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白話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壹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裏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壹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整體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壹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誌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於當起,止於當止,如行雲流水,壹氣呵成。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來並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壹種庭院積水的錯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記承天寺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