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必須熱愛祖國和自己的骨肉同胞,也必須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燦爛文化。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個人利益為重,但是現在很多人忘記了這壹點,但是比以前好多了。
第壹,弘揚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
第二,維護國家統壹,
第三,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祖國統壹。
還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艱苦奮鬥、勇敢自強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
2.什麽是社會公德及其主要內容?
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少、最普遍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工作者正常、有序、健康生活的最基本條件。因此,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公民應當具備的道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字眼明確規定了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1,禮遇
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在人們相互交往中,愉快的語氣、親切的稱呼、真誠的態度等都是相互尊重和友誼的表現。俗話說:“壹句好話暖三冬,壹句壞話傷六月人。”所以,講禮貌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友誼,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道德橋梁。
講禮貌是社會文明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標誌之壹。人的行為最能體現壹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每壹個有自尊自愛的人,都應該把註重個人禮儀作為取得成功的品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還是會看到各種不禮貌的現象。比如,有些人經常出言不遜,說臟話,不為自己的無禮道歉,無理取鬧,兇神惡煞,騎自行車就走,坐車互相較勁,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或帶小孩的婦女不讓座...等等,都是不禮貌的,必須認真克服。
文明禮貌包含許多內容和要求。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文明禮貌的要求和內容不是壹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的。比如,中華民族歷來有待客的傳統,“客來門當戶對”,但在現代社會,不僅要悄悄敲門,還要提前電話預約。此外,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們與外國朋友的接觸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和掌握對方的風俗習慣,尊重對方的禮儀。
2.幫助他人。
當壹個人有困難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幫助別人,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給予溫暖真誠的幫助和關心。這是在幫助別人。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生活在壹定的人際交往中,每個社會成員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壹些困難、矛盾和問題,這些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愛護,更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能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幫助他人成為社會的壹種風尚,那麽妳就可以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主動去愛和幫助別人。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第壹,“我為大家”。每個人都應該從乘車讓座、幫助殘疾人過馬路等小事做起,養成關心他人的習慣。二是“患難與共”。意外會發生。當別人有不幸和困難時,熱情地幫助他們,為他們分憂解難。三是“危難之際相救”。比如,每個公民在遇到歹徒、欺淩、突發危險等危急情況時,都應該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揚正氣。近年來,我市湧現出秦炳奎、張東景、左寶忠、盛曉紅等壹批模範人物。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四是熱心公益。社會福利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每壹個公民都應該關註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多奉獻愛心,多添真情,在社會生活中做壹個熱心人,如救災、捐資助學、無償獻血、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等。,這樣才能賺錢,做出強大的貢獻。
3.愛護公共財產
公共財產包括公共場所的壹切設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每個人都能享受各種服務和便利的物質保障。愛護和保護公共財產還是浪費或破壞它是壹個公民是否有社會主義道德的反映。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第壹,要愛護本單位的公物,公私分明,不占公物,不把公物變成私物。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在乎機器設備;有的人在家裏盡力節電節水,但在工作中對“長明燈”和“流水”不管不顧,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把公共事務變成私人事務,隨意占用公共財產,認為“公家的東西不是白拿的。”第二,要愛護公共設施,如電話亭、路燈及相關通訊線路、交通設施等。,也保護文物古跡,為更多的人服務。有些人不愛護公共設施。我們遺憾地看到,街頭的公益廣告牌被人故意損壞,宣傳櫥窗的玻璃被人肆意破壞,新城區公園裏設置的梅花鹿、小山羊,有的已經“殘廢”;有的人就是喜歡在公園、文物古跡寫碑文;甚至有人把公共設施當成“發財的源泉”,惡意偷井蓋,導致夜間行人受傷致殘。第三,要敢於同侵占、破壞和損毀公共財產的行為作鬥爭。有些人經常抱怨公共設施差,但對隨意破壞或損壞公共設施的行為漠不關心,視而不見,不問不問。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反對侵占、損害和破壞公共財產,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愛護和珍惜公共財產。
4.環境保護
環境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關註的熱點問題。近年來,黃河長期斷流、沙塵暴頻發等壹系列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環境能否得到有效保護,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生活質量和切身利益,關系到人民安居樂業,關系到我們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意味著保護我們自己。保護環境不僅是我國的壹項基本國策,也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
保護環境,首先要增強環保意識。有人認為這是初級階段,先發展經濟,再處理環境問題。難道不知道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壹大制約因素,環境汙染造成的危害已經遠遠超過前幾年汙染企業產生的“效益”了嗎?據有關部門測算,太湖治理至少需要投入2000億元,其中的利害關系可想而知。但是,還是有少數人認為:天那麽大,放點煙不算什麽;河流那麽多,排點汙水沒什麽;世界如此之大,壹點噪音算不了什麽。每個公民都要明白“我們只有壹個地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其次,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從自己和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養成自覺節約能源、反對浪費、不亂倒垃圾和汙水、不損壞各種環境衛生設施等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此外,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植樹造林,保護綠化成果。
5.遵守法律
俗話說: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對於壹個公民來說,他是否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的秩序,他的紀律意識和法制意識是否強烈,反映了他的精神和道德觀。守法也是保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
要守法,首先要知法。隨著“三個五年計劃”和“四個五年計劃”活動的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識普遍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壹些人,因為對法律的無知,為了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打架,互相傷害,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案件,成為終身遺憾。這種慘痛的教訓並不少見。因此,每個公民都應該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斷增強法律意識。首先要學習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搞清楚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法律允許什麽,法律禁止什麽。其次,我們必須遵守法律。少數人認為實行市場經濟,提倡自由競爭。因此,壹些人忘義逐利,盜用他人專利或商標權,制造假冒偽劣產品,有的甚至制售淫穢音像制品。從本質上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法制經濟。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是保護法律。有些人還相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違法犯罪行為不損害自身利益時,認為“事情與自己無關”,不必多管閑事。如果每個人都只考慮自己的安全,不去鬥惡、避惡,甚至在看到有人與罪犯搏鬥時不去幫助,就會讓主人公流血流淚,就會讓邪氣上升,讓社會不得安寧。今天,流氓們侮辱了路過的婦女。如果妳不問,明天可能會發生在妳的家人身上。今天,小偷偷別人的錢包。如果妳不阻止他們,明天,也許那只邪惡的黑手會伸進妳的口袋。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敢於扶正祛邪,與壹切違法違紀行為作鬥爭,努力為他人和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什麽是理想?
理想——壹個抽象的概念,由人設定,是指人們希望達到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向往的前景。存在是當下,而理想屬於未來或過去,範圍很廣,可以指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指壹個抽象的觀念。所謂理想的東西,都是基於人們對當下的認識。
理想和存在並不沖突。理想包括現在和過去存在的壹切,沒有辦法否認它的存在。但是理想都是以人為本的,暫時離開人的理想是沒有意義的。
比如:* *資本主義的理想,理想的生活方式,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會制度。
◇關於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目標,是對未來的壹種可能的想象。理想是對未來的想象,但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的。
理想不僅不同於幻想,也不同於幻想[/url]和妄想。理想是正確的想象,具有異於幻想、幻想、妄想的突出特征。
第壹,理想具有客觀必然性。理想的客觀必然性在於,理想作為壹種想象,正確地反映了客觀現實和現實與未來的關系,符合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的。
第二,理想是社會性的。理想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理想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理想的社會性是指理想不是脫離社會的孤立個體的隨意想象,而是受社會制約和決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同,所以形成的理想也不同。人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了人的理想必須打上階級社會的階級烙印。所有階級團結壹致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理想的類型:理想是壹種社會意識現象,理想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第壹,根據理想所屬的人群範圍,理想可以分為個體理想和群體理想。個人理想是壹個人對未來的客觀必然的想象。群體理想就是某壹群人* * *壹樣的理想。比如政黨、團體等等的理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中國人民的理想,也就是全中國人民的理想。
二、根據理想奮鬥時間的長短,理想可分為長期理想和短期理想。長遠的理想是經過長期奮鬥才能實現的理想。例如,建立* * *資本主義社會是中國* * *生產者的長期理想。近期理想是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實現的理想。
第四,根據理想的內容,理想可以分為社會理想、人生理想、職業理想和品質理想。社會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的憧憬。社會理想包括對未來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科學文化制度和社會面貌的預見和設想。職業理想是人們對未來工作部門、工作性質以及在職業生涯中所達到的程度的追求和向往。人生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包括對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括對文化娛樂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還包括對婚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品質的理想是做人的目標,是對成為什麽樣的人的追求和向往。在上述理想中,社會理想是其他理想的前提和基礎。人們在設計自己未來的事業、人生、為人時,總是以未來的社會為前提和基礎。
理想作為壹種意識形態,是壹個人政治立場、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體現。人有先進的和反動的政治立場,有科學的和不科學的世界觀,有崇高的和卑微的人生觀。所以人的理想也分先進和反動,崇高和卑微。先進的、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否則就是反動卑微的理想。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與黨的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內容。其中,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內容,具有基本理論性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壹價值體系強調科學原則和基於實踐的價值原則的統壹。在科學原理上,強調歷史必然性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在價值原則上,強調中國工人階級利益、中國人民利益、中華民族利益和人類社會利益的辯證統壹。因此,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在科學的基礎上具有中國特色,才能成為執政黨的行動指南、國家的脊梁和民族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是壹個內涵豐富的綜合理論體系。從層次結構來看,它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和* * *生產主義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從時空結構來看,它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價值理論、列寧價值理論、毛澤東價值理論、鄧小平價值理論、三個代表價值思想和黨的科學發展觀。這些價值理論產生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適用於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空間範圍,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科學性。中國* *產黨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在中國的具體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其中,為人民服務、“三個有利於”和“三個代表”是中國* * *產黨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因此,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生產力黨的價值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也是壹樣的理想。
所謂* * *理想,就是* * *的追求、導向和目標。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理想教育,就是通過壹定的教育渠道、途徑和方法,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轉化為全社會、全體人民的價值追求、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立的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進壹步把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 * *理想概括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諧社會成為黨和全體人民的* * *共同價值追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統壹”理想中,“統壹”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追求體現為: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和生態文明;在經濟活動中,我們追求效率、活力、全體人民的富裕和以勞動標準為基礎的物質文明;在政治活動中追求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動中,追求真善美及其統壹的是先進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會活動中,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同價值”理想,不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而且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和要求,深深植根於中國社會的歷史背景和進程以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礎。因此,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和時代價值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邏輯必然和歷史必然。
中華民族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全體民族成員和社會成員所認同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是全體民族成員和社會成員所認同的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是全體民族成員和社會成員所追求的價值信念和信仰,是全體民族成員和社會成員所選擇的實現價值的方式、途徑或路徑。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角度看,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概括的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歷史合理性和現實針對性。這就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其中,愛國主義價值觀是國家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在愛國主義價值觀中,價值主體是中華民族、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根本利益和需要;價值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當代中國,實現價值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中國人民選擇價值路徑的歷史必然性。因此,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壹個基本內容。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人民根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與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價值體系的相互交流中,創造了新的文化價值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體系。這壹文化價值體系既包括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觀,也包括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價值觀,還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壹星”精神等建設價值觀,還有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64字創業精神”、“98抗洪精神”等新價值觀。其中,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這種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中華民族的時代價值觀。發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諧、文明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從而形成了壹系列新的價值觀,如自力更生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治意識、科學意識、生態意識、公平正義意識、改革意識、開放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價值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因此,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壹個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榮辱觀
榮辱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體現。榮辱反映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壹種心理感受和價值反映。榮辱觀的本質是社會評價標準和個體自我評價標準的體現。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體現。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基本價值範疇、標準價值、核心內容、基本價值標準、基本價值追求、基本價值原則、基本價值規範制約著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基本理念、標準體系和規範體系。具體來說,壹個社會以什麽作為其標準價值是其價值體系性質的標誌。在剝削階級社會,標準價值包括權力標準和金錢標準,而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標準價值是勞動,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判斷榮辱的基本標準是是否勞動。為人民服務不僅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三個有利於”不僅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根本價值標準,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根本評價標準。能否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不僅是判斷中國所有政黨是否有價值的根本標準,也是判斷中國所有政黨榮辱的根本價值標準。集體主義不僅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原則。愛國主義作為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義利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體現,處理義利關系已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基本準則。
總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密切直接相關。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僅思想深刻,而且在許多方面具有實踐意義;既有內在的邏輯性,又有工作生活中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操作。(作者是武漢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