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
具體地說,家長的責任心應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為國教子”的觀念。孩子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3)認真做好教育子女的每壹件事。教育子女是壹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無論家長自己多忙或者有不順心的事情,都不能放松對子女的教育,要根據子女身心發展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用心地對他進行指導、幫助、訓練、檢查,發現教育上失誤,及時糾正和補充。
2、家長必須有壹定的科學文化知識。
壹般來說,家長的知識水平越高,越有利於科學地實施家庭教育,培養優秀的子女,具體地說,家長尤其應當掌握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語文、數學、自然、歷史和政治基礎知識。
(2)體育、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和影視常識。這些知識是人們娛樂所不可缺少的知識,也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內容。兒童和青少年時代天性活潑,喜愛體、音、美,但又不懂或不甚懂,經常在這幾方面向家長求助,家長如果壹無所知就會使子女大失所望,減少了***同語言。
(3)飲食、著裝、居住、旅行、醫藥常識。家長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家庭生活質量和促進子女的健康成長。此外,這些知識也是子女將來獨立生活不可缺少的,且主要通過家庭途徑才能掌握的知識。
3、家長必須具備壹定的科學兒童知識。
家長如果不懂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就有可能花了力氣不討好,甚至對孩子成長起負作用。所以,
家長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必須學習和掌握專門的教育知識,這包括以下幾方面:
(1)心理知識。通過學習青少年兒童心理學,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掌握孩子心理變化的規律,為教育提供依據。
(2)生理學知識。通過學習青少年兒童生理學知識,了解孩子身體發育、器官成熟、體質增強等方面的知識,指導孩子按生理運動規律飲食、睡眠、運動、保健,積極鍛煉身體,講究衛生,提高身體素質。
(3)教育學知識。如懂得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智力和品德都是互相依存的,決不能為了壹方面的發展而忽視另壹方面的發展。再如懂得用說服教育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問題,決不用打罵或給錢的方式來讓孩子接受大人意見。
(4)人才知識,家長通過人才學知識,要了解人才的時代特征,人才成長的規律,為子女成才提供合適的家庭條件,指導子女通過自身的勤奮努力爭取成才,成才後還要根據社會需要與個人實際需要向前邁進.
4、家長必須具備壹定的教育能力。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語言表達能力。
(2)了解子女的能力。
(3)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家長應當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對問題的原因、性質、程度、後果做出恰如其分,客觀及時的判斷,並提出切實可行、簡單易行的解放辦法。如分析孩子學習退步的原因,幫助他迅速趕上去。
5、家長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為了做好家庭教育,家長尤其應在以下幾方面提高自己:
(1)信心和勇氣。家長要在客觀地評價自身素質,家庭條件和子女表現的基礎上,對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充滿信心,相信子女壹定能夠成才,壹定能夠不斷取得進步。即使遇到困難也不灰心喪氣,而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些家境極差的孩子在家長指導、支持下,最終考上名牌大學就是成功的榜樣。
(2)愛心和熱情。
(3)理智和寬容。家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不急不躁,客觀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靜地處理棘手問題。既要用成人的觀點看問題,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因果,諒解孩子的無知、過失,鼓勵困難中的孩子,安慰受到傷害的孩子。
(4)恒心和耐心。教育子女是壹項長期而艱苦的事情,要有長期的計劃和短期的安排,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還要耐心細致,具體周到,不能馬虎,如有遺漏,要及時補上.
當然,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家長必備的素質之壹,家長只有以自身的模範行為,才能教育和影響子女進步。如果家長自身品德不端,教育子女就難以奏效,正如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生活中怎樣輕松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實際上,孩子在小時候,3歲之內,沒有強烈的道德感,這時候的孩子不知道對、錯。
從大人的態度,形體語言中孩子形成自己的道德感。 道德感從小時候培養,從小到青春期,是健康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
在漫長的過程中,主要是大人影響孩子。有時候,大人不用說更多的文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或者開車的時候,隨手扔垃圾,這就是對孩子道德的影響。 孩子健康品格的建立主要是家長用行動對孩子的影響。
品德的形成為以後健康的人格打基礎。健康不光是生理上不生病,身體,心理上都要健康。
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健康內容。孩子是否溶於社會,適應社會,這都是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標準,品德包含在其中。
有時,孩子摔倒了,1歲左右的孩子學走路,摔跤是很正常的過程,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有些時候,孩子摔倒了是家長害怕,所以孩子害怕,也緊張。
對於孩子健康品格教育的影響,家長做好形體語言,日程生活,點點滴滴都要培養。 我碰到很多家長,經常會問:孩子愛打人,抓人,不知道怎麽辦。
實際上,當孩子第壹次這麽做的時候,不知道是不對的。10個月的孩子會察言觀色,看大人的表情。
通過大人的態度,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所以在孩子第壹次打吧別人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表明態度。
引用 小貝殼園丁回復道: 幼兒有道德感嗎?是的。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從他人的評價開始建立自我意識,對待事物態度是由主觀向客觀評價進步。
這個時期父母言行影響對幼兒品行發展起著重要性的作用。我們在生活中怎樣輕松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呢?我們聽聽寶寶樹專家張春改教授怎麽說。
3.在對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常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1、重智輕德,教育較片面 有些家長過於強調識字、寫字、拼音、計算等方面,某某小朋友認識幾百千把字就覺得很羨慕,就拿自己的小孩和人家去比,甚至總責備自己的小孩比人家生得笨。
其實,家長這樣的比較是片面的,這方面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這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應該是肯定和鼓勵,比較也應該是孩子的今天跟孩子的昨天比,不提倡與其他孩子橫向比較。同時,幼兒能力的培養也包括多方面,比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記憶力、想象力、註意力、運動能力、思維能力等等,識字寫字只是很微不足道的壹方面。
而且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孩子總有壹到二項智能拔尖和擅長,我孩子這方面可能不怎麽樣,但另壹方面又可能是他的強項,關鍵是要看我們家長會不會當伯樂,古人說得好:千裏馬常有之,而伯樂不常有。我們家長要做伯樂,多去發現和挖掘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讓他朝自己的強項智能發展。
另外,對幼兒性格、品德、興趣、情感、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覺得更重要,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信心,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先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地學會學習。所以,有這種教育片面意識的家長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科學的素質教育,這樣將來才不至於成為高分低能兒。
另外,有些家長在學習的引導上也不太註重趣味性。比如識字、寫字,不壹定非得要寫幾頁,我們家長不妨從其他方面著手,比方電視廣告、商標、招牌、圖片上等有學過的字、有認識的字可以教幼兒認讀加以鞏固,還可以把字和詞編入到故事情節中講解,或制成字卡等方式。
數學方面的引導則更容易,因為生活實際中的數學知識很多,隨時可以與有趣的數學知識接觸,以增加幼兒的數字觀念。還有,家長不管有多忙碌,每天還是抽時間與小朋友交流,增進感情是最重要的。
2、教育急於求成,要求立竿見影,甚至拔苗助長,期望過高 其實,幼兒的成長道路上需要我們家長壹路陪伴,他的點點滴滴家長都要有心、用心 去關註。他突然會穿衣服了、會主動找垃圾箱了、會拿拖鞋給爸爸媽媽換了、會幫奶奶提菜了、會說幾句不完全標準的普通話了、會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這些細小的進步家長都要及時中肯地表揚和鼓勵,有家長的鼓勵,他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幼兒自控能力和行為能力都不完全成熟,我們的教育只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絕不能要求立竿見影。給幼兒定目標,也先只能是短期的小目標,然後再根據完成情況逐步加強。
絕不能期望他壹夜長成個大胖子。比方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可先為幼兒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並回答故事情節中的問題,然後再逐步要求幼兒復述故事,再發展到要幼兒編故事,妳不能壹開始就要求幼兒自己編故事。
教育是理性的行為,絕不能拔苗助長。 3、過於膩愛和嬌寵 現在家長對幼兒普遍膩愛過多,保護過多,包辦過多。
上學是家長背書包,凡事都跟 父母講條件,出門就要買東西,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以哭要挾,甚至以死相逼。教育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我們家長應當有壹種理性的愛,不管孩子怎樣無理取鬧,我們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如果妳不能意識到暫時對孩子的放縱可能會害孩子壹輩子的話,那妳已經就是在害他了。如果長期讓孩子任性霸道、橫蠻嬌寵,不僅對幼兒的獨立性、創造性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無任何益處,而且會延誤他的終生教育。
他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會相當低,將來很難立足於社會。等孩子長大懂事以後,他甚至會埋怨妳父母壹輩子。
澳大利亞是西方發達國家,但富裕的澳洲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成人以後難免不吃大虧。他們認為:孩子們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壹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恐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摔摔打打,“窮”出直面人生的本事和能力。
這些都是我們壹些家長所要學習和效仿的。 另外,除了對幼兒不能過於嬌寵,同時,壹定還要註意,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的教育意見都要達成壹致,切不可有糊塗家長,這個就批評,那個就當面反對。
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縱容了幼兒的不良行為。 4、盲目跳班 所謂盲目跳班,就是應該上小班的上中班,應該上中班的上大班,應該上大班的就送到學校上壹年級,其實這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心。跳班後因年齡、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幼兒會產生失落感。
比方某小孩上中班各方面表現突出,老師很喜歡他,任何事情都讓他帶頭,讓他當老師的小幫手和小老師,小朋友自己也很有優越感,他就會在這種鼓勵和表揚中不斷的進步。但在跳班後,他由於年齡和能力的差距,他不再有優越感,甚至還會跟班不上,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失去信心,影響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而且因為年齡差異大,有的幼兒不能融入新的集體,常常獨來獨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造成盲目跳班的原因其實是家長的思想問題。
家長認為孩子能力較強,想讓孩子多學點知識,最終想讓孩子早上學。其實有些家長是不知道。
4.做壹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壹、思想品德素質: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熱愛幼兒,尊重集體和家長。
二、基本文化素質: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有紮實的幼兒教育理論基礎,發揮幼兒家庭和社區的教育力量。 三、教育技能素質:觀察和評估的能力(對待優秀生要發現其不足,對待後進生要發現閃光點),組織能力,創設和利用環境的能力,於幼兒交往的能力,開展家長活動於社區工作的能力,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個性心理素質:理智、剛毅、進取、靈敏、樂觀、熱情、勤勉、自尊、自主、廣發的興趣。 五、身體素質。
妳能夠做到這些就是壹個優秀的幼兒教師了。
5.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人們對教師的溢美之詞都是比比皆是,因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啟蒙者,也是文明的化身、行為的楷模,隨著人民素養的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逐漸重視,學前階段教師這壹榜樣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培訓中學習、領悟到,教師素養的重要意義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壹、為人師表,幼兒教師的本身就是最現實的活教材。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啟蒙教育,幼兒園是兒童走進社會的第壹站。人生最初的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壹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幼兒教師是這個時期對其產生影響的關鍵人物。
這個期間的孩子情趣廣泛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模仿力強是孩子們接受外界影響,形成性格特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家長、周圍人的語言行為,為人處事,時刻都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對幼兒今後的壹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們心裏教師的話比父母的話還重要,在他們眼裏老師的壹舉壹動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師的舉止言談如此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兒教師壹個有別於其它職業的突出特點,抓住利用兒童這種心理特點用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文明的言談舉止,端莊的形象儀表,得體的待人接物來影響和改變兒童入園以前不良習慣對幼兒是壹種無聲的教育,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的教育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特別註意自身素養。
在教育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完美自己,時刻謹記“為人師表”,教育好每壹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二、愛心、耐心、用心,幼師的素質就是幼教的水平。
幼兒教師的素質應當分為兩個方面,壹是幼教老師的人格修養,二是幼教老師的專業素養,兩者應當是相互交融,自然和諧地體現在每位幼師的身上,每壹位老師的素質高低關系著整個幼教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決定了幼兒教育的水平。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關聯的道德觀念、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質,進而這也是考評教師素質的主要內容。
2、傾註愛心、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幼教老師面對的施教對象是3-6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幼稚單純,思想活躍,好奇心強,註意力分散,會提出很多離奇的不著邊際的想法和問題,這些想法會很直接地反映出兒童的興趣趨向和心理活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增長知識、開啟心智,只要妳花心思,細心發現,融入幼兒的生活,就能了解兒童的心理,發現他們的個性特點,找到教育誘導他們的方向和方法,因材施教,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幼兒教師既要保護孩子們的個性又要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健康的興趣特長,樹立遠大的理想,引導協助他們自我地處理問題和解決矛盾。培養人才是壹項繁雜而又艱巨的工作,幼兒教師首先力爭自己具有比較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生活常識,廣泛的愛好和才能,不能因為面對的孩子天真幼稚而讓自己也沒有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在幼兒的心目中教師無所不知,無所不會,這也往往最能引起幼兒的羨慕和喜愛,激發幼兒求知的興趣,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在這方面要求越高,壹個多才多藝的教師對成長中的孩子產生的積極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真可愛的壹面,如果幼教老師能對每壹個孩子傾註愛心,循循善誘地施以教誨,孩子們都會在慈母般的園丁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成材。三、科教興國任重道遠,教育改革從幼教開始。
改革開放以來,科教興國,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成為全民全社會的***識。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認識的轉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以形成風氣,關註早期教育、重視早期教育、投資早期教育這是近年來的重大變化之壹。
順應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也有數量和質量變化。改變了計劃經濟時,多數幼兒園被當作福利機構,依附於企事業單位的體制;改變了單純為了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的性質,適時國家教委又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方針,指出幼兒早期智力開發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早期思想品德的培養。
通過學前教育,讓幼兒多壹些生活情感的體驗,培養兒童具備健康優秀的基礎素質。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從應試教育轉變為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培養是壹場深刻的教育革命,素質教育是貫穿於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幼兒開始,幼教領域就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前沿。
實施素質教育不僅對幼兒園的教育來說是壹場思想的革命和內容的變化,而且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來說也是壹場深刻的思想變革。培養什麽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給整個幼教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授課教育老師可以通過備課、講授來完成,主要要求老師掌握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通過應試來進行優劣的考評;而對素質教育的考核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品德,知識,行為,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來進行綜合評價,是更全面和客觀的。
實施素質教育就應該註重幼。
6.怎樣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讓受教育者全面發展,即讓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審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單突出某壹方面的教育,或者過早引導幼兒的興趣朝壹個狹窄的方向發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對幼兒的發展都是不利的。當前在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重視才藝學習,忽視“做人”教育的做法。
作為父母,不要把素質教育當成壹句口號,而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並把素質教育貫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張把學習與幼兒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孩子做到“四個學會”,即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同生活。
7.兒童文學在促進學前兒童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文學是從生活中精煉提純而來,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結晶。
幼兒文學的存在形式和性質決定了它的實用性,她不同於壹般的幼兒讀物,淺顯的語言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社會與人文知識,具有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智慧以及發展思維能力的智育功能;還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興趣等品質的德育功能;又有陶冶性情和培養審美情趣的美育功能。對這壹年齡段的教育以及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將“人之初”的基礎打好、打牢,那麽以後則“如水之就下”而水到渠成。假如養成某些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因為越早養成的不良習慣越難以糾正。
這些早已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因此,充分利用幼兒文學的教育作用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畢竟幼兒時基本上無理性、無邏輯思維,靠好奇作支撐,以興趣為動力。而幼兒文學則以寓意深刻之功,收潛移默化之效,於歡聲笑語之中凈化其靈魂,正是潤物細無聲。
這正是幼兒文學之所長、之所能。因此,幼兒文學在學前教育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幼兒文學的認知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本是融合在壹起的,為探討方便起見,姑且分而論之。壹幼兒文學的認知作用(壹)在認知中走近科學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啟迪認知的關鍵與發端。
幼兒正處於認知的初始階段,他們求知的觸角伸向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任何角落,探索的目光向著未知世界不知疲倦的搜尋。於是,解讀幼兒頭腦中的“十萬個為什麽”就成了幼兒文學作家和幼兒文學作品必然的責任與內容。
考慮到幼兒識字有限,可以讓幼師、家長讀給他們聽,朗讀時,神態、語氣要以文中語境相呼應,使幼兒聽時容易集中註意力。三歲半左右是幼兒註意力、觀察力等諸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
讓幼兒自己看壹些彩圖配文的故事書,在鍛煉、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教幼兒識字和認識自然世界。在講述與朗誦作品的同時,關註培養幼兒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並學會朗誦的技能。
幼兒科學文學,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的作品。將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以形象鮮明、淺顯易懂的語言給人以科學的啟迪和藝術的享受。
它是以介紹科學常識和宣傳科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頌揚科學業績為主要內容。其中,吳城固的《轉呀轉》,方惠珍、盛璐德的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高士其的兒童科學詩《我們的土壤媽媽》,樊發稼的兒童科學詩《家》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作品。
幼兒在感受認知的同時也體會到科學的魅力。(二)語言智能是認知的前提首先,幼兒文學在認知作用上有和語文教育相似的地方,語言功能就是它們的交叉點。
嚴格的講,語言是認知的前提,也是壹切社會實踐的前提。在培養幼兒的各項智能中,培養語言智能應列在首位,特別是口語能力的培養。
口語是語言的壹種形式,口語和書面語都是人們交流、思維的工具。通過口語,相互交流思想,積累知識,並進行簡單的思維活動。
幼兒時期是掌握口語的主要時期,幼兒的大腦發育很快,求知欲很強。有研究表明,四歲以前的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語言的能力,這是因為幼兒有超強的記憶力,這種超強的記憶力,為幼兒盡快掌握語言提供了便利。
這也是正常的幼兒都具備的,並非天才的靈光。年齡超過十歲的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就差些了。
因此幼兒時期是培養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期。其次,中國古詩是世界上最精煉的語言,也是最富想象和 *** 的語言,而想象和 *** 正是人情感的重要部分,不論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人的情緒的描摹,如果沒有想象和 *** 的渲染,都不足以構成詩的最終目的。
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除朗誦詩歌外,還有復述故事、猜謎語、看圖說話等等。作品中的生動形象與情節,可以於學習中收獲大量的新的詞匯以豐富其語言。
還可以通過啟發幼兒自編故事以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並以此進壹步提高言語質量——即發音準確性和情感的表達,同時也是發展語言智能的壹個重要手段。關於言語的功能,我國幼兒教育的先驅陳鶴琴先生指出:“言語是人類建立社會關系的主要因素之壹,人們借助於言語,使思想的交換成為可能。
固然在社會關系的溝通方面,圖畫、文字等也非常重要,但最簡單而最基本的工具,還是要算言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也會經常遇到問題,在思考並提出問題時,離不開語言的借助,如:“這是什麽?為什麽這樣?那是什麽?為什麽那樣?”等等,有時弄得成人不知所措。
壹般情況下,語言發展越好的幼兒,求知欲越旺盛,知識積累越快,智力發展也就越好。對幼兒的個性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
語言發展好的幼兒,往往具有活波開朗、思想活躍、交往能力強等優點;語言能力發展差的則相反。這表明幼兒口語能力問題直接關系到心理或精神健康問題,目前社會,精神健康已經超過身體健康而成為人類健康最大最棘手的問題,造成人的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來自語言障礙或語言能力差的緣故是其原因之壹。
因此,語言教育以及口語能力的培養,是培養認知能力的前提。二幼兒文學對道德品質的啟蒙(壹)幼兒文學作品中的德育功能幼兒文學對幼兒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