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魯奇在《遮蔽的天空》中強烈地展現出他慣常的主旨手法,即在某壹特定的歷史時空中追索人性的真相以及生命的態度,透露出貝托魯奇內心濃厚的生命關懷。
貝托魯奇藉用男女主人公相愛太深而不自知,延續而出的迷失與仿徨,再配合北非撒哈拉的壯闊視覺,壹點壹滴地訴說了人如何在困境與迷失中撥開遮蔽的雲霧,進而尋索到真相。主人公波特和凱特將自己定義為“旅行者”而不是“遊客”,他們力圖使自己進入北非的文化和氛圍,以品嘗異國情調和那些對他們來說是禁忌的東西。他們確實找到了稱之為異國情調的東西。沙漠的陽光使他們頭昏眼花,他們被城市迷宮般街道的黑暗所誘惑,他們面對的是壹個肉欲橫流的世界,在這裏他們喪失了作為文明美國人的根。城市對於這些過客而言成了囚籠,沙漠在召喚著他們,他們被沙漠的純凈、美麗和嚴峻所吸引,正如另壹個著名的旅行者T. E. Lawrence壹樣。他們被自由所陶醉,以此釋放出囚禁於自身的激情。
這部電影聳人聽聞的戲劇情節能滿足任何以情節為重的此類電影。確實,出版商也為這個表面駭人聽聞的故事寫了如下宣傳語:“命中註定的情人……他們的巨大激情同撒哈拉沙漠壹樣廣大。”諸如此類的語言,但這個故事裏並沒有發生什麽了不得的事情,所有重大的變化都發生在角色的內心。可以確定的是,這部電影講的並不是旅行者和宿命的情人以及他們平行發展的命運,而是有教養的、學究氣的厭倦的美國知識分子面對他們所無法理解的巨大經驗時所表現的困惑。這是文明同無法解答的冷漠自然的對抗。同此片類似的是《印度之行》和《懸崖下的野餐——講的都是傳統歐洲人發現自身並迷失於古老大陸的神秘之中。《懸崖下的野餐》是關於野餐的人在澳大利亞的壹處地質奇觀——吊石坡(Hanging Rock)失蹤的事;而《印度之行》則是關於壹個神秘的洞穴--馬拉巴古洞,在這個洞穴裏無論對著虛空發出什麽聲音,回聲總是空洞的、無意義的。在《遮蔽的天空》裏,沙漠扮演著壹個類似的角色,但要簡單的多。置身於其中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對神秘進行理解。
貝托魯奇在這部電影裏幾乎做了壹切,除了傳達主題。他的兩個主要演員,扮演波特(Porter)的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和扮演凱特(Kit)的德博拉·溫格(Debra Winger),他們看起來僅僅是在做著正確的事情--聰明、厭倦、疲憊、對彼此都很了解,對他們知道的事情不會感到恐懼。溫格似乎對她所扮演的角色缺乏交流,以至於使壹些本該充滿張力的戲劇場面平淡無奇。雖然她不停地換衣服,但她看上去還是僵硬而羞怯,似乎無所事事。約翰·馬爾科維奇至少在若幹場景中賦予了波特壹些不安,而凱特則永遠存在於優柔寡斷之中,直到波特以生病解決了自己為止。而馬爾科維奇雖然傳達出人物內心的掙紮,但卻似乎總有點心不在焉。
貝托魯奇的著名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和他另類的同伴阪本龍壹不會浪費貝托魯奇提供給他的這壹絕好的機會。他們在影片中創造了壹些美麗而激動人心的場景:接連不斷的帳篷、手勢、面罩後的眼睛、塵土飛揚的道路和令人感動的天空。電影提供了壹出視覺奇觀。拍出了沙漠美麗的黃昏光線,這些難以置信的場景因為其純粹而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