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壹些國家的特有服飾(像日本的和服,中國的旗袍壹類的)急~~~

壹些國家的特有服飾(像日本的和服,中國的旗袍壹類的)急~~~

阿拉伯國家服飾

關鍵詞:阿拉伯國家服飾,,阿拉伯國家,阿拉伯留學, 點擊:40 時間:2010-12-23 14:22

阿拉伯國家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傳統風俗,隨著社會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滲透和交流,其人民的傳統習俗也隨著演變,他們的審美觀、穿戴、居住既蘊涵著傳統色彩又帶有朝代氣息。

男子的裝束

身著大袍,外加披風,包頭巾上戴頭箍,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寬松舒適為阿拉伯大袍的特點,但其做工裝飾各區存在細微差異;如沙特人的大袍為長袖、高領、鑲裏子。蘇丹人的大袍無領,胸圍和袖子肥大,呈圓筒形,長至腳踝,前後都有袋兜,側面還有腰兜,可兩面輪換穿。陣曼人的大袍無領,領口處有壹條約30公分長的繩穗垂於前胸,穗底部有壹花萼狀開口,可向裏邊噴灑香水,放香料。

披風在阿拉伯人看來,是節日盛裝,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風,顯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漢氣概。披風花色繁多,質量也不相同。如科威特的披風市場上,男式、女式、夏天穿的透明紗披風、冬季穿的羊毛、駝毛、呢絨披風樣樣俱全;有平民穿的物美價廉的普通披風,也有王室成員及富翁們穿用的做工精細、鑲有金銀絲的豪華披風。

阿拉伯人的包頭巾,也是沙漠壞境產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陽防曬,冬天禦寒保暖。這種頭巾是塊布,將其放於頭上,再套上壹個頭箍固定之。其色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布料有優劣厚薄之別,隨季節和條件而定。

頭箍是用駝毛做成的圓狀環,多為黑色,偶有白色,粗細輕重不等。年輕人喜歡粗重的頭箍,再系根飄帶,顯得瀟灑、英俊。

頭巾下再戴壹頂小白帽是許多阿拉伯人的習慣。在非正式場合,他們更喜歡只戴小白帽而不包頭巾。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部分男子不用頭巾,不戴小白帽,只戴壹頂紅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氈帽。壹些人愛在氈帽下纏壹條白布,更顯艷麗新穎。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長期養成的裝飾習慣,其式樣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門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衛的武器,後逐漸成為珍貴的裝飾品和民族風俗。阿拉伯人覺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顯示男子漢的俠義、瀟灑和威武氣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漢。同時,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長大成人的標誌。至今還有些部落,當男孩長到15歲就為他舉行佩戴儀式,以示祝賀。

毛裏塔尼亞人的佩物與其他阿拉伯國家有所不同,幾乎人人身帶護身符,有的甚至要帶幾個。護身符裝在皮制的小袋裏。除美飾外,主要是圖吉利。

女子的服飾

頭戴黑面紗,身穿黑大袍是伊斯蘭教規定下的阿拉伯婦女形象。阿拉伯婦女的黑面紗很薄,戴上面紗,外人見不著主人的臉,主人卻能透過紗同網視物如常。有少數婦女戴雙層黑紗,視物困難,常需兒童幫助;有人用壹塊黑紗蓋住頭發,另壹塊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紗上開壹個或兩個小洞,便於視物。黑紗有大小,小的罩住頭及脖子,大的蒙在頭上,四角可垂至胸部,甚至腿部。多數婦女除戴黑紗外,裏面還戴有做工精細、鑲嵌飾物的帽子。

黑大袍是阿拉伯婦女的傳統服裝,做工簡單,式樣和花色因地而異。如沙特婦女的黑袍是壹件寬大的黑鬥篷。

也門女子服式有二種:壹種是頭頂黑紗,將頭部蓋住,再披塊黑布(或花格子布)裹著全身;另壹種是分頭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頭頂黑紗至脖子,上身黑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條黑裙子蓋至腳面。

埃及婦女的黑袍是塊長方形的黑布,即將5米長的布壹分為二,兩邊縫在壹起,根據個人喜好繡上花邊即成,穿、披均可,靈活方便,還可隨意穿著袒露身體的某壹部分。

蘇丹婦女愛穿拖地長袍。長袍是壹塊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

利比亞婦女外出時,常用壹塊類似被單的花布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雙眼。

阿拉伯婦女看起來衣著簡單,甚至赤腳,其實不然,她們渾身幾乎戴滿各式金銀首飾。頭戴銀頭箍,頭箍系銀鏈,前額掛金銀鏈,鼻飾鑲花,耳墜壹環又壹環,項鏈壹圈又壹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掛鐲子,腳飾腳鐲與足鈴……,倒也十分別致,充分顯現披金戴銀的雍容華貴。

在利比亞,傳統服裝雖仍占主導地位,但年輕男人常是西裝革履,女士們也身著西裝套裙,莊重高雅,欣賞和追求“淡化”了的西方化妝術,胭脂、口紅,輕描淡抹,染指甲、灑香水,佩耳環、項鏈等鈍金首飾。

即使是伊斯蘭教規最嚴格的沙特阿拉伯,服飾也在發生變化。婦女們雖仍戴面紗,大袍也依然如故,但大袍裏邊卻是五光十色,年輕的學生身穿牛仔服、T恤衫,上流社會的女子也穿上了瀟灑的西裝

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他們穿衣以寬大舒適為原則,自己愛穿什麽就穿什麽。別人是不會議論或譏笑的。春秋季,美國人壹般下身著長褲,上身在襯衣外面再穿壹件毛衣或夾克,寬松舒適,無拘無束。夏天裏穿短褲和著短裙者大有人在。在旅遊或海濱城市,男的穿遊泳褲,女的著三點式遊泳衣,再披上壹塊浴巾,就可以逛大街或下飯館了。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註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壹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壹定的距離。壹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在美國,12歲以上的男子有享有“先生”的稱號,但多數美國人不愛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類的稱呼,認為哪樣做太鄭重其事了。他們喜歡別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並視為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

正式頭銜壹般只用於法官、軍官、醫生、教授、宗教界領袖等人物。尤其是行政職務。美國人從來不以此來稱呼,如***局長、***經理.美國海關的人員總把“請”和“謝謝”掛在嘴上,“請妳打開箱子”、“請妳把護照拿出來”,檢查完畢時,還會說“祝妳旅途愉快”或“今天天氣真好”等客套話。

美國的女店員和餐館女侍們講出的話,使人大有賓至如歸之感,即使妳壹文不花,她們仍是滿面堆笑,臨走時還笑盈盈地說謝謝妳的光臨,希望下次再來。

公私單位訪問前,必須先訂約會,最好在即將抵達時,先通個電話告知。美國人熱情好客,那怕僅僅相識壹分鐘,妳就有可能被邀請去看戲、吃飯或出外旅遊。但壹星期之後,這位朋友很可能把妳忘得壹幹二凈。到美國人家去登門拜訪,冒然登門是失禮的,必須事先做好約定.就是給親朋好友送禮,如果他們事先不知道的話,也不要直接敲門,最好把禮物放在他家門口,然後再通知他自己去取。

應邀去美國人家中作客或參加宴會,最好給主人帶上壹些小禮品,如化妝品、兒童玩具、本國特產或煙酒之類。對家中的擺設,主人喜歡聽贊賞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

準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妳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壹定要準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準時赴約,壹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並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麽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妳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壹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壹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準備點飯後甜點,就算是大餐了。漢堡包是美國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規定,漢堡包牛肉末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

在美國,壹般淺潔的顏色受人喜歡,如象牙色、淺綠色、淺藍色、黃色、粉紅色、淺黃褐色。在美國很難指出那些特別高級的色彩。很多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壹、純色系色彩比較受歡迎;二、明亮、鮮艷的顏色比灰暗的顏色受人歡迎。美國人的色彩愛好與購買習慣的關系,可看下面壹些富於趣味的例子:

紐約市民喜歡白色的雞蛋,因此在那裏白色的雞蛋常常以高價出售。但是,波士頓市民卻喜歡紅褐色的雞蛋,壹般認為紅褐色雞蛋味道鮮美,白色雞蛋味道特殊。但是,烹調專家的看法是,白色雞蛋要比紅褐色雞蛋好壹些。

近年來,美國人的飲酒習慣發生了變化,這同各國消費者飲酒習慣的變化是壹致的。即從嗜好烈性深色酒轉向非烈性淺色酒。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飲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據統計,世界最大的酒類消費國美國,對烈性酒的消費正在下降。1975年英國威士忌在美國總消費量中占13.6%,而1985年只占11%。近10年來,美國低度酒銷售量上升了約30%,美國流行壹種說法“淺色酒比深色酒有益於健康”。

在壹些地方,人們喜歡飲淡茶,而在另外壹些地方,人們喜歡喝濃茶。不管是茶葉或咖啡,必須與當地的水十分調和。另外,發紅的奶油或幹酪,比普通的奶油和幹酪受人歡迎。又如紅色的大馬哈魚在有些地方暢銷,而在另外壹些地方由於習俗的關系,白色的大馬哈魚暢銷。

綠色的龍須茶,在波士頓受到好評,而白色的龍須茶,卻在芝加哥受到好評。在服裝顏色方面,在美國南部,女人喜歡藍色系,而新英格蘭人由於皮膚紅潤,所以那裏的人喜歡購買適合自己皮膚顏色的衣服。在得克薩斯州,聖誕節過後買淡茶色物品的人就會增加起來。

在美國價值10美分的牙刷中,紅色的約占銷售量的50%,但是卻沒有用紅色制造高級牙刷的,因為在高級牙刷中,瑚珀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非常受人喜愛。另外,帶藍把的餐刀比黑把的暢銷。這是由於美國的婦女講究廚房裝飾,非常討厭顏色單調的用具。

美國禁忌色的實例是,日本的鋼筆制造廠向美國出口鋼筆時,在裝有銀色的鋼筆盒內,用紫色天鵝絨掛裏兒,在美國遭到了反感。在美國使用商品的商標,都要到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登記註冊,不然妳的商品會被別人冒名頂替。銷美的商品最好用公司的名稱作商標,便於促銷。

美國由於猶太人甚多。註意當地的猶太人節日。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後兩周不宜往訪。除6--8月多去度假外,其余時間宜往訪。

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英國

英國: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簡稱英國(UK)。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裏,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壹次認識時,壹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註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裏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裝潢等。

英國人註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註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壹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壹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壹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壹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家俱、舊擺設、舊鐘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壹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來源:( /s/blog_5094610b0100gtcv.html) - 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_清水_新浪博客

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妳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準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鐘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各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壹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壹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妳說他是"英國人",那麽,他會糾正妳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用"British"壹字。

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壹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裏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壹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壹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壹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征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壹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妳到人家裏作客,需要註意,如果是壹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妳做準備,妳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鐘。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壹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樸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壹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鐘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壹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壹刻鐘,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妳***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壹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壹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壹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裏渴酒的人壹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註意他們壹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壹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註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

商務活動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兩周最好勿去。英國有銀行春假(聖靈降臨)節,在6月(第壹個周末);銀行暑假節,8月(最後壹個周末)。飲水均安全。英國免費醫療,即便是臨時來英國的外國人有急病,也不例外。

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加拿大

加拿大:加拿大(Canada)位於北美洲北部,面積997萬平方公裏,居世界第2位。人口2500萬,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英語的占三分之二,講法語的占五分之壹,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加拿大為聯邦國,責任內閣制,以英國伊利莎白二世為女王。

加拿大有“楓葉之國”、“萬湖之國”、“真誠的北疆”的美稱。加拿大人性格開朗,不保守,重實惠,自由觀念較強,行動上比較隨便,不太註重禮節。但他們在生活起居方面比較講究,住房要求整潔、舒適,衛生設備齊全。在生活習俗上受宗教的影響也較大。他們通常都很忌諱“13”這個數。在他們舉行的宴會上,壹般都是雙數的席次。他們喜歡過聖誕節。節日中,火雞和丁香是他們不可缺少的菜肴,節日活動的內容則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

按照加拿大商務禮俗,宜穿保守式樣西裝。壹般而言,加拿大商人頗保守,妳的銷售宜在上班時間,以正式方式提出,態度謹慎,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正逐年放寬貿易限制,此事對加拿大經濟有利有弊,因邊界放松,美加經濟上的分工合作,終將實現。

去魁北克省,與法裔加拿大人談生意,如能說幾句法語,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人稱加拿大為人種的大熔爐,整個加拿大所發行的報紙,有大約40種語言之多,由此可見壹斑。

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隨便,大部分招待會在飯店和俱樂部舉行。如果應邀去加拿大人家裏做客,可以事先送去或隨身攜帶上壹束鮮花給女主人。但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白色的百合花只有在葬禮上才用。

加拿大人不喜歡外來人過份地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加拿大人喜歡外來人談有關他們的國家和人民的長處。

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它位於南半球,介於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名來源於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亞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牧羊之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島大陸”、“南方大陸”、“古老土地上的年輕國家”、“淘金聖地”等別稱。澳大利亞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

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會見必須事先聯系並準時赴約。他們待人接物都很隨便。如果妳應邀到澳大利亞人家做客,可以給主人帶瓶葡萄酒。最好給女主人帶上壹束鮮花。

在悉尼和墨爾本宜隨時宜穿西裝。在布裏斯班,當地商人慣穿襯衫、打領帶、穿短褲。不過,初次見面時,仍不妨穿西裝。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室,須預先約會。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妳提議喝壹杯,通常由妳付賬,不可各自付賬,除非事先說好。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習慣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還不吃酸味的食品,他們的菜肴壹般以烤、燜、燴的烹飪方法居多。他們在就餐時,大都喜愛將各種調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選用調味,而且調味品要多。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的需要量。他們通常愛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豬肉、雞、鴨、魚、雞蛋、乳制品及新鮮蔬菜。他們愛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亞人有個絕對無法通融的習慣:那就是每周日上午,壹定到教堂(教堂數以千計)聽道。澳大利亞人自古至今,壹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壹般歐美人士,周日壹清早就去打高爾夫球,有時候,還利用打球的時候,大談生意。億萬元的合約,往往在場上就“壹言為定”了。可是妳想在澳洲人身上來這壹招,保證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約他們出來打球。 澳大利亞頗具獨特的風情習俗。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的冬夏正好與位於北半球的我國顛倒。隆冬季節從北京去澳大利亞悉尼,那裏卻正是陽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還會遇到攝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亞人房屋建築的朝向也和我國相反,我國俗話說:“有錢不住朝北房”,但這句語在澳大利亞不適用。在澳大利亞,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涼。

澳洲人沈著者居多,且都不喜歡生活環境攪亂。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國籍的後裔,而有微妙的差異。比如,和英國後裔商人進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時,他們是不會理妳的。澳大利亞的商務活動大多在小酒店進行。要仔細記住那壹頓飯由誰付錢,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亞員工下班時間壹到,就會即刻離開辦公室。經理階層的人對工作很熱心,待人不拘泥。不過,不要以為壹起喝過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亞,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稱。澳大利亞人喜歡和陌生人交談,特別是在酒吧,總會有人過來主動和妳聊天。互相介紹後或在壹起喝杯酒後,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新西蘭

新西蘭:新西蘭(New Zealand)是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沖。面積26.9萬平方公裏。人口320萬。其中90%是英國移民的後裔,當地的土著毛利人有25萬多。80%的人信仰基督教。全國通用英語,毛利人使用本民族語言。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和重要海港。新西蘭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新西蘭的國家元首。新西蘭現政府為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 新西蘭有“世界邊緣的國家”、“畜牧之國”、“牧羊之國”、“白雲之鄉”之稱。

新西蘭氣候溫和,花木繁茂,綠草如茵,牛羊遍地,自19世紀初從澳大利亞和英國引進種羊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舉世聞名的“畜牧之國”和“農牧業王國”。 現在,新西蘭人均擁羊40只、牛3頭,人均牛羊頭數居世界第1位。按新西蘭的商業習慣,交易基於公平的原則。這裏做生易不討價還價,壹旦提出壹個價格就不能再變更。如果對方詢及交貨日期、品質、付款條件時,生意大概就成交了。如此認定大致不會錯。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送見面禮的習慣,在這裏未必管用,要予註意。生意談成之後,為了表示謝意,可以宴請有關人士,這樣做不但效果最佳,而且對方也很高興。 新西蘭人說他們是壹個不幹涉主義的國家,絕不說人家的壞話。對朋友的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等,都不聞不問。通常在星期五晚上和朋友相約到酒店(即Pub),壹面喝啤酒,壹面聊天,這使他們感到興趣盎然,主要的話題是運動,私人事情大都避免觸及。 新西蘭人的風情習俗很有特色。他們有獨特的象征,視幾維鳥(kiwi)為珍貴動物,在其國徽和硬幣上都有幾維鳥作標誌。 新西蘭人的生活質量壹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除喜愛賽馬外,還特別喜愛橄欖球,在新西蘭,毛利人(Maoris)仍保留著濃郁的傳統習俗。他們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還相信靈魂不滅,尊奉祖先的精靈。每遇重大的活動,他們便照例要到河裏去做祈禱,而且還要相互潑水,以此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他們有壹種傳統的禮節:當遇到尊貴的客人時,他們要行“碰鼻禮”,即雙方要鼻尖碰鼻尖二三次,然後再分手離去。據說,按照其風俗,碰鼻子的時間超長,就說明禮遇越高,越受歡迎。 新西蘭人在飲食上習慣吃英式西菜,其口味喜清淡。壹般都愛喝咖啡、紅茶,愛吃水果,尤其喜食壹種叫“幾維果(kiwifruit)”的水果。 新西蘭人見面和分手時都握手。和婦女相見時,要等對方先伸出手來再握。商務活動最好事先訂約,客人要先到壹會兒,以示禮貌,客商通常喜歡請外來主顧到自己住的飯店或旅館吃午飯,會談壹般是在當地人的辦公室裏進行。如應邀到新西蘭人家裏吃飯,可以帶壹盒巧克力或壹瓶威土忌作為禮物。禮品不要太多或太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