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並發癥,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血清膽汁酸升高為特征。主要危害胎兒,使圍產兒病死率增高。該病對妊娠最大的危害是發生難以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本病發病率0.1%~15.6%,可是壹旦發病,胎兒的死亡率很高。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女性激素、遺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癥狀表現
1、瘙癢
幾乎所有患者首發癥狀為孕晚期發生無皮膚損傷的瘙癢,約80%患者在30周後出現,有的甚至更早。瘙癢程度不壹,常呈持續性,白晝輕,夜間加劇。瘙癢壹般先從手掌和腳掌開始,然後逐漸向肢體近端延伸,甚至可發展到面部,但極少侵及黏膜。這種瘙癢癥狀平均約3周,亦有達數月者,於分娩後數小時或數日內迅速緩解、消失。
2、其他癥狀
嚴重瘙癢時引起失眠、疲勞、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
3、體征
四肢皮膚可見抓痕;10%~15%患者在瘙癢發生數日至數周內出現輕度黃疸,部分病例黃疸與瘙癢同時發生,於分娩後數日內消退。同時伴尿色加深等高膽紅素血癥表現。ICP孕婦無急慢性肝病體征,肝大但質地軟,有輕壓痛。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檢查
1、血清膽酸(膽汁酸)測定
是診斷ICP最有價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異性證據。膽汁中的膽酸主要是甘膽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為3:1,測定孕婦血清甘膽酸是早期診斷ICP最敏感方法,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及時監護、處理,均有參考價值。
2、肝功能測定
大多數ICP患者的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輕至中度升高,為正常水平的2~10倍,ALT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膽紅素輕—中度升高。
3、病理檢查
產後胎盤病理檢查可見胎盤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黃色和灰色斑塊,絨毛膜板和羊膜有膽鹽沈積,滋養細胞腫脹、數量增多,絨毛基質水腫、間隙狹窄;ICP患者肝組織活檢見肝細胞無明顯炎癥或變性表現,僅肝小葉中央區膽紅素輕度淤積,毛細膽管膽汁淤積及膽栓形成。電鏡切片發現毛細膽管擴張合並微絨毛水腫或消失。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
1、壹般處理
適當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給予間斷吸氧、高滲葡萄糖、維生素類及能量合劑,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兒對缺氧的耐受性。定期復檢肝功能、血膽酸、膽紅素。
2、藥物治療
(1)腺苷蛋氨酸:治療ICP的首選藥物。該藥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膽汁淤積,保護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臟。臨床中可改善ICP的癥狀,延緩病情進壹步的發展。
(2)熊去氧膽酸:服用後抑制腸道對疏水性膽酸重吸收,降低膽酸,改善胎兒環境,從而延長胎齡,瘙癢癥狀和生化指標均可明顯改善。
(3)地塞米松:可誘導酶活性,能通過胎盤減少胎兒腎上腺脫氫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產生,減輕膽汁淤積;能促進胎肺成熟,避免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可使瘙癢癥狀緩解甚至消失。
(4)苯巴比妥:此藥可誘導酶活性和產生細胞素P450,從而增加膽汁流量,改善瘙癢癥狀。
3、產科處理
(1)產前監護:從孕34周開始每周行無刺激胎心監護(NST)試驗,必要時行胎兒生物物理評分,以便及早發現隱性胎兒缺氧。NST、基線胎心率變異消失可作為預測ICP胎兒缺氧的指標。每日數胎動,若12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應警惕胎兒宮內窘迫。定期超聲檢查,註意有無羊水過少。
(2)適時終止妊娠:孕婦出現黃疸,胎齡已達36周、無黃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有胎盤功能明顯減退或胎兒窘迫者應及時終止妊娠。應以剖宮產為宜,經陰道分娩會加重胎兒缺氧,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