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的《遊山西村》其中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壹句非常有名,它表達了在困境中尋找希望與堅持的信念。
首先,“山窮水盡疑無路”是在描繪作者所處的情景,山水被稱為自然環境的代表,這裏指的是作者面對的困境已經到了無法再前進的地步,似乎沒有任何出路可走。這種絕望和無助的感覺使人產生懷疑和迷茫。
然而,接下來的“柳暗花明又壹村”給予了詩人新的希望和力量。這裏的“柳暗花明”形象地描述了景色在眼前突然變得模糊和昏暗,但緊接著轉而又出現了明亮的花景。這句話意味著當我們面臨困境和挫折時,往往在絕望之時會有壹線希望出現,為我們指引前進的道路。
整句詩的含義是,在人生旅途中,當我們似乎到達了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絕境時,我們應該堅持尋找希望和信念。即使壹切看起來暗淡無望,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時光流轉,就會在前方重新發現新的希望和機遇。
原文
遊山西村
陸遊〔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壹個山村。
社日將近,壹路上迎神的簫鼓聲隨處可聞,布衣素冠,淳樸的古代風俗依舊保留。
今後如果還能趁著大好月色出外閑遊,我隨時會拄著拐杖來敲妳的家門。
註釋
臘酒:臘月裏釀造的酒。
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足:足夠,豐盛。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山重水復:壹座座山、壹道道水重重疊疊。
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艷。
簫鼓:吹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做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豐收。
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
若許:如果這樣。
閑乘月:有空閑時趁著月光前來。
無時:沒有壹定的時間,即隨時。
叩(kòu)門:敲門。
賞析
這是壹首紀遊抒情詩,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遊”字,但又不具體描寫遊村的過程,而是剪取遊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遊興。全詩首寫詩人出遊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遊。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遊村貫穿,並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壹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此詩題材比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塗抹,而自然成趣。
中心思想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壹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閑散的思想感情。 詩人陶醉於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裏,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情感。詩人在語調極其自然親切的詩句中向人們展示了農村自然風景之美、農民淳樸善良之美,並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於其中。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遊正罷官閑居在家。在此之前,陸遊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乾道二年(1166),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歸故裏山陰(今浙江紹興)。
陸遊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壹起,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裏。此詩即在故鄉山陰所作。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