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個人如何參與土地流轉?

個人如何參與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民或經濟組織,即承包權保留,使用權轉移。

流通箱

股份合夥

第壹種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壹順土地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5月。位於崇州市邊泉鎮勝建村。是生建村3、8、12、14、20組22戶農民以承包土地經營權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積124。79畝。合作社主要從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經營。

壹、組織形式

按照自願入社、自由出社、享受收益、承擔風險的原則,22戶農戶自願將確認後的124.97畝承包地按照0.01畝折股1份,* * *折股12497份組成合作社。

合作社應當制定和完善章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根據章程規定,董事會和監事會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和監事會各3人,董事長1,監事1。

理事會負責統壹組織合作社的生產經營,監事會負責監督生產經營和財務收支的實施。

第二,運行機制

“種什麽、怎麽種”由理事會決定。目前的種植模式有:春種糧食(富硒大米)和小春經典種植(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與崇州國儲公司簽訂合同,按照公司質量標準和訂單要求組織標準化生產。

合作社通過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借款4萬元,作為生產經營的啟動資金。

崇州國儲公司技術員楊福明被董事會聘任為生產經理,並與生產經理簽訂了勞動報酬支付及收入預期協議。根據協議,2010年大春種植富硒水稻畝產800斤,每畝生產成本控制在510元以內,超產和短產分別獎勵和支付50%。

實行種子、化肥、農藥“三統購”和機耕、機防、機收、田間管理“四統”。

第三,利益聯結的方式

年末凈營業收入按照9: 1的比例進行股份分配,即90%的收入用於土地股份分紅,10%的收入作為公積金、風險基金和流動資金。

股份公司

第二種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邛崍唐穎農業有限公司

本公司成立於2005年6月,位於邛崍市羊安鎮唐穎村。公司現有股本由邛崍興農投資公司出資1.9萬元(占股50%),村集體所有土地60畝,823戶農民共同擁有承包土地2010畝(* * *占股50%)。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胡桂全是唐穎村支部書記。

壹、組織形式

2005年,唐穎村506戶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方式,自願成立唐穎農業有限公司,初始入股1.060畝土地。

2007年,公司實施增資擴股,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以土地整理新增耕地60畝入股。入股農戶擴大到823戶,入股土地達到2070畝。

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公司章程和財務收支制度,建立了股東大會,由股東選舉產生了董事會和監事會。

董事會負責公司生產經營的統壹組織,鎮財政所對公司財務進行監管。公司實行報賬制,定期公開財務,接受監事會的監督。

第二,運行機制

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運作,實行職業經理人管理運營機制,每個項目確定壹名項目負責人。

產銷分離,用工計件制。

固定管理人員不到10人,主要吸引已投資公司的農戶、本村村民及周邊農戶參與公司生產經營。

統壹組織生產。2070畝土地中,130畝轉租給4個業主發展養殖業,400畝轉租給1業主發展中藥材生產。其余土地為公司自有種植養殖業生產,有標準化養豬場(20畝)、蔬菜大棚(60畝)、食用菌大棚(50畝)。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項目包括西瓜、時令蔬菜、水稻、生豬等。,全部實行項目責任制,專業管理人員按項目負責項目管理和核算。

統壹的產品品牌。本公司產品已註冊“唐穎”牌商標。

統壹營銷。與大型批發市場、批發商、龍頭加工企業直接對接,解決了產品營銷問題。公司生產的“脆皮”小西瓜與成都水果批發市場對接,設立銷售點;生產的各種時令蔬菜由陽安工業園區的企業和固定批發商直接銷售。生產的食用菌采取鮮銷和初加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種豬實行與龍頭企業“保購”制度,由生豬龍頭企業收購。

第三,利益聯結的方式

2008年以前,公司對其投資的土地實行“保底+分紅”,每畝土地保底收益800斤黃山谷。扣除擔保費後,公司凈營業利潤的壹半留作公司再生產資金,另壹半以股份分紅方式分配給股東。

自2009年起,該公司不再為其投資的土地提供擔保。每年營業利潤壹半留作公司再生產資金,另壹半按股分紅。

邛崍興農投資公司的分紅收入由唐穎村集體留存,待唐穎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後,按原價回購邛崍興農公司的股權。

地產銀行

第三種模式:“土地銀行”

彭州市慈豐黃振城農業資源經營合作社

合作社位於彭州市慈豐鎮皇城村。它是成都第壹家“土地銀行”,於2008年2月22日在銀行經營理念的基礎上成立。有265戶,965畝土地(股份),965畝土地(貸款)。

壹、組織形式

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民通過“寄存”土地承包經營權,成立“皇城農資經營合作社”。因為是按照銀行的運作模式,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存貸”運作,形象地稱為“土地銀行”。

第二,運行機制

“土地銀行”會根據需求“預存”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借給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或經營戶進行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產業。

第三,利益聯結的方式

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壹旦存入土地銀行,就會產生穩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銀行所賺利潤的50%會根據農民的存款面積第二次發放出去。

租賃管理

第四種模式:業主租賃運營。

成都龍泉惠民草莓合作社

該合作社位於龍泉驛區黃圖鎮三村,成立於2007年4月25日。合作社成員168人,發展無公害草莓生產基地1000畝。

壹、組織形式

龍泉惠民草莓合作社最初由三村黨支部牽頭,18個種植大戶以股份合作形式籌資28萬元。合作社租賃了1000元/畝的土地發展草莓種植。

第二,運行機制

合作社采用統壹的生產法規來管理草莓生產。

實行“六統壹”管理運行模式,即統壹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統壹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統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和經濟信息;為農民統壹采購和供應生產資料;統壹的質量和包裝;統壹收購銷售。

200元是基地農民種植每1畝草莓的補貼資金。

合作社註冊了“方浩”牌草莓商標,該商標入選龍泉驛區“十大”地方名牌產品。

該基地已順利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產品認證,是成都家樂福有限公司草莓直采基地。

第三,利益聯結的方式

合作社組織成員開展勞務、技術、資金、營銷等合作,按股份分紅。

小區域所有者

第五種模式:“大公園+小業主”

新津柳江蔬菜產業示範園區

示範園位於新津縣普興鎮,是2008年開工建設的現代農業示範園之壹。園區規劃面積3.2萬畝,涉及2個村,7648戶農民。園區建成面積2.3萬畝。

壹、組織形式

采用“園區+專業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進行建設。

由政府引導,在基礎設施、品牌建設、公共服務管理等方面實行統壹規劃、統壹管理、統壹建設。

在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按照適度規模經營的原則,以專業組織為紐帶,以農戶為主體,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第二,運行機制

成立公園管理委員會。管委會由新津縣統籌委、農發局、普興鎮政府共同組建。管委會負責協調推進園區的產業規劃、基礎設施、生產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和制度建設。政府* * *投資10多萬元,對園區內的溝渠、道路進行了改造和建設,提升了園區的規劃建設質量和形象。

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438年6月+2008年10月,柳江蔬菜專業合作社由蔬菜種植和銷售大戶柳江村等9人成立,主要從事蔬菜的生產、收購和銷售。合作社成員有300多人。

實行六個統壹。統壹基礎設施建設、統壹生產資料供應、統壹生產標準、統壹技術指導、統壹品牌創建和商標註冊、統壹營銷。

實行“菜-稻-菜”的生產種植模式。大春重糧保穩定,小春重錢保增收。

第三,利益聯結的方式

園區以合作社為紐帶,采取統分結合的方式,將各自為政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蔬菜生產的集中集約規模經營。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統壹市場拓展為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

12政策解讀

農民在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在壹定條件下將其土地流轉給第三方經營。

農村土地流轉

關於農村土地流轉,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13中央1號文件專門出臺政策: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

按照合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租賃、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要理解中央關於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首先要理解什麽是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其實是壹個通俗而省略的說法,全稱應該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即農民在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在壹定條件下,將其承包的村集體土地部分或全部流轉給第三方經營。北山鎮通過農村土地流轉讓農場走向規模經營,而農民不種地每畝有325斤口糧,還打工掙工資。

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壹樣,農村土地流轉也是農民自己創造的。農村改革30年來,通過兩輪土地承包,我省95%的農民承包了土地,97%的耕地承包到戶。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統分結合的雙層管理體制出現了壹些新情況。在“分割”方面,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十分脆弱,不符合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從“統壹”的角度來看,集體經濟大多成了“空殼”,原有的農村服務體系不適應,新的服務體系沒有完善,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大市場。

在壹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願意經營土地的農民和工商企業迫切需要土地擴大經營規模。於是,壹些地方的農民自發地通過互換、轉包、轉讓等方式進行土地流轉。截至2008年底,我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725.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4.9%。

實踐證明,農村土地流轉不僅緩解了人地矛盾,而且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的好辦法。中央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熱情支持土地流轉這壹新生事物,提出要按照改善管理、加強服務的要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期不變,以賦予農民更加充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2013中央1號文件還規定,農村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改變土地用途、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換句話說,農村土地流轉後,相當於“三權分置”:經營權屬於受讓方,承包權仍然屬於承包農戶,所有權仍然屬於集體。土地轉讓後,只能用於發展農業,不得用於房地產開發和其他用途;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轉的租金、股份分紅等權益。這也體現了中央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目的。

把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從而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

從實際操作來看,農村土地流轉是推進現代農業的新舉措。

眾所周知,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效率相對較低,農民收入略有增加。表面原因是農產品價格不高;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農業經營規模太小。

我省龐大的農民群體,人均耕地只有0.84畝,吃飽飯沒問題,但靠0.84畝耕地致富是不可能的。要解決效率低下的問題,就要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把大量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從而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在耕地總量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農民的分母大幅度縮小,那麽利益商就會大幅度提高。

根據省裏的規劃,到2020年,城市化率將達到55%。屆時,農村總人口將減少到3500萬人左右。如果轉移654.38+00萬勞動力,那麽真正從事農業的人數控制在2500萬以內,人均耕地面積達到2.5畝,每個勞動力平均耕種約654.38+00畝,這就是規模經營的效益。

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土地流轉將是至關重要的壹環。以聖怡園農場為例。在完成建築和房地產開發的資本積累後,投資老板周決定投資5億元建設壹個現代化農場。按照他的規劃:土地平整後,將平整千壟,擴大耕地面積約15%;依托省內農業科研單位,科學種養,增加效益;擴建水庫,發展水面立體養殖;按照功能區劃,萬畝統壹品種,統壹耕作,種植高檔優質水稻,發展有機水稻;坡地種植油菜,發展觀光休閑“農家樂”。[3]

新華網北京165438+10月15《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今日發布。《決定》指出,要建立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

建立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和投資,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等權利、同等價格。縮小征地範圍,規範征地程序,完善合理、規範、多元化的失地農民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減少非公有土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入。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7]

國新辦6日上午10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情況。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發布會上表示,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這裏有三個限定詞:第壹,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是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因為農村有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不是原有建設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這是壹個限定詞。二是符合計劃。即使取得了土地使用權,所建的壹切也必須符合規劃。第三是使用控制。壹般來說,只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只能出讓、出租或投資。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農村建設用地都可以自由入市,我理解的是,即使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也要先確權準確,不能無證轉讓。還要規範公開市場操作,不能私下授受,所以要進行試點,不能壹推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