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動物園獅虎山建於1956,是北京動物園的標誌性建築之壹。在相機是中國高端消費品的年代,動物園裏很多人的紀念照都是以獅子虎山為背景的。石湖山的建築裝飾有獨特的山體結構。參觀這座建築就像進入了壹個神秘的洞穴。連接室外遊樂場和室內動物建築的通道也設計成洞穴的形式。這樣的設計不僅視覺效果好,還可以避免冬天冷風直接吹進展廳。石湖山飼養著包括非洲獅、白獅、孟加拉白虎、東北虎等多種大型貓科動物。以前,逢年過節,飼養員會把活雞放進籠子裏,訓練動物的野性。
2009年,石湖山北側豎立了壹座老虎的青銅雕塑,由雕塑大師袁歷時兩年創作,取名“山王”。虎身長19.48米,高9.18米,重30噸。這也是北京動物園首個大型動物雕塑。
熊山
北京動物園的熊山位於動物園的東北角。最初的地點是稻田。熊山建於1952,占地面積4275平方米。它最初是由黑熊和白熊兩個下沈的露天房屋組成的。白熊山位於東部,有假山和水池。黑熊山位於西部,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側場地較大,有假山和水池,裏面還有棕熊。北面的場地很小,只有壹個水池,水池裏有壹只黑熊。由於2007年修建高架橋拆除了黑熊山,白熊壹直沒有向公眾展出,原來的白熊山仍然對公眾開放,那裏飼養著棕熊和黑熊。
白熊飯店
白熊館建於黑熊山原址,於2012年9月底建成開放。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為旅遊景觀長廊和室內展廳。動物室內展廳和室外展覽操場;動物舍和飼養操作區;配套衛生間和多功能參觀展廳。
在480平方米的室內展廳中央,有壹個面積約兩平方米的圓形投影,這是壹個制冰機,為北極熊提供了壹個真正的冰上休息場所。在正對著玻璃墻的墻上,有壹個長12米,高4米的背景屏。園方利用展廳上方懸掛的投影設備,在屏幕上放映北極冰川、北極光、動物等科普影片。
室內展廳有壹個供北極熊使用的水池,還有兩個室外展覽運動場。三個水池的總蓄水量為500立方米。為了保證水質和節約用水,北京動物園設置了三套水處理系統,對自來水進行凈化和循環利用,耗資約80萬元。
白熊館的開放標誌著2006年為站西路項目讓路的三個動物館的重建工作全部完成。
猴子山
北京動物園的猴山位於動物園的東南部。它是動物園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現存唯壹壹座建於1949之前的建築。
猴山位於公園東部,占地約1000平方米。這是壹個下沈的結構。場地中央用石塊堆砌成兩座假山,假山之間懸掛著梯子、輪胎等遊樂設施。外側橢圓形圍欄高3.1米,假山至圍欄距離5.9米。在圍墻的北側,有壹個供猴子在惡劣天氣下遮風擋雨的空間。1986、1993兩次修繕改建猴山,加固巖石,通水。頑皮健壯的成年猴子會時不時地從猴山中躍出。於是沿墻設置了低壓電網,根據猴子對顏色的不同反應,在電網上塗上紅白兩種顏色,以引起猴子的警惕。
5438年6月+2006年10月,因動物園路高架橋施工,猴山外墻及遊覽平臺被拆除,僅保留原山。但是山頂還是平的,高度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這時,壹些猴子被搬到了兩棲爬行動物博物館西側外的臨時房子裏。
2009年9月,老猴山重建。由於地形、周邊環境等因素,無法恢復原貌。原來的山用玻璃幕墻圍起來,面積也減少了。65438 10月份建成開業。
夜行動物館
北京動物園夜行動物館6月正式開館1988 11。它在動物園正門東北方向大約50米處。博物館是壹座長方形建築,東西長,南北寬。它的東面是出入口,它的南、北、西三面是動物展廳。南北兩側還有室外運動場。這個博物館主要展示白天躺著,晚上出來的小雜食動物。館內共有22個展廳,采用手動控制照明。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5點用紅光模擬夜間環境,讓夜行動物在夜間的活動呈現在廣大遊客面前。
貓舍
原中獸區位於熊山北部,建於1984,建築面積1277平方米。展出韓豹、雪豹、雲豹、黑豹、猞猁等中型猛獸,2007年因高架橋施工被拆除。之後,貓舍重建。新貓舍建築面積約3200平方米,其中動物展廳800平方米,運動場地600平方米,遊客大廳1,000平方米,動物飼養舍300平方米。
重建後的貓科動物博物館分為四個展區:雨林區、溫帶森林區、稀樹草原區和高山動物區。此外,還建立了壹個約500平方米的動物科學博物館。這壹設計打破常規,顛覆了傳統的單層平房式動物館的設計理念,提出了當地兩層立體空間動物館與遊客參觀路徑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展區內有獨立的動物館、動物館和室內展廳,展廳之間有室內外遊客通道相連。將旅遊線路設置中的動物展示、科普展示和遊客互動相結合,依次呈現給遊客,不僅大大提高了遊客的興趣,也增加了旅遊形式的多樣性。
新建的貓舍將動物房的地板擡高,動物房將由鐵絲網換成玻璃幕墻。熱帶動物展區頂部采用球形網格設計;為了增加新建築的采光,在頂層加了透光窗;室內展廳以熱帶雨林藤蔓結構為主,仿真樹木、巖石、壁畫、雕塑融為壹體,結合LED節能燈、人造光纖、仿生音效。為了方便殘疾人參觀,安裝了殘疾人專用電梯。
根據各種貓的生活習性和飼養方式,壹樓有八個動物房和運動場,主要飼養豹貓、卡拉卡爾、猞猁、美洲虎、美洲獅和黑豹。二樓有四個動物房和運動場,主要是飼養華南豹和朝鮮豹。每個動物房都有相應的室外運動場。另外設置了三個不對遊客開放的治療性動物房和室外運動場,作為休息和飼養的動物房。會場南側有壹個獵豹露天展區。
野雞園和苗圃
北京動物園野雞園建於6月1983 165438+10月。原計劃在1974完成,但由於當時資金有限而延期。建築風格與以往不同,是開放式的獸舍群,分為東、西院兩組建築。東院通過獸舍和曲廊與西院相連。整個動物舍群由窗式展覽舍和帶活動場地的動物舍組成。東院有壹組7個窗式陳列館,位於庭院的南內側。還有20個有戶外活動的動物房,動物房內有操作走廊。西院有兩套窗式展室,東壹套西六套,有16動物房,有戶外活動場地。1984 1年6月對外開放時,展出了青鸞、鳳冠鸚鵡、棕尾火背鰱魚、綠尾火背鰱魚、禿珍珠雞等珍稀動物。這只在北京動物園飼養和展出了半個世紀的神鷹,生前就在這裏展出過。
2000年,野雞園東院改建為育嬰室。有黑猩猩丫丫、川金絲猴貝貝、非洲獅、黑豹、韓豹、瓜納哥、扭角羚。年齡最大的1歲零4個月,年齡最小的在這個世界上才15天。
2008年,野雞園西部與大熊貓館相連,形成了中國珍稀動物展區。在觀賞大熊貓的同時,可以看到朱鹮、金絲猴、錦雞等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熊貓館
北京動物園熊貓館是1990作為第11屆亞運會的獻禮工程而建。造型獨特,曾入選當年的“北京十大建築”和“北京頂級品質建築”。但是熊貓館的質量其實非同壹般,使用十年後已經開始出現漏雨問題。熊貓館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2平方米。主體建築呈盤繞的竹關節形狀,11半圓拱沿竹關節延伸方向分布,象征第11屆亞運會。展館的入口在東南面,室外活動場地的出口在西北面。房間裏有三個公共展覽室。12玻璃鋼球懸掛在參觀大廳頂部,調節室內音響效果。功能區包括隔離室、處理室、飼料室、鮮竹貯藏室、產房、飼料生產室和電視監控室,位於半地下。熊貓的戶外活動場地自然起伏,有木制的棲木和遊樂設施。熊貓館四周的綠色以竹子為主,通往熊貓館的步道用黑白相間的鵝卵石裝飾。
2008年,奧運熊貓館建成,來自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區的8只熊貓被臨時展出。原熊貓館現更名為亞運會熊貓館,同時開館。
其他建築
水禽湖,掛毯廳,犬科動物區系,美國動物區系,澳大利亞動物區系。金絲猴館
北京動物園金絲猴博物館西鄰猩猩博物館,東臨黑水海洋,環境優雅,南北地勢平坦開闊。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320平方米。金絲猴博物館以飼養流線為主軸,兩側有動物館和服務館。動物屋隱藏在假山中,兩個半圓形的籠子交錯排列,形成動物的戶外活動場。場內的巖石和棲木供金絲猴爬上爬下,既滿足了飼養管理的需要,又方便了遊客觀賞,形成了北京動物園西部獨特的遊覽景點。
兩棲爬行動物館
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動物館位於動物園西南部,富春館旁。建於1979,建築面積4345平方米。它曾經是北京動物園最好的設施之壹。兩個攀爬館分為上下兩層(因現有地下壹層改造,暫時停止展覽),設計有展廳、參觀走廊、房間、操作走廊、飼料餵養間等功能區塊。館內有90多個大小不壹的展廳,根據所展示的動物不同,展廳面積差異很大,飼養展示揚子鱷展廳面積最大,為1.79平方米;展示蛇的展廳面積不到1平方米。大廳左側陳列著鱷魚、龜、龜等爬行動物,最大的鱷魚展廳就設在這裏。樓下展示兩棲動物,大廳右側樓上展示蛇。右側展廳中央是飼養和展示網蟒的蟒蛇展廳。展廳貫穿上下兩層,長12米,寬6.4米,高11米。大廳中央澆鑄了壹棵混凝土樹。
兩爬館西側有三個室外活動場,與館內的鱷魚展室相連。活動場地用鱷魚、青蛙等動物雕塑裝飾,突出了兩棲爬行博物館的主題。展廳東側室外臨湖,通過壹條依水而建的回廊與主體建築相連,並通過跳線相連。二爬亭是北京動物園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建築之壹。
猩猩館
北京動物園新大猩猩館建於1987。博物館占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0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占地3600平方米;工程總造價420萬元。飼養和展覽黑猩猩,曾經飼養和展覽過四只大猩猩:Niol,Ako,Rania和姬閬。
舊博物館的數量在容積率上增加了近壹倍。展廳內有供猩猩日常活動的巖石和棲木,背景繪有猩猩戶外生活的壁畫,展示窗采用34 mm厚的大尺寸復合玻璃,確保拍打安全。室外運動場地有巖石、水池等運動設施和圍欄,展室和室外運動場地有走廊作為通道,籠門為手動機械門,人不與猩猩直接接觸,保證了飼養者的安全。館內還設有隔離室、治療室、飼養室、保育室和飼料加工室,拓寬了飼養操作走廊,改善了飼養管理條件。
室外操場種植了高大的樹木和叢生的灌木,以及假巖石和假枯樹,很好地再現了野外環境,有利於動物玩耍和嬉鬧,展覽效果好。
長頸鹿館
北京動物園長頸鹿館1957 8月竣工。這座博物館位於動物園長河的南面,是動物園西面最高的建築。博物館為磚混結構的單層尖頂建築,頗具歐式風格,最高點8.9米。
中央參觀大廳跨度5米,長20米。長頸鹿博物館的動物館占地200多平方米,分為7個房間。動物和遊客只隔壹張網,展覽效果極佳。
動物館旁邊的五個室外運動場,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運動場之間用欄桿隔開,飼養員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將動物分布在各個運動場。體育場的外環由2.5米寬的參觀通道環繞。為了保證安全,網外有欄桿將遊客隔開,網下建有60厘米高的矮墻,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
為了照顧長頸鹿特殊的身體特征,博物館建得又高又大,給人壹種高大挺拔的感覺。
鹿苑
北京動物園綠園位於公園西北部,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動物館建築面積1475平方米,遊樂場面積12468平方米。2月1982開工,8月1984竣工。6種36只鹿科動物從以前的草原居民園遷入。
該園分為A、B、C、D、E五個展區,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環境而建。公園中心區有壹個兩層的作坊,樓上可以觀察到整個鹿園的動物。其他四個區有的連成小院子,有的松散,都有作坊。動物房大多是棚式的,用來給動物遮雨雪。少數動物,如叉角羚和麝牛,有谷倉。活動場地為0.8 ~ 1 m水泥墻,周圍有鐵欄桿。欄桿的密度不壹樣。
兒童動物園
最初的兒童動物園位於兩棲爬行動物博物館的南側。該園學習了國外動物園的先進經驗,於6月1984對公眾開放。園內有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小動物館,有家養的駱駝、綿羊、山羊、大耳羊、兔子、狗、貓、豚鼠、獼猴、觀賞鳥等。為孩子們提供了親手餵養動物、近距離觸摸動物、培養愛心的場所。竣工時,時任北京市婦聯副主席沈瑞為其剪彩。1988改造,加小馬給孩子騎。1994八月份因故拆遷。1996,長頸鹿館西側新建壹棟。除了保留小動物的餵食區,還增加了翻鬥樂等小型娛樂設施。
陵陽關區
北京動物園新羚羊館於9月竣工,1997。新羚羊館東臨小動物愛心俱樂部,西臨羚羊區。博物館是壹座東西走向的水泥結構建築。中間的主體建築由室內動物房組成。房間內有壹條東西兩米寬的通道,通風良好。室外是南北向有圍欄的動物遊樂場。室內主樓高6米多。室內動物棚共20間,其中壹間24平米,中間有隔斷推拉門,隔成其中壹間12平米,供動物臨時隔離和串聯使用。動物房配有水和食槽,供動物飲水和進食。每個畜舍還配有取暖設備。
圍欄內有12塊運動場,每塊50-30平米。運動場的鐵柵欄裏還安裝了遮光柵欄和壹些草架。
其他建築
企鵝館、水獺館、火烈鳥館、濕地展區、百鳥園、長臂猿館、葉猴館、熱帶猴館、北京動物園科技館、朱館(閉館)、西河島(閉館)。西牛河馬餐廳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位於長河北岸,建於1992至1994。裏面有白犀牛,獨角犀牛,河馬,還有餐廳。老河馬亭位於水禽湖西側。
大象屋
北京動物園的大象館位於長江北岸。它建於1996和1998之間,展覽東方的亞洲象和西方的非洲象。博物館外面有壹個活動區。老象館位於猴山北側,因展出斯裏蘭卡總統班達拉奈克夫人贈送的亞洲象“米杜拉”而聞名於世。
其他建築
英山,北京水族館,極地動物博物館(仍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