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7月,全街道共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13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4家。老街白茶、成樓齋、楊山都成為武漢著名商標,尤其是武漢騰雲山生態白茶有限公司的“老街白茶”..
梅才發,忻州人,從小就對茶感興趣。1992,他在香港路找到壹家賣茶葉的店鋪。然而,由於他對茶葉保存、知識和口味的無知,他的生意壹天比壹天差。到1998,他不僅損失了積蓄,還欠了30多萬。
梅才發意識到,要想做好茶葉生意,必須先學習茶藝。2001,去廣西金秀縣壹家茶園打工。壹年後,他掌握了制茶技術,承包了茶園。由於銷售和制茶經驗的積累,梅才發做的茶相當適合當地人,賣到200元壹斤,遠超當地人做的40元/斤。沒想到被當地人排擠,被趕出了茶廠。當時他身上只有17元,只能睡在公園裏。直到有朋友來送錢,梅才發才得以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
努力詢問茶道
對茶的熱愛壹直沒有改變。梅才發往返於雲南、貴州、浙江等產茶地,對各類茶葉的特性了如指掌。2003年,他在江蘇常州開了壹家茶葉經銷店,生意越做越順。2007年,他的營業額竟然達到了10多萬元。
新洲老街號召在外打拼的人回鄉創業,梅才發動心了。2007年,梅才發回到家鄉進入茶行業。他把目光投向了白茶,壹種茶行業的新產品。白茶的味道和氣味與龍井相似,但其營養成分是綠茶的十幾倍,采摘期只有45天。在江蘇,等級稍好壹點的白茶,每500克可以賣到2000-3000元。在政府的支持下,梅才發在新洲老街170多畝茶園種植了30萬株白茶苗。
2007年底,在國外經營了20多年的茶商梅才發回到家鄉忻州,做起了他的老茶生意。“要想在湖北茶行業領先,就必須做出新品種。”當時鄧村、肖氏等綠茶巨頭走在前面,讓梅才發決定在壹個錯誤的地方競爭。他著眼於白茶。
種白茶絕不是心血來潮。當時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到老街考察,發現當地土壤適合種植白茶。2008年初,梅才發成立了武漢騰雲山生態白茶有限公司,引進白茶品種,註冊了“老街白茶”商標。
“白茶香氣濃郁,口感甘甜,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兩倍以上。它既營養又健康。在湖北市場很少見,價格高,市場空間巨大。”梅才發看準了,決定大張旗鼓地幹。
2008年底,席卷全國的罕見冰凍災害,讓他的500畝茶苗全部“早產”。梅才發並不氣餒,新建廠房和標準化制茶設施,創新工藝流程,使“老街白茶”克服了白茶草香的缺點,保持了原有的優良品質,“老街白茶”壹炮而紅。
良好的基礎確保壹個人做什麽都能成功
創造武漢茶業傳奇
“老街白茶”以風味獨特著稱,各種桂冠接踵而至。2009年8月,《老街白茶》榮獲“湖北茶杯”金獎;同年6月165438+10月獲得第六屆武漢農博會金獎。2010年5月通過有機茶和QS體系認證;2010上海世博會,獲得“2010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銀獎;2011獲“中國茶杯”壹等獎;2013成為武漢市著名商標。因為個人成績突出,梅才發多次獲得“武漢市三農領軍人物”、“2012年度湖北十大傑出企業家”等獎項。
目前,公司現有的白茶育苗基地每年可繁育苗木650萬株;白茶園1500畝,綠茶園400畝,烏龍茶園400畝。公司采取“公司十個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成立了三個專業合作社,動員周邊近3000名農戶種植白茶,在省內外產生了很大反響。除了白茶的生產加工,公司業務也在向“集農家飯堂、茶室、客戶住宿、休閑垂釣為壹體”的多元化模式發展。
隨著“老街白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采摘時間集中在春季,日產量2000斤的大型加工廠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需求。美菜發打算今年底明年初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投資400萬元建設日產量4000公斤的標準化車間。
梅才發依然雄心勃勃,他依然有著更高的目標和崇高的追求:“壹切成績都屬於過去,今天的壹切都要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