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風景區,在濟南近郊東南15公裏處的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鉆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稱禹登山。這裏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至宋代就成為遊覽勝地。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詠詩贊曰:"我遊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該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
這裏,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臺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
龍洞山勢曲折,道路蜿蜒,內藏多處山澗,加上山裏植被覆蓋好,壹早壹晚經常會起霧,很容易迷路。
這裏屬於暖溫帶氣候區,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夏熱冬冷、四季分明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為極地或極地變形大陸氣團所控制,不斷受來自西伯利亞幹冷氣團的侵襲,盛行西北、北和東北風,造成了冬季幹冷、天氣晴朗,降水少的天氣。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所左右,使得冬季的西北季風,由夏季的東南風所代替,因此盛吹西南、南和東南風,形成了夏季濕熱,雨量集中,多雷暴天氣。春、秋兩季是冬季風和夏季風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由於風隨季節變化顯著,形成了冬冷夏熱明顯、四季雨量不均的氣候特點。
濟南龍洞風景區裏面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不知道妳說的是哪壹個龍洞。我兩個都說說吧。
龍奧大廈往正南去的那個龍洞風景區有駐軍管理,門票每人10元,停車費也是10元每輛。景區有兩部分,壹是佛浴景區,那裏有滴水觀音像、瀑布、浴佛池等景點;壹是龍洞主景區,半山腰有壹處長1000多米的天然溶洞,非常壯觀,在洞西出口外,還有壹處窄洞,洞壁上刻有佛像,深度不知,因此洞內無燈,未敢深入。去此景點最好是下過大雨後再去,瀑布流水頗為壯觀。
旅遊路東去幾公裏再往前有壹潘龍山風景區,景區內也有壹龍洞,門票50元,因票價自感太高,未進入細看。
急~~~濟南龍洞風景區的有關資料
龍洞風景區龍洞在濟南城東南15公裏處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鉆山逃遁,留下深洞。故此山又名禹登山。這裏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宋代已成為遊覽勝地。清代學者孫星衍詠詩贊曰:"我遊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濟南東南郊姚家鎮龍洞村南,層巒疊嶂,山勢峻拔,統稱為龍洞山,因山中有"龍洞"而得名。這裏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臺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為。佛峪景區位於龍洞山景區東南側,四面環山,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環境清幽深秀。沿林蔭小徑,跨過涓涓小溪,行約壹公裏,進入空闊的圓形山谷,俗稱"羅圈峪",為佛峪景區最佳處。山溪北側"南靈臺山"半腰石崖上,有壹距今約1400余年的古老寺院"般若寺"。寺院西側,石壁千仞,上懸鐘乳、石花、石幔,蔚為壯觀。寺東側,壹峰危巖孤立。峰頂為平臺,俗稱"釣魚臺"。臺上有亭,四周山崖綠縈翠繞,名曰"環翠亭",又名"聽瀑亭"。亭東側崖上,有壹名泉,稱"林汲泉"。其北側60余米處,懸崖壁立,山泉之水從崖頂飛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細,噴珠飄練,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內,而後漾溢而出,流淌在彎彎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風吹來,林聲、濤聲交織壹起,轟轟作響,猶如海嘯。馬蹄峪在龍洞景區的東北部,地勢平緩寬廣,植物繁茂,種類眾多,以"林茂境幽"為特色。區內有白雲庵、幽林、白雲洞等景點。峪內清泉涓涓,蓄水成池,池內碧波粼粼,水草青青。水池東側有大面積密林,密林深處,壹山峰高聳雲端,曰"白雲山"。峰下陡峭處有白雲洞,洞外崖下碧水壹泓,為白雲泉。幽洞、泉池,隱於密林之中。
龍洞風景區龍洞在濟南城東南15公裏處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鉆山逃遁,留下深洞。故此山又名禹登山。這裏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宋代已成為遊覽勝地。清代學者孫星衍詠詩贊曰:"我遊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
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濟南東南郊姚家鎮龍洞村南,層巒疊嶂,山勢峻拔,統稱為龍洞山,因山中有"龍洞"而得名。這裏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臺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為。
佛峪景區位於龍洞山景區東南側,四面環山,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環境清幽深秀。沿林蔭小徑,跨過涓涓小溪,行約壹公裏,進入空闊的圓形山谷,俗稱"羅圈峪",為佛峪景區最佳處。山溪北側"南靈臺山"半腰石崖上,有壹距今約1400余年的古老寺院"般若寺"。寺院西側,石壁千仞,上懸鐘乳、石花、石幔,蔚為壯觀。寺東側,壹峰危巖孤立。峰頂為平臺,俗稱"釣魚臺"。臺上有亭,四周山崖綠縈翠繞,名曰"環翠亭",又名"聽瀑亭"。亭東側崖上,有壹名泉,稱"林汲泉"。其北側60余米處,懸崖壁立,山泉之水從崖頂飛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細,噴珠飄練,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內,而後漾溢而出,流淌在彎彎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風吹來,林聲、濤聲交織壹起,轟轟作響,猶如海嘯。
馬蹄峪在龍洞景區的東北部,地勢平緩寬廣,植物繁茂,種類眾多,以"林茂境幽"為特色。區內有白雲庵、幽林、白雲洞等景點。峪內清泉涓涓,蓄水成池,池內碧波粼粼,水草青青。水池東側有大面積密林,密林深處,壹山峰高聳雲端,曰"白雲山"。峰下陡峭處有白雲洞,洞外崖下碧水壹泓,為白雲泉。幽洞、泉池,隱於密林之中。
泉城原生態龍洞,龍洞峪、佛峪沿著兩峪頂,6座古塔,徒步攻略
泉城著名龍洞景區,因原生態、壹直未開發的緣故,不大為大家所熟知,但在驢友界卻是壹個響當當的存在。近年隨著網絡傳播,名氣漸響。筆者2021年前偶然來此,即被此地獨特風景吸引,不斷頻繁來此打卡。同時,發現網上有關介紹資料稀少且零碎不系統,隨即把自己收獲整理分享給大家。
龍洞峪和佛峪壹北壹南,位於泉城龍洞景區核心區,南北方向分別曲折綿延2km多。在曲折山峪的東西兩側、常人難及的高高山崖、陡峰上,據不完全統計,分布著六座古代石塔,它們或矗立於峭壁之巔,或立於峰腰等顯眼處,位置均非常險陡,常人難以到達。
兩峪第壹石塔無疑是鷲棲巖報恩塔。
矗立於龍洞藏龍澗龍洞峪“鷲棲巖”上,為兩峪第壹高塔。
鷲棲巖巔矗立七級石塔,高12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名為報恩塔,建於宋政和六年(1116年)。
塔身佛龕內供奉著觀音像,塔下舍利室中置有林棣(山東惠民)開元寺東大聖院僧人宗義的舍利,塔正面嵌有建塔碑記。
報恩塔徒步攻略,可以參考筆者前期寫的相關文章
兩峪第二塔,無疑是獨秀峰方塔,遠觀與鷲棲巖報恩塔合稱報恩雙塔,而且此峰上有大小雙石塔。獨秀峰險峻異常,因此此兩塔常人難及。
在龍洞報恩塔的旁邊,有座獨秀峰,四壁峭立,峰頂有座小石塔,塔身用大小不等的亂石砌成,方形,首層有室,頂部似乎已有部分脫落,現在還能看出有四層塔檐。
塔身石塊間看不出使用粘合劑的痕跡,完全是石塊堆疊而成。小塔的建造年代不詳,應與塔下的壽聖院有關。獨秀峰四面都是峭壁,無法攀登,塔是怎麽建上去的呢?
據附近的老鄉介紹,獨秀峰原有壹座天然形成的“石橋”與周圍山體連接,後來“石橋”坍塌,就再也沒有人能上去了。
獨秀峰西側側壁半山腰,有壹個類似小石塔的建築。
獨秀峰徒步攻略以及登頂攻略,可以參考筆者前期相關文章。
龍洞藏龍澗第4塔:周圍樹木茂盛,隱蔽於樹叢中,3層、方型、高約2.5米,有心室,心室有兩個側開口,開口朝向藏龍澗方向,塔無碑。
塔周圍柏樹、黃櫨茂密,樹均高於塔頂,特別是柏樹密不透風,把塔藏匿得很深。通過通向方塔周圍樹木枯樹枝的完好程度,而且沒有道路來判斷,到達此塔的人數極少。
1、方塔周圍樹木過於茂盛,柏樹多,而且樹比塔高,因此無論在澗底、澗頂、對面澗頂、對面山頂,視力所及,難以發現此塔;
2、能發現此塔的角度很少,只有在對面山林茂密的山頂偏下部,透過山林濃密的柏樹洞,而且只有兩個點位置,有可能發現此塔;
3、冬季此塔有隱蔽色,即使在點位置,視力所及,也不易發現塔身;
4、此塔在藏龍澗澗頂,發現點對面的懸崖上,即使發現,也很難到達;
5、筆者是偶爾發現此塔,因為道路不明,發現後,並不能到達塔下,而是多次熟悉道路後,才到達。
6、而且更妙的是,此塔下方有塔,方塔下部驚現壹座高度形體相差不大,純天然的石塔。
龍洞溝方塔,矗在佛峪和礦村峪匯流,再與藏龍澗龍洞溝匯流的山之巔(大辛河上遊),為單層中空結構,有心室,建築年代不詳。
該塔矗立在分離出來的小山之巔,並不是山的最高峰。
龍洞溝山巔方塔,可以從龍洞溝方向或佛峪與礦村峪匯流方向,徒步向西登頂,也可以從西部向東下到山巔方塔處。
泉城龍洞佛峪3層無名方塔,與禹王臺矗在佛峪同壹弧形山崖的兩個末端,壹南壹北,均在佛峪的東側,相對而立。
該處可以觀佛峪般若寺石刻,特別是最大字“佛”,非常顯眼。
自禹王臺處登上緊鄰的對面崖頂,沿著峪邊道路,朝向方塔徒步,即可到達方塔處。也可從龍洞溝方向,沿著同側山崖翻山越嶺來到佛峪方塔處。
1、龍洞峪和佛峪兩峪邊山崖上的6座方塔,其中5座在龍洞峪,1座在佛峪;4座在峪的東側,2座在峪的西側;
2、除了獨秀峰上2座方塔因獨秀峰陡峭無路,常人難以到達外,其他方塔均可以通過相鄰的山崖,曲折徒步到達。
3、龍洞峪方塔,位置隱蔽,難以為人所發現,看到他的人最少,因此,到達的人也少。
泉城濟南龍洞山頂的“天坑”,通往山中部的著名百米“龍洞”嗎?
2021年元旦,與驢友徒步泉城濟南著名原生態龍洞景區,壹路登觀景臺,賞濟南老八景之首的錦屏春曉觀連綿群峰,下壹線天,穿越藏龍澗,鉆百米龍洞,攀爬龍洞山,賞錦屏崖、獨秀峰、鷲宿石,觀龍洞山天坑,冒險下北懸崖,途中收獲了無盡風景,也產生和體驗了足量多巴胺。
龍洞山山頂的南部大“天坑”入口
最吸引人的當屬龍洞山山頂“天坑”之旅。龍洞“天坑”深黑,壹眼望不到底。“龍洞”九曲蜿蜒,鐘乳石遍布,有多個洞體通往高處。
龍洞山中多個洞穴,多數通往高處
龍洞山“龍洞”北入口進入後,石室巨大
龍洞山“龍洞”主入口,有巨洞通往高處
龍洞山'“龍洞”中,多處通往高處
龍洞山“龍洞”內景及道路
“天坑”正位於龍洞山龍洞上部,不由得讓人產生了“天坑是不是通往龍洞”的想法,回來後隨即在網上查找資料,進行驗證。
通過網上搜索,查看了數十篇驢友徒步穿越龍洞景區藏龍澗、龍洞、天坑的相關文章,終於查到了多篇與龍洞山“天坑”速降、探險的相關線索文章,其中壹篇網文顯示,2017年2月12日正月十六,濟南某探險隊11名隊員成功完成龍洞山天坑探洞,還附有照片資料。
該探險隊從龍洞山上面的天坑,通過繩索直接速降下降到了天坑底部,然後沿著近45度高低不平的洞中路下行到龍洞中,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網上照片。
網圖:自天坑頂部繩索速降下洞
網圖:下洞,可看到擠在壹起懸空的三塊巨石
網圖:從天坑下部看天坑中部擠在壹起的三塊巨石
網圖:“天坑”下“龍洞”途中漆黑壹片
網圖:龍洞山山頂北部小“天坑”照片
網圖:自天坑下到龍洞內部
龍洞山山頂南北“天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壹塊巨石卡住並懸空在天坑中間部位,巨石已經斷裂成三塊,非常顯眼。網圖上速降的美女驢友照片中,也有該卡住巨石的照片,而且還有壹張從巨石底部觀看的照片,網圖與現場圖片壹致。
現場:拍攝的天坑下部擠在壹起的三塊懸空巨石
現場:這是放大後巨石照片,與網圖壹致
通過以上驗證,看來,龍洞山山頂南部的“天坑”的確連通龍洞山中部的“龍洞”,猜測的確沒錯,是真的。
從天坑下洞探險,下到龍洞成為壹種選擇。
妳準備下洞探險麽?
濟南龍洞風景區門票多少
濟南龍洞風景區門票每人10元,停車費也是10元每輛。
龍洞風景區(Longdong Scenic Area),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與濟南市市中區交界處。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鉆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稱禹登山。這裏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至宋代就成為遊覽勝地。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詠詩贊曰:“我遊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該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
這裏,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臺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峪口兩側為老君崖,崖下有老君井,傳說太上老君曾於此煉丹。與老君崖相對,東側為鳳凰臺,相傳昔日為鳳凰棲息之地。兩山對峙,谷底清溪流淌,山清水秀。深谷之南,迎面巨峰危立,叢簇擁,白雲繚繞,風光奇奧,稱“白雲峰”。由此向西,穿過壹段峽谷,便到達龍 洞峪腹地。這壹帶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為。其內,魏晉以來建有名剎。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賜名“壽聖院”。殿內祀龍王、龍子、龍女、金龍等神像,香火盛極壹時。天旱“禱雨必應”,故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又封此處龍神為“順應侯”。金皇統年間,再晉封為“靈惠公”。如今寺院已傾圮,然而兩株高齡的銀杏樹卻枝繁葉茂。北宋元豐二年與元符三年(1100年)鐫刻的石碑尚存,上面記載著該山龍神降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