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誰發明做的?
相傳春秋時代,吳王闔閭治理國家時,正趕上壹連幾年風調雨順,稻谷豐收,國庫裏堆滿余糧,伍子胥就想出了壹套備戰備荒的計劃,他下令軍民壹起動手,把多余的谷粒浸泡在水裏,蒸熟後放進石槽搗爛成飯糊,再搓打成像磚頭壹樣的方塊,沿著國都舊城砌起壹道“米磚”墻。然後又在米墻的外面再砌壹道石磚墻,並加高了城垣。夫差繼承王位後,越王句踐發動了對吳國的突然襲擊,城內的存糧很快吃光了,這時人們動手拆除內城,挖出了許多“米磚”,加熱軟化後食用。吳國軍民才熬過了長期圍困,民眾由此感念伍子胥的恩德,以後每逢秋收完畢,都要打制壹些這種“米磚”保存起來,留待新年祭神時供奉伍子胥,同時也表示尚有去年存糧可吃,蘊含著“年年有余”的意思,所以又叫它“年糕”。 百年老店,煥發青春 丁大興年糕是紹興老字號。清末年間,紹興八字橋直街老滸橋陳家有壹佃家,名字叫丁大興,梅山鄉澄灣人。他於光緒初年向陳家店主租借軒亭口壹店面,開設了丁大興年糕店。光緒十八年,丁大興次子丁高升自立門戶,開了丁大興升記年糕店。由於其精明能幹,產品用料講究,工藝上獨創水磨制作法,年糕生意非常興隆。 隨著歷史變遷,老字號丁大興曾壹度沈寂下來。2000年下半年,在紹興做年糕生意的寧波人阮新華正式買下“丁大興”商標,並組建紹興市丁大興食品有限公司,在嚴把生產質量關,提高產品的種類後,丁大興年糕重新在市場上獲得了聲譽,並遠銷上海、杭州、無錫等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