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想知道國美的品牌現狀和品牌的塑造策略~

想知道國美的品牌現狀和品牌的塑造策略~

國美模式:專業連鎖,五個統壹,低價取勝 國美與沃爾瑪的相同之處有三點:其壹,都是大量發展連鎖店,以量取勝;其二,都是五個統壹,即統壹品牌和形象標識,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管理,統壹資金結算;其三,都是以低價取勝。

國美與沃爾瑪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專業連鎖,即只經營家用電器,後者是百貨連鎖,產品品種數以萬計。

國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連鎖模式和低價策略外,還在於它所選擇的經營領域,即家電。 家電在中國是成長性較好的商品之壹。近十多年來,中國的家庭開支和大件消費品購置,主要集中在家電上。其次,家電又是商業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其三,家電又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復建設比較嚴重,從而供求矛盾比較嚴重的產品。廠家的激烈競爭,對商家極為有利。誰成了這了行業龍頭老大,誰就擁有低成本擴張的絕對優勢。其四,壹般服裝、百貨、雜貨類產品,無論實力大小都可以做,許多產品正規的百貨公司競爭不過街頭小店,而街頭小店又競爭不過擺地攤的。因為後者經營成本更低。家電則不壹樣,消費者不僅註重產品品牌和生產廠家,也註重商家,只有實力強,品牌響,連鎖店多的大店,才能避免買假貨,產品維修服務才更有保障。在這壹領域,壹般小個體戶的店鋪不可能有競爭優勢。

黃光裕的國美之路

1985年,改革開放大潮尚未掀起之時,壹個潮汕少年決定像其他同鄉壹樣出去闖蕩,他,就是黃光裕。那年,黃光裕才16歲,初中尚未畢業,帶他出來的則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哥哥黃俊欽。

家境貧困的哥倆懷揣著從老家籌措來的4000元錢,選擇內蒙古作為自己的第壹站,尋找賺錢的商機。和同時代廣東、福建商人壹樣,他們通過潮汕、深圳、廣東的廠商關系販賣當時的短缺物資。通過壹段時間的積累,兄弟倆有了自己的第壹桶金。

很快,頗具市場眼光的黃光裕發現,內蒙古市場太小,想去更大的城市發展。1986年,黃光裕和黃俊欽就拿著在內蒙古賺到的第壹桶金去了北京,在北京珠市口東大街420號承包了國美服裝店。1987年1月1日,國美服裝店正式開張,3個月後改名為國美電器,開始了黃光裕真正的創業之路。那壹年,他年僅17歲。

1987年開始,黃光裕展示了他與眾不同的壹面。在當時家電處於賣方市場,有貨不愁賣的情況下,黃氏兄弟仍決定走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而其他商家則是擡高售價、以圖厚利。“其實當時有‘被逼’的成分。”黃光裕回憶說,“作為壹家個體企業要想辦法吸引客戶,必須有自己的東西才行。”當時他想出的方法是薄利多銷。在強大的國有電器商店面前,低價策略為小小的國美電器店帶來了不少回頭客。

盡管當時就有人質疑其貨源,坊間也有傳聞黃光裕引進的貨源是私貨,但不得不承認,黃光裕是壹個商業天才。他和國美在這個市場上留下了無數印記,他首創了很多零售業拓展模式,如今,其中不少的模式已成為整個零售行業的通用模式。

1991年,他第壹個想到利用《北京晚報》中縫做廣告。在僅僅以每次800元的低價包下了報紙中縫的廣告後,他打起“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並每周刊登電器的價格。在當時來說,這是壹個有超前意識的行為。極少的廣告投入卻為國美吸引來了大量顧客,電器店的生意讓人艷羨。

小有成就的黃光裕沒有坐享其成就此滿足,而是陸續開了多家門店,到1993年前,小店面已達七八家。當然,這也是其最早的資本擴張行動。隨後,他將旗下所有店鋪統壹命名為“國美電器”,就此形成了連鎖經營模式的雛形。

國美的成長伴隨著黃氏兄弟的財富增長。隨著經營理念的差異,兩兄弟分家了,黃光裕分得了“國美”這塊牌子和幾十萬元現金。24歲的他開始壹心壹意建造他的家電零售王國,國美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1993年,黃光裕原來的電器小門面變成了壹家大型電器商城;1995年,國美電器商城從壹家變成了10家;1999年,國美進軍天津,開始從北京走向全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全國性擴張;2001年12月,國美在12個城市***擁有49家直營連鎖店及33家加盟連鎖店;2004年12月,國美電器直營門店達200家,並進入音像連鎖業;2005年,國美進軍地產業,建造國美第壹城;隨後3年,分別並購山西北方電器、大中電器和永樂電器;2008年2月,戰勝最大競爭對手蘇寧電器成功收購三聯商社。

截至目前,國美已經是國內家電零售業無可爭議的第壹巨頭。

1998年,29歲的黃光裕做了兩件事。

其壹,成立鵬潤投資,下屬地產公司,並實現了在香港的借殼上市,為下壹年開始的全國擴張打下資金的伏筆;

其二,編寫《國美經營管理手冊》,這個後來被稱為“紅寶書”的冊子,為國美未來10年的擴張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1999年國美向全國進軍邁出了建立全國連鎖網絡的關鍵壹步的時候,黃光裕卻把國美電器總經理壹職托付給妹夫張誌銘,創辦了總資產約50億元的鵬潤投資有限公司,退居幕後進行資本運作。隨後的2000年,在國美如火如荼發展之際,黃光裕卻突然減持了其手中國美電器的股份。之後,大家才逐漸了解到,他已經在玩“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

“互動、互助、互補”壹直是黃光裕堅持的投資理念。國美利用商業經營的現金流,與房地產進行互補,曾獲得不錯的協同效應。而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北京,黃光裕也欲“用做家電的模式做房地產”。鵬潤家園不止壹次打出價格牌。

業界對黃光裕的印象也能說明問題。在國美進行全國連鎖高速擴張時,黃光裕將大量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營運領域,與全國各大家電企業接觸頗密。但隨著國美在全國上千家門店的開設,身價見漲的黃光裕卻逐漸“淡出”了廠家舉辦的各種會議。

2000年初,黃光裕將眼光瞄準了投資環境寬松的香港證券市場,也開始了壹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黃光裕染指京華自動化(後更名為中國鵬潤、現名為國美電器),經過許多復雜的步驟以現金認購股票謀取到了控股權(如下表)。2002年10月26日,黃光裕重掌國美帥印。隨後,黃光裕對國美高層人事與組織架構進行了近年來最大的壹次調整,壹年內國美變動之頻繁,甚至引發了業內的深度質疑。

2003年,黃光裕成立完全控股的“北京鵬潤億福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國美集團將94家門店全部股權裝入“國美電器”,由鵬潤億福持有65%股份,黃光裕直接持有國美電器剩余35%股份。他開始重組“國美電器”。值得註意的是,他所持有的國美股份和公司名稱。65∶35的比例是為了回避商務部關於外商零售企業、外方股份比例必須在65%以下的限制。註冊“北京鵬潤億福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借用國內高科技企業免稅的優惠政策,回避出售股權需要支付的巨額所得稅。

黃光裕出了名的低調寡言,2003年,身為鵬潤投資總裁、國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鵬潤集團主席的黃光裕僅公開亮相兩次。黃光裕的低調也給國美帶來了“沒有調子”的負面評價。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輿論關註率相當高的國美看不到實際運營所產生的、具有社會意義的運營經驗或理論產品的產出。缺少理論元素的包裝造成了國美品牌的高度、理論深度不夠。而家族集權下能否繼續有效運作,更是對黃光裕的最大考驗。

在其總部大廈隨手都能看到壹本書《黃光裕如是說》。書中介紹說,黃光裕很早就開始研究香港的證券市場,研究資本運作的方法以及各國的匯率政策。這也就不難理解,如此復雜但又幾無破綻的資本運作手法必定經過黃光裕多年的精心策劃和準備。

資本運作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財富的累積。2004年,他以105億元的身價成功登上了胡潤財富榜的首位。但他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僅僅是億萬財富的年輕締造者,還有他的光頭造型和那句“我的錢還不夠花”。

“錢還不夠花”的他繼續著資本運作之路——瘋狂套現,加大投資。2005年,黃光裕蟬聯了胡潤財富榜首位。

2006年4月6日,黃光裕宣布以私人配售方式售出不少於大約12億港元的國美電器股份。這是黃光裕自2004年9月以來第三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套現。3年3次套現,他從國際資本市場套現近40億港元。

2007年10月31日,在胡潤發布的“2007胡潤套現富豪榜”上,黃光裕通過出售股份套現93億元,成為套現最多的富豪。

2004年曾有人指出:國美通過連鎖零售業擠占上遊貨款,來實現短融長投,在這方面國美玩到了極限。

觀察黃氏家族的地產投資體系,我們不難發現,黃光裕最拿手的把戲其實就是在零售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之間搭建了壹個內部融資的資金平臺,通過短融長投來吞食房地產行業的高額利潤。

自然,黃光裕的這壹手做得極其隱蔽,換了他哥哥黃俊欽作為幌子,而自己正式在房地產行業登臺亮相則是在2005年初,黃光裕帶著資本市場上套現的資金,設立了國美置業。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是通過政府公權力釋放得以發育的最明顯行業,其中的黑幕重重。私企涉及越深,與政府、國有銀行的牽連就越多,這些往事就像壹個個定時炸彈,隨便哪個爆炸,都會使場面難以收拾。

但是,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雖然豐厚,同時對資金的需求也特別巨大。而短融長投的遊戲壹直讓國美的資金鏈條繃得很緊。無奈之下的黃只有寄希望於資本市場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通過高估數倍自己的資產價值實現上市,玩壹把高明的財務戲法來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但是,黃卻在不經意中收獲了壹個副產品——首富榜首。

2008年,他套現135億元,再次成為手頭現金最多的企業家,也第三次登上了胡潤財富榜的首位。這時,他的總資產已達430億元,他也是繼榮智健家族之後第二位三度登上胡潤財富榜的富豪。

他曾說過,企業家最大的貢獻是積極運營資產。也有人問過他,“妳是實幹家還是資本高手?”顯然,黃光裕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也許,做壹個資本運作高手讓他有高高在上的感覺。

黃光裕的戰術是,強調對中心城市和附近區域的快速覆蓋:每進入壹個城市就開始密集開店,從壹線市場壹直覆蓋到二線,力圖以快速和最大程度的獲得該地區的市場份額,等到份額確立後,黃光裕才會逐步調整其運營,梳理流程和建設管理後臺。

其實整個中國家電連鎖行業,他們最初的發展模式都如出壹轍。

事實上,這種圈地運動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秘訣是“輕資產”運作模式,即不斷占用供應商資金用於規模擴張,並利用新店開張向家電廠商收取進場費、展臺費等各類費用,最大程度地分攤掉開店的成本。

但這種做法也並非沒有弊端——擴張的速度過快往往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裂,無數個本土零售企業驗證過這個結果。要想保持長此以往的擴張速度,資金就成為最重要的元素。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借殼上市,由於商業模式的吸引力,國美電器在香港受到追捧,這就解決了國美擴張在資金上的後顧之憂。

事實上,這種由於零售商日益強大而增加與制造商之間的議價能力,並逐漸掌握話語權,體現出“渠道為王”的商業模式,國外早已有之。著名的零售商沃爾瑪、家樂福等,無壹不是在這樣的模式下發展起來的。

渠道越龐大,與制造商的議價能力越強。黃光裕已經不滿足於自建渠道的緩慢速度,他開始選擇收購。

現在誰不在國美賣電器,誰就將錯過最大的市場渠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10年,是中國零售全行業崛起的10年,從默默無聞到全面掌握通道話語權,家電零售企業相對其他零售行業和業態顯得更為生猛。從長遠來看,渠道的力量將毋庸置疑地越來越強大,壹個企業因為擴張倒下,會有更多的企業頂上來,但擴張的方式從未改變,這就是渠道的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黃光裕這種占領渠道的霸道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接受,在這個渠道為王的時代,渠道的橫向整合將會變得非常猛烈。

歸根溯源,早在2006年就有關於黃光裕負面的消息傳出。據報道,他涉嫌違規借貸中國銀行的貸款。當時的情況很是微妙,還牽扯到了其兄黃俊欽,而黃光裕的夫人杜鵑曾在中國銀行任職。但隨後,據傳,靠著哥倆良好的公關能力,他們成功解決了當時面臨的危局。查詢國美在2007年1月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公告稱,公安部針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助調查已經正式撤銷”,公司的危機暫時平安度過。

如今,再次面臨的危機卻讓他被警方逮捕,而且很多謎團依然難解。

證監會也證實,黃光裕與股票違規操作有關。同時,被聆訊的還有與黃光裕相關的兩只股票的負責人——ST金泰控股人黃俊欽和中關村董事長同時也是他老鄉的許鐘民。受影響的還有他們所在的公司——國美、金泰、中關村、三聯商社無不受其牽連,

國美“類金融”發展模式就是其深層的根源。

據稱,黃光裕被調查的起因是涉嫌“操縱市場”,具體系指對其兄黃俊欽控股的*ST金泰股價進行操縱。但業內專家指出,由於國美的擴張采取的是“類金融”發展模式,使得其能夠在較短時間集聚大量的資金,在大量的資金支持下,才有可能進行“操縱市場”。

專家表示,傳統零售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批零差價來實現利潤,但目前在我國,這種盈利模式正在發生令人擔憂的改變。“開店賣貨”正在變成“開店圈錢”。比如像國美這樣的大型零售企業,就有媒體爆出有過向供應商收取“進場費”或是拖欠貨款占壓資金等"類金融"發展模式。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專家指出,這種“類金融”模式,把“吃”供應商當成合理集資的聚寶盆,使零售商成為“不受管轄的金融企業”。導致壹些零售企業依托供應商貨款和銀行貸款,無本開店,快速擴張,同時迅速積累資金,為其進行其他的市場操作帶來了資金基礎。

國美目前的決策管理團隊已由此前的7人決策團隊變為“3人核心決策層——11人執行委員會”。

按照新管理格局,董事會代理主席兼總裁陳曉、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三人組成國美電器的核心決策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經營和重大管理決策。後兩人皆為跟隨黃光裕多年的國美元老。在決策委員會之下,國美多位副總以及各個大區老總組成了11人執行委員會,負責總部和全國各地分部的日常經營與管理。其中包括黃光裕胞妹、國美華東大區總經理黃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