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有個誤區叫“情商=人際交往能力”

有個誤區叫“情商=人際交往能力”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情商”開始成為各類人談論時髦事物的高頻名詞,媒體標題黨也經常把它當成壹件事實,貼上“某人情商如何”的標簽。全民熱衷於使用某個詞匯的時候,也可能是這個詞匯最被扭曲和曲解的時候。

情商這種“舶來品”語言,在西方學術界的好東西傳入中國後的快速本土化傳播中,也難逃被片面曲解的命運。情商的熟悉伴隨著其豐富內涵被消解、深層含義被表面化的過程。

目前,“高情商”在大眾化的過程中,往往成為“平衡”、“阿諛奉承”、“會來事”、“太極”的代名詞,甚至與“厚黑”等民間庸俗關系結合在壹起,作為“世故”、“交際能力”的含蓄表述,略帶諷刺意味。

為了防止好的想法變成功利的工具,清理根源是非常重要的。

情商(EQ)通常指情緒商數,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誌、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質。65438-0995年,時任《紐約時報》科學記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的丹尼爾·戈爾曼寫了《情商:為什麽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壹書,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和討論。作者吸收前人的研究觀點,提出“情商”包括五個方面:

1.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審視內心體驗。

2.自我管理:適當調整自己的情緒,讓情緒得到適當的表達。

3.自我激勵:調動和激發自己的情緒來實現目標。

4.識別他人情緒:感受他人需求,奠定溝通基礎。

5.處理人際關系: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和交往。

但在壹些人的理解中,“情商”等同於“人際交往能力”,“情商”的五層內涵已經被割裂到只有壹層。其實,最重要的情商能力不是人際關系,而是“自我關系”:情商的核心是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能夠察覺某些情緒的表象,能夠時刻察覺情緒的變化,能夠自我覺察,能夠審視內心的體驗。

成為情緒的主人可以主宰妳的生活。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隨時都會遇到不開心不滿意的事情。如果沒有理性自覺的自我引導和控制,讓自己體內的情緒發泄出來,甚至將憤怒轉嫁給他人,就很容易導致破壞性和危害性的行為。其實真正傷害妳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妳對事情的看法所產生的消極或積極的情緒反應。

有些人被誤導去追求人氣和零差評。其實他們模仿的只是搞關系之類的表面技巧,頂多成為別人口中的“好人”和“詭計多端的婊子”。只有妳的性格跟得上妳的技能,妳才能真正處理好自己和別人的關系。

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會刻意“討好人”,而是照顧好自己,培養內在的自我,專註於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成長方向。和別人的關系和矛盾,其實是妳自己內心的認知思維和習慣。所以:

如果妳有壹個堅定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知,妳就不會被別人左右,自然也不會太在意別人是否喜歡妳,不需要依靠外界的贊美來肯定自己。

如果妳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追求和人生選擇,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就不會因為壹時的困難而迷茫,也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和妳不壹致而影響自己的信心。

如果妳內心強大,意誌堅強,妳就能自我激勵,讓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用榮辱來對待壹時的得失,因為更高的使命感不允許妳停滯不前。

妳越寬廣,越自信,對別人的包容和接納就會越多,因為妳內心是豐富和滿足的,妳不必把自己的價值觀和要求強加給別人,因為認知差異而產生的矛盾和沖突就會少壹些。

認識自己越深,就越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壹樣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與他人的界限感,尊重他人和他人的價值和需求。

越是審視自己,就越能審視和評估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正確的歸因,轉化和改變自己看待和解釋問題的視角和風格,克服自我局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情商”不是壹招壹式,更不可能壹飛沖天。與其轉向內心,不如刻意強調外在的技巧,了解和審視自己,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式,從而更好地控制自己,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他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