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
順豐虧了。
2021壹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9億元-11億元。
為什麽會輸這麽多?
順風給出了五個理由,最後壹點是公司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快遞和新標準快遞產品。此外,優惠分銷業務方面,下沈市場電商需求旺盛,導致現有客戶中經濟業務增長較快,公司電商部分毛利承壓。
這是什麽意思?
翻譯成白話,我們收到過很多電商零件,但是電商零件不賺錢!
看壹下數據——2020年,順豐實現整體快遞量865438+3700萬票,同比增長68.46%;但快遞業務平均票額收入為17.77元,同比下降18.99%。
換句話說,2020年順豐收了更多的快遞,卻賺了更少的錢。其中,有壹部分原因歸結於薄利多銷的電商組件。
不賺錢,為什麽要拿?
因為順豐需要更大的市場份額。對於快遞行業來說,只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才能攤薄成本,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順豐是快遞行業的絕對老大。但從市場份額來說,順豐並不是第壹。
2020年數據顯示,快遞市場份額排序為中通(20.4%)、大雲(17%)、童淵(15.2%)、申通(10.6%)、百世(10.2%)、順豐。雖然2020年順豐的市場份額增長最快,增幅為2.2%,但仍不及三通。
曾經專註於高端市場的順豐,過去壹直在嘗試各種方式擴大市場份額。但與此同時,三通壹達、菜鳥、JD.COM也在不斷沖擊順豐的高端客戶。在這樣的情況下,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順豐只能放低姿態,開始進攻自己最不占優勢的電商市場,哪怕會傷敵壹千,自損八百。
電商市場壹直是快遞行業的重中之重。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三通壹達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可以看到,目前快遞市場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四大陣營——通達系,阿裏參股或控股;電商和物流自營的JD.COM;極兔,靠品多多快速成長;還有相對獨立的順豐。
其中,順豐是唯壹沒有電商支撐的企業。雖然其嘗試過電商業務,但效果並不理想。
所以,當順豐正式進軍下沈的電商市場時,這場戰役勢必異常艱難。
這個市場長期以三通壹達為主,價格低是最大的競爭優勢。曾經高高在上的順豐搶了低端份額,只能入鄉隨俗,繼續拿出低價這把雙刃劍,掀起新壹輪價格戰。雖然短期內可以增加業務量,但無法控制單票收入的下滑。
因此,損失,在這樣的戰場上,似乎並不那麽難以理解。
新手
在快遞價格戰的最前線義烏,戰況愈發激烈。
壹方面,像順豐這樣的電商市場新人,主動掀起了新壹輪的價格戰。另壹方面,國內快遞行業的壹個新人也在挑起戰爭。
這是極限兔,壹家來自印尼的快遞公司。
這個有OPPO背景的新人脫穎而出,開網壹年內就達到了2000萬的穩定日訂單。通達系花了十幾年才完成這個數據。
能這麽快搶占市場的原因之壹就是依托拼多多,極兔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很大壹部分來自拼多多的電商組件。第二個原因是低價策略。江湖傳言,單個電商組件的價格在極兔的補貼下甚至可以低至八毛錢,遠低於行業內常見的1.4元/臺的成本價。
這樣不計成本的價格戰引起了監管層的關註。義烏市郵政管理局4月6日發布的警告函顯示,已連續四次通知極兔快遞、百世快遞不得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由於4月9日兩家公司仍未達到整改要求,義烏市郵政管理局責令百事兔、極兔部分分撥中心停業整頓。
兔子為什麽這麽殘忍?因為錢。
不久前有消息稱,這家企業完成了6543.8+08億美元的新融資,投後估值78億美元。這壹估值已經超過童淵、申通、大雲的市值,僅次於中通。這新鮮的熱錢,這個時候不用等了吧?
曾幾何時,業內認為快遞價格戰已經逐漸告壹段落。但現在,隨著順豐的探索和兔子的攪局,通達系等老牌價格戰玩家只能亮劍作戰。
這場沒有硝煙的價格戰似乎還會持續很久。
但有意思的是,在吉圖被處罰後不久,拼多多稱吉圖“投資拼多多,雙方專項合作”不實。
這場戰爭的形勢又非常微妙了。
對原告提出虛假的反訴
這裏有壹個問題需要說明。
可能有人會問,對於消費者來說,快遞費不是越低越好嗎?
需要註意的是,這裏所說的快遞費是指大型電商件的費用,而不是消費者通常單獨寄送普通快遞的價格。
那麽,在快遞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從哪裏找利潤?
快遞公司會說靠規模,靠智能,但最直接的是最後扣成本。
很多人都發現了壹個現象,有些順豐快遞員不送快件上門。這可能是個別現象,但對於曾經以服務取勝的順豐來說,卻反映了壹個很大的問題。
快遞價格戰已經影響到末端服務,甚至開始撕咬行業。
之前蜂巢盒子的收費風波讓人怨聲載道。說是快遞行業的智能化嘗試,但消費者並不買賬。
但是今天,每個快遞還是我行我素,該扔快遞櫃了,繼續扔。甚至在快遞櫃臺上,寫下要求送貨上門的顧客的門牌號。諸神無奈。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直接扔快遞櫃對快遞員來說效率更高。
價格戰下,快遞單位價格下降,只有多件才能維持各終端網絡的利潤。所以快遞員直接扔進快遞櫃或者郵局,可以同時投遞更多的件,讓網點承擔更多的件,公司可以吃到更大的份額。
什麽?妳能打電話讓我知道妳是否把它放在快遞櫃裏嗎?快遞員沒時間。
快遞100之前的壹個數據顯示,快遞、貨物破損或丟失、收費過高不合理、服務態度惡劣等問題占投訴總量的70%以上。
難怪有人問靈魂:妳們打價格戰,要我們承擔後果嗎?這不太好,是嗎?
另壹個層面,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價格戰燒的錢和股東有直接的利益關系。而且,壹旦壹家公司打不起價格戰,最終買單的還是投資方。
不可否認,價格戰是整合市場、清理行業的有效方式。美國快遞市場也有壹場從1982到1994的價格戰,大概持續了12,最後三大巨頭的集中度達到了70%左右。
但是,這種價格戰應該是理性的,不會實質性地損害盈利能力。各快遞公司在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切不可占有,忘記了快遞行業“服務”的本質。
畢竟妳要比拼的不僅僅是價格,還有對消費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