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竺庵楹聯〗
抖落江南千樹雪;
托出佛國壹片春。
畫簾蕭聲偕燕語;
春山花影追鶯歌。
〖聚龍庵楹聯〗
山行天地氣;
水藏日月光。
煙籠五色雲;
佛照九華山。
世間百樣人,必行善惡事;
山中壹杯水,可清天地心。
〖天池庵楹聯〗
心清水現月;
意凈天無雲。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天池庵
清凈莊嚴超眾聖;
慈悲善舍度群倫。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天池庵
天上人間,暮鼓晨鐘空黑障;
池旁澗側,春花秋月況紅塵。
--劉子蔭題安徽省九華山天池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觀音庵楹聯
〖觀音庵楹聯〗
〖東崖鐘樓--觀音庵〗 東巖方舫旁即東崖鐘樓。東崖鐘樓又稱“幽冥鐘亭”。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座落於鬥雞巖峰頂,1983年重修,為六角形兩層樓閣,底層懸3噸重的巨型鐘樓,有 僧人住在亭內,晝夜撞鐘。每當僧人撞鐘祈禱時,鐘聲似在天上轟鳴,震動八方,響徹方圓幾十裏。東崖鐘樓臨近,有東崖禪寺、觀音庵、九子寺等景。觀音庵又稱 “天柱庵”,始建於宋,庵內存摩巖觀音大士石刻像,即“飛來觀音”。朝過觀音,繼續前行,可到百歲宮及新建的五百羅漢堂。
若不回頭,誰替妳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無須我大慈大悲。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觀音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大廈庵楹聯
〖大廈庵楹聯〗
竹帶南海露;
花沾極樂香。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大廈庵
說來有法原無法;
參透非空卻是空。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大廈庵
心臺圓明涵慧鏡;
法語精通生蓮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大廈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翠雲庵楹聯
〖翠雲庵楹聯〗
法力無邊三乘妙諦;
龍光普照四方善人。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翠雲庵
法相長留,大乘功成九轉;
龍神默運,真空道證六通。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翠雲庵
卅六層刀劍森嚴,仗法雨三乘永超苦海;
四十裏袈裟圍繞,借曇雲壹朵長護名山。
--徐大章題安徽省九華山翠雲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九蓮庵楹聯
〖九蓮庵楹聯〗
賞花醉幽徑;
枕月臥青松。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九蓮庵
輕拈琴弦,叮咚有聲彈壹曲,***足下五溪和唱;
凈燃檀香,灼燦生光點三炷,與眼前九華同芳。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九蓮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德永庵楹聯
〖德永庵楹聯〗
禪關塵埃淺;
佛門功德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德永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復興庵楹聯
〖復興庵楹聯〗
雲連螺髻巖前碧;
天在芙蓉頂上青。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復興庵
樂邦易到、凈業易行,壹念橫超,各教乘推為勝異;
人生難得、佛法難興,三心圓發,諸善信務要惟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復興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雙峰庵楹聯
〖雙峰庵楹聯〗
山頂茅廬月;
案圖佛國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雙峰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百歲宮下院楹聯
〖百歲宮下院楹聯〗
〖百歲宮下院〗 《九華山史話》書中明確寫著“清末時被戰火毀壞”,有八處已半廢,如百歲宮下院、陰堂、立庵等,通慧庵僅存部分屋舍,回香閣僅存角屋,而東巖下院僅存後殿。2002年9月1日上午,在九華山九華街化城廣場舉行了廟會開幕式上,同時進行了百歲宮下院落成典禮暨開光儀式,開始牟外接待佛教信徒、香客和遊客。
壹朵異香留客久;
滿窗清氣逼人多。
--吳襄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下院
進來都是有緣客;
歸去何須別看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下院
東閣吟風香滿座;
西湖踏月影橫橋。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下院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百歲宮楹聯
〖百歲宮楹聯〗
〖百歲宮〗?百歲宮又 名萬年禪寺,坐落在九華山海拔871米高的插霄峰上,殿宇巍峨,可容納5000人。明代萬歷年間,無暇禪師在此結茅而居,摘食野果,壽百余歲,逝前入缸, 囑弟子三年後啟之。如期揭視,顏色如生,時人建建紀念。百歲宮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和東司(廁所)為壹整體,沒有單體建 築的配置,遠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這種形制在我國現存寺廟建築中極為少見。百歲宮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勢,樓層由低爬高,層層上升,形成 曲折幽深、恢宏多變的迷宮。從山門正面看大殿,它只是壹層樓,而大殿東側的廂房是兩層樓,通高只有10米。但從它的後門看,東側墻高達55米,為五層樓。 而屋頂只是壹個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頂。大殿寬19米,進深14米,中有“九龍戲珠”藻井;佛龕則因地就勢築在長4.5米、高2米的巖石上;由 大殿側門可進入同壹樓層的肉身殿,殿前有壹天井,下建蓄水池,兼作取水滅火之用途;肉身殿後則為佛堂和僧舍。它的4個樓層內有巨巖橫陳,有磐石鑲嵌,巖石 與建築、建築與山峰有機結合,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百歲宮建於明代,清末民初屢次修葺、擴建。為九華“四大叢林”之壹。建築面積2987平方米。屬全國重點寺院。
護國萬年寺;
欽賜百歲宮。
--明崇禎皇帝·朱由檢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
百煉見道果;
歲久現佛身。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
百歲光陰塵夢短;
九華香火佛緣深。
--潘力生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
鐘聲傳三千界內;
佛法揚萬億國中。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鐘殿
大道無私培福德;
悲心救苦降吉祥。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是大英雄能覺悟;
為諸菩薩振剛維。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永護僧伽登千地;
長持寶杵應三洲。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體拋世諦求真諦;
須識凡心即佛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享念理念唯壹念;
佛心人心無二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寶幛時護曼陀雨;
金界常涵般若珠。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養成大拙方為巧;
學到真愚始知賢。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能受苦方為誌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地藏殿
明珠照徹天堂路;
金錫振開地獄門。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地藏殿
香閣峙中流,萬眾恒河自在;
慈燈懸彼岸,千年報答常明。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謝;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客堂
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影;
想起壹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地藏殿
三洲感應難思,汝有誌修我必護法;
壹杵威神可畏,人無邪念自能降魔。
--佚名題安徽省發和華山百歲宮韋馱殿
教有萬法,體性無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壹乘,根源有別,故說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地藏殿
庵超摘星,繼改萬年禪寺,終以百歲宮稱,間峭壁嶺樓,歷盡滄桑幾許,看芙蓉捧日,竹海堆雲、飛瀑弄珠、神光顯像、天心留勝賞,又奚必寶藏蓮花,為善最樂、敕封匾瀕、血寫經方,盛世此登臨,入畫前途,不念彌陀堪解脫;
人攀絕頂,頻呼幾壑松濤,了卻三生夢幻,躡鐘亭崖跡,搜來往事如何,嘆宴坐陽明、結茅海玉、洞中伏虎、鱔穴炊泥、佛意在蒼生,莫若去十王峰上,壹劍鋒橫、家國為懷、風霜礪誌,閑情快收拾,玩山今日,且憑南無頌清平。
--劉子蔭題安徽省九華山百歲宮大殿(84+84=168字)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九華蓮社楹聯
〖九華蓮社楹聯〗
〖閔園景區--九華蓮社〗 閔園景區位於九華山風景區中心部位,緊鄰九華街景區,由上閔園、中閔園、下閔園三部分構成,面積約6平方公裏。清澈見底、蜿蜒流淌的龍溪河縱貫閔園,景區 遍生松、杉、毛竹,珍貴樹種有青錢柳、金錢松、珙桐、楠木等,富產靈芝、黃精、何首烏、丹皮、石蒜、黃蓮、還魂草等野生藥材,尤以大面積的“閔園竹海”和 “天下第壹奇松”--鳳凰松最為誘人。從祗園寺南行便是回香閣,由回香閣到慧居寺這壹片為閔園景區。這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壹體,既有山莊田園的秀 美,又有蓮花佛國的神秘。深山密林之中,九華蓮社、大悲蓮社、心願茅篷、接引庵、香山茅篷、凈修茅篷、蓮宗精舍、慈佛精舍、潮音精舍等20余座尼庵群或隱 或現,“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環境十分幽靜,四季涼爽,空氣清新,是療養、度假、著述的佳境。主要景點有龍溪、怪石、竹海、鳳凰老松、華嚴洞等。
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
白玉毫古今不味,全憑願者承當。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九華蓮社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凈修茅庵楹聯
〖凈修茅庵楹聯〗
壹輪圓具;
萬法總持。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凈修茅庵
慈雲護寶幡;
寶筏渡迷津。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凈修茅庵
境寂聞天 籟;
山空轉法 輪。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凈修茅庵
難把塵凡皈法界;
提將苦海入香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凈修茅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壹宿庵楹聯
〖壹宿庵楹聯〗
鳥寂林中三更月;
濤聲山外十裏雷。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壹宿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回龍庵楹聯
〖回龍庵楹聯〗
九裏春風香宛宛;
六橋夜雨意綿綿。
--吳襄題安徽省九華山回龍庵
列五行而炎上,居八卦而虛中,當年攢木利民,回祿祝融俱降福;
披六泉之清霞,浥名庵之回龍,此日拈花獻佛,荷池蓮沼盡生輝。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回龍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蓮花庵楹聯
〖蓮花庵楹聯〗
深山野谷習芳性;
枯木寒林見禪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蓮花庵
會祝長生,十寶花添十樣錦;
朝臨福地,九郎香薦九華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蓮花庵
菩薩縱慈善,善惡壹毫難假借;
冥王雖猛烈,死生歷劫盡公平。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蓮花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通慧庵楹聯
〖通慧庵楹聯〗
〖通慧庵〗 通慧庵座落於九華山東崖西麓,九華街東。今住持尼聖初。通慧庵的右側是通慧禪林,住持尼思尚。通慧庵的後面是通慧寺,住持僧本旺。相傳明末壹進士入清後至 九華山為僧,法號誦林,於此築室禪修,不事募化,自食其力。與東崖“天籟軒”吳文簡公(即吳襄)十分友契,酬唱詩文。
佛法深似海;
禪門第壹家。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通法界,無邊際;
慧真如,究竟空。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將六字出乾坤。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兩酌蒼煌秋放鶴;
壹籟涼月夜揚琴。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通篇妙理虛空小;
慧契真如法界寬。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念而無念歸真念;
心不住心即凈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守口修身常攝意;
精勤念佛報諸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念佛宏名,無念而念三摩地;
悟空法界,非空即空九品蓮。
--釋本旺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通道上天臺,過此勇攀萬佛在;
慧才皈地藏,於彼先看壹心誠。
--劉子蔭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通觀今古慧才,壹代風騷百衲本;
慧審古今通理,百年世事壹天羅。
--劉子蔭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名山獨冠東南,無點善心難列坐;
勝境常留宇宙,有些誠意許來朝。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通慧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長生庵楹聯
〖長生庵楹聯〗
僧房畫留客;
佛爐篆煉香。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長生庵
身藏法術救冥國;
座擁蓮花拂塵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長生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松樹庵楹聯
〖松樹庵楹聯〗
〖松樹庵、天臺寺下院真身顯現〗 繼九華山腳下青陽縣杜村鄉龍村松樹庵於2002年冬啟缸出現壹尊真身菩薩釋寬德後,2003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廿二日)天臺寺下院關聖殿又出現了壹具 真身,真身名叫釋普文,是迄今為止九華山出現的第十四尊真身。釋普文,俗名方長生,籍貫福建省六安人,生於1923年,因父親出家為僧,他於1931年8?歲在青陽縣廟前關聖殿出家,10歲隨父到九華山天臺寺常住,1940年日寇入侵,他毅然報名參加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前線擔任戰地衛生員,抗日戰爭勝利 後,釋普文仍回天臺寺為僧。隨著年齡增長,釋普文主要以醫為主,廣結善緣。年近80歲仍常回天臺寺常住。釋普文2000年農歷正月廿二日在廟前關聖殿圓 寂,享年86歲。按照佛教禮儀封缸3年6個月之後,於2003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廿二日)啟缸,發現釋普文栩栩如生,啟缸時近萬人到場觀光,目睹了釋 普文真身菩薩的真容。據史料記載,九華山開山以來***有14尊真身,這些真身享年最小的是62歲,最大為110歲,其中80歲至90歲為其中最多。
夜靜林濤傳天語;
月明山春動畫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松樹庵
空中陰霧呈雲海;
塔頂晴光映紫霞。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松樹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接引庵楹聯
〖接引庵楹聯〗
〖接引庵〗 從回香閣緩步上坡,沿懸崖上的石板山道拾級而下,至龍溪,便到了接引庵。庵前有亭,亭東南有橫跨龍溪的“通天橋”。過了通天橋,壹路漫步有蓮花庵、心願茅 篷、潮音精舍、安樂堂、觀音峰下院、光明茅篷、大悲篷社等10座庵堂精舍,接引眾人。接引庵殿堂雖小,但廟內極其清凈,佛像莊嚴,從早到晚,鐘鼓交參,法 器長鳴,經聲不斷。
面山築佛殿;
背水立觀音。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接上修行路;
引開方便門。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接君來佛地;
引爾入三昧。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雲封天際路;
煙鎖梵宮樓。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松柏掩古寺;
祥雲繞佛城。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知足心常樂;
無私夢亦香。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欲上天臺由此起;
休驚梯道輟其登。
--方在華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有意燒香,何須苦朝南海;
誠心拜佛,此處即是西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
接雅士文人,繪書鳳凰古松;
引善男信女,朝拜天臺寶剎。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接引庵接引亭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凈土庵楹聯
〖凈土庵楹聯〗
上佛堂光明世界;
凈土庵樂在其中。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凈土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龍庵楹聯
〖龍庵楹聯〗
猿啼古洞落煙月;
龍下天池醒水雲。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龍庵
相看法雨慈雲得大自在;
驗取晨鐘暮鼓其廣設施。
--佚名安徽省九華山龍庵
無事渡溪橋,洗缽歸來雲滿袖;
有緣修法界,談經空處雨飛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龍庵
肯 出家心,說什麽萬緣皆斷;
欲求超世法,除非是壹念不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龍庵
撫掌笑春風,丈室間中空世界;
擡眼望明月,九霄高處見禪心。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龍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立庵楹聯
〖立庵楹聯〗
〖立庵〗 立庵座落在天臺山西麓、中閔園東。原名定慧庵,始建於清代,為清康熙年間化城寺東宇寮房之壹。鹹豐年間毀於兵燹,同治年間往持僧開宗重建,清末住持僧仁琳 擴修。1931年住持僧瑞祥擴建殿宇,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擴充寮房,安禪接眾,始具叢林規模,易名慧居禪寺,後再易今名。“文化大革命” 中佛像被毀,1982年重修殿宇。1988年所有佛像上漆、貼金。該寺背倚高山,面臨生海,環境十分幽美。建築面積1001平方米。寺內十八羅漢及菩薩塑 像造型優美,神態逼真。現為九華山佛教協會住址,為全國重點寺院。
無畏力尋聲救苦;
大悲心說法隨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立庵?
圓明天啟蓮池會;
念佛往生極樂邦。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念佛自然得見佛;
求生決定可往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慧根夙植菩提種;
覺樹恒開功德花。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世事絕卓無人問;
人生夢幻有誰知。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性定魔伏朝朝樂;
妄念不起處處安。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以壹念而除眾苦;
登九品可證三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閱歷深時知世態;
功夫悟後見天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忠直誠心,和平處世;
慈悲濟物,道德立身。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笑能引和,靜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觀今。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鳳嶺龍巖,三春報秀;
仙峰佛峽,萬古流芳。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都攝六根,凈念相隨;
高登九品,大願方成。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足下起祥雲,互此間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慮,坐定後消多少癡迷。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立庵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念佛堂楹聯
〖念佛堂楹聯〗
拔雲窺恨海;
焚香悟天機。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念佛堂
念佛念心心念佛;
修行修性性修行。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念佛堂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下禪堂楹聯
〖下禪堂楹聯〗
〖太白書堂--下禪堂〗 唐天寶末年(約755年)李白遊江漢,受友人青陽縣令韋仲堪的邀請,曾蔔居於九華山龍女泉側。南宋嘉熙初(約1273年),青陽縣令蔡元龍訪求遺跡,始創 太白書堂於化城寺之東側。明朝永樂年間(1403-1412年),邑人柯誌洪、吳獻與僧德侃重修,人稱“太白祠”。隆慶三年(1569年)毀於火。萬歷五 年(1577年)青陽縣知縣蘇萬民訪舊址,在化城寺僧房後重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知縣蔡立身閱舊址狹隘,乃相地於東崖之下,重建祠宇3間,東南 兩廂,並移石坊於祠前。天啟三年(1623年)縣令李如桂又徒建於下禪堂(陰騭堂)側,後廢。青康熙五年(1666年)遷回東崖原址。1925年姜孝維所 著《九華指南》壹書,登有“太白書堂”照片,平瓦房三間,西賂,前有磚坊。抗日戰爭中被炸毀。1988年,九華山管理處又恢復重建,基本保持原貌,已成為 九華山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掩淚悲千古;
破涕笑壹瞬。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下禪堂
天外清秋度明月;
人間撒雨結浮雲。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下禪堂
九華山佛教聖地對聯-上禪堂楹聯
〖上禪堂楹聯〗
〖上禪堂〗 上禪堂位於神光嶺的半山腰上、玉身寶殿下,原名景德堂,屬全國重點寺院。清代康熙時(1622-1722年)改今名,今存大殿等。寺周雲樹映帶,泉水縈 繞。山門開在東山墻,與眾不同。前有照壁壹道,宛若平臺小院隔離市井。山門上接壹披間,既為彌勒殿。大殿由兩個廳堂並逢,四落水屋頂,中有天井。高10?米,寬14米,進深28米。大殿南對韋陀殿,韋陀殿高0.7米,第二級韋陀殿比客房高出5.5米。而客房與韋陀殿同壹水平線下為壹個樓層,其上兩個樓層高?10米,大殿橫梁,額枋,柱頭精雕細刻,為八仙人物、鳥獸圖案。該寺為磚木結構,系清代建築。建築面積1280余平方米。寺旁有金沙泉、金錢樹等與李白有關的景點。
尋奇出後徑;
覽勝倚前檐。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梅花夜浮香雪海;
桂風秋散花雨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軒環水石屏三面;
窗展翡翠帶新妝。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九朵鞭蓉生絕艷;
百屏翡翠帶新妝。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錢樹落花仙買酒;
金河涵月佛吟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佛 日高懸光明世界;
法 輪大轉普利人天。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山門
夢殘五更天,幾杵鐘聲敲不破;
神遊三寶地,半山雲影去無蹤。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
除旋荼羅障礙,放開眼底光明,對慈實相莊嚴,才看透大千世界;
論眾檀越信心,須要腳跟穩定,到此禪關渡過,方許入不二法門。
--佚名題安徽省九華山上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