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屬於烏龍茶類中的壹種,在中國茶葉分類裏有紅茶、綠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類別是烏龍茶,而烏龍茶有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之別。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扛鼎之品。 生長在武夷山脈的茶葉獨領山水靈氣,山間巖縫和溝壕的特別土質賦予大紅袍壹種堅韌,醇厚的品質。傳統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紅袍茶類特有的與木有關的碳香和火香。
大紅袍屬於半發酵茶,和鐵觀音茶壹樣是半發酵茶葉。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內的壹座陡峭的巖壁上。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壹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因而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茶樹兩旁巖壁直立,日照短,氣溫變化不大,再加上平時茶農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壹定要調技術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紅袍的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特殊的藥效。從元明以來為歷代皇室貢品。
由於大紅袍與鐵觀音都為烏龍茶類,因此大紅袍的制作方式與鐵觀音類似,其制作工藝包括萎雕、攤晾、搖青、做青、殺青、揉撚、烘幹、毛茶等工序。
大紅袍的品鑒要從幾個方面來觀察:外形、湯色、香氣、滋味、沖泡次數和葉底等多個方面。其中以香氣和滋味這兩方面為重點。
1、香氣:香氣清爽,吸入後,深呼壹口氣從鼻中出,若能聞到幽幽香氣的,其香品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為上。清香型(輕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為上。
2、滋味:入口甘爽滑順者美,苦、澀、麻、酸者劣。茶水無質感,淡薄者為下品。苦澀味的輕重往往決定巖茶品質高低。沖泡次數,通常為八泡左右,超過八泡以上者更優。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說法。
3、外形:幹茶的外形色澤也可以作為品質鑒別的參考。通常要求外形勻整,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色澤油潤帶寶色。陳茶則色澤灰褐。條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葉的葉底也可以作為茶葉品質的參考,應軟亮勻齊,葉底紅邊明顯。
優質茶應具備無明顯苦澀,有質感(口中茶水感覺黏,有稠度),潤滑,回甘顯,回味足(初學者不易把握這壹巖韻的特點)。
歷史上武夷茶就是歷代帝王的貢茶。連續多年獲全國烏龍茶類金獎、獲首屆中國國際茶博會金獎。國務院、文化部正式下文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的制作工藝名列其中。 大紅袍制作技藝是手工技藝中唯壹制茶工藝,大紅袍更是茶中之王,被譽為“國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