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理論網 作者: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副局長 肖旭
孔子在解讀《易經》《震》卦時說:“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孔子認為,君子觀洊雷威震之象,當懷警懼憂患之心反身檢省,以去惡從善、遠禍避害、趨吉致福,並進壹步說,“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君子平時能從小事小問題上得到警示,抱持“震來虩虩”的戒慎驚懼之心,修身立德,嚴以律己,使言行合乎道德、法規、政令,就能避免進壹步的更大的兇險和禍患,抵達“笑言啞啞”的無憂無懼境界。孔子倡導的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見微知著、有備無患的“恐懼修省”精神,對於當下黨員幹部修身立德,具有深刻的鏡鑒意義。
壹、恐懼修省實為安身之道
憂患意識是貫徹《易經》始終的核心思想,強調的是“居安思危”這壹做人準則。恐懼作為《易經》《震》卦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因憂患意識而生,為“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來,揭示的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的處世道理。孔子在《震》卦的彖辭中說:“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裏,驚遠而懼邇也”, 精深透辟地推演了這樣壹種心理行為規律:壹個人驚懼於發生於他人、它處的災患,擔憂更大的災患降臨自身,“驚遠而懼邇”,防患於未然,“恐懼修省”,“反身修德”,涵養“震來虩虩,笑言啞啞”的素質,就會因“恐致福”,由懼得亨,避兇趨吉。
正因為“驚遠懼邇”的“恐懼修省”是壹條異常重要的防患避禍原則和方法,北宋詩人林逋強調 “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後而恐懼則悔,悔可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南宋《周易集說》註解“修者,修敕其善而進之也;省者,省察其不善而改之也”。元代《周易本義集成》也有“修其所未為,省其所已為”的詮釋。可見,君子懼怕自己的言行違背道德、法規和紀律,因而戒慎警懼地加以修省,以免言行招禍致患,並非膽小怕事的怯懦,也不是縮手縮腳的束縛,而是壹種時時體味於心的唯恐“壹失足成千古恨”的戒備警惕心態, 壹種“壹念之非即遏之,壹動之妄即改之”的清醒自律境界,壹種 “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立德保身大智慧。所以,清代魏裔介在《瓊琚佩語》中說:“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前人重視“恐懼修省”,還基於對人性的深刻認識。孟子認為“人性善”, “皆可為堯舜”, 荀子稱“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告子看到“人性無善無不善”, “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墨子則感嘆人性如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由於每個人既有望向善,也可能為惡,“天性好比種子,既能長成香花,也會長成毒草”,所以應當警懼防範, 去惡從善,“日新其德”。 “德者得也”。 有德者不僅可以得亨、得吉、得福,還可以得道、得民、得天下。我們各級黨員幹部作為人民的公仆,掌握著壹定的權力,管理著壹定的資源,既可以造福群眾、報效國家,也可能毀滅自己、禍害家庭。惟有時時處處保持對人民地位的敬重,對權力風險的戒懼,對自身弱點的警惕,對外界誘惑的害怕,對坐牢殺身的恐懼,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才能防止胡作非為、身敗名裂、禍國殃民。從這個意義來講,用以修省之恐懼是“警示鐘”,是“防腐劑”, 是“去汙粉”,是“護身符”,藉由恐懼之修省是立德,是從善,是去惡,是免禍。
二、恐懼修省重在心存敬畏
孔子認為,“君子以恐懼修省”,之所以能“致福”“無咎”,原因就在於“畏鄰戒也”。唐代孔穎達進壹步註解說, 君子 “見天之怒,畏雷之威,彌自修身省察己過,故曰‘君子以恐懼修省 ’也”, ‘畏鄰戒也’者,畏鄰之動,懼而自戒,乃得“無咎”。也就是說, “恐懼修省”之“恐懼”,不是壹般惶恐害怕的意思,而是以“鄰”為鑒, 敬而不忽,忌而不敢,正心守戒,有所不為,亦即敬畏之意。敬畏,意思是既敬重又畏懼,是人們時時處處防範在前的自警、自省、自律、自糾,它不僅是人們修身立德的重要方法,更是倫理道德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此,朱熹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古往今來,敬畏正是以其作為修身之道、倫理之基和德性底線的極端重要性,被恒久普遍地關註和重視。在中國思想文化中,向來不乏“敬畏”的傳統。儒家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道家敬畏“天道”,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佛家敬畏浩瀚的宇宙、遼闊的虛空和生命自身的神秘,倡導“五戒”“十善”。 在伊斯蘭教裏,敬畏不僅是壹個崇高的信仰境界,也是壹個高尚的道德境界,強調“敬畏是萬善之源”, “凡敬畏而且修身者,將來都沒有恐懼,也不憂愁”。在西方,基督教視“敬畏耶和華為智慧的開端”,認為敬畏上帝是信徒的首要德行。由於敬畏上帝的觀念深深融入了西方人的價值觀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因此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進而就構成了西方人倫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支撐。哲學家康德認為最值得人類敬畏的有兩樣東西,那就是“頭頂上浩瀚燦爛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哲學家史懷澤則強調 “對生命敬畏的感覺是絕對的倫理”;哲學家保羅·裏克爾在《惡的象征》中指出:“經由畏懼而不是經由愛,人類才進入倫理世界”。可以說,薪火相傳的敬畏思想,已經成了無形的、神聖的人類行為“指明燈”、 社會和諧“推進器”、國家穩定“安全閥”。 壹個人立身處世,心存敬畏,就會思當所思,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壹旦沒有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膽大包天、為所欲為,就會越雷池、闖紅燈、踩底線,於己於人、於家於國都可能帶來可怕惡果。特別是那些掌握壹定公權力的領導幹部,更應當有所敬畏。
其實,從政為官者心存“畏”字,由來已久。戰國時期魯國國相公儀休嗜好吃魚,許多人投其所愛爭相送魚,他堅決不受,並且說,我不是不愛吃魚,是害怕吃了這樣的魚,早晚會被革職查辦,那時不會再有人送魚給我,我也再不會象現在有薪俸買魚自給了。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封建帝王,在統治的23年間,他有壹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怕”字當頭。他曾說,“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每思壹言、行壹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百姓,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據《明史雜俎》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壹日早朝突然問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樂”?到班候旨的群臣眾說紛紜,朱元璋聽後均不滿意。後來壹個叫萬鋼的大臣回答 “畏法度者最快樂”,讓朱元璋龍顏大悅,直誇 “見解甚獨”。 透過這些人事我們不難看出,千百年前的先人們尚且能夠從愛己愛人愛國和對自己負責、對百姓負責、對社會負責的高度,敬畏天道法紀,我們今天各級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幹部,更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敬畏百姓、敬畏歷史、敬畏法紀、敬畏人生、敬畏自然與社會規律,嚴於律己,謹言慎行,努力使自己成為壹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好黨員好幹部。
三、恐懼修省當有外力驅使
孔子在《震?象》說,“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程頤後來進壹步註疏道:“君子觀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懼自修飭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則修正其身,思省其過,咎而改之。”均說明先有“洊雷威震”之象,後有君子“畏天之威”、“恐懼修省”,也就是說,“恐懼修省”壹開始並非君子的自願行為,而是由“洊雷威震”這壹外界壓力逼迫而為。“洊者,重也,因仍也。雷相因仍,乃為威震”。這壹外界壓力還不是壹般乍來即去、似有還無的壓力,而是壹波接壹波讓君子內心深感畏懼的持續威力。準確把握這壹要義,對於我們真正做到恐懼修省、心存敬畏、能懼而後能不懼不無啟迪意義。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作過壹次著名的青蛙實驗。科研人員先把壹只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開水鍋裏,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跳出開水鍋得以安然逃生。半小時後,他們在壹個同樣大小的鐵鍋裏倒滿冷水,然後放入那只死裏逃生的青蛙,悄悄在鍋底下用火慢慢加熱。青蛙不明就裏,在水中悠然自得地遊著,等到發覺無法忍受水溫時,已經欲跳乏力,為時已晚,最終被活活在熱水中燙死。青蛙如斯,人亦如此。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或壓力往往能使人驚覺防備,潛移默化的腐蝕則常常使人喪失戒備心而付出致命的代價,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危機感與憂患意識。《淮南子·人間訓》中說,“千裏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戰戰栗栗,日慎壹日。人莫蹪於山,而蹪於垤’,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後憂之,是猶病者已惓而索良醫也。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由此可見,要使人們常存警覺、戒懼、防患之心,修心養德,危言細行,遇事不麻痹,不輕忽,不僥幸,光靠自我觀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外界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洊雷威震”來警示驅使人們保持足夠的警惕。在當前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要使各級黨員幹部常存敬畏之心和憂患意識,真正做到清正自守、用權為公、勤政為民,關鍵是要推行強有力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即從制度上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管。
鄧小平同誌曾強調,“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無獨有偶,《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公元前522年,鄭國執政大夫鄭子產病重,對繼承者子大叔遊吉說:惟有德行完美的人,才能以寬和之道使人民順服。除此以外,沒有什麽比治政制度嚴厲更重要的了。火勢猛烈,人們望見就害怕,因此很少有人引火燒身;水性柔弱,人們輕忽玩弄它,故此就有很多人被淹死,所以執掌政事推行寬和之道很難。子大叔繼承子產執掌國政之初,由於不忍心實行嚴厲政令而實行寬和之道,結果鄭國出現很多劫人財物性命的盜賊。孔子後來解讀這段史實時,引用《詩經·大雅·民勞》的詩句說,千萬不可輕易放縱小惡,只有這樣才能約束不良之人,讓他們敬畏嚴明之法,而不至於進壹步胡作非為。據報道,2009年全國超10萬黨員幹部受到不同程度黨紀政紀處分, 2008年全國處分黨員幹部13萬多人,盡管查處人數總量呈下降趨勢,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壹個黨員幹部,都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每壹個黨員幹部走向反面,都是黨和國家及人民的損失,每壹個黨員幹部腐敗墮落後再予查處,都不如事前幫助監督他們潔身自好。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應把源頭監督、事前監督視作珍惜、關心、愛護黨員幹部的第壹責任,壹方面對傾向性苗頭性的小事小節小問題嚴格警示教育,另壹方面從制度上措施上確保違法犯罪行為被查處的不可避免性和得不償失性,促使廣大黨員幹部警鐘長鳴、敬畏法紀,忠於人民、戒懼自律,不敢、不願也不能闖紅線、觸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