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蘇州老字號糖果采芝齋

蘇州老字號糖果采芝齋

無論老少,蘇州人都知道采芝齋糖果。采芝齋糖果店,位於觀前街東段,是壹家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店。清同治九年(l870),采芝齋(河南人)創始人金以500銅錢的微薄資本,買了煮糖爐、小銅鍋、青石桌、剪刀等簡單工具和少量糖果原料,在觀前街73號原茶鋪前擺起了地攤。起初,我們只賣粽子糖,在杜宣東渚寺巷門口掛了壹個小糖攤的牌子,在公共場合煮糖切糖。因切好的糖果形似粽子,故名粽子糖。相傳這種制糖技術起源於吳門標陰末年,故又稱謝。

經過十幾年的經營,金已經積累了壹些資本。光緒十年(1884),在兒子金的協助下,在觀前街72號(今春陽壹部分)開設了自己的店鋪,生產銷售糖果、炒貨、蜜餞。至今,觀前街72號曾是采芝齋的古玩店,原主人夫婦平時與金交往頻繁。夫妻倆年老無兒後,準備回寧波老家安度晚年,於是將那家畫室的古董店租賃權轉讓給了金。金搬進來後,他的生意如魚得水。除了生產和銷售蘇式糖果和炒貨,他還添加了蘇式蜜餞,生意日漸興隆。但此時該店仍無官方品牌。來錢潔的顧客原本只知道這是采芝齋的壹家古玩店,所以還是順口互稱:去采芝齋買糖。金順水推舟,正式指定店鋪為采芝齋。此後不久,的牙科搬到了隔壁,金把店鋪擴大成了壹個有兩個開間的中型店鋪,把店鋪事務交給了長子金打理。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采芝齋興盛之時,慈德皇後患病,但經過宮中神醫長期治療,無效。蘇州織造局派蘇州名醫曹滄洲到北京給太後把脈。曹除了開藥方,還以慈禧為輔藥,贈送采芝齋的貝母糖。吃過之後,貝母糖列為貢品,蘇式糖價值百倍。金用黑底雕龍形貢糖做了個牌子,掛在店門口,從此名聲大噪。有壹種神奇的說法是,采芝齋的秘制貢糖可以治好蘇州城裏各處太後的毛病。

在采芝齋貢糖能治太後病的名言之後,全趁機在宣傳商標上大做文章。他特意請畫家畫了壹張彩芝的地圖作為商標。設計中,壹位老人拄著拐杖,上山采藥。籃子裏裝滿了靈芝和仙草,另壹個老人肩上掛著壹個葫蘆,暗示裏面有靈丹妙藥,說明采芝齋裏的糖果和蜜餞有藥用功效,經常食用可以保持健康長壽。從此,采芝齋是半藥鋪的說法在無棣流傳開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蘇州糖果,在以采芝齋為代表的蘇州糖果業也初具規模。光緒三十三年(1907),蘇州糖食(果)所成立,金被選為當值監。

采芝齋擁有日益雄厚的資本和龐大的家族企業。金怕後人對采芝齋的產權產生糾紛,所以生前立下遺囑,明確長孫金義安是采芝齋的管理者,也是采芝齋招牌的主人。第三代金自開門戶後,先後在觀前街開了粵菜坊分店、廣芝齋、菜之春,在上海開了粵菜坊、菜之齋糖果店,在常熟開了菜之齋。為了發財,生意上的競爭,財智齋金字招牌的爭奪越來越激烈。1936金宜安曾任吳縣茶食糖協會主席。後來由於兄弟之間的訴訟,花了很多錢,加上家裏的火,以及妻子和哥哥在上海粵菜坊分店拿走的巨款,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創傷,整天郁郁寡歡,後來1942去世。

20世紀20年代,采芝齋糖果和炒貨聞名全國。遊客和蘇州人出門在外,應該給親戚朋友帶些禮物。蘇州的外國傳教士和教會學校、醫院的外國人也買了壹些作為稀罕物回國。20世紀30年代,天津港的商人來到蘇聯購買采芝齋糖果和瓜子銷往國外。20世紀40年代,香港通順行和三陽行從上海采芝齋購買商品,並持續分銷多年。20世紀50年代,上海和蘇州的外貿部門有計劃地組織了采芝齋糖果的出口。

采芝齋設置於清朝同治九年(1870),解放前四代相傳。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和蘇州地方特色的名牌產品。比如糖果有松餃糖、玫瑰醬糖、酥松糖、酥桃球、軟松糖、薄皮糖、淡糖、重松糖、淡桃糖、杏仁糖、蛋黃花生、清水山楂餅、玫瑰醬等。,炒貨有香草西瓜籽、玫瑰西瓜籽、椒鹽香榧、椒鹽核桃等。,清水蜜餞包括白糖。

其中酥脆的金黃糖、帶香味的淡白糖、甜潤肥膩軟糯的軟糖是蘇式糖果的代表,松子有益肺益氣的作用。甜脆的桃球,內含去皮的核桃,有潤肺止咳的功效。鮮紅透明的清水山楂餅,有降血壓的功效。花香玫瑰醬有祛瘀止痛的作用。甜鹹適口椒鹽核桃有補氣養血的作用。美味的白糖楊梅幹、九制梅子皮、九制陳皮等。,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其他名品,如炒貨、鳳眼蓮、殼薄善良的玫瑰花、奶油色的西瓜籽等,都以幹凈、小巧、清香著稱,有養津液、潤腸的功效。

采芝齋的特點是前店後店。它的優點是適應性強,食用安全,產品新鮮。顧客經常可以買到很久沒烤過的糖果和瓜子。采芝齋從選材到制作都有嚴格的體系。原料從名優產區頂級水果輔料采購,貨品經過篩選采摘,區分等級,符合用料要求,保持色香味,不變質;投料生產工藝精細,如明貨糖果的提漿法、沙貨糖果的人工砂光法等,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和美味。

解放後,早在1953,采芝齋商店就建立了黨支部,加強了企業內部的管理,促進了店主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服務對象由少數人變為大眾。1954期間,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用采芝齋的酥脆、清淡、綿軟的糖果招待國際友人。蘇式糖果世界聞名。1958,采芝齋出口糖果200箱;1959,出口50箱。1963年,香港來采芝齋拍攝電影《兩姐妹》。65438-097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我國,吃了蘇州采芝齋的軟松糖,贊不絕口。文革期間,采芝齋的金字招牌被砸,店名改為紅旗店,前店後店的傳統特色也被取消。幾經周折,直到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才在1979恢復店名和前店後店。1984年,采芝齋擴建業務用房,面積1020平方米。1986年,後房也建了壹棟1229平米的樓。百年老店獲得新發展。

近年來,奶酪采摘帶用新型糖果流水線自動包裝蘇式糖果,裝袋成奶酪采摘齋松子糖果,印有同治創始、百年老店和奶酪采摘圖,還印了祝賀詩:松子代代相傳,芝麻開花節節高,花生常結果,核桃百年和諧。既介紹了采芝齋傳統的蘇式糖果,又致敬吉祥和諧,因此深受大眾喜愛。

在1996上海商品交易會上,蘇州采芝齋的傳統產品,如蘇州食品廠的粽子糖、松子糖、棗泥燒餅、芝麻酥、玫瑰瓜子、話梅酥、鹵豆腐等非常受歡迎,壹些上海顧客品嘗後連連稱贊:是正宗的蘇州采芝齋產品,味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