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熊掌與魚哪個好吃?

熊掌與魚哪個好吃?

沒人不知道熊掌,但很少有人吃過熊掌。於是壹提起熊掌,便覺得很神秘。

熊掌的知名度來源於《孟子》。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現在吃魚是舉手之勞,但在古代要抓壹條魚難乎其難。行有車,食有魚,那是王公貴族的生活特征,有了熊掌可以舍棄魚,可見熊掌的珍貴。

“文革”即將開始之際,林彪發表過壹次長篇講話。他用階級鬥爭的觀點,提醒大家防止宮廷政變,為此舉了很多政變的例子。其中講到了壹個故事:公元前626 年,楚成王的兒子為奪王位要殺掉父親,楚成王提了壹個要求:我已安排炊事員烹煮熊掌,能否讓我吃了熊掌再死。兒子戳穿了老子的企圖:熊掌不是壹下子就煮得熟的,妳想拖延時間是嗎?於是楚成王連吃熊掌的要求也沒能得到滿足,便被送到了陰曹地府。“熊掌難熟”的說法由此流傳開來。

楚成王死後20 年,晉國有位晉靈公,生性殘暴,壹次因廚師煮熊掌沒煮透熟,竟壹劍將廚師砍死了。此事記在《左傳》,客觀上對熊掌進行了壹次強化宣傳。

熊掌為何名貴?原來熊於冬眠之前,用前掌踐踏蜂蜜和螞蟻,充分貯藏食物,以供冬眠時舔食。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壹裏就說:“熊……冬日蟄(冬眠)時不食,饑則舐其掌,故其美在掌。”近人唐魯孫也說:“黑熊能人立而行,前掌特別靈活,冬眠的時候,用壹只前掌抵住谷道(肛門,編者註),另壹掌就專供舐吮,今年用左前掌,明年壹定換右前掌……壹只掌壹冬不動,壹只掌天天舐之不停,唾液精華日夜浸潤,此掌肥腴厚潤是自然的了。”

春秋時代的諸侯講究吃炙熊掌,炙法早已失傳,後人吃熊掌以燉煮為主。

新割得熊掌不能立刻就吃,至少要放壹年等到徹底幹透才能煮食。收藏熊掌也有壹套方法:割下熊掌以後以粗布或草紙把血水擦幹(不能碰到水),而後準備壹個大口瓷壇,先用石灰墊底,再鋪上壹層厚厚的炒米,放入熊掌後,四周用炒米塞嚴,上面再放石灰封口,擱上壹兩年後,取出洗凈烹食。

熊掌洗凈後得去毛,方法是用濕泥把熊掌包住,放入爐火裏燒,等泥幹透剝落, 熊毛便幹凈了。熊掌收拾幹凈後,要先抹上壹層厚厚的蜂蜜(使其較易煮爛),而後在文火上煮壹個小時,這時熊掌會比原來大上壹倍多,而且變得柔軟了,此時,再取出剝皮取肉。熊掌皮難剝,剝皮是對廚師技術的壹大考驗;取出掌肉後放在鍋裏用慢火煮,等煮得有些軟了,又停火讓它完全冷卻,冷後再煮,煮後再停。三四次後,可以加山雞、鵪鶉、禾花雀、香菇和冬筍等配料,和整只熊掌壹起燉煮;也可以把熊掌切片和這些配料壹起煮下鍋。因為熊掌本身沒有味道,必須借助這些配料入味。大約燉煮八九小時,掌肉幾乎融化了,這道名菜也大功告成了。

說到這裏再回顧當年楚成王所提吃熊掌的要求,也就不難理解了:熊掌由生到熟要十幾個小時,到時候不僅大飽口福,說不定救兵也來了。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沒有打成。

不說楚成王,只說熊掌。人們如此費力地烹煮熊掌,說明熊掌口味極好,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確,熊掌滋味甘肥,膠質極豐,像煮足火候的肥豬肉,又滑又軟,但沒有肥豬肉的油膩。廣東上好的筵席只重魚翅,沒有熊掌,北京菜則以熊掌為貴。熊掌最滋補了,秋風壹起,吃幾次熊掌,壹冬都不覺得冷。但熊掌只能吃前掌,還得吃舐蜜的那只前掌。所以煮熊掌時,壹定兩只分鍋而燉,據說抵住谷道的那壹只,燉好後總帶點臭味。

然而現實生活中,熊已經很稀罕,熊掌更是奇缺,對壹般人來說,那帶臭味的熊掌也無法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