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廠雖小,經濟學的問題卻大
甘肅省南部某鄉鎮企業與八十年代初,為適應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對牛奶需要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開辦壹個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質奶粉為主要產品的奶牛廠,由於該廠地處畜牧區,當時該地區牧場較少, 奶粉市場供不應求,該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奶牛數量從開始的20頭發展到50頭。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 皮革業發展迅速,皮革原料緊缺,皮革原料價格高速上漲,各地的皮革工廠經濟效益大幅上漲,該廠廠 長決定將原有奶牛全部宰殺,用原奶牛廠所獲全部積累利潤和50萬元貸款,於兩年內將原工廠改建為當 地較大規模的皮革加工廠。但進入九十年代後,輕工業日益疲軟企業財務入不敷出,開工率從原來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資拖欠達壹年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回收率不到60%。為盡快扭轉企業虧損 面貌,廠長決定以購價30%的價格(設備折舊率累計達40%)出售制革設備,重新興辦奶牛廠。
(-)試選擇以下題目之壹,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
(1) 從供需均衡角度看,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麽?
(2) 以邊際分析方法,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有何值得借鑒之處?為什麽?
(3)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麽?
(二)如果妳是該廠廠長,如何從事上述決策?
案例分析
(壹)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是正確的
經濟學中對"機會成本"是這樣解釋的,由於選擇壹種方案而放棄另壹方案的收益,又稱擇機代價或替換成本。它反映不選擇最佳方案或機會的"成本",或者說是因選擇某壹經營項目所犧牲的另壹機會可獲得的利益。通俗地說,假若妳不這樣做,妳所付出的代價是不將潛力付諸實踐的價值。如果妳明知道妳現在可以創造價值,但是妳不這樣做,妳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壹次機會。妳也許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價值,但懂得價值創造的人會非常清楚。商業中,如果壹位執行總裁本來有能力發展公司,但由於害怕風險,他不敢向銀行貸款促進增長,他可能就使企業失去了壹次機會成本。
對於奶牛廠來說,八十年代中期,放棄盈利的奶牛廠,轉產皮革廠,雖然從市場的供求狀況來看,不失是壹種選擇,但是,他的第壹個選擇已經是失去了壹次機會成本。因為,雖然市場上皮革銷售需求很旺,但是奶制品市場依然供求旺盛,當他放棄壹種盈利狀況而轉入另壹個對他陌生的行業,風險還是很大的。
進入九十年代後,輕工業日益疲軟企業財務入不敷出,皮革廠的開工率從原來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資拖欠達壹年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回收率不到60%。為盡快扭轉企業虧損 面貌,該廠長決定以購價30%的價格(設備折舊率累計達40%)出售制革設備,重新興辦奶牛廠。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還是正確的。如果該廠長不選擇轉產,他將面臨著企業的倒閉,與其倒閉不如壹搏,再說,他還有奶牛廠的管理經驗。我認為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原因有四:
壹、進入九十年代,國內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對牛奶市場的需求量大增。據統計,人均收入的增長與人民幣購買力的增強將促進奶類消費的增長。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未來幾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長勢頭,而大量研究結果已證明人均收入與奶類消費支出是高度相關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礎上,國內奶類消費人均每增長10%,就意味著90多萬噸的增量,這相當於2001年液態奶產量的壹半左右。
二、觀念的改變,使奶制品市場不斷擴大。曾經被認為高品質生活象征的"奢侈品"---牛奶變得普通而實在。我國目前正在創導 "壹杯牛奶強壯壹個民族"的健康飲食新理念。牛奶富含營養,是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食品。作為簡單、便捷的補鈣方式,喝牛奶成為更多人的飲食習慣。抓住這壹機會,重新開辦奶牛廠還是有盈利的機會。從下面壹些數據,我們能看到國內市場對牛奶的需求量變化。
據統計,盡管我國人均牛奶消費量僅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國已經從"貧奶"大國中"脫貧"出來。看各地的數據。北京市場牛奶消費量比5年前翻了壹番,日均消費量已達到500噸。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費量以30%的速度增長,去年,南京奶業集團收購的生奶就達到了7萬多噸。盡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費量在全國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後於北京、上海在經濟並不發達的鞍山地區,市區居民家庭人均鮮牛奶消費量已達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長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3%。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響,牛奶消費量增長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營養價值正在被廣大消費者認識並接受。
三、乳業是朝陽產業,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奶類市場增長潛力有多大?在過去的9年中,全國的牛奶消費量增加了66%,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為20公斤,從周邊國家奶類消費成長規律看,要達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會進入相對穩定增長階段,因此這壹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
1998年以來,中國乳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999年全國奶類總產量806.9萬噸,僅為世界總產量的1.43%。奶類人均占有量的差距也十分懸殊。歐盟1997年的壹份統計材料表明,在世界奶類人均占有量的排名中,中國被排在第148位。目前中國奶類人均占有量僅為6.4公斤,不要說與發達國家相比,就是與亞洲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僅為1比6.25。
另外,據統計,乳業企業平均利潤率在25%左右, 奶業成為農業經濟中增長最快的壹個行業。
四、從生產管理經驗來說,重新發展奶品產業還是有機會成本的。從地域上來將,目前我國的乳業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地區乳業還處於稀缺狀態,整個市場處於不飽和狀態,投資興辦乳業大有可為。而且該廠處於畜牧基地,在資源供給上存在優勢。
該廠原來是從奶牛廠轉產來的,對於奶牛廠的管理比較成熟,這樣從成本學的角度來說,也要提高很多。
(二)
如果我是廠長:
如果我是奶牛廠廠長,首先,在原來奶牛廠盈利的基礎上,八十年代中期,就應該進行多元投資,利用奶牛廠的資源優勢,再投資經營壹家皮革廠,實現資源***享,這樣如果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也可以實現收益的互補。
其次,在這次轉產中,廠長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1、 因為企業已經虧損,並且拖欠工人工資壹年多,在工廠虧損的狀況下,依靠銀行貸款就基本不現實,這時,企業進行轉產,首先可以實現體制的轉變,可以采取工人入股的辦法,實現企業轉制,這樣也能籌集到重新開辦牛奶廠的資本;
2、 資源可以采取租賃的方式。應該地是畜牧業基地,當地奶牛資源比較豐富,在奶牛廠開辦初期,因資金緊張,也可以采取部分奶牛租賃的方式。
3、 奶牛廠發展起來後,可以實現奶制品的多元化經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4、 當奶牛廠有盈利後,資金積累,不妨可以多元化發展,進行其他行業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