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麽說赤兔之死跑題了
當下對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贊譽,猶如漲潮之水方興未艾,竟然沒有壹個人看出作文有“缺點”,甚至是“致命”的“缺點”。
我認為考生沒有準確地把握詞意。把“忠誠”當成了“誠信”。
赤兔馬忠於主人,所以主人死,它也就痛不欲生。這個在中國老百姓心裏活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好馬“赤兔”,和主人的關系其實就是壹個對主人無限“忠誠”的關系,“忠誠”到追隨赴死。
然而“誠信”是誠實守信用的意思。細壹點說,兩個字的重點是“信”,“誠”在這裏起修飾作用,“誠信”也就是“特別講信用”。也可以引申為信守承諾、不騙人等等。但如果用《赤兔之死》來演繹說明什麽叫“誠信”的話,那就等於說“赤兔是在用自己的死完成它生前曾經對主人的某種承諾壹樣”,豈不荒唐?“忠誠”如果需要“承諾”的話,這樣的“忠誠”豈不大打折扣?所以說,用《赤兔之死》來講解“誠信”無異“歪曲”了“赤兔之死”。這樣的毛病還不是“致命”的嗎?
恐怕沒有人懷疑赤兔的忠誠。關鍵就是怎樣理解“誠信”,壹定有人反對我的理解,說“誠”不是修飾意義,而是“忠誠老實”的意思,“誠”和“信”是聯合體,說兩個字是兩個意義的聯合;也可以理解為“忠誠”的意思。
然而現代漢語就是這樣,雙字壹旦成了壹個詞,就只能有壹個意思了,它可能有許多意義上的“兄弟”,但它畢竟不能代替任何壹個“兄弟”。時代發展需要更準確的交流,時代的發展需要準確的詞義。而當下許多人在理解上的失誤,就是因為“誠信”和“忠誠”是近義詞,以為“誠信”裏有“忠誠”的意思,“忠誠”裏有“誠信”的意思,就忽略了兩個詞的相異之處,就忽略了詞義的輕重不同、應用場合的不同,因而就拿兩個詞彼此互相代替起來。
其實,對近義詞的區分,是初中語文課的必學內容。遺憾的是,考生蔣昕捷那麽好的文筆,那麽豐富的知識,那麽具有獨創性,卻沒有真正理解好壹個關鍵的詞。說句行話,這就是“跑題”!
所以,蔣昕捷可以得高分,但什麽時候的作文都不應當輕易給滿分;《赤兔之死》可以公開讓大家欣賞,以進壹步激發青少年學子去積累去創造,但必須指出該作文的缺點,以避免誤導寫作。
1 為什麽說赤兔之死沒跑題
該文並沒有偏題:有說偏題到忠義上的,但我們明明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寫赤兔馬忠義只是為了襯托出對董卓呂布與關羽誠信與否的褒貶。因為關羽誠信,所以赤兔對關羽忠心。
語言運用是令人驚艷的。但是並沒有達到壹些采訪中說到的能讓閱卷老師“有些字甚至看不懂”“看不透這篇作文只好求助專家”或者“專家深入研究其語言運用”的程度。當然,我這裏是指,專家還沒有必要從古漢語語言研究角度去研究。如果專家是研究這篇作文的古文運用對高中生的價值和對古漢語文化在社會普及的價值,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立意和深度都流於表面。從新穎角度和文化修養角度看,這篇文拿滿分是合理的。但是從立意的表達,和對誠信概念和意義都不夠深入,這是篇幅短小的考場記敘文的限制,考生選擇用這種方式而不是議論文來闡述觀點,就很難避免文章立意挖掘不足,觀點表達不夠全面這種問題。
文言白話寫作加分作用太大,如果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大概是二、三類吧。作為中考作文還可以。故事作為教育小學生誠信的寓言小故事也很合適。考試作文的話,還是要看考區和當時的風向。
事實上,也有考生是用文言寫議論文的,其優秀的作品有更斐揚的文采,和更精辟的主題解讀,觀點表達也十分凝練、精確。這樣邏輯層層遞進的,或是多面展開面面俱到的,更使讀者信服。如果只是講壹個故事,使讀者悟出:“哦!做人要講誠信!不講誠信的人不會被人敬重而是被人唾棄。”而已,兼且並不闡述誠信之於個人、社會、國家、時代、人類文明的意義,也不論述失信的長遠危害,不點明如何誠信、如何權衡誠信品質和價值取向,不聯系生活實際,文章也就這樣流於浮淺了。該考生用赤兔“因信而忠”個例來“格物致知”得出道理,這個道理其實還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這個觀點還沒有經過嚴密的邏輯論證,不具有充分的示例支撐,因此只是流於表面。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因篇幅和場合導致的必然的遺憾。
妳覺得這篇滿分作文到底有沒有跑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