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做口述歷史,人人都可以嗎2015 年1月31日上午,6名高中生在上海市靜安區王家沙花苑的壹間紅磚老洋房裏接受關於口述歷史的培訓。
這是公益組織“創益家”的壹次歷史主題活動,這些高中 生將在寒假走向敬老院,為80-90歲的老人寫下他們的個人歷史,並用文字、圖片、照片制作老人們的“記憶盒子”,“給未來留下記憶”。口述歷史是什麽?誰都能做口述歷史嗎?該怎麽做口述?史學工作者顧訓中在培訓中分享了他這些年來致力於從事“文革”親歷者口述歷史工作的經驗。
什麽是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是指口頭的、有聲音的歷史,它是對人們的特殊回憶和生活經歷的壹種記錄。“口述歷史興起的條件是技術的發展,錄音機和攝像機的出現使得歷史記錄的音 視頻信息呈現成為可能。
其價值在於留下當事人的記憶,補充傳統文字記載和器物歷史的不足,關鍵人物的口述甚至可能改變和修正文字記載的錯誤之處。更重要的 是,它讓普通人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讓歷史恢復為普通人的歷史。”
顧訓中說。口述史學研究者楊祥銀曾在《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壹書中介紹,口述史學這壹術語正式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
據美國口述歷史協會記 載:“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家阿蘭?內文斯開始記錄美國生活中顯要人物的回憶,從那時起口述史學作為當代歷史文獻研究的新手段而創立起來。”而 中國的史學界早在1950年代便以采用社會調查和口述歷史方法搜集資料,大力推動“新四史”——家史、廠史、社史、村史。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協都有文史資 料刊物,以及相關管理部門。近年來現代口述歷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參與者不但有史學工作者,也有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的學者。
壹些高校和專業研 究部門先後成立了口述歷史的專門研究機構,相關著作陸續出版,例如中國社科院在2003年就推出了《口述歷史》叢刊,2004年下半年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 成立,而國內第壹本口述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學術集刊《口述史研究》也於2014年10月出版了第壹輯,此後將於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近年來的口述歷史相關著作選什麽題材做口述?上 世紀末,英國BBC電臺和英國國家圖書館聲音檔案館曾聯合主辦英國歷史上最大型的口述歷史項目——“世紀之談:BBC千年口述歷史項目” (://sounds.bl.uk/accents-and-dialects/millenium-memory-bank),選擇不同地區、 階層、職業、性別的人來回憶在過去這個世紀裏的經歷和感受,表達對21世紀的憧憬。
“世紀之談:BBC千年口述歷史項目”美國斯坦福大學口述歷史中心曾對從伊拉克、阿富汗前線返回的學生士兵進行口述訪談,並邀請這些士兵在紀念活動上朗讀本人在戰時與家人的往來郵件,凸顯聲音在 歷史書寫中的作用(://news.stanford.edu/news/2012/november/veterans-day- events-110812.)。在中國,全國政協和地方 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文史整理工作曾大量搜集偽滿統治時期的口述資料,編成《偽滿統治下的長春》、《偽滿統治時期的長春大學》等。
此前這段歷史的主要 資料來自官方,文獻資料、報刊雜誌中充滿了混淆是非的言論,而口述則建構了另壹種視角的歷史。可見,口述歷史的選題往往忠於時代的要求,也暗示了歷史焦點的轉移。
比如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歷史上有不平凡的意義,女權運動、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和反種 族隔離主義運動等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個時代,相應地隨著這壹時期社會史的興起,美國的口述歷史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口述歷史並非只適用於宏大歷史的選題,它同樣可以用於個人歷史的撰述。
通過壹個普通的歷史見證人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壹些歷史事件。怎麽做口述歷史?口述史學的實踐已經發展出壹定的模式,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訪談前——確定對象、背景研究、類型確定、提綱擬定;訪談中——取得信任、仔細傾聽、重視 互動、獨立空間、資料收集;訪談後——形成錄音記錄稿和文字整理稿、重要內容核準、交由受訪者求證、資料歸檔保存。
背 景研究是成功訪談的關鍵,除了資料準備以外,甚至還可以進行初步訪談,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資料準備是妳拉近與受訪者距離的壹種方式,”顧訓中 說,“在正式訪談中,取得對方的信任是第壹位的,尤其是在與對方不太熟悉的情況下。
而事先了解受訪者(可能)經歷的事件,可能讓對方產生壹種親切感,甚至 幫助對方回憶起相關內容。”楊祥銀則提示,“初步訪談最忌諱的是交流過於詳細,這種情況極有可能出現。”
他曾在與壹位老教授初次見面時,由於話題投機,在 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聊了兩個多小時。但在正式的錄音訪談中,老教授就再也不願意重復上次的談話了。
準 備訪談提綱時,可以設置令受訪者自由發揮的問題,也可以設置那些只需得到明確答復(是、不是、具體數據、時間、地點)的問題。在正式的訪問中,可以“由近 及遠”,即從身邊的事情談起,“您的兒子現在做什麽工作?”、“您最近身體怎麽樣?”或者“由遠及近”,從對方可能印象深刻的過往談起。
但 事前準備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最重要的還是在交流中仔細。
75歲以上的老人,將其壹生經歷,結合歷史知識,寫壹篇人物傳記(七十五歲老人魏遠豐講述歷史——我十八歲參軍,參加過金門炮戰,立過3次“三等功”!
魏遠豐,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辦翁山村白泥塘人,1955年參加中國人民 *** ,1956年在部隊加入中國 *** ,曾是 *** 0145部隊505炮兵團戰士(任過炮長),經歷過1958年金門炮戰,曾立過3次“三等功”。
魏遠豐老人講述:我是1955年參軍,1959年復員退伍。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1957年美國想重返朝鮮,發動第二次朝鮮戰爭,1958年,由於人民 *** 重兵福建若 *** 島,美國第七艦隊派駐臺灣海峽,至此發生了金門炮戰,金門炮戰歷時數年。當時 *** 0145部隊505炮兵團奉命前往福建前線參加炮打金門戰鬥,我是505炮兵團戰士,曾任炮長(相當班長,壹般小型炮配備7人,大型炮配備9人),參加炮轟金門戰鬥,立過3次“三等功”,1963年曾獲《返鄉光榮》榮譽證書,。1959年復員退伍後,安排在區船廠工作(任保衛科副科長),1963年安排到軍屯大隊工作(任支部副書記),1965、1966 年調到欽州搞社教,1967年社教結束後調到東星林場工作(任場長),1968年調到高德公社工作,先後在高德運輸隊工作(任隊長),高德竹織社工作(任書記、社長),農械廠工作(任書記),電度廠工作(任廠長),高德建築隊工作(副經理)。七十年代末回家務農(沒有退休金),生育有三個兒子,主要以務農為生,生活比較清苦,1995年配偶病逝,現在自己壹個人生活。
按常規,這些經歷過戰鬥又立過功的老戰士,在人們心目中都會有壹定的地位,受到尊崇,相關部門會對其生活有壹定的補助等等。但這位老人返鄉務農後,幾乎沒有得到來自任何部門的補貼。老人說:與他壹起參過軍的人,退伍返鄉後,按照政策都給予壹定的補助。但像他有這樣經歷的人,如今已經七十五歲的魏遠豐老人,似乎對於沒有受到過 *** 補貼照顧也沒那麽在意了!
口述私人歷史簡歷調查,老人去世多年,想把老人壹生履歷搞清楚,如果是城市中的原非農業戶口老人,都有本人檔案。退休老人的檔案都在當地社保局存放保管,可以到那裏查就清楚了。壹般現在去世的老人年齡都在60歲以上,經過登記、肅反、四清、清理階級隊伍等等壹系列政治運動,可以說原大陸中國人的底細都很清晰。如果想查詢,應該盡早,對於壹般人的檔案,保存是有期限的。過期將會銷毀。
如果是退到農村的老人,原來是國家幹部,退伍軍人也好查,到當地武裝部、安置辦等部門查詢。如果是那壹方面“歷史上有問題”的,比較難查,因為整理他們的材料不同時期不同運動由不同部門或臨時部門組織、負責,但是對這些人調查、掌握的更清晰。
如果沒有時間,想請專業公司調查,他們也要循這條路子。可以找私人調查或偵探公司,這個名字各地叫法不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口述歷史與城市記憶金光耀口述歷史(1)作答本題註意劃線句中的“因此”,根據這可知答案就在前文,本題對應的答題區間就是文章的第三段.根據語段內容可以概括出答案:可以豐富歷史記憶的細節;可以深化甚至改變對歷史本身的認識;可以記錄和保存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2)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關鍵在於聯系前後文.“盡管這個群體中的個體間的口述存在差異、矛盾甚至沖突,這些不同的敘述卻會產生抵消效應,從而可以提供較為接近歷史真相的敘述”“摸象者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但綜合起來卻是關於大象的較為完整的信息”,根據這兩個句子可以理解句子的含義.(3)概述文章的論述思路,要用“首先…其次…接著…最後…”等詞語連接.本文是首先,論述口述歷史的價值和作用;其次,指出口述歷史也會有誤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誤)並分析產生的原因;最後,呼籲開展口述歷史的工作. 答案:(1)可以豐富歷史記憶的細節;可以深化甚至改變對歷史本身的認識;可以記錄和保存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2)群體中的個體間的口述存在差異、矛盾甚至沖突,但綜合起來卻是關於歷史的較為完整的信息,提供較為接近歷史真相的敘述.(3)首先,論述口述歷史的價值和作用;其次,指出口述歷史也會有誤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誤)並分析產生的原因;最後,呼籲開展口述歷史的工作.。
口述家史:爺爺奶奶的故事1000字(采訪稿+後記)壹直以為家史是壹個極其神秘和嚴肅的存在,只有那些香火綿延幾百年的名門望族才會編纂家史,因為他們有輝煌和自豪的過去。
直到我看了老師的範文才明白,原來普通人的家史也可以這麽精彩。 為了簡述這份家史,我向爸爸媽媽了解了許多我從未了解的過去。
爺爺的爺爺,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麽稱呼了,就叫做祖爺爺吧。 祖爺爺生活在清朝末期,曾經是地主。
家族地處河南小鄉村,或許沒有太大地受到戰火的摧殘,亦或許當初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還沒有入侵,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那時候的地主家族也許不是家財萬貫,但至少衣食無憂。
有田、有地、有家仆,在森嚴又腐朽的傳統封建等級制度下各司其職,家中兄弟姐妹過著清朝少爺小姐般紙醉金迷的生活。 但是平靜的生活終究抵不過時代車輪的碾壓,大環境的帶動也使得這個已經腐朽的大家族搖搖欲墜。
滿清後期,國家政治制度腐朽,英國為了資本積累向中國非法走私鴉片,多少中國人民受此荼毒,迷醉在吸食鴉片帶來的壹時 *** 中無法自拔,可以想象壹群國人放任自己頹廢,或趟、或臥、或站在烏煙瘴氣的屋子中沈迷……但不幸的是,族中三位前輩是這群墮落國人中的成員,爸爸說由於時代太過久遠,具體是哪幾位前輩吸食鴉片已經無法考證。三位前輩揮霍家產去吸食鴉片,架空家族財產,直到脆弱的家族驅殼再也無法支撐,於是他們就變賣家產:賣物件,賣家仆,賣房產,賣土地……家中的積蓄如洪水般的速度流失,很快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封建家族便轟然倒塌。
毒品這種東西真的是毀人毀家毀前途,滿清後期,壹個吸食鴉片的人就足以毀滅整個家族,何況我們出現了三個!曾經衣食無憂的壹家就此拉開了苦難的序幕。 祖爺爺的後人經歷了戰爭年代,那是壹段艱苦的歲月,8年的侵華戰爭讓這個已經支零破碎的家族更加雪上加霜,在戰爭的夾縫中生存,時刻提防著日本人的侵襲。
聽爺爺說,當年日本人占領了我們的村子,搶、掠,幾乎喪盡天良,但是萬幸的是他們沒有做那些禽獸不如的事情——比如屠殺。因此家族壹脈得以延續。
爺爺出生於19世紀40年代,熬過了戰爭年月中最艱苦的那幾年,有幸在新中國長大。他年輕時候當過兵,正趕上饑荒那幾年,窮、餓,種種生活的壓力讓那時候的爺爺拼命幹活,只求能吃上壹頓飽飯。
爺爺說:最餓的時候連樹皮都吃過…… “樹皮是苦的嗎?”我問。 “只要能填飽肚子,又有誰在乎呢。”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爺爺已經迎娶了奶奶,有了我的大伯。為了家中幾口人,爺爺拼命在生產隊工作,趁著年輕力壯,做最累的活、幹最苦的差事,做了生產隊的隊長。
然而拼了命的幹活並不能填飽壹家人的肚子——衣服破了補補了破,吃黑面饅頭,水煮菜,沒有肉,沒有油,長時間吃不飽飯導致嚴重營養不良,有時候幹活幹到雙眼發黑,走路全是靠意識在支撐,仿佛揮舞鋤頭的下壹秒就會昏迷過去,然而為了壹家人的生計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爺爺的父親好歹是地主的後人,肚子裏有點油墨,所以即使再窮,爺爺也從小也接受了教育。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那時候報紙誇大其詞,不切實際地描述著生產成果,爺爺說他深深地自責過,他不明白到底為什麽要虛報成果,老老實實不好嗎?可是鎮長、書記的命令,為了生活下去他不得不聽從。
奶奶家壹直屬於社會底層,極其貧窮。 “我們那時候啊,根本就不能叫上學。
去學校做什麽?去菜地裏拔草,鋤地,餵豬,學不到什麽知識的。晚上回家還得幫助家裏人幹農活,累得要死要活的,當時要生活啊,可真是不容易。”
奶奶如是說。 爺爺在生產隊的時候,奶奶在家邊幹農活邊帶孩子。
和太奶奶分家之後由於太貧窮沒有房子住,曾經住過生產隊的“炕樓”(就是加工煙草的房子)。這裏除了加工煙草還燒制磚頭,他們稱為“窯廠”。
長時間的煙熏,墻壁都已經成為黑色;窗紙已經不能遮風擋雨,土堆起來的墻仿佛壹場大雨沖刷就會倒塌。奶奶白天在“窯廠”幹活,半夜就著昏黃的燈給爺爺補衣服,歲月艱辛,但壹家也算是和樂。
由於表現優異,所以爺爺退役後能夠分配在舞鋼鋼鐵廠工作,那時候應該算是壹個鐵飯碗了吧!土地改革後又分配到了土地,緊跟國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策,生活漸漸寬裕了起來,有了積蓄,蓋起了屬於自己的第壹所房子——兩間大瓦房。直到今天我們老家的院落都是在這兩間大瓦房的基礎上擴建而來的。
多年後爺爺調到舞陽公路局做會計已是後話。 暫且說說媽媽這邊壹族。
太姥姥(即媽媽的姥姥)是地主家小姐。16歲出嫁,壹生受盡磨難。
我很小的時候見過太姥姥,那時候太姥姥的雙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壹雙真正的三寸金蓮。
壹雙腳還沒有我的巴掌大,腳型呈三角形細長,腳趾畸形貼在腳掌心,腳背高高拱起,難以想象這雙腳的骨骼成了什麽模樣。媽媽告訴我說這是封建時代對女性的荼毒。
想想年輕時候的太姥姥在多少個日夜因為這雙被束縛的雙腳流淚,多少深夜之時因為極度的疼痛無法入眠。還記得媽媽和姥姥去給太姥姥買鞋子穿,逛的都是童鞋區……兒時我還十分不明白為什麽給老人買鞋子要來童鞋區,原來這雙腳只能穿的上童鞋啊!三寸金蓮不是。
古代壹個講述老人被子孫擡到山洞遺棄的故事從前,有個棄老國。國王規定,活到60歲的老人要送到深山餓死。丘三把60歲的爺爺送上山,心裏很難過,丘三舍不得爺爺,他冒著被判刑的危險把爺爺帶回村藏起來。 不久鄰國送來了兩條蛇,讓棄老國的國王辯認哪條是公蛇,哪條是母蛇。國王和大臣都認不出來。丘三聽說後去問爺爺,爺爺說:“把蛇放在絲棉上,往外爬的是公蛇,不動的是母蛇。”丘三幫助國王認出了公蛇和母蛇,鄰國的使者灰溜溜的走了。幾天之後鄰國的又拿來了兩塊木頭讓國王說哪是雄木,哪是雌木。國王又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去請丘三來,丘三等當差的壹走趕緊去問爺爺。爺爺說:“浮在水上的是雄木,沈到水底的是雌木。”棄老國免受了兩次恥辱,國王要重賞丘三。可丘三說:“這都是我那60歲的爺爺想出來的辦法”國王這才明白老人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壹個國家不能沒有老人。從此棄老國的名字就改為了敬老國。
這不是歷史,僅僅是個故事而已。
口述歷史800字凡根據個人親聞親歷而口傳或筆記的材料,均可稱為口述史料;它可以呈現為口傳史料、回憶錄、調查記、訪談錄等形式,但不能稱為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概念的內涵是:搜集和運用口述史料,再現歷史發展過程的某壹階段或某壹方面。口述史料限於提供種種研究歷史的素材,口述歷史則著重於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闡釋歷史。因此,口述歷史是研究者基於對受訪者的訪談口述史料,並結合文獻資料,經過壹定稽核的史實記錄,對其生平或某壹相關事件進行研究,是對口述史料的加工、整理和提升,而不是訪談史料的復原。
優點
1、口述作品涉及的人和事,多數是過去人們了解較少的,帶有壹定的“揭秘”性質,當事人生動的口述敘述,既滿足了人們的探秘心理,也有助於人們了解歷史的真相;
2、非常註重對歷史細節的回顧與描述,歷史的豐富性和鮮活性得到了彰顯,從而將枯燥的歷史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歷史;
3、口述史作品語言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符合壹般民眾的閱讀興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缺點
1、口述史源於記憶、主觀性較強、不夠穩定;
2、口述史很難做到純粹的中立和不介入,口述者的記憶有時會不可靠、或有意誇張。因此越是具體的情節越要註意,除非受到了重大 *** ,不然不可能記得那麽清晰;
3、口述史幾乎是不可能做到壹切都符合“客觀事實”。即使口述者無意作偽造假,而是抱著實話實說的真誠,但因為其當時的見聞條件、歷時記憶在壹定程度上的必然失真、以及不可能不加進的主觀因素等,對歷史事件的憶述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觀真實。
口述家史只能寫壹個人嗎“口述歷史”於20世紀40年代在西方興起,80年代引起了中國
史學界的極大關註,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進入探索。有人預測,口
述歷史學將成為未來存史、治史的主要方法。
“口述家史”是“口述天下”系列項目產品在國家商標
局註冊的二級品牌。“口述家史”的宗旨是:記錄個人經歷,書寫家庭美德,
傳承民族精神,積累人類文化。
“口述家史”是由水晶島影視公司口述家史團隊專業的外聯制片、訪問者
、攝像師、攝影師、燈光師、場記、後期編導、剪輯師、音譯文校、圖書編輯
、畫冊編輯、美術編輯、排版印刷制作等工種工序協同完成,由用戶家裏的父
母、祖父母作為主口述人,子女兒孫等其他親屬作為次口述人來***同講述家庭
歷史、寄望家庭未來的“記錄個人經歷,書寫家庭美德”的全新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