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英強在他的博文中所描述的“壹個理想的立人分館”,而在現實中,他已在全國建起了16座這樣的立人分館。
開 館
湖北黃岡蘄春縣青石鎮、河南信陽市淮濱縣、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石城鄉、巴州區茶壩中學、雲南昭通市巧家縣、河北承德市圍場縣、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壹中、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重慶市州縣、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城—羅列這些地址,只是想表達這樣壹個信息:如果妳的家在這些地方,那麽應該說妳是幸運的,因為李英強開設的立人鄉村圖書館已開到妳的家鄉了。
2007年9月,李英強與余世存、薛野、張守禮、張大軍、楊民道等朋友壹起啟動了鄉村圖書館項目。第壹站,便是李英強的家鄉湖北黃岡蘄春縣青石鎮。
其實,李英強最初的計劃,只是想利用父母在青石鎮葉鋪村建的二層樓房辦壹個小型圖書館,把自己和妻子在北京各個書市上淘來的2000多冊圖書放進去,由父母管理,供村人借閱。把圖書館辦起來後,他再回北京,繼續原來的生活。
可是,在家裏小住幾日,他卻陷入深深的憂慮。鄉村經濟繁榮的背後,卻是鄉親們空洞的眼神和麻將桌前慵懶的生活狀態,這讓他覺得此時的鄉村,還不如他年少時那麽純凈。
“我不想讓自己的這2000冊圖書,也像眾多送書下鄉活動壹樣,過了啟動儀式的喧鬧,就任由塵土撫摸。”李英強改變了主意,他決定和妻子留下來管理這些圖書,讓它們流動起來。按照他的設想,他建起的圖書館都要成為真正的文化中心,人們在這裏可以看畫展,看電影,聽音樂,聽各種講座。“直至成為壹些人的精神家園,當他們在異地四處漂泊時,想起家鄉的時候,能夠懷念圖書館這個溫暖的所在。”
經人介紹,李英強與當時的青石鎮中學校長見了面,他的想法得到校長的大力支持。於是,第壹家立人鄉村圖書館就在青石鎮中學建立了。因為國學大家黃侃先生就是從青石鎮走出去的,所以第壹分館也叫作黃侃圖書館。在李英強的設想中,凡是立人所在的鄉村,只要有文化名人,都要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這也是後來有的分館分別以晏陽初、木蘭、熊培雲命名的原因。
立 人
李英強所說“立人”二字,出自魯迅1908年寫的《文化偏至論》中的壹句話:“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舉。”
立人鄉村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學生,所以李英強對書目的選擇非常嚴格。第壹分館的2000多冊圖書全是李英強夫妻倆壹本壹本選出來的。2007年的夏天和秋天,在北京大學的“周末書市”,藍旗營萬聖書園旁邊的壹家小門臉特價書店,還有王四營壹帶的小二手書店,經常會出現他們的身影。
在這些書籍中,小學生書目有近200種,內容以簡單經典的故事書為主。李英強重點推薦的有他認為可以讀到三四十歲的跟生命話題有關的《小王子》、關於不同追求的《奧茲國的巫師》、關於友誼信任和愛的《夏洛的網》以及林格倫的童話作品如《長襪子皮皮》、《小飛人卡爾松》等。
中學類書籍內容隨年級逐漸加深。林達《歷史深處的憂慮》系列、劉瑜《民主的細節》等,以及魯迅、胡適的書,還有錢穆、湯因比、費正清、唐德剛、張灝、葛劍雄等人的著作,都在核心書目之列,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也在其中。李英強推薦初中同學閱讀《蘇菲的世界》、《動物莊園》和壹些世界文學名著。
立人還設有專門的“選書委員會”。從2011年起,選書委員們每月還推出幾則短書評。
除了為學生們辦理圖書借閱手續,管理員還要組織學生們參加較高頻次的讀書會。李英強的設想中還有放電影(每周壹次)、邀請學者講座(每學期至少壹次)、作文比賽(每年壹次)、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
李英強希望圖書館能成為鄉村的學習中心和教育基地,希望青少年可以在這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人們在這裏不但是索取,還給予,更重要的是交流,成為鄉村公***生活的壹個新的開始……”
如今的立人圖書館有12個縣級區分館,管理運營著下轄鄉鎮村的16個圖書館,藏書7萬冊,4000多個活躍的借書證,每個月3萬的閱覽人次。目前在館的全職人員,包括實習生在內***30多人。
節 奏
雖然李英強對立人系列教育產品的未來給予了很高的期待。但面對本刊記者的采訪,他卻是壹再強調“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其實立人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並不壹定就是好事,立人追求的不是越大越多越好。”在他看來,立人鄉村圖書館只要做好了,壹個和100個是壹樣的,只要能為當下的中國教育尋找另壹條出路,立人的存在價值就實現了。
在壹些報道中,有這樣壹些片斷,讓人印象深刻“午後充足的陽光讓村人們的行動慢了下來,東拉西扯地聊著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話題,只有豬在撒歡地跑來跑去。李英強抱著剛滿壹歲的女兒,坐在立人第壹分館樓前的臺階上,不時地和女兒碰碰額頭,父女倆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在李英強新租的4層小樓裏,壹樓大約200平方米的房間三面墻都被書占滿了。幾張供閱覽的大桌子擺在屋子中間,誌願者們忙著要將二樓整理出來,再設壹個閱覽室。
看著村民們的時間在白白流走,壹位誌願者忍不住說:“有時真想把他們硬拉進來啊!”而李英強對這壹切卻看的很淡:“時間長了,慢慢就會有人進來,壹個人進來了,十個人很快就會進來了。”
采訪中,記者對這些圖書館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表示了擔憂,李英強卻說:“我做的工作,好比是在沙漠裏種樹,我的想法是,活壹棵是壹棵,活不了,繼續往下種就是了,總會有成活的。”
著名新聞人、南開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熊培雲是立人學子們崇拜的偶像,也是立人的理事之壹,他在自己的家鄉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壹中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立人分館。在剖析立人現象的《兩千分之壹的改變》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這樣壹個觀點:我們能力有限,改變不了大環境,但總能改變些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會慢慢改變。“試想,中國2000多個縣,如果妳改變壹個縣,就是兩千分之壹的改變。如果妳讓壹個縣有壹家像樣的圖書館,那麽妳就完成了兩千分之壹的改變。”
“鄉村圖書館首先就不是為民主而生的,也不是為改變民情而生的,它首先意味著壹種民權,是為改善人們的生活而存在。或者說,其所體現的,首先是壹種關乎生活的態度,是壹種對幸福、自由的領悟與贊美。”這是熊培雲在另壹篇文章《送托克維爾下鄉》中對立人鄉村圖書館的評價,他說,立人鄉村圖書館讓他對中國現實又多壹些體悟:“無論鄉村,還是城市,只要妳願意身體力行,總還是能做些事情。”
運 營
李英強告訴記者,立人鄉村圖書館是壹個純粹的民間公益組織,既沒有在工商註冊,也沒有在民政註冊,因為註冊會導致產生壹些很多非公益的色彩。目前包括圖書的借閱、講座,都是免費。“雖然在很多地方,我們想通過收費確定誰真正需要這些資源,也希望通過收費維持日常的開支,但比較困難。”
立人最初的幾個分館多是通過理事的“私交”建立的。第壹分館設在李英強的母校青石鎮中學,第二分館設在理事張大軍的家鄉淮濱縣固城鄉。第三、第四分館設在理事袁萬明的家鄉四川巴中。
那麽,立人鄉村圖書館的運轉經費從何而來?李英強說,壹開始,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在北京做生意的朋友贊助,每個月5000元。“隨後,心平基金會加入進來,為每個新開的分館提供買書的錢,這保證了立人圖書館走下去。”
隨著立人鄉村圖書館漸漸有了名氣,壹些支持者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捐款捐物,為立人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這才開始有了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大約1000多元。李英強希望這些努力的專職工作者最終能拿到比較體面的補貼,保證結婚生子的基本生活水平。
為立人服務的人分為兩種:壹種是在鄉村壹線工作的專職員工和長、短期誌願者,另壹種是在城市提供支持的。“立人在每個分館都有服務期在壹年以上的專職員工駐守,也有大量的短期誌願者參與到立人的寒、暑假以及平時組織的活動中。”李英強說。
最新的好消息是,南都基金會開始對立人進行壹個為期3年的定向捐贈,每年10萬元。
疑 問
記者在立人鄉村圖書館的網站上看到,立人第十分館—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行知館已經關閉。對此,李英強解釋說:“每個在家鄉開辦圖書館的誌願者都有充分的自由權,如果他遇到來自當地政府部門的壓力或其他原因,有權關掉圖書館,誌願者有這樣的權利。行知圖書館是去年8月份關閉的,壹***運行了半年的時間。我們也及時在網站上公布了消息,希望捐書者不要再往這個分館捐贈了。這個圖書館的關閉不能代表什麽,只能說是壹個個例。”
在立人網站上,有建立立人鄉村圖書館的申請條件。李英強說,立人不主動到某個地區建館,壹般都是受有意願的人的邀請,先在縣壹級的城市建館,隨後再向鄉鎮、村設分館。
對有意願建館的人,李英強開出的條件是很“苛刻”的:要有獨立產權的房子,最好是獨門獨院,方便進出的;對立人的宗旨和定位能夠比較認同,本人能夠長期參與;有意願者最好在當地具備壹定的號召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能疏通分館與當地各方面的合作關系……
對此,有網友提出疑問:有啟動資金、有獨立產權場地、有關系,如果有這些條件,還找妳開館幹什麽?
李英強的回答是:“有了這些,是不會自動成為壹個真正發揮作用的圖書館的,立人所做的,正是把這些資源用起來,讓它真正發揮作用。”
李英強給記者打了個比方:西安有意開壹家兒童樂園,各項條件已具備,但西安還是想加盟迪士尼樂園。這是為什麽呢?“因為迪士尼不但有遊樂設施,更有自己的理念。“誰都可以開兒童樂園,但妳如果不申請,那妳壹定不是迪士尼樂園。立人鄉村圖書館也是這樣,它在服務理念與服務人群之間有壹種精神上的***通,這種***通就能產生閱讀之外的愉悅。”
生 活
李英強1979年出生,他現在生活的重心,並不只有立人教育產品,剛滿壹周歲的女兒李宗道(小名卡爾松)是他的另壹個重心,另壹個歡樂的源泉。
李英強和妻子張新月曾想過不要孩子,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會讓生活變得不可控制。然而,真正到鄉下生活後,妻子突然覺得有孩子的生活也很好,卡爾松就這樣在父母牽手7年後出生了。
記者與李英強多次通電話,幾乎每壹次都能聽到電話那頭卡爾松的聲音,這讓人感覺李英強的生活有滋有味。
李英強的生活受妻子影響頗多,他在多個場合表示,妻子喜歡鄉間有鳥鳴有流水的生活,這也是他們回到農村的壹個原因。
老家在甘肅天水的張新月曾在壹篇文章中寫到:“同樣壹個風景,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感覺,關鍵是看妳的心靈處在什麽樣的狀態。天天看著那麽多小孩子來看書,借書還書,看著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壹些變化,若是妳有心,不開心也不可能。我們自己得到的可能比我們給孩子們的還要多。”
李英強2001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在中國聯通濟南分公司工作3年後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這樣的經歷顯然會讓很多人羨慕,而李英強也說自己是幸運的。他承認,正是因為接受了高等教育,才有了選擇自由人生的可能,所以他希望更多的農村青少年,不要因為身處惡劣求學環境,就放棄獲得這種自由的可能。
李英強在他的博客上發表了壹篇題為《關於教育的100個奇思妙想》的文章,他認為中國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很多的人只是傾向於指出問題,卻並不給出答案。“其實這些問題也不是全不可解,關鍵是要有人站出來解決,解決壹個是壹個。”
近日,李英強壹家人搬到了成都,投身於立人大學第二期暑期大學的招生工作。
立人大學並不是通常意義下的大學,而是基於互聯網的壹所民間“大學”。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和壹群有著高遠理想的大學老師匯聚到這裏。導師來上課,全憑自願,不但沒有講課費,還要自掏路費,輾轉換乘多種交通工具,住在鎮上惟壹壹家賓館,每晚房費80元。
去年立人大學第壹期暑期大學在李英強的家鄉舉辦,活動要旨是“讓參加的學生感受壹次真正的大學教育,以自由、開放的方式探索民間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課程分為三大塊:深入閱讀,講座研討,調查研究。
在李英強的口中,聽不到“困難”二字,他總是淡淡地笑著說,所有的困難都已變成了前進路上的祝福。他同樣避談“成敗”二字,因為在他看來,他所做的壹切,只是他選擇的壹種生活方式,“大與小、成與敗的標準,在這裏並不壹定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