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是怎樣拍攝的?
主創人員制作了輪船的研究模型,並用攝影機圍繞取景,從而獲知了泰坦尼克號的結構布局和最美妙、最壯觀的取景角度。隨著研究的進展,建造布景也成為當務之急。在嚴格的工程技術和安全措施的保障下,影片大部分在室內和室外的水槽中拍攝完成。其中壹等艙餐廳和三層大樓梯都按實物尺寸建造,並搭建在2號攝影棚30英尺深的室內水槽的液壓平臺上,這個液壓平臺可以改變角度,劇組從幾碼遠的海邊引入500萬加侖海水,經過過濾的海水將逐漸淹沒液壓平臺上的景觀。憑《異形2》、《海底城》和《屋上的提琴手》三獲奧斯卡提名的制作設計師彼得·拉蒙從壹開始就得到了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的設計圖副本以及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關於設計特點的筆記本。這是設計資料在泰坦尼克號沈沒之後被首次應用。另外,由於泰坦尼克號是在處女航時沈沒,而當時的內部裝修沒能全部完成,並且鮮有照片資料。通過充分的研究和顧問的幫助,拉蒙率領制作團隊根據僅存的幾張泰坦尼克號內景照片及其姊妹船奧林匹克號的照片精確重現了頭等艙餐廳、會客室、頭等艙吸煙室、步道區、下午茶廳、健身房和多個特等艙。為了造成泰坦尼克號正在海上航行的假相,船體的布景和水槽都是沿著海岸線建造,從而呈現出白天和夜間壹望無際的海平面地平線。在拍攝夜間場景時,由於船體在水平位置時甲板有45英尺高,而且沈沒時船尾高高聳起,所以現場的照明效果需要塔吊幫助完成。為便於拍攝高大船身上的場景,卡梅隆使用了先進的拍攝器材--遙控升降搖臂(Akela Crane)。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攝影機搖臂,臂展可達80英尺。不過,要將全部場景都納入鏡中,卡梅隆仍要依賴於巨大的塔吊。他說:“我們建造的大型塔吊可以達到200英尺,我們沿著水槽中的船體側面鋪設了導軌,從船頭到船尾只需5分鐘,這樣取景就可以隨心所欲。”在進行拍攝時,卡梅隆也會被懸吊在布景上空,同攝影指導拉塞爾·卡朋特(Russell Carpenter)壹起使用陀螺穩定攝影機取景。經過三周的聖誕假期之後,攝制組利用全部完成的兩個甲板平臺去拍攝逐漸劇烈的沈船場景。在災難的最後階段,船體斷為兩截,前半部分沈入水下40英尺。在真實事件發生時,船上的救生艇僅能容納不到壹半的乘客,而由於船員未能填滿每只救生艇,最終獲救的乘客只有三分之壹。在拍攝中使用的救生艇吊艇架由為真正的泰坦尼克號提供相同配件的同壹家公司制造,韋蘭公司根據過去的圖紙生產出的吊艇架與泰坦尼克號上的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