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許多名小吃都是以創始人的姓氏冠名的,比如“鐘水餃”、“韓包子”、“賴湯圓”、“張涼粉”等等。“鐘水餃”有別與北方的水餃,餡是純肉的,拌上甜辣的紅油蘸水,別有風味。韓包子味道壹般,但肉質相當細嫩。“賴湯圓”雖然名聲很大,但許多老成都更喜歡“郭湯圓”的香而不膩。
“鹵肉鍋盔”形式上與陜西的“肉夾饃”相似,不過“肉夾饃”裏的肉,是剁得爛碎的臘汁肉,而“鹵肉鍋盔”裏的肉卻是澆著鹵汁的成片的肉,都很香。以前只知道騾馬市的擔擔面總匯賣的“鹵肉鍋盔”最正宗,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壹大批各種字號的鍋盔店,遍布成都的各個角落。八寶街三醫院對面的“樂來鍋盔”味道就很不錯。除了鹵肉外,還有很多品種,如耳片、牛肉、三絲等等,價格在2.5元左右。
“三大炮”也不能錯過,妳可以看到師傅嫻熟地將手中的糯米面團沿著案板砸出去,落在盛滿花生粉的盤子裏,壹路上“當,當,當”地發出三響。我在文化宮裏吃過壹次帶響的“三大炮”,不過他們的響聲都是通過案板上擺放的金屬碟子搞出來的,雖不太正宗,但味道還好,軟軟的,粘粘的,可以蘸著紅塘吃。
如果妳在成都的街頭漫步,會經常看到有人壹根扁擔挑著竹筐,壹邊走,壹邊“叮叮當”“叮叮當”地敲著手中的鐵片。這鐵片敲出的聲音,就是“叮叮糖”的叫賣聲。賣糖的人總說叮叮糖入口即化,生津潤肺,可我每次吃都粘牙,大概太心急了。叮叮糖也有許多專賣店,陳記的比較多,兼賣芝麻花生糖,桂花糖,姜糖以及自制的甜點等等。
“九尺板鴨”是彭山壹帶的特產。好吃極了,皮脆肉嫩,鹹中帶甜,第壹次吃是在同學的家裏,沒好意思起勁吃,淺嘗輒止。嘴讒的時候就去買上壹只半只的,或獨享,或與朋友小酌時下酒。
“棒棒雞”也是這兩年紅及壹時的小吃,字號很多,廖記最有名。品牌包裝得很好,壹改往日作坊式的經營模式,所有連鎖店都是同樣的裝潢,窗明幾凈,幹凈衛生。棒棒雞據說有很復雜的制作程序,其中壹項就是用木棒敲打,好象說是更容易進味。我覺得味道也沒什麽特別,不過我很喜歡吃胡記的無骨鳳爪和郡肝,他們調的蘸水是自己家裏無論如何也調不出來的。
要說成都小吃,最不能忽略的是“串串香”。“串串香”和“麻辣燙”是同意詞,這六個字準確地概括出了這種小吃的特點。對很多人來說,吃串串更多的是在吃壹種氣氛:大家圍著壹口鴛鴦鍋,冒著粗汗,海闊天空地吹著牛,拿起壹大把燙歸易了的牛肉,四下裏壹分,從簽子頭上把肉塊撥拉到油碟裏,略壹降溫,再夾到花生海椒碟裏滾壹下,塞入口中,爽!再喝壹口雪花或藍劍(啤酒),誇張地匝壹匝嘴,好安逸!成都串串出玉林,玉林串串香在成都已經是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了。
肥腸粉在成都已經成為僅次於面條的主要小吃,分布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主要有名的以下幾家。
(1)成都肥腸粉的招牌無壹列外都打著雙流白家的名義,據說那是成都最早最有名的肥腸粉發源地。當年的高老爺子把小小的粉條調出成這樣的美味。現在其高記肥腸粉已經成為了壹座大型的酒樓,依舊供應著2。5元/碗肥腸粉,同時更提供更多的肥腸系列菜品,唯壹缺點是離成都市區較遠;
(2)青石橋肥腸粉。成都提肥腸粉第壹肯定是青石橋,那裏肥腸粉是老字號了,肥腸粉是將紅薯粉條在大鍋老湯裏面(基本是不停火,用十斤以上棒子骨熬制出來的)燙熟後加各種原料而成,最後撒上煮好的白味肥腸,是成都最有人氣的小吃。
(3)紅星路四段,遂寧賓館旁邊,據說是當年高老爺子親自授權的三家之壹(不知道是否因為拆遷而改變,如果是,那麽沿遂寧賓館對面的小街前行50米,同樣有壹家,以前我以為後者比較正宗些,但因為前者當街,所以生意及口碑要好很多;
(4)馬鞍北路建工俱樂部門口,也是老字號的肥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