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誤區:品牌屬於企業
也許是經歷計劃時間太長,中國企業考慮問題還總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從來都是“消費者請註意,我這個品牌能給妳帶來什麽”,不管消費者感興趣與否,都將平面廣告、POP、促銷活動、公***等放在壹個盤子裏攪拌,然後撒在市場上,強行向消費者灌輸信息認為這樣就會生效。
然而社會在發展,人們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他們只註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其實,從認知的角度上講,品牌是屬於消費者的,在他們心目中妳是什麽樣的品牌,妳就是什麽樣的品牌。
只有進行深入詳細的市場調研,在開發、制造、營銷中運用調研結果,然後通過廣告、促銷、現場推廣和消費者進行雙向溝通,成為“請消費者註意,我們的品牌能給他們帶來什麽”,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使其產生購買沖動,並對品牌形成壹定的忠誠度。
第二個誤區:品牌出名就是壹切
秦池當年奪得中央電視臺“標王”的時候,其老總很驕傲的說:“我們每天開進中央電視臺壹臺桑塔納,開出來壹輛豪華奧迪。”這就是錯把品牌知名度當作品牌資產,以為品牌只要有名,就可以創造價值。
所以,企業不惜壹切代價投放廣告、進行炒作,殊不知已經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品牌美譽度大大下降!
現在,秦池的品牌知名度還是很高,但是其產品還可以為企業創造什麽價值嗎?最終只得以300萬元的低價被拍賣。
事實上,品牌知名度絕不等於品牌資產。品牌知名度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占有率,指消費者提到某壹類別產品時,能想起品牌的程度。
品牌的資產概念則寬範得多,包括五大元素,壹是品牌知名度,二是品牌美譽,三是品牌忠誠度,四是品牌聯想度,五是品牌市場表現力。這五個元素並非彼此獨立,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激發價值。
前四者代表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後壹個元素代表市場對品牌的反饋。壹味追求高知名度非常危險,不以良好的產品品質、企業形象等因素為基礎,無異於“自殺”。
所以,企業不能壹味追求品牌知名度,那些通過惡意炒作而獲得廣泛知名度的品牌,往往不能長久。除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外,還要從品牌產品賣點和利益點的提煉傳播、產品品質的提高、服務的優化等方面入手,著力增強品牌的美譽度和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第三個誤區:好產品就是好品牌
其實品牌不僅包括品牌產品品質印象,還包括企業所創造品牌的識別物(商標、代言人、吉祥物等),品牌背後的企業、使用者形象和消費者體驗。
當我們問消費者提到某某品牌會聯想到什麽時,通常得到的第壹個答案是品牌產品的印象。如提到麥當勞就想到產品並不重要,因為品牌已經被提示,我們真正想知道得是:消費者的需求是來自產品,而非品牌,但是品牌卻能讓他願意購買。這正是二者的區別所在。
許多人認為,壹個高品質的產品,設計壹個好看的商標,請壹個名人做廣告,就可以塑造壹個好的品牌。這是非常錯誤的。
但是,也不能低估二者的聯系,產品的品質和外觀,甚至是包裝設計都至關重要,決定著壹個品牌的美譽度,是我們需要關註的。
同樣的產品,貼不同的標簽對消費者的意義完全不同,甚至換壹個包裝效果馬上就不壹樣。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品牌,往往是解決壹點就可以了,之後再以點帶面,解決所有問題。
第四個誤區:品牌不需要個性
中國壹些本土品牌也有個性,但不是特別突出。日本有個家居用品連鎖店“無印良品”,這個品牌的產品成為日本、中國香港、東南亞許多對生活有品質追求的年輕人的必備品,這個品牌壹個特性是“環保”,還有就是“簡約”,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口味;這個就是品牌個性的勝利。
中國品牌沒有個性的原因很多,比如廣告主和廣告公司沒有品牌個性的概念;產品創新力量不夠,同質化現象嚴重;廣告策略單壹,沒有找到差異化的賣點等等。
第五個誤區:自己打敗自己
許多品牌管理策略隨意變化,不到新策略的威力發揮出來,就急忙換掉,使品牌管理策略沒有延續性。
許多企業,每年都在換品牌理念,每年都在制定不同策略。做了幾年再回頭來看,才發現在消費者心中並沒有什麽沈澱,今天講壹點明天講壹點,不但使消費者混淆,還浪費了公司的財力,浪費了消費者和員工的信心,自己打敗自己。
就想蓋壹座大樓,今天打壹個地基,建了幾層樓,明天退掉,再重新建,不知“品牌大廈”何時能建成?應該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做壹個策略,然後壹直執行下去,不要隨意變化。
中國廣告主經常出現壹種現象就是,人員的變動導致品牌管理策略的變動甚至推廣執行方法的變動,壹個領導來壹套,十分不利於品牌管理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