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濟寧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每年冬天,孩子們都會邀請他們的朋友在寬闊的平地上跑步。“天短,天涯海角,知心朋友散。”轉眼間,孩子長大成人,兒時的玩伴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的則早已失去聯系。只有藏在記憶最深處的“甏肉幹飯”才能給自己提供安慰。
甏肉幹飯是傳承了幾百年的美食,中間也出現過斷層。好在這道菜終於出現在了人們的餐桌上。對於濟寧人來說,甏肉幹飯不僅是壹道美味,更是美好回憶的來源。
要說甏肉幹飯的歷史,就不得不說說梁山的108位好漢。當然,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只有108個,歷史上也有梁山,只是書裏描寫的人沒那麽多。自然沒有所謂的108英雄。不過據說這甏肉幹飯和梁山的人有很大關系。
據說剛開始的時候,梁山的人不算太多,所以梁山的人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但是後來上了梁山的人越來越多之後,吃飯就成了他們的大問題。剛開始普通的竈具夠壹二十個人用,後來到了幾百人的時候,普通的竈具就滿足不了梁山的百姓了。
廚子沒辦法。恰好這個人看到了腌制好的大甑,他就想著能不能用這個大甑來煮食物。如果是這樣,他就可以解決梁山的糧食問題。結果這家夥拿到後,做了壹道好菜——甏肉幹飯。
宋朝的時候,沒有甏肉幹飯這種美味,只有甏肉。到了元朝,京杭大運河開通,南方的大米也運到了北方。濟寧人用陶器做的米飯配上甏肉,味道出奇的鮮美,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甏肉幹飯。
這甏肉幹飯沒那麽精致,也不是什麽美味。山濟寧人愛甏肉幹飯勝過那些所謂的山珍海味。沒有什麽比壹家人坐在壹起吃壹碗熱騰騰的糯米飯更舒服的了。
甏肉幹飯經歷了四個重要時期。
第壹個時期是元朝。元代,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濟寧人做甏肉幹飯。這壹時期的甏肉幹飯食材簡單樸素,只有五花肉和米飯為主食,外加壹些其他調料。而這就是甏肉幹飯的雛形。
第二個時期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對商人的打壓不如前朝,使得商人數量略多。甏肉幹飯不算太難做,口感細膩,還能補充很多能量。這些商人看到甏肉幹飯的優點後,開始賣甏肉幹飯。
起初,小商販們用壹根扁擔挑著兩個籃子,壹個裝米,壹個裝肉,沿街叫賣。後來生意做大後,壹些商販買了店鋪,有了自己的品牌,專門賣肉幹。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上世紀50年代,國家取締了城市小資產階級,濟寧停止了肉幹,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第三個時期是80年代。這期間國家提出改革開放,於是濟寧再次出現了壹些老式的甏肉幹飯和新式的甏肉幹飯。到了二十世紀末,甏肉幹飯已經遍布濟寧,有的有了自己的名牌,有的註冊了商標。
最後是現代。到了21世紀,甏肉幹飯的配菜多了,調料也多了。總之,什麽都是壹種肉飯,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如今,甏肉幹飯的制作要求非常精細,米中不能有雜質,也不能有劣質米。其次,制作甏肉。好的甏肉有自己的秘方,調料的比例當然是最重要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樣做出來的甏肉幹飯色澤飽滿,滑而不膩,清香撲鼻。當然養生是必須的,甏肉幹飯的營養也很豐富。
甏肉幹飯的主要成分是米飯和甏肉,還有壹些配菜,如豆腐。大米含有少量蛋白質和水。五花肉就是五花肉。五花肉是由肥肉和瘦肉組成的,所以五花肉可以提供大量的熱量,還有蛋白質,但是也會有脂肪,其次是壹些微量元素。
甏肉幹飯好吃,但還是要少吃。對於喜歡清淡食物的人來說,適當吃點甏肉幹飯就夠了,不至於攝入過多的熱量和脂肪,長胖了也不好。
任何食物都會經歷歲月的沈澱。這些美食都是經過人們壹層壹層的加工篩選,精選食材,最後才能擺上我們的餐桌。
甏肉是宋代無意中發現的,到了元代就演變成了甏肉幹飯。經過明清時期的快速發展,被濟寧人接受和喜歡。
現在的甏肉不僅有甏肉和米飯,有些餐廳還會加入自己準備的其他食材,比如豆腐、雞蛋等。除了酒店固定搭配,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其他配菜。現在的甏肉幹飯越來越多樣化,口味越來越多,不用擔心甏肉幹飯太單壹,吃膩的問題。
參考資料:
濟寧名吃甏肉幹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