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太和古洞的歷史起源

太和古洞的歷史起源

清代鹹豐四年春,壹位僑居清遠城愛好堪輿學(俗稱看風水)的順德人,名叫黎守壹(又名黎般若),夜夢道教呂純陽祖師降示,縣城北郊大和坑蕉園乃鐘靈福地,清屆靜修之所,可建仙宇道觀,教化世人。

於是,黎守壹據夢尋境,果真尋得“世外桃源”。坊間傳說,黎守壹自小隨父親從順德大良鎮來到清遠做綢緞生意,僑居城東,因愛好堪輿學,逐成奇人。

黎守壹自小就喜歡輿學,但有機會就問輿求道。十來歲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經》倒背如流,二十出頭就讀懂了《周易》,比劃陰陽八卦,二十來歲就為人“睇風水”,且不收分毫。鳳城裏巷,皆說“般若臉如翠玉,聲如銀音,道童轉世也”。

黎守壹夢見呂純陽祖師降示的次日,邀集幾位同道好友前往北郊踏青勘察。壹行人披荊拔茅、穿簇越壑,好不容易來到大和坑蕉園。但見峻峰起伏,群巒疊翠,兩脈清泉,左右回環,茂林修竹,紫氣東來。黎守壹等人不禁大喜,說道:祖師靈矣!蕉園乾坤是也。

隨後幾番勘測,開盤問輿,確定了這是呂純陽祖師降示的清界靜修之福地。於是,欲集資在此興建仙館道觀,響應的同道者從原來的黎守壹、周泰清、馮覺芬、李安逸、黃息帆、陳柏芬、何鵬飛、馮玄中、馮修齡、何溢齡等十人增至二十八人。他們稟請知縣後獲批準集資興建,至同年冬,道觀告竣。這就是早期的“桃源仙館”。

仙館落成之際,清遠的商紳士賈前往祝賀,甚是熱鬧。姓程的知縣為表興建仙館之功勛,題筆書寫“大和洞”三字,其名取自地名大和坑,其意則謂“和興吉祥”。

黎守壹見之,默想壹陣後說道:“大者太也!”於是,拿起程知縣剛放下的毛筆,在“大”字下輕輕壹點。這壹“點”,便點出了道教的精髓,點出了洞天福地的玄機,更點出了壹個百年傳奇的“太和古洞”。後人為紀念黎守壹等二十八位集資興建仙館的創山功德,將他們尊稱為“開山二十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