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戰略是“十壹五”期間推進科教興國、科教興省、科教興市戰略的前提和關鍵,也是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實施城市人才戰略,打造人才高地,是決定“十壹五”期間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把人才作為推動城市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努力培養數以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壹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壹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大型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各類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切實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城市“十壹五”相關課題研究要充分樹立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人才是第壹資源的思想,首先在人才這壹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城市對人才的需求。這是把握未來20年戰略機遇期的關節點。
壹、“十壹五”時期,實施城市人才戰略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人才戰略的實施受到了廣泛的關註。但是,作為壹項關系到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升的重大決策,在真正實施中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包括: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特別是城市建設急需的高素質、精、新、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短缺,人才不合理流動和流失較為嚴重,城市人才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才管理機制僵化,科學的人才工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工作投入低。總之,在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競爭中,我市仍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壹)“十壹五”時期人力資源開發
世界現代城市的成功經驗表明,人力資源的快速增長是城市現代化最直接、最重要的驅動力。這壹經驗和我國城市人才隊伍的現狀要求,在實施城市人才戰略中,必須實施人力資源開發試點模式,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切實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城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真正樹立人力資源是第壹資源的觀念,把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視,不懈努力。要加大教育培訓投入,切實提高教育經費和培訓經費的使用效率。要繼續改革教育培訓體系,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理念,建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使教育培訓體系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素質人才。
(二)“十壹五”時期,人力資源流失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管理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範圍內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中國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壹直處於被動和不利的地位,導致大量人才流失。從1978到2002年底,中國有58萬出國留學人員。到目前為止,僅有654.38+05萬學生回國,僅占出國留學總人數的25.86%。入世前後,中國出現了第三次人才流失高峰。作為壹個國家,人才在流失;作為壹個地區、城市、企業,人才流失現象同樣觸目驚心。治國之道,在於得人。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應盡快扭轉被動不利的局面,盡力留住人才。“十壹五”要從管理體制、政策法規、社會環境、輿論氛圍、創業條件、薪酬和後勤保障等方面構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強大磁場,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機制,打造城市人才戰略高地。
(三)“十壹五”時期人力資源結構
目前,我國人力資源結構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具體表現為:①專業結構不合理,長期專業人才多,普遍缺乏信息、金融、會計、外貿、法律、高科技、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熟悉和善於運用WTO規則的人才;②能級結構不壹致,初、中級人才多,高級人才總量嚴重不足;(3)產業分布不合理,如第壹產業科技人才嚴重不足,第三產業人才結構明顯失衡;(4)行業分布不合理,如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僅占35%,而美國從事科技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80.8%在企業,英國為61.4%;⑤區域分布合理。例如,西部地區專業技術人才密度(每萬人口人才數量)僅為225人,而東部地區為302人,85%的高級人才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⑥所有制劃分不合理。例如,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4%集中在國有單位,非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之和只有26%。因此,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大力調整優化人才資源結構,實施人才資源戰略性重組,有效盤活人才資源存量,改善人才資源增量結構,使人才資源宏觀結構適應產業結構發展和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需要。
(四)“十壹五”時期人力資源體系問題
人才問題,說到底是人才資源管理制度的問題。“十壹五”期間,我們必須在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上有所突破,盡快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壹是建立和完善客觀公正的人力資源評價體系和機制,為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提供準確依據。對人才的評價主要是從兩個角度:壹是評價業績,二是評價能力。評價業績是為了獎懲,評價能力是為了選人用人。這兩者不能混為壹談,否則,必然導致管理上的負面效應。
二是建立以能力為基礎的管理體系和競爭機制,為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搭建廣闊的舞臺。所謂能力管理體系,就是只有能人在其位。它由三個系統組成,即公平評價系統、公平待遇系統和能力發展系統。在基於能力的管理中,人才在公平評價的基礎上得到公平對待。這裏的待遇包括職位、工資、福利、榮譽。經過評估,如果壹個人有弱點或不足,就會進入能力發展系統進行培養和提高。顯然,基於能力的管理具有鮮明的優勢:①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人的能力,為“能者上,平者下,庸者下”提供科學依據;②能充分發揮人的才能,避免或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3)把人才的使用和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和能力,確保人才長期持續發揮作用。
第三,建立更加科學的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做到對內公平,對外競爭。建立科學的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既能消除人才的後顧之憂,又能激發人才奮發進取、積極創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二,“十壹五”時期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對策和思路
2003年6月5日至2月6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壹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是壹次具有歷史意義和全局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明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原則,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提出要牢牢把握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改革, 大力培養各類人才,加快人才結構調整,優化人才資源配置,促進人才合理布局。 充分開發國內外人才資源,努力把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為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為全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對於各地的“十壹五”規劃來說,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就是要把人才戰略規劃放在“十壹五”規劃研究的重要位置,通過科學規劃,有效把握城市人才戰略。
(壹)實施成都人才戰略的基本原則和重點
“十壹五”期間,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基本原則和重點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著力建立健全科學的選拔任用、管理監督機制,以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為目標,在發現、培養、選拔、使用、考核、監督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有效的機制和科學的方法,努力形成廣納賢才、人盡其才、能上能下的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在深化黨政領導幹部制度改革的同時,著力完善公務員制度,推進政府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創新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和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為重點,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通過改革,努力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形成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濃厚氛圍,形成培養、吸引、使用各類人才的科學機制和良好環境,確保全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1.“十壹五”期間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四個重點
“十壹五”乃至更長時期,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應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1)著眼於城市人才總量的增長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大力加強城市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要樹立大教育、大培養的理念。在提高全體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著力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加大城市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投入,優先發展城市科學教育,加大城市教育培訓力度,促進人才總量與城市發展目標相適應, 適應城市事業全面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適應城市和各類人才成長的人才培養機制。
(二)堅持改革創新,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城市人才工作的生命力取決於城市體制機制的創新程度。完善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對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遠性的意義。作為城市綜合改革的重要方面,深化城市人才工作體制改革必須遵循人才資源發展規律,堅持人才資源市場配置的改革取向,加強和改善政府調控,建立充滿活力的城市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3)以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各層次人才協調發展。要站在戰略高度,制定符合國情和市場情況的人才培養方案。城市“十壹五”規劃要特別重視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青年人才、女性人才、少數民族人才的不可替代作用,並納入總體規劃。
(四)緊密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開發和配置人力資源,促進人力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2.大力實施城市人才戰略,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關鍵在黨。堅持黨管人才是我們黨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課題。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決策,是人才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進壹步加強和改善對人才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在管理人才方面,黨主要管理宏觀、政策、協調和服務,肯定不希望黨委包攬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著力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努力做到用事業培養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護人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要正確處理黨管人才與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的關系,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正確處理黨管人才和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關系,使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效率;正確處理黨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關系,不斷推進人才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就要牢牢抓住識人用人這個中心環節,落實好選人用人的體制、機制和政策。
(二)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推進城市人才戰略
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可以直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且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利用和配置效率,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力資源的開發也增強了人們對自身尊嚴和價值的認識,促進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隨著人力資源開發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拓展,人類的福利和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城市經濟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因此,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將成為“十壹五”期間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主要方向。
1.從開發物質資源到優先開發人力資源。
實施人才戰略的根本途徑是逐步變物質資源優先發展為人力資源優先發展。這是現代科技革命區別於以往科技革命的根本標誌,也是中國為改革開放付出相當代價的認識。雖然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人類智慧和能力的發展決定了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隨著現代科技革命在城市中的發展,人類的智慧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設在支撐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因此,十壹五相關課題的研究必須引導部門和各級領導提高對人力資源開發比物質資源開發更重要的認識。有必要對該地區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進行分析和研究。雖然目前我國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只要我們努力開發人力資源,完全可以把我們的城市從人力資源城市變成人才資源城市,把人口壓力變成人才優勢。讓城市人才戰略在城市現代化新的歷史時期發揮深遠的作用。
2.從人力資源優先投資到人力資本優先投資。
城市人才戰略是通過加強人才培養,培養壹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大型人才隊伍,大幅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因此,在“十壹五”規劃研究中,要完善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潛力,激發人才活力,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把人力資本投資優先戰略作為第壹基本戰略。城市人力資本是市民通過學習和培訓形成的有用知識和技能的價值表現。實施城市人才戰略,首先要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實施人力資本投資優先戰略。國外發達城市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對教育、知識和市民進行投資。中國國內投資率全球最高,投資率達到gdp的42%,但大部分屬於物質資本(廠房和設備)投資,而人力資本(如R & amp;d、教育、公共衛生等。)投入明顯偏低。在新形勢下,城市要繼續擴大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研究開發、國民健康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形成遍布城鄉的職業技能教育網絡,逐步縮小與國外發達城市和國內城市的差距。
3.建立和完善城市人力資源動態監測體系。
對國內外人力資源流動的統計監測、分析和研究是壹項亟待加強的基礎工作。我國城市應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統計、監測和研究,改變以往人才研究只註重定性分析,而缺乏定量和結構分析以及預測跟蹤分析的局面,以加強對政府重大決策的支持。因此,在“十壹五”規劃的相關課題研究中,要加強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支持,構建城市人力資源的指標體系和動態監測體系框架;要加大統計分析研究的基礎投入,建立和完善城市人力資源統計基礎數據庫和政策分析數據庫;要培養壹支專職的研究分析隊伍,監測城市人力資源的變化和國際國內的流動情況,為城市政府機構提供長期的決策咨詢。
(三)優化創業環境是城市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才,本來意義上就是創業。營造有利於創業的社會環境,是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必然要求。同時,通過提供創業支持和優惠政策,形成良好的個人創業環境和氛圍,這是壹個城市持續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六大以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黨和國家的壹項重要政策,被認為是在全社會推行。城市人才戰略作為人才成長、人才創業和人才發展的城市環境,實施城市人才戰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壹整套人才相關政策體系,把優化人才成長的創業環境放在首位,努力形成符合《國務院中央關於“十壹五”時期進壹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要求、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路和創業機制。讓人才在我們精心優化的城市環境中找到歸屬感,讓壹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生成,讓壹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城市和市民。
1.推動創業環境建設,實現人才價值最大化。
人才價值是指人才提供服務、付出勞動、進行創造性活動所應獲得的認可和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人才價值的實現過程實際上是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過程,是人才發揮和使用的過程,是實施城市人才戰略必須重視的關鍵環節。要充分實現人才的價值,就要建立社會化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多做貢獻。
(1)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基礎的人才評價機制。在“四個尊重”方針的指導下,“十壹五”規劃編制中的相關課題研究要把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地位,還要鼓勵大家建功立業,人人都能成才。要樹立充分體現制度人才發展性、多樣性、層次性和相對性的“大人才觀”。
(2)建立完善、規範、科學的社會化激勵機制。在“十壹五”規劃研究中,應引入人才資本的概念,探索建立人才資本產權制度的改革思路。首先,應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期權和股權激勵。期權和股權激勵是探索人才資本產權激勵的形式之壹,是企業所有者(出資人)在基本分配制度之外給予企業管理者和核心人員(包括有突出貢獻或表現突出的科研、管理、生產、營銷人員)的特殊激勵;二是探索建立人才資本和科研成果有償轉讓制度。實現人才資本和科研成果的有償轉讓是探索人才資本產權激勵的具體形式。其實質是將人才資本和科研成果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包括知識、管理、專利、商標、科技發明和原創性科研成果等轉化為貨幣或股權,作為激勵人才的基礎,同時建立完善、規範、科學的激勵制度。第三,探索建立產權激勵機制需要立法保障。
(3)有效構建適合高層次人才隊伍正道的相關機制。中高級領導幹部、優秀企業家、各領域高級專家等高層次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十壹五”規劃要著力抓好三個方面:壹是建立健全企業家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企業家成長和創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二是研究和遵循學術帶頭人的成長規律,建立跟蹤管理制度,進壹步杜絕科研中的論資排輩和急功近利現象,進壹步形成培養和選拔高級專家的制度體系;三是中央和省級要著眼於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建設壹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省部級和地廳級後備幹部隊伍。
2.改革人事制度,為創業型城市創造廣闊平臺。
人事制度改革是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壹項重要而具體的工作。受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人事制度的影響,直到“十五”末,我國人事制度的許多方面還不能適應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需要。特別是由於傳統的身份制度、檔案制度、戶籍制度、住房制度和保險福利制度的制約,我國人才流動的風險和成本都比較高。在人才配置上,還存在著“學而無用,用而不行”、“人不可為事,物不可為人”等現象。很多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於職位等因素無法充分發揮,也導致了人才資源的消耗。“十壹五”期間,必須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創業型城市,這是實施城市人才戰略的重點。
創業型城市在“人才資源是第壹資源”的指導下,實現了人才觀念的最大更新。其中壹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形成了新的人才判斷標準。過去以學歷、職稱為標誌的人才標準已經被拋棄,以能力和業績評價人才成為主流認識。這方面類似於上海新設立的人才認證價格標準和人才居住證政策;北京吸引國內外人才的“直通車”和“綠色通道”,邁出了建設創業型城市的重要壹步。
近年來,各省區市圍繞企業型城市建設進行了壹系列改革探索。如全面推行產權代表委派制、公司經理委派制,通過公開招聘、民主推薦、競爭上崗等方式產生領導人員。同時,積極引導和熱情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管理人才,全國湧現出壹大批著名的民營企業家。
3.改善人才結構,提升創業型城市功能水平。
經濟結構決定人才結構。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的人才結構調整是必然的。就我國專門人才資源的總體情況而言,主要問題是總量相對不足,結構不夠合理,創新能力亟待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調整人才結構的任務十分緊迫。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宏觀調控方式上,要更加註重市場機制的作用,輔之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要強調部門之間的協調,建立人才結構調整與經濟結構調整相協調的動力機制,通過人才結構調整發揮人才隊伍的創業功能,提升創業型城市的整體功能和水平。
“十壹五”期間要重點解決城市行業間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根據本地區“十壹五”的現狀、原因和需求預測,做好人才規劃,把人才培養和項目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帶動整個人才戰略實現新的突破。
4.完善政策法規,構建創業型城市保障體系。
經濟壹體化沖擊了中國城市傳統的人才政策體系。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每個城市都應該時刻保持危機感。在人才培養和使用的理念和政策上要與時俱進,重視完善人才創業的政策和法制建設。“十壹五”期間,城市人才政策的設計思路要從過去的“伯樂”發現“千裏馬”的思路,轉變為依靠教育、制度、競爭產生人才。城市政府不僅要重視少數人才的使用,更要重視大多數潛在人才的培養。在人才使用上,要從直接幹預人力資源配置轉向通過市場力量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通過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各類人力資源。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人才政策體系建設的基礎。各地市要建立教育和科技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審查機制,根據入世後國際人才競爭的新形勢,調整和修改現有不利於人才長遠發展的規定,增加重視普及教育、終身教育、鼓勵人才公平競爭、保護人才合法流動的法律條款, 並保障城市人才安全,明確政府、企業、個人在城市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責任和行為準則,規範政府對人才市場的監管行為,從而形成壹個有利的。
5.加強人才市場管理,完善創業型城市服務支撐體系。
有效的人才市場是人才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證。“十五”以來,我國人才市場保持了高速發展,但由於體制和歷史原因,形成了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兩個分離的市場。這種分割會影響人才資源配置效率,不利於城市創業體系的形成。人才競爭,本質上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競爭。政府應該關註的是如何保證市場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因此,十壹五期間創業型城市建設必須加強人才市場的統壹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人才服務網絡,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形成高效快捷的人才服務支撐體系。
版權所有:1997-2007中國農娃信息網|營業執照號:遼B-2-4-2004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