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西湖龍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信陽毛尖茶
四、廬山雲
五、欒瓜切片
六、君山銀針
七、黃山毛峰
八、武夷巖茶
九、安溪鐵觀音
十、祁門紅茶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茶而得名。傳統上稱為西湖龍井,簡化為龍井。龍井不僅是地名,還是泉名、茶名。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在龍井獅子峰下的公戶寺品嘗過龍井茶。他喝後贊不絕口,將殿前18棵茶樹命名為“禦茶”。經過茶農幾代人的辛勤栽培和改良,龍井茶的產量不斷增加,品質日臻完善。現在已經香飄萬裏,名揚天下。龍井茶區位於西湖風景區,這裏“春夏秋冬美不勝收,雨雪奇特,晴陰交加”,山清水秀。東臨習字湖,南臨錢塘江,西臨轉塘,北靠古東樹木繁茂的丘陵和山坡,植被保護良好。山體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緩緩延伸至錢塘江和習字湖。西北以北山、北峰、天柱峰為屏障阻擋寒流,南部受錢塘江濕潤季風調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漫射光豐富,土壤微酸性,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居住氣候條件優越。獅子峰上,梅家塢裏,雲起路旁,虎跑泉旁,滿覺隆中,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流沿線,青山起伏,綠樹婆娑。也是風景如畫的產區,獨壹無二。
出處:據《獅》《龍》《雲》《虎》《梅》:
獅子-獅子峰,質量最好,聲譽最高(地名)
龍井(地名)
雲-雲起(地名)
虎跑(地名)
梅(地名)
口感:豆花香,甜中帶清香味。
顏色:透明色
形狀:取壹芽壹葉,長度不超過2.5厘米。
采摘期:4月上旬至10月上旬。
清明采集的龍井茶,被稱為“明前龍井”,是龍井茶中的極品,產量很少,很珍貴。根據茶芽的發芽狀況和采集的葉片大小,龍井菜在歷史上分為“蓮心”、“旗槍”、“稀舌”。
現代高檔龍井茶以壹芽壹葉為標準。鮮葉加工:攤青壹壺,成型壹條“還湖”(篩選攤青兩片),壹輝壺,篩選幹茶,堆放,收灰。成品以色澤翠綠、香氣濃郁、滋味甘甜、外形美觀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國茶”。形似碗釘,扁而直,微黃似糙米,味甜醇厚,香氣淡雅清高,湯色翠綠清澈,葉底嫩滑如花。龍井茶素有“色澤翠綠,滋味香甜,外形美觀”的美譽,所以有“三巧四奇皆好”的比喻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又稱洞庭碧螺春。吳縣(江蘇)又名蘇州碧螺春。形狀卷曲如螺,花香果味自然,是茶中之花。
相傳采茶姑娘把采來的茶葉放在胸前的衣襟裏,鮮嫩的葉子因為體溫的熱量散發出非常濃郁的香味,所以“又香又嚇人”。後來康熙帝南下蘇州,留在太湖。蘇州地方官員拿出當地名茶嚇唬人。康熙頗有文采,大不敬其名,遂賜名“碧螺春”為茶名。碧螺春很精致,季節性很強。春分開始采茶,谷雨中收獲前後不到壹個月。所有的上品都是在清明節前後收獲的。時間更短,季節性更強。
碧螺春茶緊密打結,卷曲成螺,密被白毛,銀綠色,隱綠色。素有“三鮮”之稱,清香鮮爽,口感醇厚,色澤鮮艷,清香果味,清爽獨特。
碧螺春采摘工藝精細。以嫩芽葉為原料采摘,采摘摘凈雜質,然後殺青、揉撚、揉撚、油炸。炒制的要點是“不離茶,不離鍋,用揉面炒,連續操作,不掉毛,卷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細長繩,卷曲成螺,披有皮毛,銀綠色隱綠色,清香淡雅,甜度濃郁,清新爽口,回味悠長。
品嘗碧螺春茶,將3g茶葉放入白瓷茶杯中,先用少許熱水浸泡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再用熱水繼續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觀味。碧綠細長的芽葉漂浮在杯中,香氣馥郁。喝後清新怡人。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茶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是我國著名的國產綠茶,以原料細膩、工藝精湛、外形美觀、香氣高、滋味長而著稱。信陽產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茶園主要分布在車雲山、積雲山、田蕓山、吳韻山、雷震山和黑龍潭山的峽谷中。這裏地勢高峻,壹般都在800米以上,山青水秀,溪流縱橫,雲霧很多。清朝乾隆年間,有人說:“雲去青山青天,雲來青山白山;白雲只在山中,山中總有遊人相伴。”還有豫南第壹泉“黑龍潭”、“白龍潭”,風景秀麗。詩人贊道:“緊接崖下,有瀑泉。濺花飛霧飛雪,化石頭為晴天。直驚銀河瀉,遙疑玉開。”這種連綿不斷的薄霧孕育和滋養著肥美嫩滑的茶芽,為制作風格獨特的茶提供了自然條件。
信陽毛尖茶風格獨特,香氣高,湯色清澈,滋味醇厚,葉色淡綠。喝後會甘甜生津,沖泡四五次,仍有熟栗子的持久香氣。想要得到毛尖的獨特風格,就要精挑細選,巧烤。采摘是做好毛尖的第壹步。壹般在4月中下旬開采,全年采收90天,分20至25批,每兩三天巡查壹次。發育初期的壹芽壹葉或壹芽二葉用於制作特級和壹級毛尖,壹芽二葉或三葉用於制作二級和三級毛尖。芽葉采摘,分級驗收,分級攤炒。攤放場所應通風良好,攤放葉片厚度不超過五寸,攤放時間不超過十小時。攤鮮葉後翻炒,生鍋和熟鍋翻炒兩次。煎鍋的主要作用是殺青,輕輕揉搓。新鮮的葉子扔進傾斜的鍋裏,壹次扔750g葉子,用紮成捆的竹掃帚有節奏地翻炒。3-4分鐘後,葉子變軟,用掃把末端掃葉子,在鍋裏呈弧形晃動,使葉子初步呈條狀。用掃帚將炒鍋以弧形來回搖動,使條索變緊變直,使茶葉形狀緊、細、直、滑。然後把茶葉鋪在烘焙籠上,大概半個小時,再放在坑爐上烘焙。直到成品
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和泥土氣息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來壹脈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藝,讓信陽毛尖獨樹壹幟。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將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更是做出了“淮南茶為信陽第壹”的千古定論。
信陽毛尖茶1915獲得巴拿馬世博會名茶質量證書;1959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1982再次被評為國家部級優質茶葉;1985入選,送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已銷往全國20個省區和日本、德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深受歡迎。
黃山毛峰[產於著名的黃山附近的綠茶
黃山位於安徽省歙縣、太平縣、休寧縣和貴州縣之間。有巍峨奇特的山峰,有蒼勁多彩的勁松,有清澈洶湧的山泉,有起伏不定的雲海。被譽為黃河“四大奇觀”,引人入勝。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上了中國名山之巔,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的名言。黃山地區,因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天時早晚霧四起,雨天時雲霧滿山”,雲霧繚繞,非常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多年前就頗有名氣。《黃山枝》說:“茶養在蓮花寺旁的壹個石縫裏,清香冷冽,襲人破腭,謂之黃山雲”。相傳這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誌》記載:“黃山產茶始於宋嘉佑,盛於明代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產生,據徽州商會記載,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1875左右)。當時壹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子敬和飾)開起了“謝裕泰”茶鋪。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清明前後,他親自率人到崇川、湯口等名山園采挖肥料和嫩葉。
黃山的毛峰海拔高,峰巒疊翠,山高谷深,溪瀑野樹,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壹年四季,峰巒掩映在雲霧之中。"晴天早晚有霧,整天下雨."在雲霧的籠罩下,茶葉變得又肥又嫩。再加上山花爛漫,遍地開花,使茶樹芽葉受香,花香自然。如此獨特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黃山毛峰優良的自然品質。主產區在黃山風景區及鄰近的湯口、崇川、崗村、芳村、楊村、長潭等地,其中以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崇川等地品質最好。
黃山的毛峰采摘講究,很精致。特級茶采自清明至谷雨,以第壹芽第壹葉為采摘標準。收獲的芽和葉應在同壹天采摘和制作。
黃山毛峰分為特級和壹、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在清明前後采收,1芽,1葉,其他等級采收1芽,1,2葉或1芽,2或3葉。選擇芽壯、毛多的高檔茶葉。輕抹後,經高溫滅活、油炸、烘烤而成。黃山特有的毛峰,形似雀舌,白毛外露,象牙色,魚葉金黃。沖泡後香氣高而綿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淡黃色、肥美。其中,“金黃色的魚葉”和“象牙色”是超級黃山毛峰區別於其他毛峰的兩個明顯特征。黃山毛峰的品鑒飲品,沖泡時水溫要在80℃左右,可用玻璃或白瓷茶杯。沖泡五六次後,香味依然特別好。
廬山吳韻茶[產於廬山的綠茶
廬山雲,古稱“文林茶”,自明代開始稱為雲,至少有300年的歷史。廬山,號稱“匡廬秀天下第壹”,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它從地面拔地而起,峽谷幽深。由於河湖中水汽的蒸發,形成了廣闊的雲海,年霧日多達195天。由於高溫上升較慢,等待期較晚,茶樹必須在谷雨後發芽,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萌芽期恰逢霧天最多,造就了吳韻茶的獨特品質。尤其是五老峰和漢陽峰之間,雲霧常在,所產茶葉最佳。主要產茶區有廬山800多米的寒坡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廬山種茶始於東晉名僧慧遠。廬山是東晉佛教的中心,慧遠在山中居住三十余年,傳授佛學,開發茶葉,在宋代被列為“貢茶”。上世紀50年代,廬山雲霧發展迅速,有5000多畝茶園。
由於天氣條件的原因,吳韻茶比其他茶采摘得晚,通常在谷雨和漫長的夏季之間采摘。以壹芽壹葉為初始發育標準,長約3厘米。成品茶外形飽滿美觀,色澤嫩滑,隱芽。
廬山雲芽濃郁、美觀、香甜,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素有“醇、色美、香、液清”的美譽。暢銷國內外。如果妳仔細品嘗,它的顏色像沱茶,但比沱茶淡,就像碗裏的碧玉。如果用廬山的山泉泡茶、焙茶,會更加醇香可口。
風味獨特的吳韻茶,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和陽光直射時間短的影響,具有葉厚、甜味濃郁、耐泡的特點,含有較多的單寧、芳香油和維生素。不僅味道濃郁芳香,還能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預防胃腸道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的作用。
朱德曾有詩贊廬山雲霧茶雲:“廬山雲霧茶味濃而刺鼻,久飲則延年益壽。”。
六安瓜片茶
著名的綠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產品為最佳,故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茶呈瓜形,故名,色澤翠綠,香氣高,滋味甜鮮,耐沖泡。它最早起源於金寨縣的雲起山,而雲起山出產的瓜片茶品質最好,因此也被稱為“雲起瓜片”。泡茶時霧氣蒸騰,香氣四溢,故又稱“岐山雲瓜片”。
六安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成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長江之水,齊山頂之茶”的贊譽。到了宋代,更是作為茶葉中的“精品”而聞名。明代曾作為貢品呈獻給朝廷,《茶記》壹書在明代享有盛名。quot六安精品,最好的藥。“解放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優質茶葉,出口香港等地。
據總理的衛士喬回憶,總理病重時,突然提出要喝六瓜茶,辦公廳的人費了好大勁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願。喝完茶,總理解釋說,抗戰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給他壹大桶鑾瓜茶。喝這種茶就像見到了葉挺將軍。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
在雲起瓜中,雲起山蝙蝠洞出產的瓜是名產中的極品。由於蝙蝠洞周圍常年有上千只蝙蝠,排出的糞便富含磷,有利於茶樹的生長,所以這裏的瓜最甜最好吃。但由於產量的限制,很多飲茶人“只知其名,不知其貌”。六安瓜片成品,葉緣後翻,呈瓜形,與其他綠茶有較大區別。沖泡後的湯汁碧綠明亮,香氣濃郁,味道香甜醇厚,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腦、通竅祛風的功效。如此優秀的品質,是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精湛的加工工藝。壹般瓜片的采摘時間在谷雨和長夏之間,比其他高檔茶晚半個月左右。爬片時,要用手將第壹葉至第三、第四葉及斷尖上的茶芽逐壹爬下,第壹葉做成“吊片”,第二葉做成“瓜片”,第三或第四葉做成“梅片”,芽做成“銀針”,用爬的方式炒。炒片是出鍋後烤的,壹次只有2-3片。先“慢”再“慢”,直到葉子結霜,顏色翠綠均勻,再趁熱密封保存。正如梅在宋代《明賦》中所說,“此時女廢蠶織,男廢農,不能夜歇晝止”。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貴品種。
君山銀針茶
君山銀針是中國黃茶中的瑰寶。它產於嶽陽廣闊的洞庭湖中的羅清島。自古就有“洞庭帝子春生,兩千年草更長”的描述。它是壹種傳統名茶,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它的成品茶芽是強大的,長度和大小壹致。茶芽內部金黃色,外層完全裸露,包裹結實。茶芽形似銀針,故名。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出嫁,選擇帶君山茶。侯亮曾被列為貢茶,後人互相攻擊。《紅樓夢》曾說妙玉的《來年梅花雪釀的老君梅》是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全部由無葉肥嫩芽尖制成,覆以絨毛,色澤鮮艷,高爽清香,湯色橙黃,味道甘甜。雖然保存時間長,但味道不變,對采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雨天、風霜天、蟲傷等九種情況不能采摘。在幹燥過程中,也有相當特殊的功能。烘幹分為壹次烘幹、壹次包裝、二次烘幹、二次包裝四個步驟,耗時三天。初始烘烤溫度為80℃至90℃。七成幹後,用牛皮紙包好,放入木箱,稱為初包。兩天後,取出重新烘烤。再幹燥溫度低。當它九成幹時,用紙包起來,放置壹天。當花蕾變成淡黃色,散發出清新的香味時,低溫幹燥,存放在鐵盒中。采用這種技術,芽葉中所含的有效化學物質會隨著葉片中水分的緩慢流失而發生很好的變化,茶葉的色、香、形會更加完美。
沖泡時尖尖掛在水面,然後慢慢下沈,前三次。豎立起來時,如出土的鮮筍;沈時如雪花般飄落,醉時仍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秀家東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石的縫隙中。武夷巖茶有綠茶的清香,有紅茶的甘甜,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唐代時已被民間作為禮品。宋元已列為“貢品”。到了元代,武夷山還有“餅食局”和“禦茶園”。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東南亞。當時歐洲人用它作為中國茶的統稱。
武夷巖茶聞名中外,與優良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武夷山位於北緯27° 35′—27° 43′,東經117° 55′—11′。方圓海拔120裏,平均海拔650多米。溪谷環繞,不與外山相連,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巖、九曲河組成,自成壹體。巖石峰巒聳立,異彩紛呈,峰巒連綿,向東望去,馬立克奔騰,蔚為奇觀。清澈見底的九曲河徜徉其中,化作九曲十八灣。山轉溪回,真像“曲山轉,峰水抱流”。而且沿著溪岸,山峰的倒影都在碧波之中,山水相得益彰,真是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山水奇絕,三十六峰蜿蜒,九澗流雲清漣”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培養了巖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巖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 ~ 18.5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峰巒峽谷之間,有清幽的溪流和泉水,山上常年霧氣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晗《王謝世安會武夷茶詩》所雲:“香含玉女山頭露,滋潤珠簾口雲。“大部分茶園都在山溝裏,四面環山,日照短,沒有風災。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巖茶的獨特魅力。
武夷山的地質為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應時榕樹,中部為礫巖、紅砂巖、頁巖、凝灰巖和火山礫巖。茶園土壤的母巖多由火山礫巖、紅砂巖和頁巖組成。《茶經》說“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土,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的土壤是腐石或礫石土。據明代徐火波對茶葉的考證,“武夷山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了巖茶優良的內質。碧水青山,峰陡谷深,山高泉深,沙礫土爛,霧多雨多,早晨晴多雲少,武夷巖茶獨享大自然的惠澤。它以其獨特的“香花山石”獻給人們,讓同樣的人自愧不如。
武夷巖茶可分為巖茶和大陸茶。山裏的是巖茶,是上品;山腳下,是大陸茶,其次是大陸茶。就品種而言,包括盧希安茶、董斌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雞冠花、烏龍等。,常以茶樹的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征命名。
其中“大紅袍”最為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第壹,據說明朝有個進京趕考的舉人,途經武夷山時突然生病,腹痛難忍。他偶然遇到壹個和尚,和尚從他的收藏裏拿了壹個著名的茶泡,和他壹起喝,病就好了。他在考試中獲得頭獎後,前來感謝和尚,並詢問茶葉的來歷。他得知後,脫下大紅袍,在茶叢中繞了三圈,故名“大紅袍”。還有壹種說法。據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員都要穿上大紅袍,脫下袍掛在貢茶樹上,所以叫大紅袍。更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采茶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馬甲,爬到茶樹上方的懸崖上采茶。所以這種猴子采茶在粵語裏叫“馬姨”(廣東人稱猴子為馬姨)。正是因為稀缺性和采摘難度大,這種茶才是市場上的貴寶。
武夷水仙是另壹種巖茶品種。因為它的葉子有壹股淡淡的清香,可以制成清香的、極其珍貴的茶葉,所以被稱為水仙,是日本最受歡迎的烏龍茶品種之壹。
此外,廣東省廣州市東部的鳳凰山盛產被稱為“鳳凰單叢”的烏龍茶。因茶樹高達十尺,有鶴立雞群之感,故稱單從。采摘時條件非常嚴格,有“五不摘”之說,即太陽升起,天氣炎熱,前期、陰天、雨天花蕾不壯。其特點是繩粗,輕而直,粗而細,質地柔軟,有壹種淡雅宜人的獨特香味。
武夷巖茶是壹種半發酵茶,葉底紅邊。其特點被清代的張良鋸最簡潔地概括為“活潑、甜、清、香”(見《歸田筆記》)。它的條形結實均勻,顏色有綠、棕、鮮。沖泡後,茶湯呈暗橙色,清澈艷麗。葉底柔軟光亮,葉緣朱紅,葉心淺綠帶黃;既有紅茶的甘甜,又有綠茶的清香;茶溫而不寒,久放不壞。香味會很清,味道會很醇。制作飲料時經常使用小壺和杯子。因為它們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余味猶存。這種茶最適合做工夫茶,所以很受歡迎,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深受當地群體喜愛,壹度有“萬病之藥”的美譽。
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產於安溪縣西平縣耀陽,位於戴雲東南坡,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以山地為主,最高峰達到海拔1600米,俗稱“內安溪”。東部以丘陵為主,俗稱“外安西”。過去,茶區集中在內安溪。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茶區不斷發展壯大,現已遍布全縣。全年茶葉產量占福建省茶葉總產量的10%以上,居全省第壹。安溪縣不同海拔高度年平均氣溫15-21℃,極端最低氣溫零下0.9-5℃,平地極端最高氣溫39.3℃,穩定積溫≥10℃,年降雨量1700。
安溪縣茶區的人們非常重視良種的培育,並掌握了無性繁殖的手段。無性系茶樹品種數量全國第壹。根據全縣茶樹品種調查結果,現有茶樹品種50多個。其中,鐵觀音、本山、黃丹(黃丹)、大閘蟹、烏龍茶、梅展和蘭琪是常見的種植品種。1984年在廈召開的全國茶葉品種審定會上,鐵觀音、中華絨螯蟹、梅展、黃丹、大葉烏龍、本山被認定為國家優良品種。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便於分類,安溪烏龍茶分為鐵觀音、色變種、烏龍茶三大類。除了鐵觀音和烏龍茶,其他品種都歸類為花色品種。近年來,黃色和淺色品種分別上市。據莊1937的統計,烏龍茶品種占全縣產量的38%。目前大部分已經換成鐵觀音和大閘蟹,少部分烏龍混色出售。目前,安溪色種占安溪烏龍茶總產量的80%以上。1983資料顯示,安溪縣茶葉種植面積中,本山占12%,中華絨螯蟹占21.2%,烏龍占16.4%,梅占10.5%,蕙蘭占2.7%,其他色占26544。
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傳說:壹是根據魏朔的傳說,西平瑤陽松巖頭的老茶農印偉(1703-1775)勤於種茶,每天早晨信佛觀音。壹天晚上,印偉在熟睡中夢見自己拿著鋤頭出門,走到壹條小溪邊。他在壹個縫隙裏發現了壹棵茶樹,枝繁葉茂,香氣誘人。印偉很好奇,正要俯身去撿。突然有壹只狗在叫,打擾了壹個好夢。翌晨和印偉在夢裏尋找,果然,他們在觀音侖的壹個石坑的縫隙裏找到了壹棵在夢裏見過的茶樹。仔細觀察,葉形呈橢圓形,葉肉較厚,芽呈紫綠色,區別於其他種類。他喜出望外,於是把茶樹移植到家裏壹個破鐵鼎裏,精心栽培,經過幾年的繁殖,植株生長健壯,葉子油綠。正是時候采集,果然茶葉品質獨特,香氣非凡。它被視為珍寶,保存在壹個罐子裏。每當尊貴的客人上門品茶,喝過這種茶的人都贊不絕口。有壹天,壹位老師喝了這種茶,驚訝地問:“這是什麽茶?”印偉向老師詳細講述了自己夢裏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移植的東西,並說茶葉是在壹處摩崖石刻中找到的,威武如羅漢,移植後種在鐵鼎中,希望能稱之為“鐵羅漢”。老師搖搖頭說:“有些羅漢是猙獰可怖的,好茶壹般叫不出來。這茶是從觀音夢裏得來的,或者優雅的叫鐵觀音!”印偉聽後,連聲說道。
第二個是“王說”相傳安溪(今西平鄉南巖村)耀陽南巖人,清代雍正十年(1732)副貢品狀元王世讓,湖廣(今湖北)黃州府周琦法官。他曾在南山腳下建過壹個書房,取名“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天,王和他的朋友們經常在南軒寫作,每次夕陽西下,他們都在南軒旁流連。有壹天,我看到荒蕪的園子裏有壹棵不同於其他物種的茶樹,於是我把它移植到南軒的園子裏,日夜管理,精心栽培,年復壹年地繁殖,枝葉繁茂,紅心蕩漾。成品潤澤肥美,氣味非凡;泡飲後,清香醇厚,沁人心脾。乾隆六年,王被召進京,謁見禮部侍郎方,以茶贈之。方嘗到了它非同尋常的滋味,於是他轉向了皇宮。喝了之後,乾隆皇帝非常高興。他召來壹位秀才,打聽瑤陽茶的歷史,因其茶潤實,重而“鐵”,味如“觀音”,故取名“鐵觀音”。
鐵觀音植物灌木型、葉肉型、晚芽型。樹是開放的,樹枝斜斜稀疏;葉片呈橢圓形,顏色深綠,厚而脆,邊緣波狀,稍向後翻,鋸齒鈍圓,芽紫紅色。花多,結實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初霜前後。年生長期為7個月。天性嬌弱,抗逆能力差,有句話叫“好喝不易種。”烏龍茶品質優良,滋味醇厚鮮爽,清香淡雅,湯色清澈金黃,葉厚綿軟,常以其天然的蘭香味和特殊的“觀音韻”區別於其他烏龍茶。紅色。綠茶質量中等。
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制作出來的茶條緊實,色澤潤澤,沙綠。好的鐵觀音在制作過程中會因為咖啡因隨水蒸發而凝結成壹層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味,口感純正。用小茶具喝,先聞香味,再品,突然覺得滿嘴都是香味,對余味沒有研究。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安溪付梅兄弟張乃苗、張乃幹將鐵觀音引入臺灣穆卡地區。進而波及福建省和廣東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近年來,在烏龍茶被發現具有健身和美容的功能後,鐵觀音在日本和東南亞越來越受歡迎。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也叫祁宏。產於江西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浮梁。祁門的蠡口、李珊、平利壹帶的茶葉自然品質最好。
歷史上祁門地區長期盛產綠茶,從事茶產業的人數眾多。唐憲通三年(862),司馬圖《祁門縣新建長江誌》說祁門壹帶從事茶業的有七八人。.....齊誌明,黃香”。清代光緒以前祁門不產紅茶。相傳,光緒元年(1875),壹個叫余幹臣的黟縣人從福建回來做生意。因為推崇福建紅茶(洪敏),想就地生產紅茶,就在治德縣(今東至縣)杜堯街辦起了紅茶村,成功模仿了洪敏的方法。第二年,我們去祁門縣的蠡口和李珊開設茶館,祁宏的制度是成功的。與此同時,當時的祁門人胡在祁門南鄉桂溪進行“綠改紅”,創辦“日順茶廠”,試制紅茶。此後,“祁宏”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中國重要的紅茶產區。
祁宏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樹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量多,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此外,當地茶樹的主要品種甜櫧含量豐富,酶活性高,非常適合制作功夫紅茶。
祁宏的收割技術很好。采摘壹芽二葉三葉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雕、揉撚、發酵,芽葉由綠色變為銅紅色,香氣透徹,再用文火烘至幹。紅茶做好之後,還要進行精制,精制過程復雜耗時。經篩選、搖動、篩選、關門、篩選、切割、風選、采摘、調質、冷卻、調配、包裝而成。
高檔祁宏外觀精致細膩,色澤潤澤。沖泡後,茶湯紅濃,清香撲鼻,香味持久,甜味明顯,有時有玫瑰香味。這種祁宏特有的香味被許多外國消費者稱為“祁門香”。祁宏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高級紅茶”,尤其是在英國倫敦。每當祁宏新茶上市,每個人都爭相購買。他們認為“中國的茶中有春天的香味”。
祁紅茶適合清飲,但也適合用牛奶和糖勾兌。祁紅在英國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稱贊祁紅是“眾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