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山區農村創業致富勵誌故事?

山區農村創業致富勵誌故事?

創業不像讀書,壹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壹步壹個腳印走。看看那些農村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創業之路。那麽下面是我分享的山區農村創業故事,就隨我壹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山區農村創業故事壹

蔡甸“米王”創新湖北豆絲加工工藝賺大錢

這個夏天,夏長興格外忙碌:壹方面,新米即將上市,他的米業公司進入生產旺季;另壹方面,他設在玉賢的加工廠正大批量生產湖北特色美食——豆絲,以及油炸蘭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閑食品。“湖北人愛吃豆絲,但過去受時令限制,壹般只在秋冬兩季做。經過創新加工工藝,今年7月起,我們就能不受季節限制全年加工豆絲,而且還開發出雜糧、蓮藕、綠豆等多種口味。”夏長興自豪地說。

從1994年辭職下海,夏長興在長達20余年的時間裏,基本上只做了壹件事:賣大米。“創業就是把壹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如今,他創辦的天安米業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蔡甸米業加工的龍頭企業,年產值上億元。

“武漢好爸爸”為兒治病辭職賣大米

如果不是因為兒子,或許,夏長興不會邁出創業第壹步。

辭職下海前,夏長興在蔡甸區糧食局下屬的柏林糧管所工作,當過營業員,下鄉收過糧油,後來做到了業務經理。當時,雖然收入不高,但糧食系統是鐵飯碗,依然有不少人羨慕。

1993年,兒子的出生,徹底改變了夏長興的生活。兒子剛生下來就連續高燒不退,送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如不能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而當時他和妻子的月工資加在壹起還不到500元,為給兒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幾萬元的鉅額債務。

為了救兒子,為了還債,夏長興毅然辭職,用身上僅有的幾百元錢買了壹輛三輪車,開始了賣大米的生涯。創業之初異常艱辛,夏長興每天清早起床,騎著三輪車到糧油店批發大米,再走街串巷叫賣,經常到晚上八九點鐘,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好在,壹年下來,他攢下2萬多元,也有了壹些固定客戶。

同時,他也敏銳地意識到,要擴大經營就得有固定的場所。於是,他租下壹間門面,開了家糧油門市部,批零兼營。

“中國合夥人”老同事聯手再創業

隨後幾年,夏長興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從壹家門市部發展到四五家門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時,兒子的病經過手術治療也痊愈了。

沒有了後顧之憂,夏長興更是壹門心思撲在生意上。1999年,壹個新的機遇擺在了他面前:那壹年,糧食部門開始整體改制,幾個昔日的同事找到他,希望他能牽頭,把糧食局的大米加工廠盤下來。最終,夏長興拿出20萬元,老同事則拿出自己買斷工齡的錢,壹起入股辦廠。

2005年,在大米加工廠的基礎上,夏長興正式成立了天安米業有限公司,註冊了“金碾王”商標,推出了“晚金優”、“農家晚粳米”等系列產品。2009年,“金碾王”被評為武漢市著名商標,2012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2013年被評為武漢名牌。天安米業也被評為武漢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2年的產值超過了1億元,產品還銷往雲南、廣東、上海等多個省市。

盡管事業越做越大,夏長興並不滿足。他著手在蔡甸玉賢鎮新開加工廠,對大米和壹些當地農作物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采訪中,夏長興帶記者參觀了他的豆絲自動化加工車間和蘭花豆加工車間。其中,豆絲是把大米和綠豆混合打成漿,攤成皮切成絲,夏長興還對這款武 *** 喜愛的特色小吃進行了創新,推出了雜糧、蓮藕、綠豆、黃豆、蕎麥等多種口味。

僅需2分鐘米漿就變成豆絲    1月19日,記者來到萬順農產品合作社的生產廠區,這裏過去曾是當地壹所小學,豆絲生產線就建在改造後的教學樓裏。“壹樓是磨漿車間,核心裝置都在二樓。”合作社負責人夏長興大手壹揮,帶著記者直奔位於二樓的糊化成形車間。“糊化成形”說得通俗些就是“烙豆皮”,這是整個豆絲制作的關鍵。車間裏的兩臺轉輪式電動烙豆皮機器,是合作社與武漢工業學院食品學院歷時兩年,***同研發生產的專利產品。

夏長興說,豆皮的厚度影響豆絲口感,也影響後期曬幹的時間。在烙豆皮的過程中,火候大了,豆皮容易烙糊,沒“賣相”,溫度低了,豆皮又不易成形。過去,村民烙豆皮用的都是圓形的平底鍋,以蜂窩煤和木材做燃料,火焰溫度飄忽不定,烙的豆皮既不衛生,品質也不穩定。要想大規模生產豆絲,就必須走機械化道路。用機器生產出來的豆皮,厚薄均勻,顏色亮白,口感和外觀都遠勝傳統手工豆皮。“機器每天可烙豆皮壹萬斤,只需壹個工人就能操作。”

生產出來的豆皮厚3毫米,寬60厘米,像玉帶壹樣源源不斷地從機器中吐出。在傳送帶末尾,壹位工人將豆皮卷成圓筒,送入切絲車間。在切絲車間裏,豆皮卷被切成壹指寬的溼豆絲。隨後,溼豆絲又隨著傳送帶,送入長約20米,溫度約60攝氏度的高溫烘乾車間。經過壹次烘幹的豆絲落入壹樓的低溫烘乾車間,經過二次烘幹後的豆絲就可以進入包裝車間了。

從米漿到豆絲成品送入倉庫,等待包裝,全過程只需2分鐘。而用傳統工藝制作的幹豆絲,僅晾曬就要花費壹周以上。

豆絲產值翻番網銷全國各地

2013年2月,合作社豆絲生產線正式投產,到2014年春節前,產值達到800萬元。2014年春節後至今,合作社已經生產豆絲300多萬斤,產值達1300萬元,預計在2015年春節前能達到1600萬元,產值實現翻番。

由於統壹購買生產資源,統壹收購農產品,統壹加工,統壹銷售市場,社員去年人均收入1.7萬元。2013年,萬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湖北省省級示範合作社”。

幾年時間,玉賢種植大戶社員從5人發展到現在的260多人,農產品經紀人社員達到40多人。合作社與各大連鎖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都有良好的營銷合作,銷售額逐年遞增。“豆絲產業正在發展的上升期,我們不能急功近利,過節不趕工,保證豆絲品質是關鍵。”“過去還有農戶自家曬了豆絲拿到集市上賣,現在他們棄了老把式,從合作社批發豆絲,去市場零售。”夏長興得意地說。去年9月,夏長興開通了電商平臺,全國人民都可以通過網路,以廠家價格購買豆絲、荷蘭豆等特色農產品。“現在每天都有至少20單生意,顧客清壹色的好評。”

■導師點評

湖北豆絲走出作坊傳統食品工業化路更寬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糧食與果蔬加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何建軍認為,夏長興從走街串巷賣大米,到開公司加工大米,再到對農作物進行深加工,附加值不斷提高。

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對湖北特產——豆絲的傳統作坊式加工方式進行了改良升級,研發出自動化豆絲生產線,改變了過去只有秋冬季節才能加工豆絲的局面。自動化生產的豆絲,在營養搭配、品質控制、衛生安全等方面,均較傳統作坊豆絲有了“質”的飛躍。

豆絲生產符合我國提倡的傳統食品工業化、主食產品工業化,是當下國家政策積極支援和倡導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市場。他建議夏長興積極申報專利進行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多種營銷模式***尤其是電商銷售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盡快走出產大於銷的局面。

山區農村創業故事二

種植紅喬薇成功翻盤的千萬“負翁”

創業之路無止境,沿途可能鳥語花香,也可能荊棘密布。

趙挺勇就是壹個經歷過風光與失意的創業者。風光時,他開著保時捷,住著豪華別墅;然而,被成功沖昏頭腦盲目轉行時,卻馬失前蹄淪為窮光蛋;幸運的是,他又從壹株觀賞植物中覓得商機,得以東山再起。

A.自信爆棚 身家近億的建築商成“負翁”

趙挺勇1971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的壹個農民家庭。1990年,考上大學卻沒錢交學費的他,跟隨同鄉到上海浦東做建築工人。

憑著聰明好學,他從搬運工壹路做到專案經理,1992年下半年開始負責樓盤園林綠化。當時,地產行業慢慢崛起,趙挺勇敏銳地意識到,未來10年房地產絕對是個朝陽產業,心想與其在這裏辛辛苦苦地打工,還不如自己開公司當老板。

1996年10月,趙挺勇毅然辭職,成立壹家建築公司。公司從小到大滾動發展,業務逐漸涉及道路、綠化、房產和市政等領域,到2005年底,趙挺勇的資產已高達8000多萬元。

開著保時捷、住著別墅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何不在家鄉從事農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隔行如隔山,朋友們聽說他要做農產品加工,紛紛勸他別冒險去做不熟悉的行當。但是,他卻選擇了壹意孤行,於2007年註冊成立壹家農特產品有限公司,承包幾千畝水域進行淡水養殖。同時,還壹口氣投入6000多萬元,建造上萬平方米的廠房,進行農產品深加工。

趙挺勇養殖鱔魚、甲魚等水產,由於在技術上是外行,加上對市場行情不熟悉,無法把握生產節奏和規律,導致價高時沒有產出。而由於資金需求巨大,趙挺勇被迫將廠房和汽車作為抵押申請銀行貸款,並將建築方面的資金不斷補充到養殖場。但隨著後期投入越來越大,最終資金鏈斷裂。趙挺勇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不說,還欠下外債1000多萬元。

B.引種成功 1萬株紅喬薇成“搖錢樹”

那麽大的產業說沒就沒了,趙挺勇不甘心:自己負債這麽多,壹定要找個好專案打翻身仗。

為此,他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創業專案。正在這時,他的發小從日本回國看望父母。發小告訴他,日本有壹種叫紅喬薇的植物,抗風、抗寒、抗蟲,適合各種環境種植。

趙挺勇眼前壹亮,突然想起另外壹個大家熟知的植物紅葉石楠也是從日本引種,十幾年來在國內創造了數千億元的價值。“如果能把紅喬薇做成紅葉石楠那麽大的產業,不就可以東山再起了嗎?”

2009年春,趙挺勇前往日本考察。他了解到,紅喬薇的葉片全年都是艷麗的紅色,夏末秋初轉為紫紅色、花期長達160天,不但花開艷麗,更集觀花、賞葉為壹體。同時,紅喬薇的凈化能力非常強,還具有藥用價值。

2010年,經過發小牽線搭橋,他成功談妥紅喬薇引進事宜,壹口氣帶回1萬株紅喬薇苗,在紹興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民生活。1年後,他用1萬株引種苗培育出5萬株紅喬薇苗,第二年就有很多園林綠化公司看上了這個新品種。到了第三年,趙挺勇種植成功的5萬株紅喬薇,以每株180元的價格被搶購壹空,除去3年投資,他獲得凈利潤700多萬元。

到2013年底,趙挺勇的紅喬薇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幾百畝,並在湖北黃岡、荊州等地建合作種植基地,收到的3年-10年紅喬薇苗訂單也接近300萬株。“紅喬薇這種植物很特殊,打算後期進行深度開發,研究其藥用及保健價值,同時做旅遊休閑及科普教育專案。”趙挺勇對記者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山區農村創業故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