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萬噸蔬菜滯銷 客戶來不了供應鏈斷裂 熱

##萬噸蔬菜滯銷 客戶來不了供應鏈斷裂 熱

寒冬這場疫情,除了波及全國各大菜館、飯店和商超,還有蜷縮在他們身後角落裏,焦慮的菜農們。他們無助地站在田間,看著凍得硬邦邦的大白菜,好些已經爛在了地裏。光是河南紙坊鎮就有20000噸蔬菜滯銷,即使賤賣也找不到銷路,無奈只能剜進地裏漚肥了。城裏人吃著高價菜,菜農們的菜卻滯銷爛掉,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錢又被誰賺走了?殊不知在城市邊緣的另壹頭,菜農們也在發愁自己的2萬畝蔬菜滯銷,變形的包菜、爛掉的蒜頭、蔫了的奶白菜。河北邯鄲,壹對農民夫婦騎著三輪車,拉了1300斤菠菜去菜市上,結果被菜販用15塊錢就收購了。據統計,紙坊鎮目前已經賣出蔬菜1.7萬噸,還有2.5萬噸囤積。

萬噸蔬菜滯銷 客戶來不了供應鏈斷裂 熱究竟是怎麽壹回事,跟隨我壹起看看吧。

土特產變身“金疙瘩”擦亮農產品地標名片

來源:經濟日報

提起東三省,人們總會聯想起肥沃的黑土地,層林盡染的大小興安嶺,高高的谷堆……作為北大倉,農業在東北的區域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打造、維護好東北地標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對東北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壹餐五常米,渾忘酒肉香”。以東北最負盛名的地標農產品五常大米為例,每年五常大米總產量在百萬噸左右,但市場冠以五常大米名稱的產品銷量卻達千萬噸。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買到的五常大米有90%幾率是假貨。不光是五常大米,因品質優良,受到消費者青睞,很多地理標誌產品的“金名片”屢遭“李鬼”冒充。印制包裝中“搭便車”的狀況時常出現,網店的鏈接標題也“傍名牌”混淆視聽。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品質價格參差不齊,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劣幣驅逐良幣,好產品賣不上好價錢,對正宗產品本身的口碑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和企業品牌不同,以產地為品牌的農產品品牌價值的建立與維護更加困難。要解決這壹問題,不能單靠“向消費者科普如何挑選正品”,更需要從源頭上為地標農產品築起壹道道保護屏障。

首先,要推動建立完整的正品溯源防偽體系,實現從地塊、種植、田間管理、生產加工到餐桌全程管控、信息反饋和質量追溯,有效保護地域品牌。其次,要完善涵蓋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標準並嚴格執行,讓整個流程有章可循,把控好地標農產品的質量關,增強產品差異化,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市場附加值。再次,要提升管理能力,建立質量安全檢測、供給和消費者權益維護的管理體系,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地理標誌商標侵權行為,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同時,打造具有公信力的農產品供給平臺,或者聯合電商平臺開設認證官方店,拓寬優質農產品專屬銷售渠道,讓消費者買得便捷、買得放心。最後,通過成立企業、與龍頭企業合作等市場化手段整合資源,延伸產業鏈、提高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總之,建設維護地標農產品品牌,需要多方力量參與,通過嚴格的標準制定和執行、規範的溯源和品質管理、精準的數字化營銷、更高水平的服務等手段,讓地標農產品的含金量、附加值持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維護好地標農產品“金字招牌”,發揮出帶強產業、帶富農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暉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河南2萬噸蔬菜滯銷爛在地裏,城裏人卻吃著高價菜,錢被誰賺走了

寒冬這場疫情,除了波及全國各大菜館、飯店和商超,還有蜷縮在他們身後角落裏,焦慮的菜農們。

他們無助地站在田間,看著凍得硬邦邦的大白菜,好些已經爛在了地裏。光是河南紙坊鎮就有20000噸蔬菜滯銷,即使賤賣也找不到銷路,無奈只能剜進地裏漚肥了。

每到年末寒冬,總能刷到這樣矛盾的場景。城裏人吃著高價菜,菜農們的菜卻滯銷爛掉,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錢又被誰賺走了?

為啥菜農的菜總是賤賣?

疫情來襲,多個城市封控原地靜默,更是讓許多民眾直呼“吃不起菜,菜價越來越貴了!”要是碰上壹兩塊促銷的青菜,就趕緊放進購物車,像撿了個大便宜似的。

殊不知在城市邊緣的另壹頭,菜農們也在發愁自己的2萬畝蔬菜滯銷,變形的包菜、爛掉的蒜頭、蔫了的奶白菜。

河北邯鄲,壹對農民夫婦騎著三輪車,拉了1300斤菠菜去菜市上,結果被菜販用15塊錢就收購了。問及原因,菜販不屑地說,他們的菜好些都蔫了,要是我不收,他們只能泄到垃圾坑裏。

面對記者詢問,鄧州壹農民兩手壹攤哀嘆到,6毛也賣不動,全賠了,本錢都沒回來。

不光是紙坊鎮,周邊的漯河臨潁、南陽鄧州、商丘民權縣的千萬噸蔬菜也找不到銷路,內蒙古興建村也積壓了甘13萬斤藍、8萬斤紅蔥。到底是什麽原因讓蔬菜年年被賤賣?

最致命的,恐怕還是這波疫情沖擊。往年這些村鎮都有固定的大型蔬菜商,或小公司的菜販來定期收購蔬菜,收購商提前出好訂單,協商好價格,菜農只需要把蔬菜洗幹凈捆成捆,壹車壹車拉過去交易就完成了。

無奈下半年疫情幾乎波及全國,村鎮周圍的飯店、菜館,就連早餐店都會連續關門幾個月,市民也接連“蹲在家”。沒有消費就沒有需求量,連菜販都封控在家,整個現有的蔬菜鏈就斷了。

就算想賣給社區和蹲在家的市民們,也是難上加難,因為疫情割斷的是貨物運輸的通暢性。特別是貨車上了高速,如果不小心經過中高風險地區,手機突然彈窗紅碼,就要立即原地觀察或被勸返。

壹來二去,蔬菜運輸的成本就直線上升。就算菜農提價,也鮮少有司機願意接單。畢竟壹旦被封控,蔬菜按時交不到收購商手裏,又是壹大筆損失。

更要命的是,哪個村鎮壹旦被劃定為高風險地區,該地的菜基本就夭折了。社區和蔬菜商寧願高價購入低風險地區的蔬菜,也不願批發這些所謂的“病毒菜”。

因為高速封控,河南鄧州的白蘿蔔跌到8分壹斤仍然滯銷,菜農愁得整夜睡不著。

除了疫情,信息閉塞和銷售渠道單壹,也是阻礙蔬菜銷路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紙坊鎮目前已經賣出蔬菜1.7萬噸,還有2.5萬噸囤積。村民們為了盡快把蔬菜賣出去,硬生生被逼著學會了拍段視頻,做帶貨主播。

這些已經年過50的大齡村民,舉著白菜有些局促地站在鏡頭前,用拙劣的普通話推銷著。黃色加粗的大字填滿了屏幕,上面標註著蔬菜價格、地址和聯系方式。

在此之前,這些農民們幾乎都是直接拉到就近的菜市上去售賣。無論貴賤,都不會超過方圓5公裏。加上信息網絡的隔絕,無法及時獲取市場信息,開辟出多樣化的售菜渠道,也是讓蔬菜年年滯銷、菜價時時被賤賣的重要原因。

錢被誰賺走了?

反觀被封控在家的市民們,壹邊是搶高價菜,壹邊是愁得賣不出去。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菜錢又主要被誰賺走了呢?

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就是所謂“二道販子”賺差價。要知道,蔬菜從地裏薅出來,到包裝得光鮮亮麗擺在超市貨架上,中間可能被轉手轉了幾轉,菜價也翻了幾番,養肥了中間商,菜農們的口袋裏卻只存進了微薄的收益。

而菜農們大多沒什麽文化,不擅長使用信息網絡,更不知道如何拓展新的銷售渠道,幾乎都是幾十年如壹日地走老路,便宜地收購給菜販。

至於菜販又出多少價錢賣給下壹家,又有多少批發商、零售商、菜行參與其中,就不得而知。

除了銷售渠道閉塞,種菜本身的利潤空間也很低。就種壹茬蔬菜來說,光是撒種、除草、澆水、施肥、收割就占據了壹大部分成本和精力。如果長途貨運,還要加上包裝、運費,盈利空間本身就少。如果賣得不好砸手裏了,相當於全賠進去了。

根據國家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蔬菜價格上漲了壹倍多,但蔬菜行業利潤率已經跌了近45%。這壹冷冰冰的數字似乎又在暗示我們,菜價為何被拱上去了,利潤被截留在哪個環節,菜農們又真正掙了多少辛苦錢。

從蔬菜種植、售賣、收購、定價,菜農始終處於弱勢的壹方,既不能控制蔬菜價格,更不能協商減少蔬菜的轉賣環節,菜農們的未來和希望又在哪裏?

菜農的出路在哪裏?

其實,用逆向思維來看,現在城市化速度越來越快,未來農耕面積會更加寶貴。按照市場原理,越稀缺的資源就越有經濟價值。那蔬菜的利潤增長空間仍會繼續。也許種菜本身並沒有錯,菜農們反而可以抓住這個契機,提升認知和能力,來拓展蔬菜的利潤空間。

首先,能靠的資源咱們就靠,多依靠政府扶持幫助。近些年國家壹直大力扶持三農發展,許多村鎮利用優惠政策、技術扶持也在搞技術農業、農產品帶貨直播等,比如專門為農民開設的技術培訓班,教他們怎麽優化種植作物,及時獲取市場信息。

壹些自媒體平臺也很支持三農領域的帶貨直播、視頻分享,還出了專門地從零起步教程,除了可以在視頻中推銷自家蔬菜,視頻播放量上去了,也是壹筆額外的收入。

如果覺得還是很難,完全可以喊自家小孩來幫忙操作,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老師,多利用自媒體網絡,慢慢地說不定還能為自家蔬菜打出品牌和名聲,建立起穩定的粉絲和客源。

其次,自己也要發揮主動性,打造創意農業。妳想想,如果壹直按照舊有套路賣新鮮蔬菜,價格的天花板肯定有限。能不能多搜索渠道,從自己這個環節開始,就包裝蔬菜,更新產品。有句話糙理不糙的經濟學原理,產品越包裝越貴。

能不能鏈接合作廠商,把自己的蔬菜做成“凍幹蔬菜”,快餐便當等半成品。這樣壹來,蔬菜的價格和利潤空間肯定會翻幾番,二來保鮮時間也會更長。

當然,其中每個步驟,肯定還有很多未知困難要去克服。不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壁壘相較過去十年已經被打破。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主動性,既要積極尋求外援,自己也要主動提升,才能把菜越賣越好,過上更好的生活。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