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壹家管理獨特的公司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幾年來,在爭創世界名牌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海爾集團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管理,企業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先後通過美國UL認證、德國VDE認證、加拿大CSA認證,產品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目前是亞洲向德國出口冰箱數量最多的制造商。優質的企業、優質的產品和“名牌戰略”的經營理念吸引了壹大批外國客商。目前,他們通過與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的多家世界著名大公司合資合作,建立了壹批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家電項目,不僅大大增強了集團實力,而且通過與世界著名公司的合作,提高了海爾的國際聲譽。
“他(指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中國的傑克韋爾奇,”古曼公司亞洲經濟學家弗雷德胡說。“在這樣壹個政府計劃經濟體制和國有體制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他的表現非常突出。”——這是2000年7月23日《紐約時報》對海爾集團的壹篇大篇幅報道中的壹段話。
7月23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海爾集團國際化戰略進行了專題報道:海爾出海提速!這是繼7月17《新聞聯播》之後,央視壹周內第二次聚焦海爾。這份報告談到了-
今年的家電市場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先是空調降價大戰,再是彩電廠商大聯盟限價,再是微波爐市場再次燃起硝煙。國內市場的競爭可以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在其他廠商都在搖旗吶喊的時候,有壹家公司悄然出局,這還挺有意思的,但也沒閑著。它更加關註海外市場,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海爾集團進軍國際市場深水區的大膽嘗試,常常讓外人為他擔憂。目前,海爾集團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6000多個營銷點。與大多數國內企業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不同,海爾壹走出國門就瞄準了發達國家市場,並屢屢取得好成績。例如,海爾的小冰箱占美國市場的25%。張瑞敏曾公開表示,他的夢想是讓海爾在全世界家喻戶曉。
目前,海爾品牌產品已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產品出口58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其中僅春季廣交會手機出口量就已超過海爾全年手機生產計劃總量。從1990開始,海爾集團先後在全球建立了10信息站、6個設計分公司、36000多個營銷網點,使其產品始終能夠適應不同的市場。在技術方面,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已經提前達到美國2001的能耗標準。
話題還采訪了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在談到海爾的發展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時,張瑞敏說:“目標壹定要遠大。要成為國際公司,世界品牌,再難也要堅定。但是,操作過程中的每壹步都必須非常非常認真。如果妳有那種浮躁的心態,妳想壹夜成名,妳想壹夜做大,妳想壹夜創造神話,妳壹定會失敗。所以,要堅定不移的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還要有踏實的工作作風,對待壹切有可能失敗的事情,才會有最後的成功。沒有精細的部分,就不可能有宏偉的大局。”
中國的海爾,世界的海爾!海爾註定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海爾總裁張瑞敏認為開拓市場很重要。回顧紅星升級的過程,可以說明這壹點。經過壹系列的工作,原紅星的幹部和員工已經開始了解和看到海爾文化的魔力和市場效應。企業劃歸該類別後不久,通過引入海爾招標模式,每臺海爾5 kg洗衣機的配套成本降低了15.3元。按年產60萬套計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萬元。規劃後的第三個月,公司扭虧為盈;9月,盈利2萬元;10月份,7.6萬元;10月份是165438+壹百多萬元;2月為1.5萬元,企業呈現越來越好的發展態勢。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該公司洗衣機銷量從1995年7月的全國第七位上升到1995年末的第五位;全國市場份額增長了3.7%。截至1995年2月底,公司出口洗衣機8.2萬臺,出口創匯1230萬美元,位居中國洗衣機行業第壹。
借鑒壹些國際著名公司的發展經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成為國際化企業,走規模經濟之路,勢在必行。為此,海爾集團近年來壹直致力於發展規模經濟,並已初見成效。
對於擁有6000多名員工和60多個法人實體的海爾集團來說,他們發展經濟規模的理念是什麽?
張總裁說:“我認為海爾集團的模式不應該是火車。車廂加得越多,前面的負擔越重;應該是聯合艦隊,每艘船都有壹定的戰鬥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也是系統論的精神。”
“聯合艦隊”的思想精辟地概括了“放”與“收”的關系,這壹直被認為是集團管理中的壹個難點。海爾集團按照“聯合艦隊”的思路,建立了質量、資金、項目三大控制中心,集中優勢力量,使所有企業在產品質量、發展潛力、運營資金等方面都得到控制和保障。對於各企業幹部的聘用、分配、任免等,全部權力下放,充分調動了各企業的積極性。
近年來,“聯合艦隊”模式的集團化運作機制,產生了“1+1 > 2”的良好效果。集團下屬的空調廠、電冰櫃廠等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增長。1993利稅1.8億元,較集團成立前凈增1億元,充分體現了規模經濟優勢。
1996年,海爾洗衣機發展更加蓬勃,壹次性順利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囊括了洗衣機行業幾乎所有的最高榮譽:榮獲中國洗衣機“十大品牌”第壹名;出口量全國第壹,中國出口的自動洗衣機每兩臺就有壹臺是海爾的;國家質量抽檢連續兩年蟬聯榜首,其中全自動洗衣機無故障運行超過7000次,達到國際新標準;榮獲全國消費者歡迎產品第壹名,97購物首選品牌第壹名。海爾洗衣機成為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率調查中唯壹投訴率為零的企業。目前,海爾集團擁有8大系列、50多個規格的洗衣機產品,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壹能夠同時大規模生產歐、亞、美洗衣機的企業。全國249家大型商場的銷售報告顯示,海雅在中國洗衣機行業處於領先地位,是中國洗衣機第壹品牌。到1997年底,也就是並購後的第二年,海爾洗衣機已經實現了1995的初期戰略目標,在中國市場打敗了國外知名品牌。
在創建名牌的艱辛歷程中,海爾通過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1989年4月,青島冰箱總廠榮獲企業改革創新獎。
1990獲國家質量管理獎。
1990獲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金馬獎)。
1992年,海爾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1994 65438+2月16被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授予“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壹等獎”。
1996年9月26日,海爾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65438-0996中國質量管理協會授予“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
1996 65438+二月節能無汙染冰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 65438+2月全國顧客滿意工程聯合推進會授予海爾集團“顧客滿意杯”。
1998,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獎。
1998海爾冰箱產品榮獲德國冰箱產品抽檢第壹名。
1998 1,海爾集團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1997年全國輕工業十強企業”。
1998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部授予“中國國民經濟之花”稱號。
1998年8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授予“火炬優秀企業獎”。
壹次次榮譽的取得,凝聚著海爾人不斷進取、追求卓越、勇於探索的拼搏精神。
證書和認證向人們展示了海爾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科技進步和不斷升級的成果。
1998 1 ~ 5月,海爾洗衣機出口美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伊朗、韓國、南非、智利等十多個國家,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國家經貿委將海爾列為中國六家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壹,希望海爾沖擊世界500強。海爾1995是世界500強最後壹名的十九分之壹;1996是十六分之壹;1997是十二分之壹;1998是四分之壹,這個距離正在快速逼近。更重要的是,在海爾人的觀念裏,“大”和“強”是兩回事。“大”是指規模,“強”是指效率。國內外有很多企業大而不強。因為他們效率低下,美國管理大師倫羅對企業有這樣的判斷:“大不美,小不美。長大了才能變美。”海爾就是要從小到大爭做強者。
海爾的品牌理念和品牌戰略
名牌已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也是各國政府和經濟的中心議題。國際上壹些權威機構壹直在發布壹些知名品牌,1995和1996分別有282個和364個知名品牌被評價。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利用名牌優勢“入侵”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極大關註。據科技報道1996 9月15日,為提高印度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印度政府決定從1996開始實施壹項名為“印度制造”的名牌項目。政府決定籌集65,438+6億美元來支持該項目的研究和實施。他們的目標是讓“印度制造”這幾個字不僅印在印度出口產品上,也牢牢印在外國消費者的腦海裏。中國臺灣省幾年前設立了產品形象獎。每年從600個產品中,經過反復篩選,確定若幹個區域形象獎產品,即知名產品。大量事實告訴我們,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通過政府激勵或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幫助企業創立、發展和保護名牌。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進壹步深化改革的中國,名牌是人們關註的焦點。據調查,從1993至今,全國已有29個省、市、自治區,100多個地級市,20多個縣級市,40多個行政部門和壹些中介組織認定和推薦了名牌,職工認定和推薦名牌9000多個。到6月1999 1,國家認定的馳名商標總數增加到87件。1996 12.24,國務院頒布《質量振興綱要》,明確提出鼓勵和推動企業創名牌,到本世紀末2010生產壹批世界級名牌產品。2月1997,10,國家經貿委、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企業創名牌產品的若幹意見》。《意見》重申,要認識名牌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總體要求和目標,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的職能,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壹切都表明,中國正在關註名牌,研究名牌,創造名牌,實施名牌戰略。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的名牌理念,海爾集團的名牌戰略,表現出壹種超前性和獨創性。
張瑞敏是壹位知識型企業家,在其管理中註重設計。海爾企業有壹個“職業生涯設計”,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競爭,妳每達到壹個標準就可以升級。Intel每半年評估壹次大家,1/3由我們部門評估,2/3由其他部門評估。評估結束時,10%的人必須離開英特爾。這意味著,雖然妳做得很好,但當別人比妳好時,妳就更差了。美國的現代組織結構有兩個原則:壹個是扁平化原則,壹個是信息化原則,而不是中國傳統的金字塔結構。扁平化原則和信息化原則可以讓部門更好的合作。
張瑞敏非常贊賞《第五條紀律》作者彼得·聖吉的觀點,即企業應該永遠是壹個學習型團隊。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們需要盡快做好兩件事:壹是全員素質的提高主要依靠培訓中心;壹是尋找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張瑞敏在洛杉磯,他還參加了海爾當地壹個設計部門的開業典禮。海爾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是由位於美國的設計中心設計的。海爾在全球設立了很多這樣的設計部門,對海爾在國際市場的產品競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此外,海爾還在國際上設立了八個信息部,招募當地人才,每天反饋最新的科技信息。
在國內,海爾也采取了壹些特殊措施。比如北京的中科院塑料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研究中心,海爾也控制著。這裏有十幾個博士、碩士,他們的權威可以讓海爾在工程塑料方面盡快與世界接軌。
在產品生產計劃方面,海爾也進行了嚴格的設計。海爾主要生產1982到1991的冰箱。此後又開發了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與冰箱相關系數高、技術市場關聯性大的白色家電。白家電基本上做完了再進黑家電。黑色家電的潛力在於21世紀是壹個新的數字時代。這些黑家電,包括相機、電視、VCD,都是數字技術而不是模擬技術,這是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國際上把電腦叫做米色家電,未來會把黑色家電和米色家電融合在壹起,這就是未來的市場。
在海爾內部,他們還成立了海爾的Higo工業設計中心,成為海爾集團的核心。正如楊振寧博士所說:“21世紀將是工業設計的世紀,壹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國家,明天就會成為落伍者。”海爾集團過去成功的核心在於知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