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17日,五名***和黨人進入華盛頓水門大廈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和民主黨主席辦公室安裝竊聽器,當場被捕,由此而引發了壹場政治風波,這就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下臺在於1968年尼克松當選總統後,主張對政府人員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以削弱東北部自由主義權勢集團的勢力。尼克松進行了三大改革:調整國家預算項目,改組政府機構,調整政府人員,改革稅收制度。
尼克松當選後便開始采取新的措施和政策。首先要求政府部門中的非職業雇員提出辭呈,同時授權其內閣成員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任命政府人員。尼克松為確保政府政策的實施和貫徹,他把部分白宮的人調入內閣各部。尼克松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在第二任期中將東部集團從政府部門中逐步排擠出去,從自身的陣營中挑選人員。
尼克松的新規定,使地方政府既能自由利用聯邦政府拔下的資金,發展自身的經濟,又能較少聽命於民主黨控制的聯邦機構,有利於***和黨在各地擴大影響。尼克松的稅收分享計劃加劇了上述統治階層的敵對情緒,因為這勢必廢除壹部分機構,使他們喪失某些特權。
對於東部集團來講,尼克松的三大改革政策從根本上觸犯了他們的利益,這不是簡單的平衡兩個政黨及利益集團的行動,而是要重組政府,將東北部自由主義權勢集團徹底排擠出去。東北部自由主義權勢集團在美國的統治非常牢固,除了在金融方面占主導地位外,對國會、政府機構、媒體機構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他們調動所有的能量,動用自身掌握的權利和輿論力量,同以尼克松為首的南部邊緣地帶保守主義權勢集體進行鬥爭。
媒體機構在水門事件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新聞周刊》等新聞機構密切關註水門事件,表示要將此事的所有細節公布於眾。利用國會特別是通過國會負責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委員會加速運轉起來,東部媒體長篇累牘地報道相關事件,產生著巨大的社會輿論作用。
水門事件發生後,《華盛頓郵報》首先把醜聞披露於報端,該報的兩名記者對此事件壹追到底,使事件由壹個小小的漣漪發展成軒然大波,最終導致代表陽光財團利益的尼克松下臺。
通過媒體平臺漸漸地揭露出美國人民不敢相信的貪汙腐敗、陰謀破壞、掩蓋真相和惡意誹謗的事實,使全國人民相信水門事件並不只是壹樁普通的“盜竊案”,也不只是通常的政治活動,而是總統的行政政策違反憲法和民主精神的政治醜聞事件。
1973年當國會和司法體系終於撬開了水門醜聞的大門時,尼克松和他的高級助手們盡管被迫承認錯誤,卻仍堅守為總統卸責的立場,壹再粉飾掩蓋,最後被迫交出的關鍵錄音帶中卻有18分鐘內容被神秘消去。其結果是越來越大的被動和窘迫,終致壹敗塗地,尼克松在屈辱中離開他熱愛的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