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歷史

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歷史

華北制藥集團公司前身華北制藥廠是中國“壹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壹五計劃全國***安排大中型建設項目694個,醫藥工業在全部項目中占四項:抗生素廠、澱粉廠、玻璃廠和磺胺廠。在四個項目中,華北制藥廠占其三,即從蘇聯引進的抗生素廠、澱粉廠和從德意誌民主***和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1953年6月,華北制藥廠開始籌備,三個項目於1955-1956年間先後破土動工,到1958年全部建成投產。華北制藥廠總投資7588萬元,總占地面積24.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設計年產青黴素32.5噸、鏈黴素53噸、幹澱粉14850噸、食用葡萄糖1712噸、藥用玻璃小瓶2.9億支。華北制藥廠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青黴素、鏈黴素依賴進口的歷史,並成為新中國抗生素生產和人才輸出的重要基地。

華藥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第壹個階段是1958年至1978年,華北制藥廠依靠挖掘內涵發展,通過開拓創新,消化引進技術,抓住菌種選育和發酵、提煉工藝條件的改革和優化,使抗生素生產水平步入當時國際先進行列。產品由建廠時的5種累計增加到75種,抗生素年總產量增長近20倍,初步奠定了規模和成本的優勢。依靠自己力量,華北制藥廠在1958、1959年建起土黴素、丙丁溶劑車間,建成從鏈黴素廢液中提取維生素B12的工段。1969年在土黴素廠房建成四環素工段。1970年5月,玻璃廠大瓶車間試產顯像管成功,1975年2月成立華北制藥廠顯像管分廠,1981年劃歸省電子局,成為石家莊市顯像管廠(即後來的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公司)。1973年動工興建抗癌藥綜合車間,建成後於1979年改產林可黴素。1970年,華北制藥廠中心實驗室改組為抗生素研究所。抗生素研究所歷年來開發投產的新抗有:桿菌肽、去甲基萬古黴素、新生黴素、曲古黴素、春雷黴素、爭光黴素、赤黴素、更生黴素、正定黴素、林可黴素、廬山黴素、平陽黴素、鹽酸克林黴素和頭孢菌素C等。

2、華藥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1979年至1990年,本階段的重點是企業轉軌變型,實行經營承包,推行現代化管理,開展橫向聯合和技術轉讓,逐步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產品品種累計增加到98種,抗生素總產量較1978年增加54%。1981年,華北制藥廠成立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1983年改為企業管理處),引進和推廣全面質量管理,企業素質得到不斷提高。1986年獲國家質量管理獎,1987年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989年晉升為國家壹級企業。華北牌26個主要產品中2個獲化工部部優,8個獲國家醫藥管理局局優,23個獲省優質產品稱號(含並獲局優產品7個)。五個主要產品先後獲國家質量獎金銀牌各三枚。自1981年開始,華藥逐步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橫向經濟聯合,至1990年底,有緊密型聯營企業25家。對25家緊密型聯營企業的累計投資達5360萬元。1982年12月,華北制藥廠建成第二條青黴素生產線,青黴素生產能力翻番。

3、自1991年起,華藥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在此期間,華藥積極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加大技改、基建力度,通過外引內聯壯大企業規模,生產經營和各項事業均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到1997年,華藥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實現利稅分別比1991年增長326%、422%、161%,產品累計增加到300多種。1991年3月10日,華北制藥集團成立,隨後被國務院列為首批55家試點集團之壹,取得外貿進出口權、外事審批權,並先後組建了財務公司及新藥研究開發中心。1992年10月,華北制藥廠對生產經營部分進行股份制改造,經定向募集後組建了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募股,1994年華藥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河北省首批上市公司之壹。1995年、1997年華藥股份公司先後兩次增資配股。華藥股份公司通過定向募集、社會募集及兩次增資配股,***募集社會資金7億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華藥八五、九五期間的技改、基建和新產品開發項目,使這些項目保持了高速度、高質量、高水平。1992年起,華藥開始利用外資工作。在六年的時間內,創建了十六家中外合資、合作公司,完成壹項補償貿易項目,累計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華藥實施資產重組,先後收購、兼並了12家企業,租賃經營兩家企業,擴大了規模,壯大了實力。1996年1月,華北制藥廠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