形狀也有細微變化。此外將I型刺刀的金屬帶絕緣體的刀鞘換為電木樹脂刀鞘,因此不用再包裹絕緣體。圖片中上面帶三角形標記的是伊熱夫斯克廠生產,下面帶五角星標記的是圖拉廠生產的產品,可以看到伊熱夫斯克的刀鞘顏色確實比圖拉的顏色要深壹些。

5.大約在1984年,蘇聯推出了最後壹型刺刀,即III型刺刀,作為槍械附件配發給AK-74和SVD的使用者。這款刺刀采用了尼龍和工程塑料混合制造的帶凸紋的刀柄,刀柄和刀身,槍環壹體熱壓成型,非常堅固可靠,刀鞘則是全黑的工程塑料制作。尤其是刀身上采用流線型的假刃血槽從刀尖開始壹直拉到刀柄位置,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刺刀的穿刺性能也增強了殺傷力。

6.AKM刺刀家族在世界範圍內是最早開始使刺刀往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系列產品,其最大的特點是掛在AK步槍上之後刀刃全部向上,所以當刺刀刺入人體後,蘇軍士兵壹般都會做壹個向上挑刺的動作,瞬間將敵人傷口最大化,威懾力和殺傷力堪稱壹絕。這些閃著寒光的槍刺隨著大量的AK步槍也流落到了全世界各個戰場,並且影響了之後美國的M9多功能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