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開個小型飲料廠,怎麽樣符合註冊,需要多少註冊資金,需要多長時間完成註冊,如果想弄個商標需要多...
真正能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板埃斯?簡道寧的辦公室,提出壹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Candler開始把制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藥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壹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Candler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Asa candler的繼承人手裏買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壹,成為Coca-Cola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壹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向地想要Coca-Cola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麽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c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壹臺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Coca-Cola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壹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 Woodruff還開始發展Coca-Cola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壹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威爾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壹瓶Coca-Cola",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Coca-Cola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壹舉措使Coca-Cola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壹這壹優勢地位壹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Coca-Cola將他最接近的對手Pepsi-cola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占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壹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壹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壹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壹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壹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壹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的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壹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壹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a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壹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制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還對裝瓶網落做了改變。公司鼓動經營不善的裝瓶商出售其經營權,並通過桿杠兼並的方式賣掉自己的大部分裝瓶點。1980年至1984年間,特許經營中所有權發生改變的相當於50%的可口可樂產量。可口可樂的管理人員指出,公司在購買中起了壹定的作用,並且在不少情況下,為潛在買主提供資金。公司有時在新特許的裝瓶商那裏占有壹部分股分,但牢記保持壹個獨立的裝瓶網絡。到1985年,可口可樂屬下的裝瓶廠只生產可樂產量的11%。 對於可口可樂的裝瓶網絡,這種從80年代初Robert Goizketa開始的變化壹直延續。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的350個特許經營商中,有150_200個提出轉讓其特許經營權。在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購回了他最大的兩個特約經營權,他們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擁有,J.T.Lupton公司是壹家私有的可口可樂裝瓶商,占有美國可口可樂產量的15%和Dr.Pepper產量的40%。這兩家公司的獲得,使得可口可樂自身的擁有的裝瓶產量從11%提高到38%。 這些兼並在創立可口可樂企業集團(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給公眾時達到了頂點。CCE創立後和其供應商與銷售渠道重新進行了新的談判,鞏固主要市場,削減20%勞動力,並通過統壹分銷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樂的凈售價降低了2.5%。在1989年,CCE買出的蘇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潤在整個80年代末期來說是不穩定的。 80年末,可口可樂公司建議它的特許協議應該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來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漿價格和可口可樂商標特許權費。到89年底,新合同覆蓋了大約70%的美國可口可樂產量。78年到89年之間,新合約下的裝瓶商經歷了可口可樂糖漿價格約60%的上漲。 可口可樂在歐洲的優勢特別強,市場份額達到50%,在日本,可口可樂控制了80%的銷售。在1990年公司的總利潤中,來自日本的利潤占了21%,歐洲占有33%,其他國際市場總計26%。 可口可樂運用了幾個策略發展其國際市場。在臺灣,舉例來說,臺灣壹個家族裝瓶廠缺乏資金,可口可樂購進其49%的股份,並擴展其管理和設施。可口可樂改進其售占營銷,增加廣告投入,並推廣新容量包裝。促銷活動包括美國教練執教的棒球和籃球班,對流行藝術家音樂會的贊助,以及邀請臺北希爾頓的大廚用可樂烹飪十道中國菜。可口可樂在臺灣的市場份額從1985年的6%增加到1990的40%,而將七喜和百事的總份額限制在4%。在法國,可口可樂1989年收回了壹個經營不善的特許協議。到了1990年,在法國的銷售量增加了23%。1990年,在柏林墻倒下的幾天後,可口可樂就將蘇打從敦刻爾克的壹個新工廠運到樂柏林。在1989年,可口可樂將其在哥化比亞電影公司的49%的股份賣給索尼公司並將這筆錢重新投入其海外軟飲料業的經營上。可口可樂的首席執行官稱公司“九十年代的商業將助長世界的發展”。可口可樂定下在國際銷售上增長率為8%_10%的目標,並打算加速其在海外裝瓶合資廠的少量利潤的增長。 早在20世紀初「可口可樂」已在亞洲面世,首先在菲律賓生產,並運來中國出售,在上海等城市銷售。1927年「可口可樂」在上海及天津設廠生產,稍後更在青島及廣州生產。 1933年,在上海的可口可樂生產廠是美國以外最大的「可口可樂」廠,在1948年,更是美國境外第壹家年產量超過壹百萬箱的工廠。 1979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至今已在中國投資達11億美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23家罐裝飲料廠,形成了輻射全國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年銷售額近百億元。在近日公布的“1999年全國城市消費者調查”中,可口可樂在同類產品中又壹次高居榜首,壹舉奪得市場占有率、最佳品牌以及知名度三項桂冠。 盡管取得如此輝煌業績,但是可口可樂公司今日的心情已經與20年前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大不相同了。那些年,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飲料,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國飲料企業的壓力。十幾年中,中國各地曾經先後出現過十幾家“可樂” 型飲料企業,最後幾乎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如今,當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已具有相當影響力時,卻又感受到近幾年中國飲料企業強烈的競爭壓力。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飲料工業企業生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已經經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成長壯大起來了。去年6月,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鄭重推出中國飲料工業“十強”。這些名牌飲料都是我國飲料的佼佼者,涵蓋了我國主要飲料大類,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例如中國飲料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都是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代表。 在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壓力下,可口可樂公司營銷策略開始改變並開始了它在中國市場走向本土化的進程。 可口可樂公司壹貫重視廣告宣傳,其進入中國市場也不例外,每年都投入幾千萬元進行宣傳。但是,可口可樂的廣告宣傳和品牌定位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以往都是由亞特蘭大總部統壹控制和規劃。中國的消費者看到的總是可口可樂那鮮紅的顏色和充滿活力的造型,可口可樂以最典型化的美國風格和美國個性來打動中國消費者。十幾年來廣告宣傳基本上采用配上中文解說的美國的電視廣告版本,這種策略壹直采用到1998年。 隨著中國民族飲料品牌的蓬勃發展,可口可樂的市場營銷策略在1999年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去年其在中國推出的電視廣告,第壹次選擇在中國拍攝,第壹次請中國廣告公司設計,第壹次邀請中國演員拍廣告。明明白白地放棄了多年壹貫的美國身份。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可口可樂正在大踏步地實施中國本土化。眾所周知,可口可樂壹貫采用的是無差異市場涵蓋策略,目標客戶顯得比較廣泛。從去年開始,可口可樂把廣告的受眾集中到年輕的朋友身上,廣告畫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的青年形象為主體。“活力永遠是可口可樂”成為其最新的廣告語。 可口可樂系統由可口可樂公司與可口可樂裝瓶系統所組成。 可口可樂公司主要負責飲料研發、品牌發展與市場建設;可口可樂裝瓶系統主要負責飲料生產與銷售、品牌發展、市場與渠道建設。 十大可口可樂裝瓶集團所管轄的區域劃分: Coca-Cola Enterprises – China, USA, Canada, Western Europe Swire Coca-Cola - China, Hong Kong, Taiwan, USA Cofco Coca-Cola - China CCHBC - Greece, Italy, Central-Eastern Europe CCA Coca-Cola Amatil - Australasia, Indonesia, Korea Panamco - South America Coca-Cola FEMSA - Mexico, South America CCEAG - Germany SABCO - South Africa Coca-Cola West Japan -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