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企業也應該有護城河。巴菲特爺爺在2007年指出:“壹個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有壹條可以萬古長青的護城河,這樣才能保障企業享受高資本回報率。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導致競爭對手不斷攻擊任何壹個高收益的企業‘城堡’。所以,企業要想持續成功,擁有壹個競爭對手非常害怕的不可逾越的競爭堡壘是至關重要的。回顧整個商業歷史,許多企業就像‘羅馬煙火筒’壹樣輝煌,他們的護城河被證明是薄弱的,對手很快就輕松越過了。”
實際上,管理學中的“護城河”壹詞應該是“競爭優勢”。發表五力模型的大師波特認為“公司的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為顧客(即消費者)創造的超過其成本的價值。價值是客戶願意支付的價格,超額價值來自於以比對手更低的價格提供同樣的利益,或者提供的獨特利益補償了高昂的價格。“波特認為,世界上任何壹個行業只有三種競爭戰略: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和聚焦戰略。
巴菲特將護城河分為兩類:“壹個競爭堡壘是成為低成本制造商(如GEICO保險公司和Costco超市),另壹個競爭堡壘是擁有強大的全球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和美國運通公司)。”可以說和波特壹樣。
然而,護城河只有兩種嗎?
2
從楚山軍有限的水平來說,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護城河。
第壹個競爭優勢可以說是資源,比如旅遊業的靠山,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資源,比如金融業的牌照資源。但這種資源優勢並不可靠,靠山吃山不可復制,兩桶油在全球範圍內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任何牌照都有可能放開。那麽招行、中國平安、中信證券的護城河在哪裏?
第二種專利和技術。毫無疑問,技術是競爭優勢,是護城河,但很難說是長久的護城河。這在手機行業體現的淋漓盡致。那些正在消失的品牌告訴我們:不要迷戀技術,技術永遠是用來淘汰的。然而,如果技術不是護城河,英特爾、微軟等歷史悠久的科技公司如何生存?另外,天天電的美的和格力的護城河是什麽?好像技術沒那麽強,成本低還不夠,所以是品牌?
第三是成本低。波特認為低成本是壹種競爭優勢。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企業以低成本打開了全球制造業市場。但在差異化不那麽明顯的情況下,低價護城河似乎是個偽命題。例如,JD.COM實際上更多的是運營能力或商業模式。我們都知道規模經濟的概念,但是規模經濟還有很多。
第四是品牌。比如茅臺和蘋果,不僅熟悉,而且熟悉。楚善軍以為越是to C產品和消費品,品牌的護城河效應越明顯,這是很直觀的感受。但在to B客戶中,品牌肯定會是企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只是我們選擇性忽略了。
三
有機構調查了2000多家上市公司,發現與硬件公司相比,軟件公司更容易找到護城河。媒體行業強大的品牌和內容控制創造了媒體企業的競爭優勢,如迪士尼。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往往很難形成競爭優勢,比如餐飲、零售,但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星巴克、海底撈。他們的問題在於轉換成本低。相反,面向公司業務的企業有較高的護城河,容易將自己的業務與公司客戶的業務結合起來,形成較高的轉化成本。
護城河到底是什麽?群友的話似乎讓楚山軍醒悟:行業屬性決定護城河,品牌是護城河的終極表現(由弱變強)。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護城河,但在護城河拓寬加深的過程中,品牌會成為護城河的表現形式,資源、技術、成本會逐漸弱化。
比如格力,最早和春蘭競爭的時候,靠的是質量和技術領先不多,然後才是渠道。在渠道被蘇寧國美占領之前,就已經塑造了壹個足夠大的品牌,所以現在格力的護城河就是品牌。
在投資中,任何品牌或護城河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選擇有護城河的公司並不容易。成長股投資中,護城河可能剛開始挖或者挖得很淺。如果妳選擇了護城河,妳可能會錯過它。
在壹個強大的護城河裏,永遠不會改變,即使強大到漢唐,也有衰落的壹天,所以壹切都是動態的,不能僵化看待。
以上只是楚山君和他的朋友們的壹些想法,遠遠不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