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寫烏鎮的作文

寫烏鎮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壹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壹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壹篇什麽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寫烏鎮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烏鎮的作文1

 烏鎮,壹個小小的枕水之城。

 那是光影的絕響,流水的樂章。

 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不過只凝視著那壹張壹張被定格的光影,所有關於烏鎮的壹切都已然鮮活。

 橋?水?巷

 喜歡烏鎮的橋。那不僅僅是連通兩岸的工具更是壹件壹件藝術品。壹座壹座錯落雅致,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變遷。

 喜歡烏鎮的水。它不似其他江南古鎮的水,壹圈壹圈被圈成了湖泊,上面悠遊地躺些怒放的紅蓮。烏鎮的水,是烏鎮的魂。它貫穿全鎮的住家小巷。水上浮著的,是壹只只來來去去的漁船。船家撐著篙,載者滿載的愉悅和壹路的金黃。入夜時分,河岸萬家燈火齊亮,如星光點點,使得河面壹夜璀璨。

 喜歡烏鎮的巷,極幽靜,且極悠長和狹窄,若是煙雨,小巷的景色更是妙不可言。

 藍印花布飄千年

 自認為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服裝。簡單的色調,卻是美麗得純粹,帶著江南特有的靈氣與華麗。說它華麗,便是體現在條紋上。壹針壹線,體現的是江南女子的智慧與靈巧。

 喜歡看壹條壹條的藍印花布飄在院落的感覺。映著蔚藍的天空,若是在壹個明媚的午後,品壹茗清茶,再靜靜凝視,或是在花布中穿梭,更是有壹種獨特的美麗與哀傷。

 不知道古時的女子,是怎樣做出這般作品來?

 想必也是極美麗與惆悵。

 藍印花布飄千年,飄在我的憧憬,載著我的希冀。

 茅盾

 雖然極少讀他的文,不過作為烏鎮最出名的壹個文人,也值得壹提。

 茅盾在中國文學史上很出名,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故鄉是烏鎮。

 自古江南多才子。想必,定是那樣靈動的山水,那沈澱著的悠久的文化,才能陶冶出如此多富有才華的人。

 茅盾的故居如在眼旁,刻錄著文字的繁華,也訴說著物逝人非的淒哀。

 烏鎮,壹個不曾被時間改變過的,枕水江南。

寫烏鎮的作文2

 烏鎮,像許多古鎮壹樣,有穿過小鎮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蕩漾……烏鎮是壹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少了壹些商業氣息。我很喜歡那裏的人、那裏的景、那裏的文化……

 剛走進西柵景區,遠遠望去就是壹座座石橋立在河上,如果沒有那些橋,河水、景色也就少了壹絲生氣。大的橋讓人感到舒快,小的橋讓人感到舒心。可我就體會不到,我走在上面就是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總以為自己會掉下水去。石橋是由壹塊塊石頭壘起來的,無論怎樣去看,都很精致,可以說為是巧奪天工。

 在那裏,令我最感興趣的是:乘小船。我央求父母帶我去,他們就不肯,說是太貴,180壹人呢,切,過去壹看,180壹條船,,最後,還是帶我去乘了,那時是晚上,夜景可美了,不過,有點冷……

 我還去了龍形田,大得真像壹條龍,其實是許多小麥組成的,在田裏還有幾條小道呢,我跑在小道,東玩玩西跑跑,可開心了。

 我還去了……太多太多了,說也說不過來了,可那裏真的太好玩了,我真想是那裏的人啊,在那悠靜的鄉村裏享受生活……

 我永遠也忘不了在烏鎮留下的美好回憶……

寫烏鎮的作文3

 江南水鄉烏鎮 我壹直很想知道,壹個到處都是水的小鎮會是壹幅什麽樣子的畫卷。這不,我就來到了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 進入烏鎮的東柵景區,我不禁被眼前這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色給深深吸引住了,壹條條小河交叉在壹起,通向景區的各個地方,水上時不時會有壹位船夫搖著烏鎮特有的烏蓬船從我們面前飄過,船尾處,蕩漾起幾圈微微的漣漪。那景色,是我從未見過的壹種美。 那裏的壹座座小房子傍水而居,看上去,那房子十分古老,但又十分精致,房子到處都雕刻著各式各樣、與眾不同的花紋,讓歷盡滄桑的房子透露出壹絲神秘的美。 最引人註目的,該屬於那些極具欣賞性的景點了。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江南百床館了。 在江南百床館裏,擺放著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床,有的是雙人床,有的是單人床,但相同的是,每壹張床到處都是鏤空的花紋,而且每壹張床還都像是壹個小房間。在這麽多的床裏,我覺得,最有趣的該是那壹對姐妹床了,為什麽叫它們姐妹床呢?原來,這兩張床幾乎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只不過床的高矮不同,上面雕刻的字也不同,壹張床是兩人年輕時睡的,另壹張床是年老時睡的。在百床館裏,我看著這麽多的床,心想:古代的人是不是有些太浪費了呢?光就這麽壹個睡覺用的床,竟然還要做這麽漂亮,花費這麽長時間! 除了江南百床館,還有木雕館、茅盾故居、香山堂、財神灣等好多好多有趣但也別具風味的景點。看著這麽秀麗的景色,我似乎忘了時間,只沈醉於景色之中了,久久不願離去︹

寫烏鎮的作文4

 江南水鄉,是個令人癡迷的地方,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

 壹、枕水人家

 烏鎮的東柵,有許多店鋪,其中不乏以店為家的店主。每當清晨第壹縷光射向大地時,他們已穿戴整齊;於是,全店人合力地逐壹拆去厚重的門板,然後開始壹天的營生。板窗此時也被打開了,用壹根木頭撐著通風。這沾染著時間塵埃的壹塊塊深棕色的木板,也成為了此間壹道獨特的風景。

 烏鎮東柵的建築很有特點。由於住房多為木質,遇火即燃,所以,為了防止火勢蔓延,每壹百零八戶間便有壹個小型港口似的空格,兩面築以防火用的馬頭墻和石牌坊。鎮上還有專門的消防隊壹壹水龍會。有趣的是,在東柵,每座橋都十分狹窄,欄桿又十分低。先民們想必是習慣了,但遊人皆小心翼翼,唯恐落入水中。

 西柵與東柵又有所不同。西柵有許多民宿。推窗而望,繁華而美麗的烏鎮夜色盡在眼前。河風吹來,暑熱盡消( ),甚至有絲絲寒意。西柵的橋不窄,卻是很高。遊人經過時,不約而同地被河風刮得縮了縮脖子。也許,這就是"高處不勝寒"吧!

 二、吃在烏鎮

 晚飯的時間眨眼就到了。壹家人圍坐在飯店的圓桌旁。

 春天的馬蘭頭、螺螄正應市,各來壹盤。姑嫂餅是當地特產,適宜作飯後甜點。鴨腿、紅燒羊肉是葷菜。菌菇豆腐湯聽起來不錯,那麽再來壹碗。待菜盡飯罄之時,大人便打發小孩再去采購水果與小吃。不多時,壹人端著臭豆腐,壹人提著青梅與烏梅,搖搖晃晃地來了。壹家人吃著東西,拉著家常,其樂無窮......

 而烏鎮的美食,遠不止這些。外酥裏嫩的蘿蔔絲餅,又甜又辣的老姜糖,五味俱全的豆腐幹,醬香濃郁的豆醬,還有絞絞糖,幹菜餅、烏米飯、鴨脖......烏鎮,儼然壹個吃貨的天堂!

 三、水鄉的出行

 烏鎮是地道的水鄉,自然要有船。這兒有兩種船,壹種是大船,兩篙兩櫓推進。壹種是小船,船工搖著櫓,讓小船搖搖晃晃地前進,晃出水鄉的優美畫卷。而步行時卻更有意思,腳踏著尚存夕陽余溫的石板道,手提星星燈,緩緩前行,有壹種古樸的感覺。

 我終於明白:烏鎮的有名,是因為現在人們渴求壹種舒適、安逸、慢節奏的生活。城市

 生活節奏太快,人們早已身心俱疲了。

 是時候放慢腳步,休息壹下了......

寫烏鎮的作文5

 水鄉烏鎮 總體介紹;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江南四大名鎮之壹,曾名烏墩和青墩,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地處河流沖積和湖沼於積平原,地勢平坦,無山丘,河流縱橫交織,氣後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壹條河流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河道裏有載旅客的烏蓬船,河水呈青綠色。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烏鎮不僅水多,橋也很多,據說烏鎮歷史上橋梁最多時有120多座,現存30多座,在烏鎮幾乎每走20米,就能看到壹座橋。

 烏鎮又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的故裏,現在,那兒的家具與布置仍然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新版紅樓夢》就是在烏鎮的西柵拍攝的。

 藍印花布由藍白兩種顏色組成,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令外,我還在烏鎮吃到了壹種類似圓肖,但比圓肖大,直徑約是5厘米,且外皮呈綠色的糯米團,用南瓜葉當容器,餡料為芝麻和豆沙兩種,具體的名子我忘問了。

 三白酒是烏鎮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純手工釀成,以白米、白面、白水釀成。據導遊說,此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以其香氣濃郁、酒味醇厚、入口綿甜、回味爽凈、余香不絕而名聲遠揚。幾百年來風靡江南,經久不衰。

寫烏鎮的作文6

 我到過溫州的芙蓉古鎮,領略過安徽歙縣棠樾古建築群,欣賞過江蘇的周莊風情在閱讀過謝冰瑩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後,我就壹直向往著能到這樣的水鄉去走壹走。今年國慶,在爸媽的安排下,我終於有機會走進江南水鄉――烏鎮。

 坐車顛簸了近八小時,終於到烏鎮了!爸爸買好票,我們隨著人流進入景區。還沒走多遠,小河上那有驚無險的高竿表演立刻吸引了遊客的眼球。在那壹艘很大的浮船上架著壹根高高的竹竿,壹位四十開外的表演者爬上竹竿,在頂端玩起了空中倒立,壹會兒又像練功壹樣坐著,竹竿被壓得彎彎的真是靈如猴貓,圍觀的遊客贊不絕口,我還真怕他壹不小心會掉入河裏。

 再往裏走,便可見到壹座石橋,叫“逢源雙橋”。橋身不小,是用石塊砌築的,結實又美觀,算得上是大石頭橋。穿過壹個個小石頭巷子,走過壹戶戶人家,便可見到小壹些的石橋,大都是江南古鎮所特有的石拱橋,是石匠們精心雕琢過的,清晰立體的花紋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橋上,望著遠處船夫搖槳徜徉於碧水中,那麽愜意,那麽安逸,好壹幅悠然自得的水鄉風景畫!

 我們走累了,就隨便走進壹戶人家。我們見壹位老奶奶正不緊不慢地把壹只只又濕又軟的蠶繭在手心裏翻,還從裏面掏出花生米大小的蠶蛹,然後將蠶繭和蠶蛹分別放在兩只水盆中。經過詢問,我得知那是煮過的蠶繭,顯得軟。分出來的蠶繭被裝進壹只只大網兜裏,攤在石桌上晾幹。晾幹了的蠶繭已經完全沒有了原先的樣子,更像蠶絲被芯的壹部分。媽媽說,用蠶絲做成的被子冬暖夏涼,除了可以做蠶絲被,經過織、染等工序,還可以做成真絲面料,用來做衣服、包等。壹直以來,水鄉人壹直保持著這特有的鄉俗。

 不知不覺,我們漫步在長長的古道上,已近黃昏。我們壹路遊覽,壹路總有小河靜靜地陪伴著,壹座座可愛、細雕的單孔石頭小橋也默默地迎接著壹批批遊客。那壹排排黑瓦白墻木構的建築,那精美絕倫的鏤空技術,使我更加佩服古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古街很長,也很熱鬧,我們吃過小鎮的麥芽糖,也曾坐下來閑品那裏的特色小吃――白水魚,沿途還欣賞了各式的藍印花布

 就這樣,我們壹路遊覽,壹路贊美,壹路品味。

寫烏鎮的作文7

 烏鎮,國家5A級景區,全國二十幾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壹。這個五壹小長假,我帶著濃厚的興趣,來到了這個江南水鄉。

 剛進入烏鎮西柵景區,遠遠就能望見壹座座石橋立在河面上,如果沒有石橋,烏鎮就將缺少那麽壹絲生機。石橋是由壹塊塊石頭壘起來的,每壹處花紋,無論怎麽看,都是那麽的精致,甚至可以說是巧奪天工。站在石橋上,看著兩邊總有那麽壹些奇特的房子,黑瓦白墻,這全都是由特殊的優質木材建成的,而且建在水裏,所以烏鎮又被稱為“枕水之鄉。”瞧!它們多漂亮啊!不僅好看,而且實用,要是我也能住這樣的房子多好呀!

 離開石橋,來到小徑。小徑像條蛇延伸而去,小徑兩旁,全都是白墻大宅,上面似乎冒著壹縷縷青煙,讓人流連忘返,無法忘卻。

 光陰如梭,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為了節省時間,我們便登上了壹條烏蓬船,船身窄,船蓬低,船夫站在船尾,搖動木漿,壹插壹拔,小船緩緩地向前駛去,船夫嫻熟的技術讓我贊不絕口。我們走的是北線水路,在這裏烏鎮呈現的卻是另外壹番景象。河的兩邊野草重生,小花兒藏於草叢中若隱若現,頭頂上不時有小鳥飛過,河面吹來的暖風不禁使我想起了壹句詩:“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此時的烏鎮,美的像人間天堂。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烏鎮的美好壹刻。烏鎮,下次我壹定還會再來。

寫烏鎮的作文8

 懷著壹種期待前行在未知路上,像生活。

 跨過蜿蜒的長廊伴著湖水泛著粼粼波光,深望進去,便是壹座又壹座的石橋搭起兩岸聯系。古樸的巷路和和煦的暖風若不是前路人潮擁擠摩擦接踵說不定我們會靜等到壹位丁香壹樣的姑娘,以還夙願。

 人總會願意愛上漂亮的東西,似那個染布坊,空曠的屋前掛著長長的藏青布條隨風舞動,墻面懶散的爬布著藤綠,像夢壹樣回歸到簡單。展廳裏立著壹位穿印紋旗袍的女人塑像,精巧的螺紋紐扣斜系鎖骨邊,腰間微微束起,湖藍的古典顏色配上亮白的花紋,突顯女人玲瓏身段。底下排滿了十二生肖的模型,小巧可愛。還有撐開的花傘溫暖淒冷的心。隨時轉壹圈周圍都是壹模壹樣的雅致,不禁,有些入了迷。恍然間想起自己家中的布花傘,是父親旅遊時帶回來的,好像和這邊的花紋是壹樣的呢。那把傘仍靜靜留在書桌裏,而父親為了生計遠在寧波,雖然他曾說過愧疚未陪伴在我們身邊,但其實我清楚的知道壹切的艱難。傘裏的紋路像我們真實的生活,曲折但漂亮,藏青色的底蘊襯著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忘不開與妳前行的人前行的路前行的景色。如若孤單便覺偌大的鎮擁擠的人都在笑話妳是個過客,如若安靜,便也乘起青舟漾在湖面暗自發起閑的牢騷,如若好動便也像瘋子壹樣亂竄街巷也混然不覺疲勞。如妳,如我。合起壹段已過去的記憶,才可貴當時今日與妳相約的人,昨話說的再動聽也僅是飄過耳畔的呼吸。想必,更懂珍惜了。

 那次4月的春遊裏風很單純,並不知曉那是我們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壹起遊行。每個人的記憶和集體記憶壹樣都在烏鎮柳絮裏放飛,和妳們相處的日子快樂難過,很珍惜。

 簡陋的住房還曬開著棉被,門前放滿著鮮花給墨綠的烏鎮尋找亮色。如果時間倒流,那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水而居,淘米洗衣的安逸生活嗎?好像所有人都有了承諾壹樣將它們守護。圈內開放著幾百余家商品鋪、特色小吃、精致棉衣、可愛玩偶……那個下午我佇留在壹家糖品店很久,滑滑的糖絲在師傅手中穿梭,兩只手不停的揉合拉開,接著又多了壹只手進來,他們說是師傅的妻子,她拔著白色的糖絲,師傅把並著的晶藍糖塊,默契在手中流露恰好。屋裏擺了很多的糖果,很香,很甜。這種感覺竟然是聞到而不是嘗到,想起來便覺好笑。

 我想我更是愛上了壹家畫館,現場為妳素描。喧鬧的環境裏有這樣壹份寧靜的等待,守候壹家很小的畫館,守候自己的興趣才華,多好。看畫裏清風拂過端坐在椅凳女人的發梢,壹絲壹縷,媚眼都在烏鎮如墨般的氣氛渲染下生動起來,濃重的筆墨掃過唇間耳畔,紙上的女人壹下子就生動起來了呢。聽屋外清脆的鈴鐺聲悠揚飄過,好像我壹直懷在心間的塗鴉夢,不切實際卻仍想堅持。如果有天我也可以為妳彩繪人生,即使那天的到來有些遠。

 橋沿開始微微發燙,手心的汗也微微滲出,莫不是將要離開怎麽會有那麽多愁緒。

 移開眼前如畫的古典景色,壹絲絲濃綠點開古鎮悠閑,泛水的小舟向裏輕輕揮手,再別潑墨烏鎮。

寫烏鎮的作文9

 烏鎮,像許多古鎮壹樣,有穿過小鎮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蕩漾……烏鎮是壹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少了壹些商業氣息。我很喜歡那裏的人、那裏的景、那裏的文化……

 我的外公家住烏鎮,幾乎每次假期我都會過去探望他老人家,所以說,那地方我便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家在烏鎮十分普遍,白墻黑瓦,窗紙雕花。屋外有個大院子,院中央孤零零地矗立著壹棵老桂樹,便是再普通不過的江南景致了。

 夏日的傍晚,我們總會在那棵桂樹下乘涼。大人們在談笑品茶,聊著家常,而我從不安分,總是會順著梯子爬到那棵雖歪扭粗糙卻又結實的'枝丫上坐著,目光越過院墻,看著那河流上滿載遊人的烏篷船,望著遠處

 那燈火已點上的酒樓,似又回到了舊時,文人騷客們品茗吟詩的時候。滑下樹,卻照樣是那個院子,那些人。壹道院墻,似乎隔開了時空,隔去了浮華。大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那小紫砂壺裏都不知道加了多少次水了,他們卻依舊聊的不可開交。我逗弄著外公家那只斷了尾巴的大黃狗,眺望著遠處,看著最後壹縷陽光被黑夜吞下,閃爍的星星也爬上了夜幕,耳畔中是知了有壹聲沒壹聲的吵鬧,是屋內畫眉鳥輕柔的呢喃,更是那撩人的吳儂軟語。夏夜裏,盡是我所熟悉的平和與寧靜。

 每至秋季,老桂樹就會按時的開花,開出壹朵朵與它老舊枝幹截然不同的嬌嫩花朵,滿樹金黃。桂花開,十裏香。這時的天氣已不再炎熱,陽光正如點點墨色,透過墻上的雕花,斑駁的照射在院內。院外,依舊遊人如織,那黑白色塊仿佛就要和著陽光流淌出來。我有時會在屋外那狹窄的弄堂裏遊蕩,回家時來到院門前,看著那沈重的木門咬著光亮的黃銅門環,透過半掩的大門,只見外婆端著架子在桂樹下依依呀呀的吊著嗓子,熟悉的戲腔,不變的調子,風韻依舊,仿佛回到了她打著油紙傘在江南煙雨中翹首的那段年輕時光。外公也坐在老舊太師椅上認真的聽,壹手端著茶杯,壹手執著破蒲扇,瞇著雙眼,陶醉其中。壹曲了了,外公的呼吸也漸漸沈緩,漸入夢鄉。僅剩壹院余音,壹院茶香。

 繞著桂樹漫步,雙手手輕撫桂樹,側耳傾聽,那棵桂樹仿佛在訴說著留念,輕吟著往事,既熟悉,卻又感陌生。

 憶江南,言烏鎮,對他人而言,它們是烏篷船,是畫舫,是油紙傘,是繡花鞋,是水調歌頭,是戲子悲嘆,是依依楊柳,是涓涓細流,是桃花面,是丹鳳眼,是浮生三嘆,是壹簾幽夢。而於我,僅是壹棵老桂樹,它那飽經風霜的背影,就像外公外婆那蒼老堅定的面孔,銘於我心。即使再過多年,烏鎮依舊,人依舊,就如那百年仍在的桂樹,仍會是我心中最美、最溫暖的壹道彩虹。

寫烏鎮的作文10

 也許,是離這個溫柔蘊藉的江南古鎮太近的緣故,我反而無法用確切的語言來描繪有著2500年滄桑之地的種種動人之處。現在請允許我暫時地遠離,閉上眼睛,用無牽無礙的心去感受、去體味……

 我覺得,烏鎮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煙如霧似夢似幻的雨絲,濕漉漉的青石板……壹個讓人尋覓已久的本色烏鎮就這樣鮮靈靈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看,壹帶藍瑩瑩的市河穿街而過,櫓聲唉乃,漾起淺淺的波紋,搖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烏黑發亮的屋瓦,蓮青色的水閣、廊棚、吊樓、河埠頭,以及懸掛在長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動的燈籠。隨著雨落的,還有盛開的滿枝花瓣,或粉紅,或潔白,於是,綠肥紅瘦之間便又滋生出了許許多多幽怨婉轉令人無端驚覺的美麗和惆悵。

 在雨天,烏鎮總有著說不盡的纏綿悱惻。行走在那條悠長悠長的小巷中,有沒有壹個結著丁香壹樣愁怨的姑娘與我擦肩而過呢?人們尋找著,五顏六色的花傘穿過觀前街,走過應家橋,越過古廊棚,登上仁義橋,繞過九曲廊,停駐在香火繚繞紅燭高燒的財神灣的財神廟前,看著滴答的檐雨切割著狹窄的視線,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發出的急切而熱烈的鑼鼓聲所吸引。偶爾在河的對岸響起壹兩聲吳儂軟語,壹下子使人的心柔軟到了極點,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擠進那些釀酒、刨煙、紡織、藍印花布、根雕、竹編、制筆等壹個個洋溢著日常質樸生活氣息的傳統作坊裏。喝壹口甜甜的糯米鍋巴茶,再品嘗壹口有著美麗動人傳說的甜鹹兼有的姑嫂餅,紅綠鮮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則讓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種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訪廬閣”小坐壹番,來壹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綠色的液體仿佛是初春晶瑩的草芽,讓人倍覺生命的清澈。雨還在下,而重檐翹角、浮雕鎏金,歷千年劫難而不衰的修真觀前的古戲臺上韻味十足的傳統花鼓戲仍在風雨中傳唱,唱者不倦,聽者不厭……

 走得累了,依著水廊的美人靠,看著操著各色口音的遊人從面前走過,時間就在細碎的雨點中緩緩流逝。來這兒的人大約都想找回點什麽吧,那他們找到了嗎?烏鎮無聲,遊人亦無聲。那麽,再重復走壹遍那閃射著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撐著記憶的花傘,和我的愛人沿著古鎮深處散發出的氣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們的衣襟上輕盈地跳躍,這恐怕也只是在這兒才能有這壹份雅致了!

 “細雨濕流光”的烏鎮是江南溫柔鄉裏的壹灘濕跡,是壹個任何人甘願沈醉其中都不想醒來的夢。這是壹方魅力無窮的天地。烏鎮的溫潤,烏鎮的艷麗,烏鎮的清新,烏鎮的鮮嫩,都壹壹綻現在綿綿不盡似有若無的細雨之中。