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道導彈導彈
用於攔截敵方來襲彈道導彈的導彈。又稱反導彈導彈。與多種地面雷達、數據處理設備和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等,組成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武器系統。簡稱反導系統。是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攔截空域,分為高空攔截導彈和低空攔截導彈。其中,高空攔截導彈受到普遍重視。導彈主要由戰鬥部、推進系統、制導系統、電源系統和彈體等組成。
武器性能
中文名稱:反彈道導彈導彈
英文名稱:antimissile missile
研制時間:60年代
服役時間:1944年
定型時間:1991年
國家:美國
簡介
用於攔截敵方來襲彈道導彈的導彈。又稱反導彈導彈。它與多種地面雷達、數據處理設備和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等,組成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武器系統。簡稱反導系統。它是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類
通常反彈道導彈導彈分為兩類:①高空攔截導彈。又稱被動段攔截導彈。壹般用於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彈道導彈。②低空攔截導彈。又稱再入段攔截導彈或近程攔截導彈。用於在目標上空攔截來襲彈道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的主要特點是反應時間短、命中精度高。其中,高空攔截導彈受到普遍重視。實戰時,可單獨部署使用,也可與低空攔截導彈配合部署使用,以提高其攔截概率。
組成
反彈道導彈導彈主要由戰鬥部、推進系統、制導系統、電源系統和彈體等組成。
①戰鬥部:是直接毀傷目標的有效載荷。大多采用核爆炸裝置,用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彈道導彈時,主要依靠核爆炸釋放的x射線,穿透來襲彈頭的燒蝕層,破壞其防熱層,進而燒毀其內部的核裝藥;用在大氣層內攔截時,主要依靠核爆炸釋放出的中子流、γ射線和強大的沖擊波等綜合毀傷效應,摧毀來襲彈頭。隨著反彈道導彈導彈命中精度的提高,有的戰鬥部已采用常規裝藥或無裝藥的高速飛行的精確制導彈頭,以近炸或直接碰撞方式毀傷來襲彈頭。
②推進系統:是使導彈獲得壹定飛行速度的動力裝置。壹般采用推力大、啟動時間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了獲得良好的飛行加速性,通常由火箭主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組成推進系統,能產生100g以上的加速度。當攔截來襲機動彈頭時,反彈道導彈導彈的末級發動機,壹般采用推力和方向均可控制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也可采用能多次啟動和調整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
③制導系統:是導引和控制導彈準確命中目標的裝置。通常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
④電源系統:是保證導彈各系統正常工作的能源裝置。
⑤彈體:是連接、安裝彈上各分系統,承受各種載荷並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的結構體。壹般由2級或3級彈體組成,還有彈翼和操縱穩定面,以保證導彈穩定飛行和改變飛行方向的需要。通常采用錐柱形或全錐形的結構樣式,以輕型耐燒蝕、高強度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為了能夠對來襲彈道導彈進行全方位攔截,反彈道導彈導彈多采用導彈發射井發射,並配有重新裝填、快速發射的裝置。為提高其生存能力,也有的采取機動配置方式。
簡史
隨著進攻性彈道導彈的出現和發展,用於攔截它的反彈道導彈導彈相繼問世。早在1944年德國使用v-2導彈襲擊倫敦時,英國就開始尋求在空中攔截v-2導彈的防禦手段,曾提出包括反彈道導彈導彈、預警和跟蹤導引雷達所組成的防禦方案,為研制反彈道導彈武器系統奠定了基礎。美國和前蘇聯在防空導彈的基礎上,於50年代初,從理論上論證了研制反彈道導彈導彈的可行性,並進行了壹系列的試驗。60年代初,美國研制成"奈基-宙斯"反彈道導彈導彈,最大射程為640千米,因其識別能力差、攔截概率低,未進行部署。前蘇聯研制成了"橡皮套鞋"反彈道導彈導彈,最大作戰半徑為640千米,最大攔截高度為320千米,有效殺傷半徑為6~8千米,60年代中期在莫斯科周圍進行部署。
1975年,美國在大福克斯、懷特曼等反導場地,部署了由低空攔截的"斯普林特"和高空攔截的"斯帕坦"兩種反彈道導彈導彈所組成的"衛兵"防禦系統,但該系統難以攔截多彈頭和帶突防裝置的彈頭,於1976年2月宣布關閉。1980年,前蘇聯因反導技術有了新的進展,宣布將已部署的64部反彈道導彈導彈發射架拆除壹半。其余32部發射架配備的是"橡皮套鞋"改進型sh-04反彈道導彈導彈,它可在飛行中關閉發動機,在滑行中等待地面指令再次啟動對目標實施攔截。同時,還裝備了sh-08型高速、低空攔截導彈。1983年,美國提出建立多層次反彈道導彈導彈防禦系統,著手研制非核攔截導彈、超高速攔截導彈等。1991年,美國陸軍eris攔截器試射成功,該攔截器從誇賈林島靶場發射井發射,在空中摧毀了從7770千米以外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導彈模擬核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