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是空氣調節的簡稱,是使室內空氣溫度、濕、清潔度和氣流速度(簡稱四度)保持在壹定範圍內的壹項環境工程技術,它滿足生活舒適和生產工藝兩大類的要求。
空調的發展歷史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地區發生罕見的幹旱天氣,為解決幹旱缺水地區的空調冷熱源問題,美國率先研制出風冷式冷水機,用空氣散熱代替冷卻塔,其英文名稱是:Air cool Chiller,簡稱為Chiller!
在空調歷史中,美國已經發展和改進了有風管的中央單元式系統,並得到了正在現場安裝和修理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的空調設備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強力支持。WRAC是最簡單和最便宜的系統,能夠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購得,並在持續高溫來的時候自己安裝。同時,無風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別於美國市場的動力下在日本得到發展和改進。之後,設備設計和制造技術在90年代被轉讓到中國,這是通過與當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壓縮機、熱交換器、電勸機、精細閥和電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組成的合資公司進行的。在90年代中國也從其它先進國家吸收了較大型空調設備的先進高新技術,並與多數是美國的大公司組成合資企業。現今,中國已是壹個頂級國家,她的當地主要工廠和合資企業制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滿足增長的國內市場和出口需要。日本過去幾年在把SRAC和SPAC機組出口到中國、歐洲和中東以建立新的市場。但是中國現今已是最大的空調出口國,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機組總數達500萬臺,2002年預計有750或800萬臺機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
按國家進行回顧
美國
美國是最大的空調市場,占世界總空調設備銷售額的28%,大多數是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但是,熱泵比例相對的低,在2001年以數量計占20%而以銷售額計‘占30%。美國空調市場與其它國家的差別,壹些明顯的原因是:
大多數人居住在位於有廣闊空間的郊區獨立房屋內,可以更方便地為整個室內空間的舒適優先選擇安裝風管。
能源價格相對要低,全國範圍有電力和燃氣可以供應,在冬季可以通過天然氣管路網絡用燃氣爐取暖。
大部分陸地在冬季的寒冷天氣並不適用沒有輔助電加熱的熱泵,而輔助電加熱是不經濟的。
強大工業分銷商和經濟商網絡以相對低的安裝費用和維修後緩支持推銷有風管的中央空調系統。
日本
住宅空調是從60年代由本地生產或從美國進口的WRAC開始的,基於人們大多數在生活區居住而只對單個房間的空調有強烈要求,壹般不采用中央系統以節省很昂貴的電力費用。但是,許多人抱怨高的運轉噪聲和振動不能為臥室所接受。同時在房間內安裝也不大方便。
在經過了WRAC痛苦的經歷之後,後來發展了SRAC以便在室內掛壁安裝,使房間空調機組運轉安靜並便於安裝。在功能上,雖然SRAC喪失了諸如新鮮空氣的進入和回風的排出等功能,但WRAC和SRAC對單個房間的空調在有人占用時幾乎是相同的。在買方市場上了需要額外的小型SRAC機組,其特點是具有較低的噪聲並可以在臥室中方便地安裝為“添加機組”。熱泵型式在制冷和采暖季節都能很好地為人們所接受。壹些特點諸如較低的噪聲、更足夠的制熱量、較低的功率消耗(也即較高的效率)以及較小的機組尺寸或改進的室內空氣分布吸引了用戶的註意力和興趣。由於能源費用比電力來得便宜和在較低環境溫度時有較高制熱量,煤油爐仍然廣泛在屋內用以加熱空間。但是,SRAC熱泵用於臥室對許多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安全運行且防止火災,因為在睡眠時間室內溫度低的時候房間空間是相當的好。生活方式從門窗大開以便在睡眠時間有新鮮空氣吸入轉變到為了市區安全而用鎖緊裝置將門窗關閉,這就需要在屋內購買更多的SRAC機組。在室內也安裝強制通風機以吸入新鮮的室外空氣和排出室內空氣,藉使用熱交換元件而達到節能的目的。80年代介入的突破性技術解決了熱泵的固有缺點並推動了SRAC機組的銷售。
在打折扣的商店裏,如同包括發送和安裝主費用在內的白色貨物壹樣引發了價格大戰。SRAC的安裝十分容易和快捷,在現場技術水平較低的人員在幾小時內即可完成機組的安裝,制冷劑管路和接線。
過去存在壹些質量問題,如制冷劑泄漏、元件故障以及直接涉及到制造商的修理或分包修理單位的綜合性故障。
現在隨著產品可靠性的改進,售後的修理電話已大大減少。但是,商業形式仍是壹如既往,SRAC在通過折扣商店銷售,費用較低,售後服務直接由制造商或其分包修理單位承擔。
SPAC的銷售與SRAC的輕型商業市場相似。制造商更從事於所謂的“建築物多臺SPAC”系統的銷售,與空調系統設計人員和機械承包商接觸並與制造商壹起保持較高的附加值。1臺壓縮冷凝機組與多臺室內機組聯用的SPAC對於制冷劑管路安裝在墻內的新建住宅正越來越普及。
政府和公用事業公司(如電力和煤氣)以及負責制訂國家能源政策的單位正在補貼新的技術開發並用吸引人的刺激計劃來促進新的空調系統裝置。這些產品涉及商能效的熱泵、GHP和直接燃氣吸收式冷水機組。打折扣的能源價格所帶來的令人刺激的好處使用戶願意以低得多的操作能源費用安裝新的節能空調系統或者用它來技術改造。這樣,即使初始費用有所增加,投資回收也仍是很吸引人的。
空調產業“大戰”的探索
正當空調新生力量的強熱姿態迅猛堀起的時候,整個空調產業的格局已經開始變化,以實力派新生力量為代表的格蘭仕等站在世界巨人肩上,整合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管理、技術,以國際專業化分工定位於全球名牌空調制造中心在迅猛發展。短短壹年多,其出口就已進入中國空調業的前三甲,而且主要是歐、美、日發達國家的市場。由此可見,在產品同質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只要妳產品品質、技術含量具有領先優勢,性價比優勢明顯就會迅速發展,據格蘭仕集團拿出美國質量認證委員會等權威機構頒發的“高品質空調”、“國際貿易推薦產品”以及壹大堆國際機構的質量認證證書,說明國內空調實力派新生力量在全球空調產業中已經形成。
正當格蘭仕等為代表的薄利多銷策略迅速發展的時候,壹些老牌尤其是庫存巨大的老牌企業宣稱“服務戰”來阻擊。記者對目前主要空調廠的服務水平作了壹次調查,包括對用戶的調查發現,實力派新生力量與壹線品牌水平幾乎沒有什麽不同。值得壹提的是空調是半成品,幾乎所有工廠主要依靠批發商、經銷商的安裝、維修專業服務隊伍來完成,壹線品牌是這樣,二線品牌也是這樣,因為工廠支付給商家的安裝售後服務費,個別商家精打細算從中還有壹塊油水。國美、蘇寧、大中等專營商都有自己壹支十分專業的龐大安裝隊伍,目前沒有壹家工廠能達到這壹水平。其次是社會專業機構,這些機構是面對十幾家、幾十家商場主要是超市、綜合百貨店,專業水平也同樣相當高。再次是批發代理商自己有壹支專業化隊伍,最後才是各工廠有壹支補充性隊伍。旺季個別企業稱從工廠調集多少安裝工,都是壹些生產線工人,安裝水平遠不如專業化隊伍。空調俗稱三分產品,七分安裝,主要指安裝的專業術較強。目前工廠間的服務主要區別於回訪的電話,有些多壹些,有些少壹些,壹般工廠都是在安裝後有3-5個電回訪話,回訪的有壹個很主要目的就是工廠臨近商家及安裝隊伍。不僅僅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所以說,從根本上沒有什麽區別。要說區別就是個別企業作為壹種廣告宣傳內容,大量投入廣告費來宣傳炒作服務,個別企業認為這是壹種最基本的產品附加,沒有什麽獨特的優勢可言,不投入廣告宣傳來炒作。
空調產品玩過技術文字概念戰,即大家有的普通技術,有的用壹個新名詞來說,使許多人以為這是壹種新技術,廠家也大肆炒作。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玩爛了,原來個別領先的企業開創了這壹局面,接下來壹大堆企業跟進,所以在空調行業呈“群龍無首”的狀態。因為原來大家都是引進或國產組裝水平差不多,引進的好壹些,如華淩等。真正區別在有些會宣傳炒作,營銷力量肯投入,有些不會炒作,進而在規模上產生了區別。這兩年上規模的企業由於連續災年,壹大堆庫存積壓,原材料大幅降價,庫存產品實際上隨之大貶值,對企業形成強大的財務壓力,原來的優勢壹下子變成了巨大的劣勢和沈重的包袱。
這兩年以格蘭仕、奧克斯為代表大喊價格戰,格蘭仕當初攜20億進軍空調,稱要把空調價格降下壹半,當時眾多廠家的口水噴向格蘭仕,但從現在來看,價格是降下了壹半,甚至更多壹些,從格蘭仕實現其承諾來看,誰又在講誠信呢?可能個別會說這是不顧質量的降價,誰又能說日本松下降至1000多元,降了壹半多價格是沒有質量保證的;韓國LG分體機賣198元壹臺是沒有質量的。壹些高舉反對價格戰的企業又有誰敢說其產品沒有降價,無非是庫存太大,不願意對商家補水,換個型號罷了,讓商家們來承擔過去高價吃進的“老型號”。
空調大戰打了多年,產業集中度越打越散,而沒有出現彩電,尤其是微波爐壹樣的世界巨頭,這又說明什麽?值得大家反思和研究。中國加入WTO,客觀上使我們呈壹盤散沙狀的格局與已形成多年的壟斷狀態的跨國公司同臺較量。對於已打得無利可圖的產業,跨國公司撈不到什麽油水,充其量以虧本換壹個占有率,虧得大壹些,占得多壹些;虧得少壹些,占得少壹些。對於還有壹些利可圖的產業,要看誰的生產力水平高,能多搶壹些利,產能嚴重過剩,最終會變成微利或無利,那時候才是真正拼實力的時候。
空調產業是壹個傳統標準化產業,要革命性創新是十分困難的,例如格蘭仕不銹鋼高級空調在壹些沿海城市,長江流域較潮濕的地區優勢十分顯著,而且時尚,但在幹燥地區只有時尚,而產品根本優點難以體現,今後空調主要是在智能化、新材料、款式等上面的變化。目前數字化技術、新材料方面等不管新老牌子,都是站在壹條起跑線上,從格蘭仕推出全世界第壹臺不銹鋼高級空調,世界第壹數碼智能四面出風空調等足以證明了這壹點。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覺許多商家、行家都十分看好格蘭仕等這批新生力量,相當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空調業,甚至是世界空調業由這些新生力量來改寫空調歷史,因為他們實務進取。
國產中央空調產業歷史至少提前40年
曾經為麥克維爾、開利、約克、特靈等美日廠商天下的大型中央空調市場,今年首次被國產品牌打破壟斷。8月28日,由美的集團和重慶通用集團合資成立的重慶美的工業園正式投產,新工廠制造的第壹臺離心式冷氣機組也於當日下線。壹位出席下線儀式的深圳制冷專家對本報記者稱,重慶工業園的投產非比尋常,因為重慶通用公司早在1964年就生產出了中國的第壹臺離心式制冷機。如今與美的品牌成功嫁接之後,據推算,國產中央空調的產業化歷史進程至少提前了40年。
據介紹,隨著國內大中型建築中央空調的更新換代以及戶式中央空調的快速增長,中央空調這塊市場“蛋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眼球。以深圳為例,目前已有2000多幢高樓大廈采用中央空調機組,但至今90%以上的樓宇裝備的都是美日廠商的產品。壹些國內企業雖然也推出了螺桿機等中央空調設施,但由於在整機上面投入有限,市場份額壹直遠不能同美日廠商相較,現在,這種格局終於有望改寫。
核心制冷技術可叫板美日
美的重慶工業園位於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城區,占地面積800畝,投資總額將超過10億元人民幣。其中壹期工程——重慶美的通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是由美的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建立,擁有多條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最完備的柔性大型中央空調生產線,年產離心式冷水機組和螺桿式冷水機組可達到3000臺。據專家們介紹,重慶美的通用公司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空調核心制冷技術——離心式制冷壓縮技術,在中央空調領域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
美的通過這次合資掌握了國內領先的獨立設計、制造離心機組的能力。至此,美的中央空調在多聯機以及大中型水冷式中央空調兩個領域上,都同時具備了向其霸主日本以及美國廠商叫板的實力,壹躍躋身世界領先中央空調廠家行列。
國內空調行業發展凸顯分水嶺
美的重慶工業園的投產將成為國內空調行業發展的分水嶺,美的中央空調將憑借在核心競爭力的飛躍提升建立領先優勢,美的集團將由此走向更大的發展。
美的制冷家電集團總裁方洪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業的競爭取決於核心競爭力領先所帶來的優勢,包括總生產成本、服務網絡、技術研究開發等多個方面的優勢。美的重慶工業園的投產後,外國領先技術在應用上實現了本土化,以更符合中國國情的設計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貼身的服務。
另外,外國技術壟斷的突破直接導致了總生產成本的下降,從而在面對國際品牌時具有更加理性的成本優勢,從此國內80%以上大型中央空調技術由外國廠商提供的日子將成為歷史。另壹方面,美的中央空調在全國擁有35個產品管理中心和70多個區域辦事處,是國內最強大的營銷、技術服務及配件服務網絡。同時屬下的產品研發體系還配備了國家級的企業研究中心。重慶工業園的投產使重慶通用的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與美的集團在經營管理機制、資金、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強強聯合下,美的中央空調的核心競爭力獲得飛躍提升。
據了解,重慶工業園投產之後,美的已擁有廣東順德和重慶兩大中央空調制造基地,其中廣東順德基地主要生產商用中央空調、家庭中央空調等產品,年生產能力超過30億。而重慶工業園將生產離心式機組、螺桿式機組、風冷熱泵機組為主的大型中央空調。根據集團戰略發展規劃,美的將把重慶工業園打造成國內最大的中央空調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並在3到5年時間內形成產值超50億元,周邊地區配套產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家電及機電設備制造基地。
據介紹,國內現有正規中央空調生產企業幾百家,市場容量近200億;到2010年前後的中央空調市場總容量將達到500億元。專家分析,隨著國產品牌核心技術壟斷的突圍以及國家相關規範標準的出臺,國內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範成熟化,進入了從盲目崇洋邁向理智消費的轉型期。
家用空調的外觀主要體現在室內機的面板的變化上。現在,走進任何壹家家電賣場的空調銷售區,多種多樣、五彩繽紛的空調面板讓人眼花繚亂。作為傳統白色家電的壹大類別,家用空調正在發生著對原始容貌的壹種蛻變和顛覆。然而,空調器室內機面板的改變並不僅僅是開發幾套磨具和塗上幾種色彩這麽簡單,它牽涉到家用空調器室內機風道設計、蒸發器折式以及其他技術要求;所以,僅僅是產品外觀的改變,也經歷了壹個較為漫長的歷史進程。
我國家用空調產品外觀歷史演變
壹、第壹代格柵式面板家用空調器
1988年,第壹臺國產分體壁掛機KF-19G1A在華寶空調器廠誕生,當時華寶還給它取了個很有詩意的名字——雪蓮。雪蓮的誕生開啟了我國家用空調器行業的壹個新時代,此後,春蘭也擁有了自己的掛機生產線。
華寶和春蘭生產的空調器統治了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近10年的時間,他們生產的空調器在外觀上極其相似:扁平的大長方體結構。與此同時,大量的進口產品外觀在90年代中期以前與此也大體相仿,所以,當時的空調器特別是掛機,如果不看商標很難辨別出是哪個品牌。
1988年華寶空調器廠研制出第壹臺分體壁掛機KF—19GA是格柵式面板產品的壹個典型代表
直到1995年,春蘭的KFR—22G依然是掛機市場的主導產品,這也說明了當時國產空調產品仍舊以格柵式面板為主流。
櫃機的情況也是如此,自從春蘭在1987年開發出70DS新型櫃機之後,許多品牌在櫃機生產上只是對部分細節或色澤明暗進行微調。
二、第二代格柵式面板家用空調器
當家用空調器漸漸普及,其外觀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首先是從進口機市場開始萌芽。
20世紀80年代中國空調市場是進口機壹統天下,甚至在1991-1995年,進口機仍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口機為中國家用空調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啟蒙作用,許多國產品牌的生產就是引進配件加以組裝,這種啟蒙作用也包括對我國家用空調器產品室內機外觀的改變。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三菱電機、日立、松下等為代表的進口空調器出現了壹種小型室內機,這種室內機壹改以往那種龐大敦重的形象,外觀精巧整潔,與家居環境融為壹體,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國內眾多空調工廠對此類產品的普及生產,第二代格柵式面板空調器主導了空調市場並流行至今。
從第壹代格柵式面板到第二代格柵式面板是家用空調器產品外觀的壹種進步,這種進步不僅表現在體積的變小、外觀的美化上,更體現在對室內機蒸發器折式的改變和空調器系統能力的提升上。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蒸發器折式的改變是兩代格柵式面板能夠轉變的壹個關鍵因素。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時,許多企業在蒸發器的折式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的還在1998年申請了多折式蒸發器的專利,其許多產品采用的是四折式蒸發器,而行業的另壹個主導品牌格力則普遍采用五折式蒸發器。
但是,從第壹代格柵式面板到第二代格柵式面板在進風模式上並沒有發生大的轉變,依然采用正面進風下出風的循環風路,當然,這也是格柵式面板之所以是格柵式面板的根本所在,技術特色決定其外觀。
三、光面板時代的來臨
翻開2005年度國內各個工廠的新產品彩頁,壹種嶄新的氣象躍然紙上。與往年格柵式面板占主流相比,絕大多數品牌在2005年度推出了光面板系列的空調產品,如格力的天麗系列、海爾的高效氧吧系列、美的的Q2系列和V系列等等。
空調行業各廠家的這種集體行為將我國家用空調產品推至光面板時代。
光面板系列的家用空調器產品並非在2005年度首次出現,國內空調器廠家最早推出光面板系列產品的品牌是TCL。
2001年度,TCL空調推出了其當年度的新品“小風俠”系列掛機,該系列掛機首次將光面板和大循環風路作為賣點來推廣。所謂大循環風路是指將室內機進風口設計在機定位置,采用上進風下出風的方式,增大氣流循環半徑,形成壹個大循環風路,從而加強室內空氣對流,加快熱交換速度。
2001年度,TCL空調推出了光面板空調最早的壹個代表產品“小風俠”系列
大循環風路是“小風俠”系列的壹個技術特色,也是光面板產品的壹個重要賣點
TCL此舉在當年並沒有得到行業和市場的積極相應,但卻提供了壹種家用空調器產品的發展思路。在隨後的幾年中,部分空調器工廠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光面板系列的空調器,LG、三星、夏普、美的、春蘭等工廠的光面板空調在2003年度零零星星地上市,2004年度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到2005年度便成為了壹種潮流。而從2006年度各工廠推出的新產品來看,光面板的空調器已經成為壹種主導。
與格柵面板相比,光面板產品更加註重外觀的時尚感和現代感。從格柵面板向光面板的跨越,不僅是外觀上的壹種進步,更是產品技術上的壹種轉變。光面板掛機的上進風下出風取代了原來的正面進風下出風的循環風路,而光面板櫃機的側進風或進風口開合式設計也漸漸與原來傳統的下進風上出風的循環風路***同主導櫃機產品的設計趨勢。
四、彩色面板的異軍突起
在國內空調市場,將彩色引入空調面板設計並形成壹種傳統風格是韓國品牌三星和LG的創舉。在2002年度,三星空調當年度的新品櫃機“氣派”系列中,多彩面板讓整個空調行業為之眼前壹亮,特別是在其他品牌無壹例外的“白色”籠罩下,三星的彩板櫃機格外引人註目。
在隨後的幾年中,三星和LG均有彩色面板的家用空調器新品面市。與此同時,其他工廠開始逐壹效仿。至2005年度,絕大多數工廠都有彩色面板的產品面市;而且,面板的顏色種類也開始變得異彩粉紛呈,其中又多款彩色面板產品堪稱經典,如海爾的彩屏雙新風、格力的天麗、誌高的花好月圓、TCL的君蘭系列和海蒂娜系列等等。
2006年度,工廠對彩色面板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更為大膽和豪放,格蘭仕甚至將彩板空調申請了專利;而從現已面市的新產品來堪,單壹白色的產品少之又少。家用空調正與傳統的白色家電出生背道蛻變。
家用空調產品在技術的發展壹直倍受爭議,變頻、節能、環保三大技術發展趨勢在目前的行業環境下缺乏支持其大規模突圍的市場基礎,換句話講,家用空調產品難以通過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來創造新的需求。相反,技術的微調所帶來的產品外觀的改變正成為壹種不可阻擋的潮流,而這種潮流之所以能成為現實,與新時代中人民居住環境的改變和審美觀念的變化相吻合;況且,對於工廠來講,改變產品外觀所需的成本並不是很高。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從家用空調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外觀的改變並非技術發展的主流,它只不過是技術的改良,更重要的是,最近幾年中空調產品的質量問題越來越嚴重。文字
夏季居民用電量大,多因空調的使用,空調省電可以說是家電節電的壹個重要手段,以下方法可以參考。
第壹招:不要壹味地貪圖空調的低溫,空調溫度設定適當即可,因為空調在制冷時,設定溫度最高2℃,就可節電20%,專家表示,對於靜坐或正在進行輕度勞動的人來說,室內可以接受的溫度壹般在27℃-28℃ 之間,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將空調設定為睡眠檔,這樣也可以節省用電。第二招:選擇制冷功率適中的空調。壹臺制冷功率不足的空調,不僅不能提供足夠的制冷效果,而且由於長時間不間斷地運轉,還會減短空調的使用壽命,增加空調出故障的可能性。那麽選擇制冷功率更大的空調就壹定會更好嗎?其實也不是。據介紹,如果空調的制冷功率過大,就會使空調的恒溫器過於頻繁地開關,從而導致對空調壓縮機的磨損加大;同時,也會造成空調耗電量的增加。第三招:開空調時關閉門窗。空調房間不要頻頻開門,以減少熱空氣滲入。同時對於有換氣功能的空調和窗式空調,在室內無異味的情況下,可以不開風門換氣,這樣可以節省5%-8%的能量。
電冰箱
有關電冰箱的發明有很多種說法,比如:1913年誕生於美國芝加哥的名叫Domelre的家用電冰箱是第壹臺。比較多的說法是瑞典工程師柏拉騰 (Balzer von Platen ) 和孟德 (Carls Munters) 率先制成首臺電冰箱,並將專利權賣給美國家榮華公司,但他們發明冰箱的年份卻分別有1921、1923、1926年之說。
歸根結底,冰箱主要還是用來保存食物的,以及保護食物內的營養。眼下,消費者對於冰箱的保鮮功能越來越苛求:保鮮時間要長久、營養不能流失、隔斷之間不能串味、冷藏室不能有異味等,都成為購買冰箱的最基本要求。近些年,各個冰箱品牌都致力於提升保鮮效果,正所謂“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兒”:雙循環、-7℃、減少溫差……但目的只有壹個——保鮮,還是保鮮!
LG:P2071BCQ
主打保鮮方式:壹體循環 避免溫差
所謂“壹體循環方式”是指由壹個蒸發器、壹個壓縮機和壹個控制箱來調控溫度的制冷方式。蒸發器為冷凍室制冷,然後冷凍室內的冷氣流動到冷藏室,在冷藏室內有壹個控制箱,控制箱可根據冷藏室內的溫度決定是否送冷風。該產品還采用了立體循環制冷,它的送風口被設置在冰箱的側壁。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冰箱中的大容器擋住後壁送風口送出的冷氣從而造成前後產生溫差,並且保證了前側吧臺的冷度。
大中電器的銷售人員介紹,該產品的拉絲材質面板成本比鈦合金和鏡面的成本要小,同樣容積鏡面面板的產品價格要高壹萬元左右。在產品性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這也許是消費者為什麽選擇它的另壹個重要因素。
三星:RS21NLTR
主打保鮮方式:雙循環制冷
經過店員的壹番講解,筆者明白了這種雙循環的制冷方式比普通方式究竟優在何處。普通制式的單循環冰箱看似冷藏冷凍分隔,實則它們是相通的,冷藏室的溫度是由冷凍室帶起來的,如果打開冷藏室的門,則致使冷凍室的冷氣外流,這樣的循環方式不但費電而且容易串味,有時候冷藏室會出現冷凍室的生肉味就是因此而致。這種雙循環制冷冰箱設有壹個壓縮機,冷藏室和冷凍室各自擁有壹套獨立的制冷用蒸發器,各自制冷,保溫效果好、不串味而且省電。為了盡量減少溫差,冷藏室內的每壹層都設有送風口,立體冷流,比風口在上方的送風方式減少了溫差,從而提升了保鮮效果。
海爾:BCD-252WBCS
主打保鮮方式:-7℃概念 針對肉類
海爾的這款冰箱在中間設有變溫室,其溫度可在零下18℃至10℃之間任意調節,用戶可根據需要隨意把這個機動空間變成冷藏室或冷凍室。而其獨有的-7℃概念,則是用來儲存肉類的最佳溫度。在低於-7℃的環境下,細胞壁將會被刺破,水分和營養都無休止的流失。從普通冰箱的冷凍室拿出來的凍肉在解凍以後流出的是血水,就是細胞壁被刺破營養流失的證據。而從-7℃的環境下取出的凍肉不但松軟易切,並且解凍後不流血水,細胞壁完好無損,營養也完好無損。
西門子:KK28F76
主打保鮮方式:0℃保鮮 蔬果最佳
據西門子廠商的專業人士介紹,讓保鮮室擁有相對穩定獨立的、非常接近0℃的溫度環境,使食物既不結冰又長時間儲存是壹個技術上的難題。-7℃是保存肉類的最佳環境,而0℃則是保存蔬菜水果的絕妙溫度,它令水分和營養“壹個不少”。在西門子冰箱的0℃保鮮室內分為兩個區域,溫度都趨近於0℃,而濕度則有所不同:上面的儲肉區可將肉類存放7-10天;下面的儲蔬果區可將蔬菜水果存放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