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吳郭魚的詳細資料

吳郭魚的詳細資料

吳郭魚的詳細資料

吳郭魚(Tilapia?)為壹種中小形魚。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之主要來源之壹。

原產於非洲,屬於慈鯛科之熱帶魚類,和鱸魚相似。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分含量的鹹水中,可以存活於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吳郭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裏能夠生長。

全世界***有100多種,其中曾被人們在池塘養殖的約有15種。中文名吳郭魚是紀念臺灣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從新加坡將其引進。現在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養殖。FAO?估計年產量為1.5百萬噸,這數量相當於三文魚的年養殖產量。

養殖吳郭魚有很高的經濟利益,因為其天然抗病性強,能以谷物,藻類及腐敗物為主食,幼魚存活率高,養殖所需空間及其小,再加上吳郭魚成長快,6個月即可達於上市之體型(12-15厘米)。若水溫較高則終年均能產卵。

印度Dr. Modadugu Vijay Gupta發展並散布清水養殖(使用吳郭魚)的廉價技術, 獲得2005年世界糧食獎。

二戰以後,吳郭魚在臺灣被引進後大量養殖,其肉質嫩,雖然微有土腥味,但因其價格便宜,成為大眾食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同時養殖的吳郭魚出口到歐美日本,產生了很大經濟效益,被稱為 *** 寶魚或臺灣鯛。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受歡迎度有所下降。值得壹提的是目前臺灣的吳郭魚大多是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及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的雜交種。已非1946年時吳與郭兩人引進的土種(Oreochromis mossambica)。

吳郭魚所造成的影響?

吳郭魚屬雜食性魚類,性兇猛、喜攻擊、耐汙染、成長快、繁殖力強,也有保護魚卵及小魚的習性,加上體型比原生魚類大,很快就排擠原生魚種,也成為臺灣本地河川的優勢魚種。

吳郭魚的影響

吳郭魚屬於慈鯛科,原產於非洲,全世界***有壹百多種。以「吳郭」命名是為了紀念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自新加坡引進魚苗。吳振輝及郭啟彰在日據時代,被征調至南洋服役,壹九四六年——日本戰敗的第二年,他們在新加坡兵營等待遣返,返回的前壹日,兩人悄悄潛入日本養殖場,脫下內衣撈取了數百尾孵化約五天的「帝士魚」魚苗,放入帶來的鳳梨空罐內,連跑帶沖回到營地後,魚苗只剩下壹百多尾。郭啟彰入睡前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得之不易的魚苗裝入水桶,並放在營房角落,準備隔日帶回臺灣。結果,晚歸的同鄉李贊生誤以為是臟水倒入水溝,後經夥伴協助搜尋,好不容易撈到二十尾,第二天上船時,剩下十六尾,從新加坡到基隆的十天航程,再輾轉回到旗津老家時,只有十三尾存活下來,其中雄的魚苗五尾,雌的魚苗八尾。當初引進的「在來種」或是「土種」吳郭魚早已被淘汰,但是它們的引進,卻對臺灣的魚類養殖,以及生態系造成深遠影響。

就養殖角度,吳郭魚的確對臺灣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壹九九三至二千年期間,臺灣躍居為全球吳郭魚第壹大出口國,同時也是美國整尾冷凍吳郭魚的最大出口國,迄今仍是臺灣出口魚類的大宗。不過站在生態系角度,它們卻是保育人士眼中的「生態剪刀手」。圈養在養殖場內的吳郭魚具有食用功能,但如果因為放生,或是天災關系進入到自然水體後,只需短暫的適應,就會迅速繁殖及擴散,並改變當地的生態。在民國七○年代,吳郭魚即已廣布臺灣中下遊河川,到了二○○○年,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陳榮宗先生的調查,目前全臺50 條重要河川中,除楓港溪及和平溪幸免於難外,其他48 條河川均遭到吳郭魚的侵入,其中又以東港溪為什,整條溪吳郭魚就占了37.1%。吳郭魚屬雜食性魚類,性兇猛、喜攻擊、耐汙染、成長快、繁殖力強,以及具有護卵及小魚的習性,再加上體型比原生種魚類來得大,很快就占地為王,破壞了原本河川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