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有人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有任何問題嗎?

有人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有任何問題嗎?

2004年的電影版《歌劇魅影》無疑是壹部相當轟動的作品,人們對它的看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了解音樂劇的人壹般都會稱贊,而喜歡舞臺劇版本的人往往會批評。我,很不幸,先聽了OST,被演員不敢恭維的聲樂表現力所打動,於是形成了偏見,同時對電影的視覺部分進行了批判。現在我的心態比較平和,除了吸引了很多觀眾之外,在這裏我盡量客觀的評價壹下這個電影版本。(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個人觀點難免有失偏頗。如果妳傷害了很愛電影版的人,那是無意的。砸磚頭就行了。)

導演的文章

1編劇

舞臺版的故事風格是寫意的,浪漫的。很多地方的虛構寫法都誇大了鬼的神秘和神奇(比如鬼讓卡洛塔失聲,舞臺上的虛構寫法讓人覺得是鬼的魔力造成的,而電影版把鬼當成給她下藥了)。同時也讓壹些過渡段落不流暢,電影版用寫實的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比如克裏斯汀和鬼魂的師生戀是怎麽開始的,鬼魂是怎麽和她壹起來到墓地的,鬼魂最後去了哪裏。但同時也大大削弱了鬼的魔力,讓他看起來很普通。比如最後鬼魂消失了,舞臺版用魔法讓鬼魂用鬥篷遮住自己。別人掀開鬥篷,只看到了面具,神奇而浪漫。電影裏他打碎鏡子,用鏡子後面的秘密通道逃走,比較普通。

另外,在編劇的人物定位上,編劇主要強調鬼的平凡壹面,因為他醜陋的面容,童年的受虐,隱居的孤獨,對女主角深沈動人的愛,放大了他值得同情的壹面。但刻意回避他的絕世才華、孤傲、難以接受的邪惡和對女主角的控制欲,在壹定程度上讓他的角色更容易被觀眾感知,卻弱化了復雜性。最大的遺憾就是削弱了他內在才華的吸引力,把他塑造成壹個外在魅力十足的酷哥。至於女主角,導演下大力氣讓她更加豐滿可信,展現了她從尋求保護和被保護到最終成長為女強人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有時似乎缺乏鋪墊,主要表現在讓她表演壹出鬼寫的歌劇來引誘鬼出現,從而實現殺鬼的計劃。當她第壹次聽說這個計劃的時候,她在影片前半部分(成長之前)就表現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被動軟弱,猶豫逃避(這是她需要保護的軟弱狀態的寫照),然後她參與到這個計劃中,表現出了驚人的成熟。很明顯,她長大了,但這個過程只是因為子爵的幾句忠告,似乎缺少鋪墊。因為子爵在舞臺上的戲份很少,所以影片也更註重子爵的角色設計,讓他更有英雄氣概。

整體風格和人物塑造之後,我想說壹些細節。電影吊燈的處理非常好。對於舞臺劇結構,舞臺劇版在第壹幕結尾把吊燈放下,也就是電影中的鬼魂發現女主角和子爵在劇院屋頂上互相抱怨後,非常痛苦地決定報復,而電影則將吊燈災難放在接近結尾的高潮,與電影開頭的倒敘相呼應,恰到好處。不過電影對女主角去墓地的動機真的不清楚。舞臺版,大家設計殺鬼,請克裏斯汀參與。她對鬼魂的矛盾感情(欽佩他的才華,又害怕他的殘忍)讓她別無選擇。她去父親的墓地尋求幫助,但在電影裏,她跳完舞就直接去了墓地,動機解釋得不夠充分。還有就是用紅玫瑰作為道具,象征著鬼魂對克裏斯汀真摯的愛。起初,鬼魂給了她玫瑰,在她愛上子爵之後。玫瑰掉在地上,象征著失去了鬼魂的愛。最後,子爵拜訪了她的墳墓,在墓碑旁發現了玫瑰,象征著鬼魂對她的愛情的忠誠。這些細節感動了很多觀眾。

總的來說,編劇的意圖是簡化故事內容,放大簡化後留下的元素,從而達到讓人落淚的效果,應該說達到了目的。編劇畢竟不是獨立創作故事,而是在舞臺劇的基礎上改編成電影劇本,所以沒有創作的余地,不會用別出心裁的方式給故事增添巨大光彩,也不會給故事抹太多黑。這個電影版的編劇屬於任務型的。

導演2

如果說編劇完成了任務,那麽導演舒馬赫就真的差強人意了。誠然,他把這個電影版本拍得有聲有色,非常搶眼。然而,他所呈現的歌劇魅影,與其說是韋伯經典作品的銀幕再現,不如說是他蝙蝠俠作品的簡單復制。視覺效果很華麗,但幾乎沒有什麽能激發人思考的東西。《蝙蝠俠》前兩集出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沖擊,更是導演通過這個故事對人的挖掘和對社會的思考,屬於壹部娛樂與思考並重的電影,而舒馬赫的第三集,不僅把蝙蝠俠的哥特黑調變成了通俗漫畫的亮色,還帶走了電影的內涵供人們思考,成為壹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在鬼片中,他似乎在重蹈覆轍,華麗的外衣試圖掩蓋內心的貧窮。

具體到段落的處理,開頭還是比較有沖擊力的。黑白色調中,巴黎歌劇院破敗不堪,它的輝煌已成過去。只有舊時代的遺民還在關註。拍賣師開始拍賣那場著名災難的主角——吊燈。枝形吊燈升起並發出它的光,就像給衰落的黑色和白色塗上顏色。光線似乎有魔力,驅散了劇院設施上的歷史塵埃。塵埃落定,昔日輝煌的劇場又復活了。舞臺上采用直接切換的方式揭開拍賣行的帷幕,展現劇院精致華麗的浮雕。影片充分利用了電腦技術來處理這種變化更加驚人,但這種光彩在影片的後期很少出現。下壹個場景《想念我》和《音樂天使》,是華麗和復雜的重復展示。鏡像段落和後來的《歌劇魅影》詠嘆調傳達的信息是,鬼是壹個普通人。看電影的時候沒看過舞臺版(其實現在也數不清了),但是當幽靈形象出現在鏡子裏的時候,完全感受不到魔幻和驚喜,特效也完全無法渲染出神秘的氣氛。後來黑暗的隧道和地下湖場景中的鬼窩,是舞臺版中最被人稱道的設計。虛實交替的布景設計展現出了驚人的視覺效果,破敗的鬼窩展現出頹廢的美感和魔幻的浪漫,很好的襯托出了鬼的非凡才華和氣質。電影裏的地下湖只是壹個泛著綠光的臟池塘。鬼巢的設計復制了舞臺上的蠟燭陣。不幸的是,導演忘記了舞臺和電影的區別。蠟燭從水中升起的時候,沒有舞臺版的奇幻效果。整個鳥巢只有空蕩蕩的石墻,根本體現不出他的建築天賦(電影後面吉裏夫人誇他是建築師的時候,我覺得他是心虛的)。平凡的壹段,是電影的壹大遺憾。這段話的不成功,直接影響了鬼魅角色非凡才華和氣質的體現,削弱了這個角色的內涵。

所有這些普通的東西直到NOTES/PRIMA DONNA段落才改變,真正發揮了電影剪輯的優勢。用連貫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各種想要挑釁鬼魂的劇院人員,傲慢的皮勒·卡洛塔,諂媚的反派經理,憂心忡忡的吉裏夫人,這種挑釁的受害者,被當成玩物的克裏斯汀,以及想要找出她音樂天使真面目的子爵——另壹個愛她的人。這些人以不同的心態挑戰鬼魂。

接下來劇中的喜劇和戲劇波折,都是妖魔化卡洛塔的重復。電影開始後不久,她自戀的驕傲就被以類似漫畫的誇張方式對待。在這裏重復的時候,只會讓人覺得無聊和誇張。另外,過分誇大她可笑的做作,造成了篡奪主持人角色的影響。“電影前半部分完全被笑聲占據”,卻忽略了故事主線。

幾經波折,故事中的女主角和子爵來到了屋頂,子爵向她敞開了驚恐的心扉。這壹段處理得非常平淡無奇。這對夫婦只是在屋頂上走來走去,沒有渲染出溫馨浪漫的氣氛。而且,陰郁而充滿敵意的幽靈不時出現在鏡頭的角落裏,看著抒情的男女,擾亂了詠嘆調優美的意境。我要求妳重復段落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飄落的雪花和枯萎的玫瑰象征著鬼情的幻滅,歌曲的煽情組合激發了人們對鬼的同情。

短暫的表演後,有壹個舞蹈。這個舞蹈是隱喻性的。無論是面具的形象(鬼戴面具,戴面具的普通人外表具有鬼的特征,人們對面具的狂熱很可能暗示他們內心有鬼的成分),還是歌詞中用面具來隱藏和欺騙的內容,還是舞曲中短暫的不和諧插曲,都暗示著不僅鬼不走,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鬼,鬼無處遁形。這並不是說鬼的作用強大,無處不在,而是說幾乎每個人都是潛在的鬼。舞臺版陰郁的基調,舞蹈面具華麗恐怖的造型(骷髏、鬼魅等。),以及後來純舞段女主角那近乎驚恐的舞步,都在壹定程度上影射了這壹點,讓舞臺版的輝煌有了象征意義。影片華麗,華麗,再華麗,用璀璨的色彩讓觀眾眼花繚亂,典型的舒馬赫特征,除了華麗和華麗,我們幾乎挖掘不出什麽。人物花哨的服裝和歡快的舞步,根本沒有體現出鬼魂對他們施加的影響。在壹段明顯詭異的音樂片段中,導演並沒有根據音樂氛圍表現出應有的焦慮,卻依然是壹幅全世界歡慶春節的畫面。鬼魂的樣子被奇怪地當成了佐羅的樣子。鬼鬼姿勢瀟灑,魅力十足,讓觀眾不禁好奇為什麽片中的人都怕他,不愛他。既然這麽吸引人,為什麽還要躲在地下?

舞會結束後,吉裏夫人很好地回憶了幽靈的往事,簡要全面地介紹了幽靈和吉裏夫人的來歷、歌劇院、他過去的痛苦經歷、他性格的成因等。,也強調了他富有同情心的壹面。女主角接下來去墓地的那場戲,除了沒有好的動機,還算不錯。首先,為了防止鬼魂襲擊,子爵站在克裏斯汀的門外。女主角趁他睡著去了墓地,子爵睡醒後急忙趕來。我坦白了鬼魂跟著她去墓地當司機。墓地的景色很冷,墓碑和陰郁的天使雕像相互輝映,在雪中哭泣,反映出黑衣克裏斯汀壓抑的痛苦。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氣氛被下面的決鬥給破壞了。稚氣的鬥劍動作配上鬼魅的招牌披風酷炫無比,然後打敗了觀眾難以接受的鬼魅。這壹幕沒有足夠的動機和合理的結局。舒馬赫在這裏明顯生硬地加入了他的蝙蝠俠動作片的內容,實在是不倫不類。

影片依然保留了子爵提議殺鬼,勸說或強迫克裏斯汀參與的情節,但與舞臺版相比,這種強迫性的段落被大大簡化和碎片化。當然也沒有戲劇張力,直接影響到女主角性格演變的戲劇。於是,在這個並不激烈的伏筆下,故事來到了鬼與凡人最激烈的壹輪戰鬥——表演鬼的歌劇,實施殺死他的計劃。對於鬼戲的渲染,導演采用了現代前衛的抽象手法來體現鬼的獨特性。在骷髏的序曲下,舞臺是搶眼的紅色,火焰象征著欲望和渴望,演員們唱著瘋狂的歌引誘著追悼會的主題。就連壹直不會表演的卡洛塔也開始展現表演的魅力,但這些激進的東西引來了觀眾的不解。在簡單介紹了故事前因後果的敘事基調後,女主角登場了。幾分鐘前還因為害怕直接面對鬼魂而哭泣的克裏斯汀,轉眼間已經成長為壹個積極勇敢的女人。這個時候,鬼殺了戲曲男主角,然後上臺開始了他最後壹次為愛而戰。克莉絲汀克服了恐懼,開始正面面對他。影片的壹個絕佳處理就是讓觀眾和劇中人壹開始就在舞臺上找到了幽靈,讓憤怒驟然緊張,讓對抗結果充滿懸念。但這種焦慮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壹場性感的調情表演取代了。誠然,這壹段有些舞臺劇版本在奮力摟抱,假裝動心,而電影中的性感自然流露,充滿野性誘惑。外在的內容很豐滿,但內在的戲劇沖突呢?劇中男主角勾引女主角,是鬼策劃的,希望重燃對他的感情。但她應該已經決定和她結束或者至少是矛盾的。所以,人物情感的親密,演員本身的近乎對立,讓表演本身充滿了張力,最後的高潮是戲劇與演員情感的猛烈碰撞。她的揭露應該表明她不再站在他的壹邊。然而電影中的處理方式是,鬼魂照常拋出她的鬥篷,克裏斯汀也像以前壹樣被鬼魂迷住。原本的矛盾懸疑已經變成了單純的調情,然後壹分鐘,她對著鬼使了個眼色,莫名其妙的揭開了自己的面具。再談談那支舞。第壹眼就想到紅磨坊裏的探戈。這種模仿只是形似而無神似,簡單的舞蹈動作很難傳達出導演所期待的激烈掙紮和誘惑。

鬼魂出現了,殺人計劃開始實施。在吊燈的掩護下,幽靈帶著女主角離開了,壹直為幽靈辯護的吉麗夫人引導子爵來到了鬼巢。大災難隨著劇情走向高潮,幽靈、克裏斯汀和子爵正面交鋒。這場沖突充滿張力,導演的處理也差強人意。很少反映人物內心的激烈鬥爭。壹瞬間,他真的把人融入了劇情。唯壹的遺憾是那個吻。在鬼魂近乎瘋狂的時候,克裏斯汀吻了他,讓他覺得世界上還有人關心他,愛他,從而喚醒了他的良知。那個吻應該是她主動的,至少是充滿力量的,讓鬼吃驚,被愛情的力量所震撼。可惜電影裏,鬼站在那裏等著,好像知道她要做什麽,他們的吻戲處理得就像美國言情電影裏的戀人壹樣,完全沒有傳達出震撼的效果。畢竟鬼魂被感動了,所以她和子爵自由了,壹無所有的鬼魂傷心地離開了。這裏還有壹個令人費解的細節,就是鬼窩的鏡子。通過鏡子反映他的心碎是壹個很好的方式,但是導演好像是王道,鬼面畸形,他最大的痛苦就是面對自己的臉。他怎麽能讓這麽多鏡子讓他想起自己的傷疤?

故事主線結束,導演加入舞臺版沒有的結局。老子爵掃墓,看到墓碑旁的玫瑰,象征著鬼魂不滅的愛。從電影院的啜泣聲來看,導演打動觀眾的細節達到了效果。

再看導演的處理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影片是華麗的,華麗的,在壹些段落中也有壹些值得肯定的創作思路。但上面討論的很多關鍵段落中的戲劇性沖突都被形式沖淡了,造成了內涵的單薄,使得原本可以豐富深入人性的故事變成了壹個簡單的美女與野獸的童話。在我看來,導演只是給我們奉獻了壹道強心菜,卻缺乏回味。幕後除了導演還有很多工作人員,但由於影片呈現的是全面的整體效果,所以我只為導演簡單描述壹下整體效果,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這裏就更啰嗦了。以上個人觀點,絕對無意冒犯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歡迎來到電影迷雜磚。

演員的文章

因為看電影前聽過OST,所以電影版主要演員的唱功真的壹般。雖然我已經把希望降到很低,但還是受到了壹定程度的打擊,導致我在觀影之初偏見就覆蓋了整部電影,很難認同演員的表演。現在回想起來,我找到了新的感覺。

1傑拉爾德·巴特勒(英國)

雖然很多人對這位電影演員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他身上,但我對他的第壹印象並沒有那麽差。並不是說他聲音好聽,聲音表達優秀,表演功底深厚。他的夜曲絕對不好聽,很多段落裏他的表演只是鬥篷式的搖擺。但他表演的時候,情緒飽滿,還是有些震撼力的。至少,他表現出了鬼魅的壹面。在非詠嘆調的段落中,他的憤怒和殘忍以及他富有同情心的壹面仍然有壹些吸引力。據說他的嗓音缺陷在電影院音效的修飾下可以得到壹定程度的彌補,所以他的表演能打動觀眾也是可以理解的。

仔細觀察他的表演可以看出,並不是編劇有意簡化鬼的內心,而是GB本人不能很好地體現鬼的不羈天才。他的聲音和氣質接近野獸的野性之美,卻沒有音樂天使的優雅和神奇。不成功的夜樂讓他很難樹立起壹個“天使”的形象,這讓他對女主角的吸引力難以令人信服。畢竟是他出眾的藝術才華讓克裏斯汀無法自拔。而他外表的恐怖,更重要的是他無情的殺戮和控制欲讓她退縮了。影片的效果是GB把鬼魂對克裏斯汀的復雜感情轉化為單純的忠誠,賺取觀眾的憐憫。GB的表演並沒有體現出女主角“既嚇人又迷人”的神奇效果,所以為了讓他看起來有魅力,後臺工作人員為他設計了靈動的服裝和酷炫帥氣的造型,每次出場都是他最搶眼。但是外在的魅力彌補不了內在的單純。他的外在魅力正是鬼才演員應該適當放棄的。他給人的感覺是,他酷炫帥氣的外表吸引了女主角,他的偏向影響了整個故事主題的表達。反映愛情、控制、人性等主題的故事。,被簡化成壹個野獸愛上美女又失去的故事。雖然可能更令人同情,但令人遺憾。

艾米·羅森

第壹次看電影的時候,她給我的感覺是最壹般的,因為我已經看過電影宣傳她有豐富的歌劇院演出經驗,聲樂水平“沒問題”。從OST的角度來看,這是個大問題。她音色不錯,但至少基本功不紮實。不僅很難表達歌曲的內容,而且有些歌曲甚至很難讓人感到美麗。當然,電影院的聲音也可以改善這些,在壹些相對不太難的“非詠嘆調”段落中,她的情感表達還是不錯的。出於視覺的原因,電影有表情和肢體語言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聲音的不足。她的表情簡單自然,發自內心,和鏡頭配合的很好。讓她的表現更有說服力。

唯壹遺憾的是,她太年輕,無法處理壹些復雜的內心戲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魅影》中與鬼魂的對決,這是角色內心最復雜的時刻之壹。她對鬼魂的復雜感情,會直接影響她與鬼魂的對抗。艾美獎試圖表現出如此復雜的糾葛,卻沒有很好的駕馭。她覺得這個角色完全被鬼吸引了,她完全站在了鬼的壹邊,就在人們以為她要和鬼壹起飛的時候。記得在壹次采訪中,她提到了自己對這個角色的理解,還是比較豐富和深入的,但是看她表演的時候似乎沒有完全表現出自己的感受。誠然,作為壹個1986年出生的年輕女演員,她的表現非常難得,但由於她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再經歷壹兩年,應該能更好地詮釋這個角色。

帕特裏克·威爾森

因為他的音樂背景和電影表演經驗,在電影上映前,他是主要演員中唯壹壹個讓我完全自信的人。但是,電影出來後,他還是挺失望的。他之前錄制其他音樂劇的實力在OST裏消失了。作為壹名音樂劇演員,他的表演並不比其他兩個業余演員好多少。唯壹的優勢是他可以控制角色的所有唱段。雖然電影中為他的子爵增加了很多場景,但他所呈現的人物形象並沒有比舞臺版更豐富,反而給人的感覺是他的個性並沒有那麽鮮明。從歌曲ALL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溫柔浪漫或者安全溫暖。他試圖將兩者結合起來,但結果還不夠。後半部分由於筆記段落的刪節,影響了子爵陰暗面的渲染,人物內心的復雜程度也有所妥協。電影對他塑造成英雄有重要作用,比如打敗鬼的決鬥,池塘裏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不知道子爵這個角色對觀眾沒有吸引力,為了贏得愛情而放棄對人物復雜內心的刻畫,是得不償失的。總之,他本身是個好演員,但是這個角色的表演水平真的壹般。

4經理的演員

很抱歉我不記得經理們的演員的名字,但他們實際上在演員中表現得非常好。他們充分發揮了管理者調節氣氛的功能,演技和唱功都恰到好處。

5米蘭達·曼德爾森

她對吉麗夫人的演繹可以說是“風情萬種”,與舞臺版的人物幾乎沒有共同之處。這幾乎是壹個新創建的角色。除了她有時風騷的氣質,她也更稱職,照顧鬼魂,保護他們,後來幫助子爵表現得更自然。不過她的歌曲演繹的很壹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