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匯豐銀行是國外的還是香港本土的

匯豐銀行是國外的還是香港本土的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滙豐集團的創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以及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壹(其他兩個是中國銀行(香港)和渣打銀行),總部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號香港滙豐總行大廈,現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間分行及辦事處。

歷史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由原來由蘇格蘭人湯馬士·修打蘭(或譯蘇石蘭,Thomas Sutherland)於1864年在香港發起,資本500萬港圓。最初的擔任發起委員會成員的包括寶順洋行(Messrs Dent & Co.;委員會主席)、瓊記洋行(Messrs Aug Heard & Co)、沙遜洋行(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輪船(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禪臣(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Gilman & Co)、 順章洋行(Messr P Cama Co)等十家洋行[1]。1865年3月3日正式在香港創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開業後的壹個月,在上海的分行開始營業,倫敦分行亦在7月開業,並於三藩市開設代理機構,直到1875年成為提供全面服務的分行。1866年,滙豐在日本橫濱開設分行,成為日本政府的咨詢顧問。1888年,滙豐泰國分行成立,成為泰國第壹間銀行,並為泰國發行首批鈔票。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最初是為在華的外國企業(以英資為主)提供金融服務,雖然在成立初期已經在全球建立分行以及代理行網路,但是主要業務依然是中國以及亞太其他地區。

清末朝廷建淞滬鐡路、左宗棠西征、甲午戰爭等等,都必須向滙豐貸款,使其為朝廷最大的債權人。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原本的名稱為香港上海滙理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1866年英文名稱改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稱改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滙豐」這兩個字據說是由華人買辦古應春於測算過筆劃吉兇之後建議的,取其「滙款豐裕」之意。

至1900年,滙豐在遠東其他地區,如印度、新加坡等地也設立了分行。1911年後,滙豐取得中國關稅、鹽稅的收存權。到了20世紀初,滙豐已經成為遠東地區第壹大銀行。由滙豐經手買賣的外滙經常占上海外滙市場成交量的60%-70%。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滙豐業務曾暫時中斷,隨著戰爭結束,公司的業務進壹步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滙豐業務再次受影響,並暫時將總辦事處遷往倫敦。戰爭結束後,香港的業務恢復運作,並取回香港總行營運權。1949年,隨著中國***產黨取得政權,滙豐在中國大陸的分行相繼關閉,只有在上海的分行繼續運作,滙豐成為少數在中國大陸沒有中斷業務的外資銀行。鑒於發展空間大受限制,滙豐在1950年代開始實行集團形式運作。

1949年以前滙豐在中國各地的分行

上海分行:1865年設立。1923年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外灘(屬於上海公***租界)建造了壹幢具有豪華氣派的上海滙豐銀行大樓(今上海中山東壹路12號,目前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滙豐曾經與上海市政府接觸,希望購回大樓,但最終因價格原因沒有實現),這幢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至今依然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該大樓由公和洋行的建築師威爾遜設計,進入大門後的八角亭各有八幅馬賽克壁畫,分別為全球八個有設分行的城市:上海、香港、東京、加爾各答、曼谷、倫敦、巴黎和紐約,1954年壁畫被灰泥覆蓋,直到1997年重現世人眼前。現在連同整個外灘近代建築群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口分行:1866年開設,在漢口英租界江灘建造2層樓房。1913年-1920年重建成為豪華的古典主義式樣的4層大樓,建築面積10244平方米,正面的柱廊采用愛奧尼柱式。現在是光大銀行武漢分行。現在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廈門分行:

福州分行:位於倉山塔亭路,是壹棟19世紀建造的兩層西式紅樓。

天津分行:1882年開設。1925年在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解放北路84號)和領事道(今大同道)轉角建成壹幢古典主入義風格的銀行大廈,有華麗的券頂,正面的柱廊也是采用愛奧尼柱式。同和工程司設計。現為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

煙臺分行:位於滋大路(今海關街),是壹座19世紀建造的殖民地式樣的平房,列為煙臺市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分行:

廣州分行:在沙面廣州英租界內建有壹座4層樓房(今勝利賓館),轉角處建有穹頂。現在連同整個沙面近代建築群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分行:

哈爾濱分行:1915年開設,位於道裏水道街(今兆麟街),1923年建成壹座古典主義式樣的4層大樓。列為哈爾濱市壹類保護建築。

沈陽分行:1931年-1932年在十壹緯路建造壹座5層大樓(今交通銀行沈陽分行)。

重慶分行:

近年發展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滙豐集團統壹品牌前的商標1960年代開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以滙豐銀行作為官方簡稱(英文官方簡稱為HongkongBank,並且與加拿大滙豐銀行、澳洲滙豐銀行以及馬來西亞滙豐銀行區分[2]),直到1998年11月滙豐集團宣布統壹品牌為止。1983年,標誌由原本的「殖民地徽章」改為現時的六角標誌(而此標誌於1999年稍作修改)。1989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自願根據香港公司條例,註冊為有限公司,受該條例的規管。

1991年,滙豐控股母公司滙豐控股成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股份轉移至滙豐控股股份,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則由滙豐控股全資擁有。1994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馬來西亞的業務轉移至在當地註冊成立的馬來西亞滙豐銀行。

香港業務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以香港業務為出發點,開業時以當時股東之壹沙遜洋行擁有,位於中環獲多利街(現稱銀行街)的獲多利大廈作為總部,並取得發鈔權。當時總部位置與現在的所在地相若,並於1886年購入改建為第2代總行行址。1880年代,東藩滙理銀行因錫蘭咖啡失收結業,滙豐取得源自東藩滙理銀行的香港政府的往來帳戶,成為香港的準中央銀行。1872年獲港英政府授權發行1元紙幣,以補充嚴重短缺的1元銀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滙豐肩負起重建香港經濟的重任。1960年代及1980年代兩次銀行風潮中,滙豐為最後拯救者。目前,全香港成人人口中,有3/4持有該行的個人帳戶。

港元紙幣

主條目:香港紙幣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自成立以來,壹直都有發行港元紙幣,但初期主要用作商業上的交易。直到1935年,港英政府通過貨幣條例,滙豐獲授權發行5元以上的港元紙幣(5元鈔票於1975年發行之後隨即終止發行)。1994年起政府發行10元硬幣,滙豐自此不再發行10元紙幣(最新的是1992年1月1日發行)。現時滙豐的港元紙幣發行量占全港流通紙幣的6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