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為忠王,登基之後史稱唐肅宗。著名的安史之亂動搖了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根基,同時也給李亨搶班奪權、登上皇位創造了機會
李亨登基之後,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實際上是想將父皇徹底架空。不過,唐玄宗也並非等閑之輩,他並不甘心把手中的權力就這樣交給自己的兒子事實上,他在為李亨舉行冊命之前,就早早對中央政局作了精心安排,使其權力得以用法律的形式保留下來,並持續了相當長的壹段時間。這樣壹來,當時的唐朝實際上就形成了太上皇與皇帝***治天下的二元政治格局。後來,在公元762年,宦官李輔國等人作亂,唐肅宗李亨在長生殿中驚懼而死。
總的來說,唐肅宗李亨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唐玄宗時代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濟體制運作中的各種弊端,並為身後的帝國打下了壹定基礎。當然,由於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後宮、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制,反倒給安史之亂後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這絕不僅僅是李亨個人的不幸,更是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的悲哀。
安史之亂的突然爆發,讓強盛的大唐帝國壹夜之間進入了亂世亂世是英傑輩出的時代,同時也是變故橫生的時代李亨就是趁著亂世擺了父親唐玄宗道,成功搶班奪權,登上皇帝之位的。說實話,李享這個太子當得是很窩囊的。身為國之儲君,李亨在很長壹段時間之內都飽受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的欺淩。然而,安史之亂的突然爆發,打破了大唐帝國的秩序,也給太子李亨擴充權力帶來了難得的機會。
李的母親姓楊,出身於弘農華陰楊家,這個楊家為關隴地區的名門望族,後來才發跡的楊貴妃、楊國忠的楊家是萬萬不能與之相比的李亨的母親楊氏的曾祖父楊士達曾是前朝隋朝的高官,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
公元710年8月,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唐玄宗李隆基被冊立為太子,幾天之後,李隆基與李亨的母親楊氏成婚楊氏很爭氣,很快就懷上了李隆基的孩子。若是放在壹般的時節,妻子懷孕對於李隆基這個太子來說絕對是壹件大喜事,但是當時的政治環境相當險惡,李隆基的日子並不好過。因此,對於楊氏懷孕這件事,李隆基反而是憂心忡忡。
當時,李唐王朝真正掌權的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可是由於此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關系緊張,他擔心太平公主知道楊氏竟然這麽快就懷孕的事情會借題發揮,對自己不利。李隆基的這種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要知道歷史上借口太子耽於女色難當大任而行廢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時,太子楊勇只因寵愛貌美的昭訓雲氏,結果就被母親獨孤皇後以此為借口,說他耽於女色,難以繼承皇位,最後被廢黜了太子的身份。正是出於這種原因,李隆基甚至讓屬下秘密弄來壹些墮胎藥,打算將這壹小生命扼殺於母腹之中。但是,思來想去,李隆基最終還是下不了手,否則的話,歷史上也就不會有唐肅宗李亨這個人了。
李亨出生以後,他的生母楊氏並沒能爭取到撫養他的權利。這是因為楊氏僅僅是太子的側妃,李隆基所納的正式的太子妃是後來做了玄宗皇後的王氏。此時的太子妃王氏壹直沒有生養,楊氏自覺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獨享為人母的喜悅,於是當王氏提出由自己來撫養這個孩子的時候,楊氏沒敢拒絕。不過幸運的是,王氏對李亨百般呵護,極為疼愛,視若己出。實際上,對於李亨來說,從小被王氏撫養在政治上是絕對有利的。因為他本身就是李隆基的長子,再加上由正妻撫養長大,只要是以後王氏生不出男孩,李亨這個太子之位就算是沒跑了。
果然,公元738年,27歲的李亨被唐玄宗李隆基冊立為太子。但是,從被立為太子,推上政治前臺的那壹刻起,李亨就被顯而易見的政治威脅所包圍著。
當時,李亨的養母王皇後已經被廢,生母楊氏的娘家在朝中又並無高官。因此,可以說太子李亨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與此同時,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寵愛的武惠妃和楊貴妃分別都有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武惠妃與宰相李林甫關系密切,楊貴妃的娘家人楊國忠等也都是朝中高官,這些人自然都將李亨這個太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在所有這些人中,對李亨威脅最大的自然是宰相李林甫公元746年正月15日元宵節,這天風清月朗,太子李亨出宮賞燈,在市井之中與韋堅相見。在見過李亨之後,韋堅又匆匆與皇甫惟明相約夜遊,同前往位於城內崇仁坊中的景龍道觀。這兩個人的身份大非尋常。韋堅是李亨的大舅子,而皇甫惟明則是唐朝的鎮邊大將。這兩個人夜間相約,私相往來,自然會給人留下彈劾的口實。
果然,韋堅與皇甫惟明的這次深夜相會並沒有逃過李林甫的監視李林甫立即要禦史中丞楊慎矜寫成報告,說韋堅乃是皇親國戚,不應該與邊將過分親密。這還不算完,李林甫甚至親自向玄宗報告,說他二人暗中謀劃,擁立太子登基。玄宗得奏,毫不猶豫地下詔進行審訊。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羅織罪狀,想把太子牽扯進來。玄宗雖然也懷疑韋堅與皇甫惟明有構謀之心,但卻堅決不同意把太子牽連進去。李林甫無奈之下,只得給韋堅定了個“幹進不已的罪名,將他由刑部尚書貶為縉雲郡太守,皇甫惟明則以“間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職務,貶為播川郡太守。這壹處理,只是限於懲治韋堅、皇甫惟明的個人過失,並未有任何針對太子李亨之處。皇甫惟明的兵權則移交給朔方、河東兩道節度使王忠嗣。王忠嗣與太子李亨關系親密,朝廷上人人皆知這壹結果,太子李亨有驚無險,李林甫也無奈何。
本來,這件事應該就這樣過去了。然而,事態逆轉,平地驚雷,壹下子把李亨推到了風口浪尖。原來,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為了讓自己的奏折更具說服力,二人竟然傻到引太子李亨作證。這下,本來不想牽連太子的唐玄宗大為震怒,事情壹下變得復雜起來,李亨見狀,為了自保,趕緊上表自辯,以與韋妃“情義不睦”為由,撇清與韋氏兄弟的關系,並請求父皇準許自己與韋妃離婚,以表明自己“不以親廢法。
李亨的自辯起到了作用,玄宗著意對李亨加以慰撫,聽任他與韋氏離婚,斷絕了關系。太子李亨的謹慎確實使他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只是***同生活多年的韋妃不得不從此削發為尼,在禁中的佛寺之中做了永成陌路的出家人。但即便如此,李林甫也仍然不肯善罷甘休,對韋堅壹案大加株連,不依不饒,無數與之有關的人都丟官罷職,甚至壹命嗚呼。在經過了這壹事件之後,李亨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當中,雖然仍然是當朝太子的身份,行事卻更加謹慎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