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這樣壹種觀點,長江裏白沙無數,但在壹片塵土中可見;海很遼闊,但壹眼就能看到;群山巍峨連綿,壹拳石大致可知;更何況葉落,知秋之力;滿月,知宇宙;壹朵小花低聲吟唱著世界的神秘;壹片竹葉搖曳,透露萬千消息。所謂壹花壹世界壹草壹天。
這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問題,也是中國美學和藝術的大問題,體現了中國人以小見大的智慧。它是代表東方美學傳統的最有吸引力的概念之壹。
南宋夏圭《西山清源圖》部分
中國繪畫史上有“壹角馬”和“夏半邊”之說,指的是南宋時期的兩位畫家,即馬援和夏圭,他們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們的藝術對“以小見大”有著深刻的理解。
螞蟻腳
南宋馬援的《行旅圖》
絲墨的顏色是長191.8厘米,寬104.5厘米。
“徒步地圖”的壹部分
馬援的風景畫與全景風景畫非常不同。他的畫多取了幾個角,風景就少了。他用筆簡化了速率。《葛古要論》說他:“或峭峰直,不見頂;下崖不見其足;或者近山高聳,遠山低矮;或獨自駕船過月,獨坐。”簡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得到了簡單的處理。
南宋馬援的《月亮圖》
帛書淺色,長149.7厘米,寬78.2厘米。
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比如他的《雪灘上的兩只白鷺》,遠處畫的是雪山,近處畫的是溪水。冰脊歷歷在目,岸邊老樹參差不齊。幾只白鷺悠閑地歇息著,蜷縮著怕冷,表現出中國畫慣有的蒼涼冷境。這幅畫反映了馬援繪畫的簡單和刻板。山川溪流都在薄霧中。從樹上取壹根樹枝,從石頭上取壹個角,從小溪上取壹個彎。簡約中透露出清曠的宗旨,少景多意,小物長韻。從角落到浩瀚,從有限到無限,這裏體現了以小見大的智慧。
南宋馬援《雪灘雙鷺圖》
帛書顏色較淺,長60厘米,寬38厘米。
他著名的水圖也非常精美。這些水圖每幅都只畫了幾個波浪,卻被提名為“長江滿天”“雲生成海”“黃河逆流而上”等。幾個浪,就要表現長江、滄海、黃河的浩瀚,也不過是“壹片海”、“恒河沙”、“壹勺水也有歌”而已。
李日華評馬援《水圖冊》雲:“馬工十二水各有其性,故瓢分勺,湖、海、溪之天在。”李日華有這樣的看法:“凡有壹物,得其形而無勢,得其勢而無韻,得其韻而無性。”要求是最高的。論馬援繪畫的獲得。尤其是《秋水回聲》中的光影處理,真正傳達了世界的精妙。
水圖有十二段。除了第壹段因不完整而無標題外,其他標題分別是:洞庭清風、疊浪、淺寒塘、無邊長江、黃河逆流、秋水回聲、雲海、湖光、雲-舒朗卷、朝陽曬山、細浪漂流。
南宋?馬水原圖冊?本地的?波浪和金色的風
南宋《馬援水圖》局部兩穴風細。
南宋馬援水圖的局部三層波疊加
南宋?馬援?水卷軸?偏四?冰冷的池塘清澈而淺
南宋?馬援?水卷軸?偏五?長江壹望無際
南宋?馬援?水卷軸?偏六?黃河逆流
南宋?馬援?水卷軸?偏七?秋水回聲
南宋?馬援?水卷軸?雅庫莫的壹部分孕育了大海。
南宋?馬援?水卷軸?偏九?這個湖充滿了陽光
南宋?馬援?水卷軸?本地十?舒雲·郎娟
南宋?馬援?水卷軸?本地十壹?小日紅山
南宋?馬援?水卷軸?本地十二?波紋漂移
夏半邊
夏貴的小風景也很有特色。他主要畫的是水鄉風光,水和煙,別有風味。他畫的是普通的風景,如煙村、漁家、雲樹、霧林等。,而且他是最擅長的。他把禪宗家族的平常心放在畫裏,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南宋?夏貴?煙霧籠罩的森林住宅地圖
絲墨長25厘米,寬2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例如,“煙霧籠罩的森林風景”是夏半邊的典型構圖方法,山的壹角,幾根樹枝和壹條線暴露在房子上。壹切都是隱藏的,模糊的。夏圭最初跟隨唐力學習山水畫,後來又受到馬援的影響。壹隅馬畫和他的半山水構圖,開辟了中國山水畫的新境界。《論葛谷瑤論》對其畫的評價是:“夏貴的山水、布局、畫法與馬援相同,但其意仍古拙,喜用禿筆。葉間有筆,城堡繪之自信,奇而高魅。”
南宋夏圭《西山清遠圖》第壹部分
南宋夏圭《西山清遠圖》第二部
南宋夏圭《西山清遠圖》第三部
南宋夏圭的《西山清遠圖》第四部分
南宋夏圭《西山清遠圖》第五部
馬、夏的表現手法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特殊愛好,實際上,他們的表現手法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普遍性。當代中國畫研究者沈邁士先生說:“中國畫的特點是‘以小見大’。此術自隋唐以來逐漸發展成熟,至北宋達到神奇境界。”“以小見大”是中國畫的重要特征之壹。中國畫有千山萬石,但更多的是在微小而精致的山水中追求寬廣的境界。形象含蓄,韻味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