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描寫醫療中的詞語

描寫醫療中的詞語

1.關於醫療的詩句

醫者仁心

胡秉言

懷揣白衣天使的理想

責任勇於肩扛

心似蓮花開放

只為救死扶傷

醫德醫術高尚

病人痛苦心裝

開拓創新團結向上

吃苦吃虧奉獻擔當

認真兢兢業業守崗

凝聚團隊力量

傳承千年風尚

把世界壹流爭創

行醫人誠信擔當

敬業勤奮愛心裝

為了患者身體健康

醫者仁心時刻不忘

2.關於醫療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

1、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妳壹旦選擇了,就必須用壹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 ——鐘南山

2、醫術是壹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希波克拉底

3、壹位西哲說:“醫學是壹門科學,但要成為壹名醫術高超的大夫卻是壹門藝術”。

4、馬克思:“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療效重於理論)

5、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6、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

7、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

8、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清 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9、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後正人。——《醫工論》

10、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不可。——清徐廷祚

11、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凡例》

12、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

13、只要生命還可珍貴的,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愛默生

14、專家是令人尊敬的,他們對壹般醫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來越多;專家有時也是令人惋惜的,他們對壹般醫生所知道的事情,卻知道的越來越少。——婦產科學家郎景和

15、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世界上最復雜的事物莫過於人。要做壹名好醫生,首先壹點要研究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醫德。醫德不光是願望,更是壹種行動,這個行動要貫穿醫療的全過程,貫穿醫生的整個行醫生涯。——吳階平

16、對工作還應該經常有壹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這是壹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

17、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清陳夢蕾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18、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晉楊泉《物理論》

19、醫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醫為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21、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學醫當學眼光,眼光到處,自有的對之方,次有說不盡之妙,倘拘拘於格裏,便呆鈍不靈。——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形容古代醫學家的詞語

杏林之家

“杏林”,是中醫界的代稱。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壹詞典出漢末三國閩籍道醫董奉。 “杏林之家”即指壹家人都是醫術高超的醫生。

典故出處

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與當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 在諸多有關董奉傳奇般的事跡中,最有影響的乃是他在廬山行醫濟世的故事。據《神仙傳》卷十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壹株,如此十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長期隱居在江西廬山南麓,熱忱為山民診病療疾。他在行醫時從不索取酬金,每當治好壹個重病患者時,就讓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顆杏樹;看好壹個輕病,只須栽壹顆杏樹。所以四鄉聞訊前來求治的病人雲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為醫酬。幾年之後,廬山壹帶的杏林多達十萬株之多。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販濟廬山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饑民,壹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達二萬余人。後來還說有老虎鎮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換取,而董奉則把換來的谷米來救濟貧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說。正是由於董奉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廬山壹帶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後,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道醫。後來人們又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如此壹來,杏林壹詞便漸漸成為醫家的專用名詞,人們喜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這類的話語來贊美象童奉壹樣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

懸壺濟世:

懸壺濟世為古代頌譽醫者救人於病痛之說。

《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

“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壹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療眾疾”。

傳說世有壺翁(約公元2世紀),不知其姓名,壹稱壺公。“壹說壺公謝元,歷陽人,賣藥於市。不二價,治病皆愈。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日收錢數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以此觀之,壺翁乃身懷醫技、樂善好施之隱士醫者。因其診病貨藥處常懸壹壺為醫幟,所以人稱壺翁,民間傳說多有其神話故事。壺翁曾傳醫術於費長房。記載雖語涉傳奇,但若揭其神誕外衣,不難知壺公、費長房乃東漢時名醫。壺公的事跡傳之甚廣,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幾乎無不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或於診室懸葫蘆為醫之標誌,今仍有不少藥店、制藥廠等沿以為用。

老酒以為,“壺”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來。後世藥房有以葫蘆為幌子者,藥廠亦有以葫蘆為商標圖案者,又有“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壹說。

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其典概源於此。

譯《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壹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壹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壹賣藥的老翁,懸掛著壹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壹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壹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壹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壹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裏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壹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壹層“神秘外衣”。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壹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誌。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壹說法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