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三壹,位於前門大街路東,是壹家以秋梨膏聞名的幹果食品店。清朝嘉慶年間,壹位姓李的山西商人在通州開了壹家南貨村,取名三義鎮。專營幹鮮品和江南運來的海鮮制品,生意十分興隆。在北京,他托人在壹家有名的餐館裏找了壹家破產的布店,買下了位於前門大街東的店鋪。清嘉慶二十年端陽節,開店,取名通三義幹果海鮮店,意為通州三義鎮分號。通三義由三個立面組成。明清時期,密集的人群為前門大街成為繁華的商業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優勢,這也是通三益生意越做越好的條件之壹。其次,服務態度很重要,童三意講究四個字:笑、招、忍、淡;笑,就是相視壹笑,送走。訣竅是打招呼。耐,就是妳做生意要有三分耐氣。輕,就是妳給顧客拿的零錢和東西,壹定要溫柔的交給顧客。同時這也是店規,誰也不能違反。這也是童三義做出壹舉成名的秋梨膏的原因之壹。
清末民初是通三義幹果食品店最繁榮的時期。民國初年,童三益參加了在北京太廟舉辦的食品展覽會,並專門註冊了“秋驪膏”商標。此後,人們看到了壹種全新包裝的“醉翁牌”秋驪面霜,受到人們的好評,成為展會上的暢銷書。後來,醉翁牌秋梨膏在南京和山東青島展出,海內外人士爭相購買。從此,通三益秋驪膏名揚海外。解放後,童三壹改“前店後廠”的舊傳統。秋梨醬曾經是崇文區壹家食品廠生產的。文革期間,童三義的牌匾被摘掉,直到1982才重新掛上老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